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私营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私营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并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我国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推动力。然而民营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其中会计工作不规范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私营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 (1)所有者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从目前私营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其所有者普遍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会计工作是国有或大中企业才需设立,私人小企业财务并不重要。 (2)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的使用不规范。根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目前很多私营小企业仅聘用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会计管理缺位;企业的出纳一般为管理者的亲属,基本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容易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同时,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开展。 (3)会计核算不真实。由于私营小企业规模、管理结构的特殊性,加上企业所有者只注重经营业务的开展,大多不懂财务专业知识,会计工作不规范现象普遍,部分企业所有者甚至指使、授意财务人员设置账外账、做假账。此外,报销票据不合规、账实不符、乱摊乱支等问题普遍存在,会计核算随意性大。在笔者调查的企业中,均存在虚增成本、人为操纵利润的问题,由此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企业所有者的经营风险。 (4)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私营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一般是由一人或少数人创建。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经营管理权集中在企业所有者手中。因权力过于集中,企业的重要决策往往是一人说了算。有的企业所有者法制观念淡薄,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自己花钱、自己审批、自己报销合情合理,所以会计工作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私营小企业会计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规范。规范完善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会计规范化的前提条件。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部分私营小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有得企业及时设置了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明,分工不太清楚。在会计核算人员的任用上,私营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人唯亲或者老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即使有些企业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私营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因此,部分私营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规范化进程。 (2)相关的会计制度不健全。一套完善科学的会计制度,是确保私营小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一套完善的制度应该包括稽刻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这些都需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从当前的私营小企业情况来看,总的来说这些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虽然部分私营小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会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如造成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3)会计核算的主体界限不明。一部分私营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私营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私营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营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4)没有发挥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没有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利益驱使易受制于管理者,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私营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建议 (1)提高私营小企业所有者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引导企业所有者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较大的动力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达到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强私营小企业所有者的法制意识,只有认识到自己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其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2)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主导力量。私营小企业应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由于目前私营小企业普遍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内部控制制度达不到要求,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实行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私营小企业进行外部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监督成本最低、见效最快且效果最优的监督形式。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规范会计工作。切实加强国家监督。首先,财政部门应督促并监管私营小企业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其次,财政部门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账外设账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惩处;对注册会计师在私营小企业审计中发现的不符合会计工作规范的行为,也应及时严肃处理。最后,财政部门应加强业务工作的指导,通过制定制度、实施细则等方式指导帮助私营小企业依法建帐,寓监督于管理之中。 (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管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要严格实行会计从业资格准人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积累经验,以此保证会计人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他们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私营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约束,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单位财务核算管理严重违规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资格证书。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及其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从实际工作中看,产生做假账等违法会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等外部原因,又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原因,但内部原因更为突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或者是企业所有者授意、指使、强令的结果,或者是由于企业所有者疏于管理、监督等原因造成。因此,加强对私营小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尽可能真实、准确。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减少违法行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在私营小企业的会计执法中要做到两点:严厉惩罚违法的私营小企业所有者;对私营小企业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者本身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牺牲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也要加以严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私营小企业已进人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其会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道德风尚,所以规范私营小企

  • 论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论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一、绪论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企业就不能购进生产资料,停产、停工,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资金短缺,受到来源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外因有国际和国内因素。国际因素主要有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实施贸易制裁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国内因素主要有国家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利率的调整和金融市场是否完善等。内部因素:缺乏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五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等。本文着重从企业内部因素分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 (一)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企业各种资金形态具有空间上的并存和时间上的继起。企业不仅需要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于货币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形态,而且在时间上要求各种资金形态相继地通过各自的循环。每一种资金形态在同一时间里不能“一身二任”,只有把资金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若干部分,使它们分别采取不同的资金形态,而每一种形态又都必须依次通过循环的各阶段,资金任何一部份循环的某一个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资金循环发生障碍。资金短缺,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按此规律把资金合理地配置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要保证资金周转顺利进行,就要求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协调平衡。资金收支平衡,归根到底取决于购产销活动的平衡。但现实是:盲目采购造成资金支出超过生产需要和财力可能。生产阶段不采用新技术,不改进生产工艺,没有搞好劳动组织,原材料浪费,能耗高。不以市场为导向去及时更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加之市场营销不力,难以实现资金收支平衡。资金支出不与相应的收入匹配,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 (二)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 1、无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企业拨付所属资金无偿使用,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材料采购多多益善,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周转缓慢。分析投资项目,对不同时间的收支同等看待。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实际可运作的现金流量,它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但企业很少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因而造成大量的胡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或流动资金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陷入困境。 据悉,投资6.16亿元新疆某煤矿,1997年建成,1998年就面临报废,仅投资额日利息是1.68万元(按年利率1%计算),可见项目投资失败,损失“惨重”。由上述可知,无时间价值观念,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导致企业决策失误,资金浪费,资金短缺。 2、缺乏资金控制制度。 由于缺乏对资金循环过程的控制,导致资金比例失调,或储备资金过多,或半成品、成品过多,或产品不适销对路,或超过市场需求量;也不能及时根据资金控制过程中反馈的市场产品供求、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信息去及时更新产品、进行相应价格调整,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不注意防范资金被人为侵吞、流失。总之,不能及时传递资金控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易生产和流通脱节,措施滞后。 3、资金筹集过程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1)没有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及资金的投放时间。资金需要量预测不准,又不能及时筹集,导致资金紧张。其主因是在预测时,方法不科学,没有把全年资金需量纳入预测范围;不注意预测产品生产规模和销售趋势;不注意预测不同时点的资金需要量;投资活动中,项目论证不充分,扩大投资规模,增大了资金需要量;不注意债务偿还期限,到偿还期时才发现没此预算支出;资金投放时间预测不准,易造成资金短缺。 (2)企业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方式不灵活。企业在筹资渠道上仍以银行信贷为主,筹资方式普遍采用银行借款或商业信用,不能满足企业筹集到足额资金之需。 (3)筹集资金中缺乏对资金成本及筹资风险的认识,没能正确负债经营。企业对各种筹资方式对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影响考虑不充分,没有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组合。负债经营,面临筹资风险。若税息前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这时还需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此时若亏损严重,就会出现无法还本付息,企业信誉降低,再度筹集资金难度加大。同时没有做到一个合理的长、短期债务结构,分散偿还时间,缓解资金短缺压力。 4、资金投放中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盲目扩张。大部分企业资金分配比例失衡,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另外,流动资金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分配也不合理,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使资金积压与资金短缺并存,再加之盲目投资、扩张,增加了经营风险。 全景网络2001年11月5日报道:洛阳春都集团公司曾引领中国火腿肠产业从无到有,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0%以上,资产达29亿元。然而,仅仅几年短暂辉煌,这家明星企业便倏然跌入低谷。上百条生产线全线告停,企业亏损高达6.7亿元,并欠下13亿元的巨债,企业陷入困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投资、盲目扩张。缺乏资金投放过程中,没有建立为控制财务风险,避免资金分散浪费,资金收支高度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制度。所属企业资金不足为其补充资金实行无偿使用,不分割财务费用。 5、资金耗费过程中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缺乏科学的成本费用定额,使企业编制的资金支出预算对成本费用的考核和生产经营中的一切重大决策没有依据,导致资金预算支出高估冒算,资金占用过多。加之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中存在重大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浪费。“秦池”曾3.2亿元的天价夺得CCTV广告标王,这一数字相当于当年“秦池”年利润的6.4倍,夺得标王后便迅速地走入了下坡,“秦池”管理者产生了在广告投资上不计成本,造成资金巨大浪费。 其次是管理者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费用指标在降低资金消耗方面的作用,不注意进行成本费用的控制。最后是企业不采用新技术,不改进工艺流程,不搞好劳动组织,材料浪费,能耗高。 6、资金收入环节影响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没有根据市场动态制订并实施正确的营销策略去占领市场,没有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政策

  • 国际视野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国际视野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 要]本文对真实与公允原则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BP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为里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作了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真实与公允;BP公司 一、概述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传统金融工具的创新,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双刃剑”的效应。它的衍生性,杠杆性以及未来性的特点使企业更容易转移交易的风险,同时,它也加剧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套利行为,滋生了金融市场的泡抹。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许多因为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而带来巨大亏损的案例,其中以“巴林银行事件”最为著名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的思考,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开始重新考虑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披露问题。即使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今年来也发生了许多因为衍生金融工具而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的事例。比如,两年前的“中航油”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还有最近的“国储铜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了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为发达健全的资本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必将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浪潮。在这个浪潮中,金融界创新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以美国为例,每年出现的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不计其数,为资本市场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如此之多的衍生金融工具创新,庞大的交易量使诸多企业暴露在这种“表外融资”的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之中。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它的存在会大大增加金融市场的泡沫;一方面有大量的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额急剧攀升,致使金融市场的波动足以使企业处于巨额亏损的风险之中;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繁多,交易复杂。因此,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为了避免进出口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开始从事商品期货交易。1990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期货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991年和1992年又分别在深圳、苏州和上海成立了三个期货交易所。后来由于交易所发展混乱,1994年到1997年进入了整顿期,市场规模有所萎缩。中国的证券市场也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了,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了,中国的证券市场赢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品种,在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大发展中必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将于明年推出股票指数期货,许多金融创新也将在随后的不久推出。 我国发展起来的衍生金融工具大概有以下几种:外汇期货、互换与远期、股票指数期货、国债期货、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目前仅存的少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主要从事者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只有少数国内的大企业为规避外汇等方面的风险也委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套期性的衍生交易。所以,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情况是: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单一,政府对衍生金融工具发展还有诸多限制: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表明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额,但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可以推断其水平要远远低于美国;除了部分金融机构外,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渠道并不通畅。而且,我国目前极度缺乏精通衍生金融工具操作实务的人才,公司也非常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导致了我们国家的许多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比较失败。 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两者面临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也是截然不同的。不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对我们来说也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今年颁布的新准则就与国际会计准则非常接近了,其中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接轨。 二、真实与公允原则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的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是几年前IASC和几个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都极力要解决的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决策有用观下,准则的制定者希望能给报表信息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企业大量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无法揭示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而这种风险已经大到足以使企业产生严重亏损甚至破产。所以,衍生金融工具进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势在必行。这里关键的因素有两个:市场上足够比例的企业使用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在企业的交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这些交易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是完全的市场行为。真实与公允在各个国家及机构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由始至终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混合模式计量是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重点研究问题。FASB指出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最完善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制度,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也一直扮演着“先锋队”的角色。FASB认为采用“盯市”的方法即采用市场价格来追踪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变动可以更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同样得到了IASC和ASB的推崇。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所谓公平交易是指没有关联的各方在公开的市场上所进行的自愿交易。也正因为如此,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公允价值才能为市场上的大多数交易者所接受。用公允价值来衡量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若由会计人员依据市场价格来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人为调节因素,结果的可靠性不能保证。 金融工具国际联合工作组(JWG)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准则草案和结论依据———金融工具及类似项目的会计处理》已经建议对金融工具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然而这一 规划却受到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反对,他们认为公允价值的主观性太强。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具有非确定性、变动性(金额可变)和集合性(多种属性的集合)。公允·123· 公平性,而并未建立在时态观的基础上,它可以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的概念实质上已经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成为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其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差异的消除受到相关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金融监管的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否可靠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发达和完善程度、计价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等外部条件的制约。 随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理论基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运用公允价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公允价值会计方法的可操作性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现在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有能力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同时,IASC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英国的ASB在最近颁布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则完全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已经得到了完全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声名卓著,但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它还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不少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一种复合型的会计计量属性;也有的将所有非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都解释为公允价值计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欧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均对公允价值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都强调了

  • 论会计基础规范现状及发展策略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论会计基础规范现状及发展策略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一种管理方法来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我国的企业大都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来设立会计机构,选用会计人员进行一系列会计核算和会计服务。内部管理体系是一个单位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也是单位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会计基础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科学决策数据、确保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的不规范问题 原始凭证的不规范填写。例如:从购货单位获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摘要、编号、单位名称、大小写、等项目不按规范填写或填写不齐全。其中、大小写不一致;会计人员在编写员工的薪酬时人员名单没有起止日期、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这样对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有遗漏;收款或付款时各手续发票不齐全,接收采购物品时没有清单及证明,支付货款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 记账凭证的填制。 有的单位会计未认真审核和填制记账凭证;编号、名称、日期及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摘要及会计科目的记账方向金额填制时不规范,会计主管、记账、审核、制单等有关人员的签章遗漏;出纳人员在收款或付款凭证上未签字或盖章,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制于一张记账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时的方法有误。 编制会计账簿的不规范。个别单位未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盖章。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规范。 2. 会计监督不规范的问题 各单位应该设置会计审核人员;首先,规范应该从原始凭证做起,发票是否合法;发票的出具人是否是发票的合法使用者;有无转结、变造、涂改等;持票人是否与业务内容有关。其中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未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职责。如出差人员报销车旅费的原始单据没有附详细的记录时间、单价等。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另有些原始凭证未经过审批人或经办人签字就被会计人员受理了。 部分单位未按照财经法律、法规、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以及国务院制定的《会计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规章要求,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手续进行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比如:有些企业未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列》将超额的现金当天存入银行或是直接坐支,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制度。 3. 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资产处置、调度管理、档案管理制度不明确,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另有企业一身兼多职,不遵从会计人员回避制度。有的单位法人公章和财务专用章有一人保管,其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各种收据、发票管理不严格造成往来经济上的漏洞,从而带有漏税等现象。 会计机构人员或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未按日清月结要求造成出现长款、短款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在盘存库存现金时出现白条抵库,导致现金差错贪污等不法行为。 二、分析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造成各种会计工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个国家的会计管理体制:一是实施会计管理的机构和组织;二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法规、准则和制度规范体系。目前,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体制的完善,如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经济单位的会计人员管理上存在落差。 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只是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简单的会计账务处理,对财务管理影响不大,不够重视或健全会计部门的管理,对会计的选用未经考核,从而导致了会计工作水平。为了粉饰自身的经营业绩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现代企业的模式要求会计部门的业务范围不能只限于企业的内部的算账、记账、报账,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等针对情况,进行分析、提供企业经营者作为决策依据。 政府部门对会计监督的力度不够,应当考察是否设置会计账簿;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监督各单位的会计凭证、成本核算、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及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做到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相符。对查出问题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重在整改、稳步提高”的原则依法管理。另外;政府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的检查监督及指导。政府部门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后做出评比、奖惩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发展战略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能认识 出纳是会计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出纳岗位的职责规定,如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内部牵连制度也规定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务分离原则。因此出纳工作一职的设立具有合法性。规范出纳工作要求工作热心、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公正无私、依法办事。出纳人员担负着资金收付、票据管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工作。记账凭证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出纳操作完成有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后出纳人员也应重新审核。人们通常把出纳工作看成是一项简单的收付活动,这是误解把出纳工作简单化、绝对化;没有扎实的会计工作经验往往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差错。 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强化岗位监督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在会计人员录用上,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明而且简陋。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任用回避制度,出纳应定期轮岗制度,会计离任时严格履行交接制度,实行钱、账、章分管制度;票据专业管理登记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档案保管与交接制度,依法进行事前、

  • 国内银行会计风险治理探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国内银行会计风险治理探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 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其安全运行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会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始终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乏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如何在竞争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规避银行会计风险的发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成为我国各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银行会计风险概念和风险管理进行阐述,总结了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成因,并归纳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有效化解和防范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 关键字:银行; 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防范; 1 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关系的主要形式。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银行又是金融的核心。银行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银行机构出现危机很容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风波。因此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 任何金融风险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因此,作为“过程控制”的管理工具,加强银行会计核算这一环节的风险防范,是当前金融风险防治的重中之重。 2 银行会计风险 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是任何组织、任何体系都必须面临的问题。风险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良性的风险,可能带来组织的继续发展,成为其发张壮大的重大契机,从这个层面讲风险等同于机会;另一方面恶性风险,将意味着组织的生存发展遭遇否定性的过程,决定着组织的存废。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将银行风险概括为八种,即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2.1 银行会计风险概念 银行会计风险,针对金融业银行板块这一较为微观的会计层面,就是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银行会计风险和银行风险密不可分。所有的银行经营活动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来加以计量、分类和报告,银行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工作管理的基础,更是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可以通过银行会计风险的预防控制进行有效化解。银行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为经营对象,形成风险在所难免。面对风险,理性对待,及时通过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等方法,查找风险的成因,并根据相关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会计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加强银行会计管理,纠正其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及时整改,以化解风险。 2.2 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辩证关系,形式体现内容,内容决定着形式。银行会计风险与其他体系面临风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如违反会计处理方法、财经纪律,做假帐、假凭证、假票据、假报表、假的财务评价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2.2.1会计业务风险 会计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会计核算风险、会计结算风险、汇票审核风险和呆帐与坏帐风险。 银行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行为:①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经常记账串户;②一些网点开展上门收款业务不符合规定。如单人上门收款、未用规定的运钞车上门上款、未签订协议上门收款、携带盖好现金收讫章的空白现金缴款单上门收款等;③柜面收付现金时混笔操作、手续不清,常常酿成贪污等严重后果。 会计结算风险主要有:①诈骗风险,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

  • 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是金,不做假账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是金,不做假账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近些年来,社会对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道德失范等问题的反响越来越强烈。市场经济首先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不断加强。 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把诚信解释为诚实守信,还不够积极;但若把诚信解释为真诚与自信,那么诚信一词就大放异彩。因为我们发现诚信一词的最大秘密就是真诚和自信!尽管诚信与灵魂的答案还差一级,但是就职业道德这一层面上来说,诚信就是最核心的答案。那么作为会计人员的我们应该在诚信上作些什么呢?怎样淋漓尽致的在会计工作中体现这一人格魅力呢?这似乎还没有一个定性的结论。让我们先明确一下概念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它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会计职业责任的要求,规定了财会工作者在履行公职中“应当怎么样”、“不应当怎么样”。这些道德标准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制度所不能替代的。非法行为肯定不道德,但合法行为也可能存在着不道德问题。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要求更高,所以如此,首先是有利于社会,因为它关系着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行业间诚信更是重要,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会计人员既是会计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又是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执法是会计人员的光荣职责,守法是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在职业工作中要做到廉洁、正直、诚实,不得为谋取私利而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纪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的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做到会计信息正确可靠,而且要对不真实的会计数据予以坚决纠正。会计人员还应当恪守信用,除得到特殊许可或由于法律责任、职业责任等方面的需要以外,不能用于私人目的或向第三者泄漏本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应当遵照《会计法》及有关职业技术标准进行业务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始终保持在应有的水准上,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不得有任何有损于职业信誉的行为,不参与或支持任何可能有负职业信誉的活动。 一、影响会计职业道德的因素 1、利益驱动,诚信缺失。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3、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存在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4、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的影响。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二、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1、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要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要认真做好以新的《会计法》为中心的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并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公开曝光,使会计人员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遵守各项制度,切实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得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要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错误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

  • 农发行非现金结算问题探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农发行非现金结算问题探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在科技支付手段日新月异、非现金结工具和渠道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提高各类支付工具和渠道的利用率,同时又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结算需要,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已成为每家银行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提高银行结算效率、维护客户关系的关键。作为国内以扶“三农”为宗旨的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行——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自身具有的“强政策性”和“弱商性”,使得其客户群相对聚焦但又具多样性。在结算服务层面,农发行柜面“冷冷清清”,结算业务呈不饱和状,与商业银行“排队”形成鲜明对照.而且内外一致对农发行非现金结算满意度较低。农发行迫切需要破解非现金结算存在的两难现状,在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结算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解决非现金结算工具及渠道欠饱和状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农发行宁夏省分行非现金结算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农发行非现金结算工作的现状 (一)非现金结算工具和渠道 伴随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开通,农发行对业务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形成以综合业务系统为核心、大小额支付系统为依托、本行结算工具和渠道为主体、第三方支付渠道为补充的非现金结算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行结算路径。一是以票据为主体的支付工具,包括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二是传统支付渠道,包括汇兑、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 2.第三方结算渠道。为解决粮棉油收储环节大量现金收付及农发行县以下没有网点的问题.方便粮农、粮食经纪人及收储企业,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农发行积极与同行开展合作,创新结算渠道。目前已经发展了下列一些渠道:一是传统第三方结算渠道。即与农行、工行、建行等签订了第三方支付协议,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将资金汇人客户在第三方开设的辅助账户,方便客户使用资金。二是与工行在信用卡和网银方面结成战略联盟,依靠工行信用卡和网银平台推出牡丹金山卡和网银离柜结算业务品种。三是因地制宜与同业开展特色结算。 (二)非现金结算工具和渠道的分析 单从信贷资金支付渠道分析。2009年末信贷资金直接通过农发行本行结算路径转账支付占67.25%;通过农行、工行和建行等第三方支付渠道划转至辅助账户支付占27.87%;通过工行网银、信用卡账户支付占0.46%。 从各类资金支付渠道分析。2009年末使用本行电汇和支票转账结算分别占50.41%和36.87%:使用本辖区汇票和银行本票业务占5.05%;银行汇票占1.74%.工行网银等其他结算占1.52%。 从资金回笼渠道分析。汇兑和支票转账结算分别占57.52%和29.74%:银行本票占5.37%:银行汇票占1.21%,银联收单POS回笼占0.43%.现金回笼占3.42%。 二、当前非现金结算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结算工具和渠道结构性失衡严重 按各类结算方式在农发行发展时间看.发展较早的电汇、转账支票等传统结算渠道和工具得到长足的利用,而发展较迟的银行本票、辖区汇票、银行汇票等结算工具应用范围狭窄,推广不够充分。对于信用卡、网银等新兴电子支付渠道的应用则更是先天不足。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出发,与工行战略合作的网银和信用卡支付渠道的投入很大,而实际利用率很低,渠道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二)客户对现有结算工具和渠道的满意度不高 1.对结算品种不满意。一是超过抽样一半的客户认为农发行票据业务种类不齐全.对农发行票据业务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通过对22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在问及农发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开办的票据业务品种是多少时,有100家填少,占45.45%。二是相当一批客户对农发行已开办的票据种类不熟悉。在问及支票等6种票据农发行已经开办几种时,填1种的12家,2种的20家,3种53家,4种62家,5种45家,分别占5.45%、9.09%、24.09%、28%、20.45%,

  • 企业控制成本核算相关问题探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企业控制成本核算相关问题探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绩效、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一项综合指标。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是否应当发生,是否已经发生;其次是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一、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意义 (一)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二是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三是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 (二)成本核算的意义。一方面,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评价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二、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企业管理者一般对财务核算不是太懂,全权由会计账务人员负责。为了体现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简单,配置的财务人员不是正常需求,对于成本核算相当重要的生产车间、仓库不配备专门成本会计人员,而由其他会计人员同时兼任。会计人员天天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对成本控制不能全面顾及,导致成本核算资料混乱,错误百出,甚至严重缺失。此外,兼职会计现象非常普遍,到了月底,为了应付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会计工作只求从简,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成本结转。 (二)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一些财会人员虽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能及时更新成本核算的方法。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各个部门不去认真分析成本占比多少的原因,仅仅是到月底结转账务,提不出有利于企业长久良性发展的合理化财务建议。另外,有的财务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而是听从管理者的命令作假账,设立企业小金库。 (三)成本核算监督不到位。企业成本的多与少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成本核算发生变化时没有可以追踪的责任人。生产企业中,包括采购,领料,分配,废料回收,成品质量等没有明确的责任人。 三、加强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企业管理者应该强化成本意识。企业不但要提高经营管理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注重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要把企业的成本与企业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任务型、控制型”为“效率型、管理型”,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调动了全体人员管理成本的自觉性,从而不断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拟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企业可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作为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一定要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还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按实际情况反应企业成本,不能为了顺应管理者,提供不准确的会计信息。要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会计人员由于会计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因此必须严守秘密,泄密,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会计人员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保守,不能随意向外界泄露商业秘密。 (三)强化成本核算监管。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原则上使干与管一致,也就是说要按照产品成本的可控性归类,干什么就管什么,管什么就对所管范围发生的成本负责。实行责任成本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打破了成本责任的“大锅饭”,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责任成本核算的一般步骤和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划分责任成本中心。责任成本中心是指成本发生的区域,任何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成本中心,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要设置三个层次的成本中心。第一个层次是由厂部和各科室组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并具体指导各责任中心的核算,汇总各级责任成本的实际报告。第二个层次是车间一级,每个车间都是一个成本中心,并具体指导中心所属各班组的责任成本核算和实际报告的汇总。第三个层次是班组,每一个班组都是一个成本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纵横联系的责任成本体系。 第二、严格确定责任范围。按照责任单位的职权范围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容, 确定衡量的责任目标考核范围。责任成本是由可控成本构成的,各成本中心的可控成本,就是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 浅谈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浅谈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为什么要重视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小型企业主要指营业收入或资产总额小、职工人员较少的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小型企业管理组织简单、管理跨度较小、职责分工有限。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日趋进步与发展,小型企业因数量众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必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对小型企业而言,这是次机遇,同时又是挑战。小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经济效益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在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上容易产生重叠交叉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与内部控制要求设计会计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该遵循小型企业的经营方式,可以把小型企业的经营方式划分以下几点: 1、规模小、灵活快、发展快 小型企业规模相对大型企业而言规模小,经营权和决策权都比较集中。纵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其次,小型企业员工人数比较少,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在企业中个人就容易脱颖而出,因此方便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激励。总体来说,小型企业在经营决策和员工激励上与大型企业相比灵活行更大。这样的优势就是能对日趋进步的市场经济做出迅速的判断,有利于企业做出策略调整提高企业的效率。当有些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这样的小企业却可以不断调整经营方向,从中获得发展。 2、小批量、多样化 大企业都是一些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其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就不能被满足。在人们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小型企业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小型企业具有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而且还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优势,因此,可以充分满足大家的消费需求。 3、细而精和小而专 根据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肯定,其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相对有限,它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和大企业相抗衡。因此,往往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小市场,重点把目标投放在某些小产品经营上。这样从而可以间接的提高其生产效率,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进步。纵观市场,通过选择能使小型企业发挥其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并以专补缺、以小补大。这是众多小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小型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与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大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与保障。 4、小型企业的成长推动科技创新与进步 随着现代科技工业的不断进步,小型企业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而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技术发展的条件下,许多小企业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对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小企业不断的涌现出来。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当中有许多小型企业在短短几年或几十年里,迅速成长几步。雅虎、惠普等都是些鲜明的例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型企业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意义非凡。因此,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小型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迅速增长中,小型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国家,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以判断,一个适合小型企业完善的会计设计制度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是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与准则,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和完善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不断可以推进小型企业的进步,而且对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建设存在着一些片面认识,这些片面认识对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造成了不良影响,影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如有人认为大中型单位有必要也有可能实行完善的内部控制,而小型单位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也有人认为小型单位组织简单,员工人数少,工作无法细分,一个人往往要做多种工作,故不易有健全的内部控制;还有人认为小型单位内部关系复杂,往往以主要领导人为核心,因此不仅不需要控制实际也无法控制。这些认识带来的后果是使小型企业不重视会计制度建设,表现为:一是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实际上从未认真执行过。二是许多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现状可以看出,重视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和管理制度设计一样,必须依据政府法令、会计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根据单位所处的经济背景、单位管理的需要,以及内部控制的理论要求与处理方法等进行设计。会计制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设计前提和基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会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的根本利益和理财目标。 1、适应企业特点和财务管理要求的原则 会计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应在其会计制度中得到具体体现。凡是可由企业自主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的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活动涉及面广,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大,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体现这一原则首先应落实承担财务指标的单位和个人,然后赋予财务管理责任人相应的管理权限,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并为每个企业不断发展创造良好、公开的竞争环境,必然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法规。企业财务管理是在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微观管理,因此企业在制定

  • 我国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我国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要】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界认为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价值相关性,符合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的运用遭到了质疑,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是否满足当初引用它的初衷——公允价值可以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即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长期通货膨胀、经济的虚拟化和金融工具的大量创新应用,使得原来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成本计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公允价值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1969年以来,美国APB及后来的FASB逐步发布了大量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从而使公允价值步入了实质应用阶段。2002年,国际会计准则中涉及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比例约占60%;2006年9月,FASB发表了S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公允价值及其运用建立了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我国也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最大亮点就是广泛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界认为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有价值相关性,符合会计目标决策有用关。而这也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作为一种复合性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比传统的历史成本能更有效的反映企业价值;公允价值能全面有效的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发展,最终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公允价值计量能有效实现企业的产权功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励作用会对企业价值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国际趋同,公允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使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也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 本文以我国颁布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契机,选择了我国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为视角,在分析公允价值相关概念及其价值相关性的基础上,以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和2010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和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是否存在价值相关性。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IASC在1995年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七章第五十条提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公允价值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定期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 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 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企业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应当使用合同条款和特征在实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场收益率作为折现率。金融工具的条款和特征,包括金融工具本身的信用质量、合同规定采用固定利率计息的剩余期间、支付本金的剩余期间以及支付时采用的货币等。没有标明利率的短期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现值与实际交易价格相差很小的,可以按照实际交易价格计量。 二、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目前会计学术界对会计目标持两种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观,二是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它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达到决策有用观这个会计目标就必须要求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FASB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第2辑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强调了“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将相关性定义为:信息能帮助用户预测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去证实或纠正以往预期的情况,从而影响其决策能力。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指出,相关性是一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要成为有用的信息必须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基本准则中具体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可见,相关性这个质量特征指出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应当提供与其进行决策相关的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正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公允价值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能够提供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美国是最早开始研究公允价值的国家,FASB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推广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美国推广公允价值的初衷在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所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历史成本过度关注历史的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的现金流和价值,注重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使公众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因此可以理解,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是指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够弥补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得到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三、我国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一)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由于公允价值能够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会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至今使用已有4年。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遭受质疑。因此本文选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度和2010年前3季度的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所有ST公司、PT公司、缺失市场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的公司,分析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正如引用公允价值的初衷那样能够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最终得到以下样本数: 以下样本数是从腾讯财经网中公布的上市公司及其披露的财务报告中,经手工查询并统计得到。样本统计过程为: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公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总数1097家,ST公司169家,PT公司2家,最后得到926个样本;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公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总数261家,ST公司16家,最后得到245个样本;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公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总数 961家,ST公司126 家,PT公司1家,最后得到834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