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管理学
  • 浅谈机械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维修保养

      【摘要】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安装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安装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   一、机械设备安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安装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二)企业的设备安装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安装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安装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安装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二)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三)人员培训,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教育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安装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靠性越低机械设备安装越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安装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措施   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2.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4.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五、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监督不力、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以及企业管理层激励不足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改进对策和建议,以为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乃至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理论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日益健全和完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为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渐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监督不力、内部控制水平较低以及企业管理层激励不足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增长和健康发展,因此,当务之急要提出改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有效对策,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企业国有资产的特点及其管理困难   1.企业国有资产的特点   企业国有资产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增值性。企业国有资产的本质特征就是要获取利润、保值增值,这是它与其他类型国有资产相比区别最大的地方。第二,流动性。企业国有资产不是固定的,它会在投入-经营-获利-分配-再投入的过程中循环,通过这个循环流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三,由国有企业占有。国有企业的特征也是要追求利润,这完全符合企业国有资产的增值性,因此各级国有企业占有和使用各种企业国有资产。   2.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   我国现行体制不健全,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将所有权和社会经济管理权都合成一起来归某个部门来管理。这个部门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就会形成管理混乱的现象。由于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管理系统,现在国有企业资产的管理常常处于职责和权力分不清,多头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找不到管理的责任人,形成了国有企业资产无人管理的局面。还有就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不到位,使得国有企业资产的权力和经济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和管理的困难。   二、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计来看,不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主体不一,有的是财政部门,有的是发展改革委员会,存在“政出多门、多龙治水”的问题,这显然会降低国有资产管理专业性和效率;有的县级及以下地方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关管理工作大多挂靠在相关政府部门下面,国有资产管理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另一方面,当前对国有资产管理考核主要从投资回报率和经营收益来展开,评价考核方法没有体现不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差异性,例如金融性国有资产与生产制造业国有资产投资回报率、折旧率以及盈利性等方面存在较大行业差异,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合理性水平严重偏低,评价考核结果无法客观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管理实际情况。   2.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   从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现行监督体制不完善,存在诸多监管漏洞和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国有资产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现行监督管理体制很难面面俱到,导致国有资产经营交易过程中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情况屡禁不止。虽然目前国有资产经营同时接受行政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的监督,但是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以及监督主体责任不强,使得这些监督手段无法形成健全、有效、严密的监督体系,容易出现各种监督死角和漏洞。另一方面,现有监督主体对违法侵占国有资产行为缺乏足够约束力和控制力,加上监督方式和手段落后,在面对一些新国有资产犯罪问题时显得脆弱无力,只得任其发展。   3.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从当前国有资源管理机构设置来看,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同一家国有企业的业务例如人、事、财往往由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经常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相会推诿责任、踢皮球、“好事抢着做,坏事没人做”的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存在效率低下问题,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经营发展目标。在现行外部问责制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领导人掌握了国有资产管理决策和处置权,但是却不用对决策失误和国有资产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和被侵占等问题,在现实中不断爆出的国有企业领导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虽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制等现代治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中,国有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对这些机构负责人的任命具有绝对话语权,从而削弱了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效果。   4.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   目前,国有企业存在领导人激励制度不健全完善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效率提高。   首先,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是脱节的,他们虽然承担着企业经营管理重任,但是却拿着同级别公务员工资,这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付出-收入明显不成正比。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为了弥补这种收入空白,倾向于采用更加隐蔽的方法在企业内部领取“灰色收入”。其次,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缺乏长期激励作用。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工资收入无法体现其经营管理成绩和付出多少,从而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人倾向于采取短期经营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最后,奖励标准带有明显的党政化色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主要由政府部门任命产生,对其政绩考核主要参考党政职能标准。例如在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绩效考核时,综治维稳、就业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考核指标权重明显偏高。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发展理念必然会发生扭曲变形,从追求企业经营利润目标向寻求个人政绩转变,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不断流失。   三、影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因素分析   1.国有产权制度因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表明,只有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才能政企分开 ,做到既保障国家的财产所有权,又维护企业的独立经营 ,使其切实承担财产责任 既防止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又保证国家能够依法监督,既让企业有独立自主权,又防止企业滥用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国有资产管理效果。   2.人员因素   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是财务工作人员和每位员工的责任,只有全员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长远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杜绝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努力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3.技术因素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国有资产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对存量资产的监控,对资产的动态变化提出趋势分析等   四、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1.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要体现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属特点,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关系,保证权责一致。要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出资人和所有人的身份和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分工。其次,要从上到下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 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主体后,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科学合理行使管理权力。第三,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非金融竞争性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国有资产三级管理体制:第一层,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和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力;第二层,成立国有企业控股公司,选派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人组成投资控股公司,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第三层,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资产经营主体,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目标。   2.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制度   首先,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依法管理、科学监督水平。要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政策,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督促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水平,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体系。为避免国有资产被不法侵占和流失,要建立国有资产动态信息监管体系,实行资产动态信息登记制度,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切实强化监督。最后,要实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问责制和负责制。要采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将责任追究落实具体部门和个人,通过发挥制度长效性、规范性作用,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和目标,促使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加重视经营管理效益提升。   3.加强内部控制和检查力度   在日常工作中,国有资产管理行政机构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和流程,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实效性和有用性。要建立定期与不定期审计监督机制,通过抽查和普查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经营决策和收益分配等重要管理环节,对国有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施行全面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内部检查和控制力度,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经营效益。   4.建立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激励机制   要摒弃传统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根据现代企业治理要求,引入股票期权、利润分成、职业年薪等现代薪酬激励手段,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领导人激励效果。要让国企领导人薪酬体系与其经营绩效、企业利润和资产增值目标紧密挂钩,要在薪酬中体现国企领导人的努力付出程度,将国有企业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   总体而言,国企管理者薪酬制度设计必须符合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方面,国企管理层薪酬体系要具备多元化特点。在建立现代薪酬制度基础上,引入退职金报酬激励机制。这不仅可以提高国企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还会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薪酬制度标准要体现一致性。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根据国企领导人业绩能力和企业效益,合理确定报酬水平。   五、结束语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是,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国有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改进措施和建议,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德高.积极稳妥试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企业管理,2012(4):45-48.   [2]国资经营预算该由谁来编制.中国经济周刊,2011(10):18-21.   [3]杨秋雯.试论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的问题及建议.经济纵横,2013(5):72-75.   [4]郭全中.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7):65-67.   [5]王敏.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武汉大学学报,2006(9):25-28.

  • 当前影响企业劳资关系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企业经济的主体是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因此,要想建立企业稳定的劳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本文主要从影响当前劳资关系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两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劳资关系;因素;对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完善了企业管理。同时,劳动者也不断受到企业的重视,发挥其在企业的基础性作用。虽然整体上企业在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有一些企业受外力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影响企业发展。   一、影响企业劳资关系的主要因素   1.资本方面的因素   资本在劳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非常强势。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变革,不仅加剧了资本的短缺,也强化了资本在劳资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企业资本的短缺直接侵害了职工的权益,加之劳动保障监督等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劳资关系日益激化,致使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加。   2.职工方面的因素   职工在劳资关系中属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使得资方没有可以协调劳资关系的社会压力,致使企业缺乏构成内部良好的劳资关系的内动力。一些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管理方法老旧,片面追求企业的发展,不重视员工的合法权益。一部分职工也存在就业领域狭窄,劳动技能单一的问题,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低的工作,在与企业对峙时往往处于劣势。而且,一些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对于企业的侵权行为,常常采取忍让的态度,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致使加剧了资方与劳防的不平衡性,非常容易激化矛盾。   3.政府方面的因素   政府具有宏观调控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劳资关系进行干预与影响。然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只重视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忽视了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对于反映的职工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态度冷漠,甚至置之不理。而且劳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数量少,一个劳动争议案件要很长时间才能处理完,使员工的精神和经济上产生非常大的巨大压力。   4.作为企业劳资关系的协作者,工会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劳资关系受工会组织的影响比较大,工会组织属于其重要变量之一,在参与协调企业劳资关系的过程中,工会组织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工会组织不健全。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工会组织都存在弱化的情况,工会维权工作缺少明确的组织依托。其二,劳资关系协调机制没有实际的效力。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报告结果,发现60%以上的职工都认为职代会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多数职工都认为企业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协商缺乏实际操作性,属于工作之中的走形式。其三,不完善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其四,缺少健全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权力。工会具有参与劳动监督的手段、程序、效力、智能等,但没有赋予明确的法律依据,尤其是严重缺少效力高明的载体和手段,工会劳动监督的权力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协助行政或政府的劳动检查工作上,并没有形成适宜工会劳动监督的长效机制。   二、改善企业劳资关系的方法策略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上,企业、政府以及工会组织需要加大重视力度,使企业的劳资关系能够达到和谐稳定,从而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劳资双方的积极因素。   1.在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上需要重视公平就业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将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完善,就业渠道能够更加广阔,使劳动者的就业得到保障。此外,还需将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完善并促进使将市场作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还需定期开展一些就业帮扶活动,帮助失业人员使其能够再就业,并对其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在职业介绍以及信息咨询方面提供一定帮助,从而使劳动者的自主择业信息以及能力都能够得到增强。对于工会组织来说,也需要将其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对就业以及再就业的政策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对于劳动执法部门来说,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依照《劳动法》的相关条例进行经营,与职工之间签订合理的协议,对促使企业能够积极完成职工的培训计划,将职工培训经费进行落实,使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权力得到较好的保障   2.将劳动法规在企业中贯彻落实,从而使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够更加和谐有效   在企业发展中,需要召开会议协商劳资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以及难点问题,并就此达成协议进行签署,将劳资双方的利益均衡机制进行建立健全,避免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普通职工之间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对于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生产经营企业,劳资双方就需要针对工资水平、奖金分配以及社会保险、福利等问题进行商讨,从而将正常的工资增长调整机制进行建立。针对于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的企业,就需要重点协商工资支付方式、社会保险、困难职工的生活费等问题,以使职工工资以及基本生活费能够得到保障,将督促企业能够及时为员工缴纳。   3.对企业中的劳资矛盾正常对待,使其能够促进企业劳资关系的稳定性   在企业中,需要建立工会系统劳动争议调解员以及仲裁队伍,并将工会参与以及劳动争议调整、仲裁制度进行建立,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4.将民主权力进行落实,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始终贯穿落实职代会制度,将厂务公开控制程序进行建立,从而使企业职工的知情权以及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以及评议权得到落实。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企业的劳资关系对企业的经营发挥会造成一定影响,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将此矛盾解决,从而使企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伟.劳动合同法背景下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2]周益.上海郊区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

  • 对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但由于其规模小、人员稳定性差、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导致了其生命周期短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发展日趋重要。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内外部监督的对策。特别建议国家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将中小企业纳入对应的行业管理,用行业规则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加以制约,并扮演内部控制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以期提高相关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行业协会建设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截至2011年5月,已有1100多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纳税额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截至2015年1月底,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突破7000万,新登记注册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并且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以上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就业、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根据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编写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的在10年内死亡,2005年至今10年间,虽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一直维持这一水平,但这类企业生命周期短,仍是不争的事实。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决定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2010年制定了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主板上市公司施行。虽然目前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企业有必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出关键控制点,制定和完善适合自己的内控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本文将针对如何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探讨,以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其健康持久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内部控制的困难   1.自我控制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起家,重要岗位都是“自己人”,他们认为凭观察就能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不需要监督经营全过程,这种认识直接导致资产安全存在隐患、会计信息失真、经营效率低下。   2. 治理结构简单,应变能力差   中小企业各运营环节缺乏制约机制,各部门各行其事,缺乏有效的考评系统,容易导致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酝酿了徇私舞弊的土壤。比如销售部门只考虑销售业绩,不考虑回款周期,这也是很多企业销售收入高,现金流却非常低的原因。再如,投资部门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测算企业目标回报率,根据主观判断,盲目投资等。   3.资金薄弱、人才短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   中小企业的这一特点使得其更需要有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为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也正因如此,有些企业容易出现极端情况,一种是大搞制度建设,照搬大中型企业内控制度,一方面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另一种极端是由于资金和人员相对短缺,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随着企业发展,制度的漏洞造成企业内部环境恶劣、人浮于事、徇私舞弊,无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导致企业很难良性发展。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控意识薄弱   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一个特点,即企业负责人权利过于集中。企业内部业务的拓展、人员的考核等均由一人说了算,企业的发展、内部管理都凭领导的个人意愿。管理层全凭自己的喜好和想法管理、经营公司,对内部控制不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有的企业即使实行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落实方面也不够严肃,管理层凭借自己的喜好随意更改制度。内部控制是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企业负责人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负责人不重视,那么即便有了制度也是形同虚设。   2.制度设置不健全   一些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缺乏整体全面的认识,用财务制度等部门规章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只能体现对部门的管理作用,并不能有效的反应从决策、执行到监督的全过程,也不能将各业务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相当于没有真正的内控机制。日常管理中,关键岗位如会计与出纳、采购与库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岗位,一人身兼多职;关键业务环节,如采购、投资等重要业务合同签署往往过于随意,忽视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考察,对专业条款缺乏判断能力。这些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环节上的管理漏洞,轻则导致企业各部门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重则导致徇私舞弊现象频发。   3.内部控制人员安排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员引进、开发、使用和退出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人员引进方面 ,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任人唯亲、排除异己现象严重,外聘人员很难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缺乏归属感。 人员开发方面,受资金及控制成本影响 , 往往忽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内部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人员的使用和退出方面,尽管部分中小 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工作环境和更富弹性的工作时间,但是由于激励方式和激励力度选择不当,导致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大量优秀人才流失,由于没有相应的退出机制,往往会导致企业关键技术和商业秘密的泄露。   4.缺乏有效的内外部审计监督   我国中小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立或内审人员的任命,往往是由企业负责人决定,这种缺乏独立性的审计机构很难客观真实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另外,由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政府也没有安排指定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审计,外部审计常常由企业安排聘用,部分审计机构以创收为目的,因此往往缺乏独立性,不能进行有效监督。   四、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改善企业内部环境   (1)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发展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领导往往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展。轻视企业的内部问题与管理问题。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为员工创造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管理完善的工作环境。   (2)成立专门的内控部门或岗位   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团队,也可成立内部控制专职岗位,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性事务工作。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这个岗位可以设置在财务部,但应有别于财务的日常工作。   (3)改善用人机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 制定和实施应在 “ 以人为本 ” 观念的指导下进行 。 首先 , 在员工的引进上 , 应避免 “任人唯亲 ”, 明确敢为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以德才兼备作为聘用标准 ; 其次, 在员工的开发上 ,关键岗位及技术岗位应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并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在使用方面, 形成尊重知识 、 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退出环境,应与员工依法约定保守关键技术、商业秘密的期限,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应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2.以会计控制为起点,加强制度建设   (1)加强各环节的联系   财会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和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财会部门不能将眼光仅局限于日常会计工作,而应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起到助手的作用。这也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除专业素质外,要熟悉企业主营业务各环节的运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运营。   (2)重视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企业应明确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3)真正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对于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任何个人不能单独进行决策或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关键业务合同应请具备相应业务能力或专业知识的人审核后方能签署。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重大决策往往由某个人说了算,即使有相关制度,在落实上往往也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内外部审计机构发挥监督作用。   3.完善内外部监督体系   中小企业的内部监督有赖于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经营目标和内控目标实现统一融合,才能使内部监督得以有效开展。政府各部门也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4.行业监督推动内控建设   从我国所有经济实体的内控制度现状来看,上市公司要执行2008年出台的内控制度,国资委下属的非上市国有企业按照国资委要求有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各部委下属的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相对较晚,但近一两年也在逐步完善中,受主管部门监督。剩下的基本在本文讨论的中小企业范围内,从外部监督的角度来看,只有工商和税务部门有所约束,而且只是从财务数据上体现。而企业一旦内控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仅凭工商税务部门几年一次抽查很难发挥作用。作者认为,国家应尽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使中小企业按照行业性质分类,由协会制定统一规则,对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约束和监督,真正建立起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其特点及内部控制存在的为题,提出了从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内外部监督方面加以改进的对策,特别提出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通过行业监督达到内部控制监督的目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风险,如何发挥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的优势,同时将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既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也要重视成本效益原则,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要找到关键控制点,做到精炼、有效,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孔繁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改进问题浅析.经营管理,2013(2下):135-137   [2]邢俊霞.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商业经济,2011(10):53-54   [3]陈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13(20):16-17

  • “农村人”为啥还是落后的代名词

      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年来,51.2%的受访者对“农村人”的印象改变了很多,然而,也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   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农村出身,还是城市出身,并非仅仅具有地理层面的意义,而往往直接被冠以进步还是落后的价值标签。出身农村的人,哪怕日后做得很成功,其身后似乎也总是拖着一条无形的长尾巴,有意无意地做着“习惯性遮掩”的动作。“农村人”依旧在歧视与自认为受到歧视的泥淖中挣扎。   尽管调查也显示,51.2%的受访者对“农村人”印象改变很多,但这种改变往往有个限度,即只是在道义上、情理上认为不该歧视农村。这其中,可能有出于道德自觉的主动体恤、理解,也有城乡之间交流互动增多之后的观念渐变。就像报道中提及的那些高校大学生,在接触、了解到农民工真实生活状态后,从心底里产生的震惊一样。   然而,至少从目前的情势看,“农村人”在公众视野中的印象还很难立马好转,这个群体获得尊重之难,并不比农民增收更容易。   首先,农民群体依然庞大芜杂,其间缠绕裹挟着诸多复杂的命题,并非单纯是一个居住地就可以说清楚。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困扰、难题,比如城市化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权益受损问题、公共服务缺乏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农村人”那里找到参照物。即便不能说农村人都是最终的受害者,但他们在其间的无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身处底层,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定位时,往往也倾向于自卑,很难有其他社会群体那样的自信。   其次,当下社会在价值评判标准上的过于单一、固化,也让“农村人”不可能真正成为社会上值得羡慕的人群。富人与掌控权力资源的人符合这一评判标准。而“农村人”在以往还聊以自慰的勤劳、淳朴、善良,在新的富贵语境下,往往一钱不值。明面上看,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好像接受着方方面面的关注,而事实上,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凝聚力,也缺乏忠实的代言者。很多时候,他们与权势集团的博弈筹码,只是微薄的土地和宅基地。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总体而言,在交通、通信、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投入上,农村获得的公共财政支持,依然很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与现代文明的隔膜,由此产生的巨大割裂,注定会长久撕扯着中国人的情感。   早在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1.27%。对于一个传统上以农为主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人口城市化”固然可喜可贺,但是,仅仅是人口比例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农村人”价值的提升,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群体备受歧视的现状。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关键还是要改变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平等、价值过于单一的现状。唯有先解决人的问题,方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的问题。

  • 二代农民工,城里难觅“爱情鸟”

      炎炎夏日,挥汗如雨、满脸灰尘的安徽籍二代农民工时小平,被问到对“爱情”的想法时,脸上竟有了一丝尴尬浮现。   “他非常自我却渴望被理解,经常会发一些莫名其妙的‘状态’。”这是同乡兼玩伴汪小华对他的最深印象。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6月30日晚,时小平在QQ上发了这么一条“状态”。三毛的话搭配下巴快修成锥形的美颜自拍,多少有点不伦不类。   每发完一条“状态”,他就会催促小伙伴们速速来点“赞”。赞的越多,他的存在感便越强。   在凸显存在感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空虚和寂寞。当下,部分90后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进入适婚年龄,但“爱情”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以体味的“珍馐”。   时小平渴望爱情,但也抗拒爱情。他已经给未来作了番“理性”筹划:“我的未来,就是到了不能再躲的年纪,找一个女人凑合着过日子。也许还会离婚。”可他,连一次完整的恋爱经历都没有过。   时小平没意识到,他的想法与经历,并非只是他个人的问题。   遇到爱情,还是先挣到钱   夜深人静,躲在墙角看网络小说,是时小平保持多年的习惯。由文字传递的爱情,可以给他带来莫大的宽慰。   寂寞的时候,他喜欢幻想:自己是能力无边的救世主,是风流潇洒的奇侠。角色可以多种多样,但身边必须得有善解人意的女孩子陪伴。   他将“幻想”内容悄悄告诉小伙伴,却惊讶地发现原来大家在做相似的事情。   他是独生子,也曾是留守儿童,一年和父母见面几次,早就生疏得可以一整天不说话。   2009年,15岁的时小平初三辍学回家。与他年龄相仿的七八个小伙伴,几乎都没有读完初中。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到了青春叛逆期随即放弃学业,这几乎成了附近村庄同龄小伙伴的共同轨迹。   书既然读不下去,就得学一门手艺,作为以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依靠。父母虽然在外打工多年,却因为性格内向几乎没有门路可言。无计可施,父母只好拜托沾亲带故的打工者,希望他们不嫌累赘带着儿子去学理发。时小平笑言:“一段时期,村里你带我我带你,大家都去干理发,都说剃头的比狗还多。”   时小平也走了这么一条路。“理发是室内工作,体面一点,还能接触到异性,收获爱情的机会多。”抱着这样的想法,时小平和三个小伙伴都选择了理发行业。   想象往往比现实美好得多。看似体面的理发行业,实际上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在天津某高校理发店做学徒的一年半时间里,时小平每月工资100元(早餐费)。吃的是学校食堂最便宜的菜,住的是8个人挤在一起的宿舍。每天的工作是扫地、洗头、洗毛巾、叠毛巾、煮饭和杂活。   “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到店里吃早饭然后干活。生意要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结束。”每天周而复始的运转,让时小平快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打工的生活并非没有晴天。工作之余,时小平与校园里卖汉堡的女孩小玉产生了朦胧的情愫。“也许互相的同情大于感情,但这是第一份爱情。”可微薄的收入让时小平看不到一旦分隔两地后各自的未来。随着他离开天津,这段朦胧的爱情也就无疾而终。   能遇到爱情,却挣不到钱,父母显然不乐意。这些年,农村地区讨媳妇的标准水涨船高。礼金八万八是标配,还得城里有房,一轮一轮的压力压得父母和孩子喘不过气来。   为了挣钱,早先学理发的小伙伴们陆续转行。有的干装修,有的干木工,有的跑运输,清一色都是来钱快却远离异性的行业。   时小平也选择了和父亲一起干装修。装修工的薪资不低,生活却非常苦闷无聊。在他身边,只有父亲、三叔,再加一位50多岁的苏北大叔。4个人,平时在上海的工地上干装修,累了就在地面铺上木板、被子,伴着蚊虫而眠。   父亲等人,显然并不属于懂他的那类人。“现在的小青年大手大脚,哪有我们那个年代人知艰苦。”在时宗月的眼里,儿子时小平一点也不理解父母挣钱的艰辛。   而父亲只知埋头挣钱的行为,儿子照样费解。时小平说:“父亲每天就知道干活,买彩票,一点也不关心我,想不通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泡面”爱情,难成正果   时小平既渴望爱情,却又畏惧爱情,甚至抗拒爱情。现实中能供他选择的爱情,往往只有“泡面”这一类。   他不知道,有人将二代农民工的这种爱情比拟为“泡面”,意为爱情滋味就像那些只能满足基本需要、缺乏咀嚼感的速食品。   恍惚中,时小平本能觉得:现在谈恋爱,更像是两个人没办法再耗了凑合过日子。   他身边的“泡面”爱情,随处可见。   小伙伴汪小华在上海嘉定一工厂上班。因为有形的经济压力,后来跟随父亲做木工。木工虽然辛苦,收入却是蓝领的两倍有余。谈吐幽默的孙小华和同乡的女孩谈起了恋爱,可惜一个上海,一个首都。每天两人都忙得昏天黑地,只有春节时能乘着夜色在公路边享受一下二人世界。相思虽甜蜜却也痛苦,不久两人就分了手。时小平陪着汪小华喝闷酒,听他叨叨最多的就是“等哥有了钱,想去哪去哪,想找谁谈找谁谈。”不过从农民工行业里出人头地,几率渺茫。时小平工作了6年,基本没有什么盈余,小伙伴也多是如此。   时小平曾陪着同乡女孩萱萱去相亲。“相亲对象人一般般。”自始至终时小平对这个男孩都没什么好印象,萱萱却在两个多月之后就决定“闪婚”。“听说要了15万元的彩礼,萱萱爸留给她弟弟了,感觉就是把女儿给卖了。”   婚后的琐碎生活,立刻让毫无感情基础的两人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孩子的降生也没能挽留住两人的婚姻。孩子不到一岁,两人就去民政所办了离婚手续。男方诉诸法律获得孩子的抚养权,法院也支持了母亲探视孩子的权利。但男方父母却拒绝萱萱再进家门一步。无计可施的萱萱思子成疾,剑走偏锋,纠集了几个社会青年,开着一辆面包车到男方村里“闹事”。男方父母被这么大的阵势给吓住了,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同村人只得报警,萱萱因此被拘留了半年。“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转眼就变成了这样子,想想就可怕。”时小平从内心里认定,“泡面”爱情风险高,不可取。   而表姐的遭遇,更在时小平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表姐和表姐夫是同县人,通过相亲认识。“可能双方父母觉得再处下去太麻烦,直接就领了结婚证生孩子。”可惜在繁华的都市生活里,女的爱上了打麻将,时常夜不归宿,男的则喜欢泡吧解闷。紧随而来的是双方因感情和经济纠纷大打出手,险些弄出人命。“表姐被打后负气离家出走,杳无音信。表姐夫则到处找表姐,为的是要存折的密码。”时小平只能做旁观状,偶尔苦涩笑笑,原来就算是同乡,变成了“泡面”爱情也是如此。   一时间,时小平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很抗拒。“一天能给安排七八个,我一开始还去,后来就直接爽约。”   他的表哥,则反其道而行之,奉行“广撒网”策略。“为了节省成本,他居然和同村不在一地打工的三个女孩谈恋爱。”虽然有些不齿,时小平却对这种做法表示理解,“你想想,和一个女孩子谈恋爱,光时间、精力、金钱就得花多少?我们这种每天从早干到晚的农民工,哪有那个资本去谈场刻骨铭心的恋爱?”   因而,时小平视恋爱为奢侈品,有着强烈的抵触心理。“我的条件不允许谈恋爱,只有婚姻没有爱情。结婚就是为了生儿育女和过日子。”   时小平的感触并非孤例。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二代农民工对爱情的期待一直走低,也愈发现实。   在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下,二代农民工择偶范围开始缩小,逐渐转向知根知底的“同乡”。时小平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慢慢都开始回乡找媳妇。但即使是同乡务工者,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也大不如从前。加上工作繁重,甚少能抽出时间培养感情,许多都是在彼此妥协中才走进婚姻殿堂。   27岁的小军,凭着较为出众的相貌,曾谈过七八个女朋友。可一旦进入实质性的谈婚论嫁阶段,他便逃之夭夭。   “城市里每天人来人往,属于各自的时间实在太少,恋爱已经谈不起了。”所以像时小平这种自认还算“正直”的人,单身至今。   难以降临的“爱情鸟”   为了“爱情”,时小平和父亲曾一度关系紧张。   6月29日的上海,湿闷得像个蒸笼,烦躁的时小平和父亲爆发了相处一年半以来最激烈的争执。   而这次父子激烈对立的起因,仅仅是关于时小平追求“爱情”路线的分歧。   “我要进厂去。”这是他和表哥合谋许久之后得出的结论。   “等到学徒出师,就进厂找女朋友,找到后再回来干装修”,时小平曾对这个“曲线救国”的妙计沾沾自喜许久。如今面对父亲的强烈反对只得暂时作罢。   表哥的父亲更是对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歇斯底里,并将怒气撒到了时小平身上。“肯定是你想的主意,害自己不够,还要多害一个人啊。你知道你表哥因为你少挣了多少钱?”   在舅舅的眼里,儿子和时小平都有“前科”。   2013年,时小平和表哥受不了装修木工的枯燥和繁重,相约离家出走跑到了合肥郊区的一家食品企业上班。工作虽累,但能和同龄人在一起,两人收获了辍学后最快乐的时光。“大家有共同话题,聊得来谈得开,比之前开心多了。”两人也合谋开始追求厂里的姑娘。   可惜按部就班的计划在2014年的春节被打断。双方父母联合施压,禁止两人再去企业上班。而上班几个月下来空空如也的口袋,也让他们在长辈的劝导前底气不足,反驳无力。   “干装修挣钱不少,但吃睡都和中年男人混在一起,压根没有和异性接触的机会。进厂有女孩,但工资少养不起如今的女孩子。”光是女孩子手中明晃晃的6plus,就让他望而却步。   最终,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下,两人放弃了继续进厂上班的打算,回归到了木工行业,继续和比自己年长许多的人生活、工作在一起。   此后,也只能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才掀开面纱,恢复了年轻人的本色。可惜,爱情的际遇却远离而去了。   “难道这是我的宿命?”整日里和中年男性一起生活,时小平感觉自己的“爱情鸟”很难降临。   令他忧伤的是,再等几年,当父母觉得他不能再耗了,就会逼着他频繁去相亲。“也许哪一天我扛不住了,就找个女人凑合结婚了。”   “不过我要努力赚钱,给孩子一个好条件,不让他重蹈我的覆辙。”

  • 农业转方式:往哪转怎么转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随着适度规模经营与主体培育同步加快,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同步推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实施……全国农业转方式迈出坚实步伐。   培育主体 创新经营   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产粮大县四川崇州农业经营也面临“地碎、钱散、缺服务”的制约。近年来,当地探索了一种“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农业共营制。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土地合作社,合作社理事会决策“种什么”,职业经理人负责“怎样种”。经营纯收入按1∶2∶7分配,一成作为合作社公积金、二成是职业经理人佣金、七成是社员分红。28岁的魏涛是当地千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去年,合作社的油菜收成好、水稻产量高,魏涛收入超过10万元。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引导土地积聚的同时,还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崇州集贤农业综合服务站承担着附近几个乡镇的农技、农机、畜牧等公益性农业服务。综合站还配套开办了农业服务超市,采取市场化运作。服务大厅内,农机作业、植保、劳务等费用标准一目了然。农业超市旗下的农机医院,每年可为200台大中型农机具提供保养、维护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农业共营制的探索适应了农业经营转型的需要,不流转土地,却培育了两类新型经营主体,即农业职业经理人与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前者改善了农业决策经营效率,后者促进了农业的技术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今年年初,江苏省农委在全省涉农高校开展了大学生从业意愿调查。数据显示,涉农专业大学生中愿意去农村就业的占29%。如何让农业后继有人?江苏省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普遍存在农业兼业和纯农户的苏中、苏北地区,重点发展服务主导型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以射阳县联耕联种、睢宁县农田托管等为代表的经营新模式。   截至目前,全国耕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比重已超过30.4%,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341万户。农业部、财政部不断加大对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截至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到141.2万家。   种养结合 一三联动   在粮食连续增产的同时,我国农业发展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高品质的牛羊肉、奶类、果菜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有差距。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凸显,粮饲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与养殖业配套衔接不够,一、二、三产融合不足,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   粮草兼顾、种养结合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农业部计划司司长叶贞琴说,据《中国粮食发展报告》,我国饲用粮总量占粮食总消费的比重已由26%提高到34%。今后,保障饲料粮有效供给是难点。同时,随着我国人均GDP进入6000至10000美元区间,对肉蛋奶等消费需求更高。通过发展草食畜牧业,能更好地满足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黑龙江省北安市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是大豆、玉米等作物的主产区。自2015年被确定为粮豆轮作试点市以来,北安市推动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大豆种植由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三分之二。通榆县是吉林省唯一的牧业县,现有耕地600万亩、草原350万亩。在农业部确定为粮改饲试点县后,该县着力解决优质饲草料供应难的问题。随着种植青贮玉米效益的提高,牛羊养殖场与青贮玉米基地实现有效衔接。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永和创意农业观光园里,抢眼的紫色水稻在绿色稻田里勾勒出了一组熊猫的图案,引得游人驻足。“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成都市着力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景点,每年举办乡村节会活动110个,有效促进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节水控药 治污净土   我国农业发展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复种指数高,资源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农业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不久前,农业部牵头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69.3%下降到2013年的63.4%,同期,我国粮棉油、果菜糖都大幅增产。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用水效率提升。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认为,节水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分区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改善田间节水设施设备,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总量不断上升,全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便,有效处理率不到50%。农业部总畜牧师王智才说,要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还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探索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   近年来,我国农药使用量约31万吨(有效成分),利用率仅为35%。“低毒生物农药杀虫效果不佳,加上农民生产习惯等因素,使得低毒生物农药推广难。”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要加大绿色防控力度,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

  • 城乡流动壁垒凸显留守儿童难题待解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04年的约2000万增加到目前的6100多万。亲情关怀缺失、教育缺位等问题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频发,留守儿童如何健康成长已经不仅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孩子有诉不尽的思念,父母也有说不完的无奈。留守儿童难题,该如何破解?   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缺位   “我很想念妈妈,但是她都没有时间想起我。”一位留守儿童失落的独白一直萦绕在李行健的心头。李行健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一年前他在四川省荣县玉章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所带高一班级一共有60人,几乎一半都是留守学生。   “与父母空间上的疏远也造成了情感的疏离,他们拿着父母给买的苹果手机,等到父母电话的时候却不多,也不善于主动向父母表达思念。”据李行健了解,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年岁已高的老人们最多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日常情感生活的关心、与人相处方式的教育等,往往力不从心。“这就导致了他们很敏感,也很脆弱,禁不住诱惑,也受不了委屈。我们班里交男女朋友的现象很多,因为他们渴望关心和陪伴,希望有人一起玩,彼此说说心里话。”   今年6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亦菲主持的学术调查报告《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李亦菲介绍,根据这次覆盖6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按照比例推算,全国6100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约有1794万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921万一年见不到父母一面。一年内与父母见面次数越少,儿童的愉悦度越低,更容易表现出紧张、忧愁、心烦等消极情绪。   对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而言,这种团聚往往要以一家人经济收入陷入困境为代价。因此,他们不得不从现实出发,做出他们认为更“理智”的选择。   “哪个父母不想跟孩子守在一起呢?但是得出去挣钱养家呀。”来自山西省永济市赵伊村的刘晋军和妻子目前在北京经营着一间小面馆。8年前,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夫妻俩就外出打工,想趁年轻多挣点钱。   5年前,刘晋军的儿子开始在老家上寄宿小学,基本上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据刘晋军的妻子介绍,孩子刚上寄宿小学的时候,胆小、害怕,“冬天尿裤子了也不说,湿冷湿冷地坐着,硬是把裤子焐干了……”回忆起这些,刘晋军的妻子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即便这样,刘晋军仍然选择留在大城市。“生活中总要做些取舍,不能陪伴、照顾孩子的确很亏欠,可要想改换门庭,得先有经济基础。在农村,我们感受最真切的就是干啥都需要钱”。刘晋军的妻子说:“结婚盖房子欠下很多债,后来孩子要上学,乡下的教育都荒了,我们想让他念城里的学校……光靠种地哪能行?”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对江西、湖南、四川、安徽和河南等省的4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50%以上的留守儿童,其父母每年只在春节时回家一次;近20%的留守儿童,其父母不能每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外出后一直没有回过家。“可以说,在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童年时光里,他们几乎成了父母不在场的‘事实孤儿’。”叶敬忠说。   留守农村问题重重,城乡流动壁垒凸显   叶敬忠自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他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具体来说,“父母缺席”成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常态,留守儿童长期面临亲情关怀缺失和家庭教育缺位;农村学校上移、乡村教育衰落,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态愈发恶劣;空心化的凋敝乡村难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社区支持;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性格问题和价值观念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生活无保,成为亟待救助的“困境留守儿童”。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发展与研究所研究员吕开宇看来,除了家庭教育,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也至关重要。“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都会对其人格发展形成消极影响。”   李行健觉得,如今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家庭将很多责任转嫁到学校,但撤点并校以后,学校规模太大,照顾学生也力不从心。“我所带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每天从早上6点半忙到晚上10点半,周六也不能放松,反而自己的孩子经常成为没人陪伴的‘留守儿童’。”   随着青年人的外流和村庄活力的渐失,爱幼敬老等传统互助伦理逐渐衰落,留守儿童成长风险加剧。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几乎都将流入城市,有些将成为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这将给社会稳定带来风险。   留在农村,孩子的成长状况堪忧,可城乡二元结构下,进城务工农民将子女带在身边也是难题。   去年夏天,武汉某高校附近生意红火的复印店突然停业了,复印店老板霍祥提起他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摇头叹气,“我们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他,在学校总是打架,老师的管教也不顶用。虽然我没有文化,可我知道孩子教育是大事,店铺附近的学校都很难就学,为了孩子只能关店回乡。”可今年3月,这间复印店又开张了,“在家乡挣不到钱,出来了又没人管孩子。”老霍说自己左右为难。   叶敬忠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快速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而非农村家庭的个体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的原因,是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挤压了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空间,这是以农村家庭幸福为代价来汲取乡村资源、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留守儿童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化发展之殇。”叶敬忠说。   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   在叶敬忠看来,这些年来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其实都在努力,但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原因在于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目标、以城市繁荣为主要方向的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实质性改变。“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化解,从长远来看有赖于建立城乡协同、权利平等、和谐交融且以‘人’的福祉为终极关怀的发展模式。”   叶敬忠认为,对于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造成的监护缺少,要慎言监护补位或监护转移。几年前有的地方推广的“代理家长”做法,把孩子成长中的监护工作转移给政府或其他人,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补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今年过年时,打拼多年的刘晋军夫妇靠小店的收入买了辆车。“这两年家里通了直达北京的动车,我和妻子都尽量保证轮换着两个月回一次家。现在自己有了车,有空的时候就争取开车回家多陪陪孩子。”刘晋军说。   让孩子们不再留守,或许还有其他破解之道。   来自贵州遵义的何庄磊在深圳打工3年,如今家乡的有机茶产业如火如荼,他便决定返乡创业。“有龙头企业带动,还成立了合作社,挣钱也不比外头少。”据了解,何庄磊的女儿刚刚中考结束,“孩子小时候在家不小心打翻暖壶烫伤了脚,我心里一直有阴影,最近贵州发生的几起留守儿童悲剧,也坚定了我在家乡踏踏实实做事的想法。不能只为了钱活着。”   吕开宇认为,从深层次上,解决留守儿童一方面需要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合理的区域转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政策联动,改革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此外,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的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如何提高本地劳动力消化水平?吕开宇认为,在全国层面上,需要基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均衡地区人口分布,减少不合理的区域间劳动力大迁移。而在地区层面上,各地应基于劳动力禀赋选择产业和技术,制定支持具体政策,充分发挥丰裕劳动资源的优势。   完善哪些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首先是修改不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其次是出台新的政策治理好流动人口。”吕开宇说。“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首先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制度性壁垒,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其次要改革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流动人口市民化。”   “对现有的涉及留守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应该进一步修订完善。”吕开宇说,目前《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内容只是原则性规定,太过笼统,可执行性差,政府职责并不明确,在法律层面上无法为留守儿童提供有力的保护。“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推动形成重视儿童权益保护、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舆论和管理规范。”

  • 金融支持下外汇业务模式创新与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在外汇增长势头强劲的情况下,外汇业务管理需要不断的优化,确保在金融支持环境下外汇业务管理更加科学,全面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外汇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高额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表面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果外汇强势增长下去,同样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科学管理外汇业务,确保外汇储备处于合理状态   关键词:金融支持;外汇;业务管理   金融支持下外汇业务管理要从新常态出发,发挥外汇资金的管理作用,提高外汇资金的利用效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要利用经济增长的优势创造良好的外汇业务环境,为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投资环境良好,劳动力市场优势比较明显的今天,我国外汇业务要和金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金融与外汇的联动机制,为外汇的综合性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同。   1.金融支持下建立外汇增长业务模式创新   外汇储备可以有效的协调世界经济资源,但是外汇储备量过大同样会给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好外汇,确保外汇业务模式创新化管理,提高外汇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率。针对拥有一定规模的外汇需要进行有效的经济运行管理,确保经济模式能够符合外汇全面优化管理的要求,提高外汇的综合管理水平。   1.1金融支持下外汇业务货币政策管理模式优化   金融支持的环境下,外汇货币政策要进行全而的优化,确保货币管理能够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外汇多的情况下,兑换后会造成货币的被动增加,尽管央行会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但是多余的货币如果能有效的业务管理,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如果对冲量激增,那么政府所承受的利息成本会很高。因此在金融支持下外汇货币业务政策需要进行实时更新管理,确保符种业务资金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要进行资本项目的综合性管理,按照货币化的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项目的综合化管理,提高资本的综合运行水平。新增外汇储备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让短期投资资金和长期投资资金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金融支持下外汇货币业务政策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资金流动,合理使用资金,全面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1.2金融支持下外汇资金运行效率优化   高额外汇储备是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因此要从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出发,实现对外汇资金的综合性管理,全面提高金融外汇资金的管理效率,为金融外汇资金的全面优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外汀:资金需要从多方面经济发展情况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国民经济的全方位监控管理,提高金融资金的综合运行效率。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会面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要从外汇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发挥金融政策的积极作用,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效率,为金融资金更好的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是提升金融质量的重要策略,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金融资金的综合管理水平。   1.3金融支持下制定避免外汇贬值风险的策略   外汇资产在资金运行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资金的保值增值,为外汇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风险形成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为金融资产的综合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金融资产的多元化管理,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外汇贬值风险最典型的情况是美元贬值问题,如果我国长期持有美元储箭,如果因经济等问题美元贬值,我国外汇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在进行外汇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风险因素,确保外汇储备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   2. 金融支持下外汇业务管理机制建设的思考   外汇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要从外汇的管理策略出发,按照金融政策要求,稳定外汇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外汇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达到优化外汇管理的最终目标,为外汇全面有效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2.1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需挤出投机性资本泡沫   外汇储备管理优化的过程巾,需要通过金融手段不断挤出投机性资本泡沫,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行管理,提高外汇资产的运行效率,为外汇资本的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二外汇资本管理必须要从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出发,通过对各种资金管用模式进行比较,确保资金管理能够符合外汇储备管理的要求,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行效率,为外汇储备的全方位控制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支持下要对外汇资本运行的游资压力进行系统性分析,确保外汇资本的管理符合资本运行预期,全面提高外汇资本的管理水平。外汇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原则,通过对各种资本改革的模式分析,实现对资本效率的全方位分析,为资本的全面有效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   2.2金融支持下坚持限度开放资本账户政策、对外汇进行多样化管理   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政策要符合货币资源管理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外汇成本管理,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成本,提高外汇资本的利川效率,为外汇的管制效率提升营造良好的条件外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升值预期等方面出发,积极稳妥的创造条件为外汇管理创造条件,实现外汇管理的多样化处理。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外汇储备问题比较突出,必须要从风险性管理出发,对各种隐蔽的风险进行分析,有效遏制破坏性风险,为外汇资产的安全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投融资的角度出发,按照金融资产的多变性管理要求,提高外汇资本的综合运行管理水平,为外汇管理的创新模式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资金链实现的过程中要形成交互的管理模式,提高外汇资本的运行积极性。   2.3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要适度放宽流出管制   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要对资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资金流的综合管理效率作用,为资金的全方位控制管理营造良好的条件。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的因素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模式创新,为外汇资金的流程化管理创造平台。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的规模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外汇储备规模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保证外汇储备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外汇资产运行与外汇资金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要从资产投资的角度出发,保证资本配置能够符合综合性经济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实现外汇业务的综合性管理。外汇资产的配置管理是流出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从资金流的综合性态势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外汇资本的全面管理,实现外汇资本的流人和流出管理,提高外汇资本的运行效率。外汇储备通过有效的资本配置,可以保证资金能够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为金融资产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资本管理必须要从外汇储备的角度出发,对外汇投资的模式进行优化,建立完善的外汇资本管理制度,为外汇资本的全面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外汇资本管理需要从外汇储备的规模出发,进行有效的金融政策引导,提高外汇资本的综合管理水平。外汇资源对经济运行中的宝贵资源,必须要从金融资源化管理的思想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模式创新,为金融资产的科学化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要适当用好外汇储备,从多方面提高外汇资本的投资效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资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的基本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外汇业务的多样化管理,提高外汇资本的综合运行效率,为外汇资本的全方位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外汇管理优化的重要内容,必须要贯穿到外汇管理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外汇管理水平。   3.结论   金融支持的环境下,外汇货币政策要进行全面的优化,确保货币管理能够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外汇多的情况下,兑换后会造成货币的被动增加,尽管央行会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但是多余的货币如果能有效的业务管理,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额外汇储备是从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沉淀下来的,因此要从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出发,实现对外汇资金的综合性管理,全面提高金融外汇资金的管理效率,为金融外汇资金的全面优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资产在资金运行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资金的保值增值,为外汇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其风险形成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为金融资产的综合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储备管理优化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金融手段不断挤出投机性资本泡沫,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行管理,提高外汇资产的运行效率,为外汇资本的综合性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外汇资本管理必须要从国家经济的基本面出发,通过对各种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确保资金管理能够符合外汇储备管理的要求,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行效率,为外汇储备的全方位控制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要对资金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资金流的综合管理效率作用,为资金的全方位控制管理营造良好的条件。金融支持下外汇储备管理需要从多方面的因素出发,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模式创新,为外汇资金的流程化管理创造平台。外汇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投融资的角度出发,按照金融资产的多变性管理要求,提高外汇资本的综合运行管理水平,为外汇管理的创新模式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

  • 微商发展的三个方向

      微商不论作为一种渠道,还是作为一种工具,它必然会存在与发展。重要的是,要知道微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之后就是努力去做   近期,关于微商的舆论一边倒,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这跟之前朋友圈十个人里有八个在搞微商的热乎劲儿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微商到底咋了?种种疑问萦绕在大家心头。观至此,不禁想就微商说上三言两语。   首先,微商有很多定义,从传统意义上的移动电商,到微个体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销售的行为,皆可以称之为微商。既然是“商”,就要解决“卖什么货”和“把货卖给谁”的问题。   那么,微商为什么首选微信朋友圈卖货?而不是利用独立的APP?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独立的APP的流量不够,客户的点击习惯不够,很难形成客流导入,所以很多微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有信任感的朋友圈。也就是大家说的“卖信任”。   微商既然是商业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也必然符合商业发展轨迹,存在野蛮生长期、成熟期、更迭期三个明显的阶段。   现在的微商,依然处在野蛮生长期,表现形式依然是疯狂的“拉人头”,分级体系达到六到七级,商品很少进入消费者手里,更像传销的表现形式。商品在渠道里明显呈滞销状态。   于是,真正解决商品到消费者手里的问题,就成为了微商摆脱困境的首要问题了。而要解决到消费者手里的问题,又会使微商向三个方向去发展。   一、快消模式   合理的发展状态是:1销售体系压缩到二或者三级体系,使商品到达消费者的路径缩短;2商品为快速消耗品,用高性价比的商品来产生复购。   二、店铺020   在点对点的销售习惯产生后,通过营业员对目标会员进行管理,不断推送对称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即时获得消费场景,从而唤起购买欲望,通过店铺服务号等途径实现购买。   三、微商城   通过教育等手段将朋友圈的流量导入微商城,这个过程很慢也比较低效。所以这种模式一直不够明朗。   结论:微商不论作为一种渠道,还是作为一种工具,它必然会存在与发展。重要的是,要知道微商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之后就是努力去做。一位偶像说过: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道路远。与坚持做微商的朋友共勉!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