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管理学
  • 汲取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的教训理性对待城镇化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国家从传统农业国家逐渐转型到现代化工业大国,并兼顾现代化农业的必经之路。相较于起步早的工业化,城镇化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于发展失衡及先透支后治理。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城镇化可以汲取工业化发展的教训理性对待城镇化,城镇化应保证耕地、绿化,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市,不能只注重表象,软硬件同步发展,复式规划,让城镇化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耕地绿化保护;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   1、城镇化的提出及现状   (1)城镇化的提出   “城镇化”一词是中国学者基于“城市化”结合中国国情创造出来的新词汇。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是我国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2)城镇化的现状   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   2、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工业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进城镇化;而城镇化是工业经济的载体和平台,工业化必须以城镇化为基础、做支撑。   3、与工业化相比两者的相似之处   (1)发展失衡   1)我国工业的失衡   我国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最开始为了控制本国的经济命脉,在经济上也回收主权,选择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模式――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重工业浩浩荡荡发展了十几年后,我国意识到了这种失衡的不正确性,但还未逃脱重工业增长自我服务和自我循环的局面。   2)城镇化的表象、无规划   在我国似乎一提到城镇化就想到的就是高楼大厦林立,但城镇化并不该是房产化这一表象的发展,而是从人口、环境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并且城镇化应该有规划,不可走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提到自由开放式的城镇化,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城镇化开始建设的早,所以问题也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发严重。1970年,美国郊区形成了无数杂乱无章的住宅区和服务区,侵占了许多耕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许多家庭不得不购置轿车,公交车的利用率十分低,美国政府不得不修建许多洲际公路,资源被开发浪费,而且经济成本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注重规划统筹自然十分重要。   (2)先透支后治理   1)工业化的透支   美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化也是早于很多国家开始发展,所以出现的问题也是尤为严重的。美国官方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均废弃物达744kg之多,美国的荒漠化占国土的27.3%。   而中国作为后起步的工业化国家,这些问题也未曾避免。从福建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件,到云南曲靖铬渣污染,再到广西龙江河镉污染。近年来,我国水体工业污染事件频发,2050年即将到来的水危机,水资源越来越少,但是仅有的少量水资源也被工业厂房的排泄物污染的所剩无几。   2)城镇化的透支   英国的城市化是较为成功的案例,因为英国政府在其耕地和绿化透支还不是太严重时,便采取了措施来限制。但是反观中国,不说远了就说说成都,四川盆地的特殊地形,带给成都的是高产肥沃的土地,气候的宜人,所以成都市及周边城镇也成为四川粮产的主要供应地,但是近十几年来,成都城市化大步向前,城市的扩张也逐步增大,十几年前还是城边的小乡镇,如今已经变成城区的又一新兴之地,房屋越来越多,耕地必然越来越少,粮产也必定逐年下降。一个国家发展的再好,没有了青山绿水,到处是黄沙黑水,那人民的生活又有何质量可言。   4、城镇化从工业发展中汲取的教训   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一个国家能长治久安,少走弯路的发展之路。   (1)复式规划、集约用地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土地是土地,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复式规划,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变得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每个城市的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讲可以融合的部分更好的兼容,将城市横向发展改为竖向发展,在安全的情况下发展其高度,集约利用土地,规划好生产区、生活区,并配备好其需要的各项设施。相信城镇化也会走的更好。   (2)保证耕地绿化,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生活的有质量,生活的无后顾之忧才是最重要的。守好土地的红线,保护好优质的耕地,把握好国家的粮食命脉,保证耕地绿化,注重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3)软硬件同时发展,不可注重表象   城镇化也并不是表象的城市发展,房产发展,城镇化更需要的是城市整体素质的增加,后续配套设备的紧跟,及卫星城市的配套发展。有了城市的外表建设,有了设备和教育医疗等辅助设施的完善建设,有了辐射的卫星城市发展,这样的城镇化才不是将城乡差距拉的更大的工具,而成了让全民共赴小康的一条康庄大道。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工业化的早起步,及国外城市化的发展,让我们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汲取,也让后面的路能走的更顺畅,少走弯路。汲取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我们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以下三点:第一学会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复式规划我们的城镇化蓝图;第二保证耕地和绿化,守好土地的红线,让城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注重软硬件的同时发展,均衡起步,不可表象。我相信做到了这些,城镇化的道路必将更美好更顺畅,等待我们的也将是一个美丽、多功能的城市。(作者单位:重庆渝中总部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政、郭克莎、张其仔.论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严泰来、张晓东.关于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信息挖掘问题的思考[C].中国农业大学   [3]吴凤鸣、王秀莲.国外城镇化经验及其借鉴[C].农业经济   [4]张彦.资源与环境:美国工业化时期的经验与教训.特区经济,2010,(3)   [5]王水华.环境绿带理论及基于城市生态恢复的环城绿带规划[M].风景园林

  • 街道环境的生态性营造之道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关键组成部分,街道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环境,而随着人们环保和生态意识的提升,怎样实现街道环境的生态性成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关注焦点。本文就街道环境的生态性营造特征和内容进行分析,从当前我国城市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营造生态性的街道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街道环境;生态性;环境营造;空间设计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深入,街道建设也逐渐受到关注,而随着街道环境的改造和建设,再加上现代化绿色城市的提出,环保、现代、生态性的街道环境建设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性的街道环境建设应朝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深入,为人们提供生态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这也给街道环境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文就生态性街道环境营造的特征和内容展开分析,就当前我国城市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营造生态性的街道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我国城市街道环境生态性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1、街道环境的生态性特征   生态街道环境与街道绿化是不同的性质,具体来说两者还是有相似之处,生态街道环境建设包含了街道绿化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更注重的是街道环境的生态性。就我国生态环境的评选标准来说,生态环境系统必须好,生态保护与建设以及恢复水平都要高,公众对于该环境生态性满意程度等因素都决定着生态性的评选。建立生态性街道环境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该街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营造生态性街道环境必须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为行动的引导。根据街道规划和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好时间、空间以及资源等方面的状况,以营造出满足人们环境要求的街道。另外,营造生态性街道环境还要求将目光放长远,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基础,发展一种健康、持续的环境。   2、我国城市街道环境存在的问题   2.1景观环境混乱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来讲,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忽视了街道环境甚至整个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得城市街道出现了脏乱差的情况。而大力发展城市的政策深入,使得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问题被忽略,街道街面混乱。比如,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商家在街道边设置各式各样的广告牌等附属物,因缺少合理的引导和管理,致使街道缺少韵律、杂乱无章,而街道景观设置不合理也成为扰乱城市街道环境的重要问题。   2.2建设规划不合理   街道环境的环境生态性营造本应立足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合理的规划布局中,目的就是人们能够有一个舒适优美的环节中生存。然而很多城市街道环境建设为紧随时代不断处于更新建筑,重拆重建中,这不仅巨大的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更浪费了资源,更是严重违背了街道环境生态性营造的初衷。另外,如上面所说,街道周围有商业广场,很多小摊小贩也会在街道周围摆设,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因小商贩的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也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不仅如此,为了顺应城市的发展规划,街道环境建设完全不顾人们的实际需求,只一味辅助城市发展,使得街道环境完全不符合生态性,这些都是当前街道环境营造存在的严重问题。   2.3空间设计被忽视   街道空间主要可分为消极空间、交往空间以及精神空间,合理的空间分配和设计是保证街道整体性的关键。而实际上,很多街道消极空间被忽视,这些遗留的消极空间不仅没有计划性,更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造成很多不便的地方。交往空间设置不足,精神空间得不到重视等都是目前街道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街道环境生态性营造的具体措施   1、街道景观和界面的营造   景观设计是街道环境生态性营造的重点区域,所谓景观设计就是要满足人们对于街道环境氛围的一种期望,打造出良好的生态性街道环境。街道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公众群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街道环境生态性营造的核心就是要保证舒适度与安全性。因此,在实际的生态性街道环境营造过程中,要遵循整体设计的原则,深刻反映街道内涵特征,以点线面为统一的景观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街道环境的后期管理,明确街道景观的界面,明确绿化带、商业带、生活区以及行车、路人区等界面。此外,街道环境的营造还要注重人文要素和当地特色的和谐统一,以保证整体性,以此来提升街道环境的整体质量。   2、街道空间的转化和引导   为营造生态性的街道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空间与界面,使其能够达到一定的风格,并能反映时代和城市的气息。街道存在的一些消极空间可以根据需要作出不同的生态或者艺术处理,比如,当作绿化、水景或者雕塑等景观,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更为街道环境增添了风景线。而对交往空间的引导是生态街道环境营造的又一重点,要综合考虑地面与地下的结合,完善街道交通诱导,并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和出发机制,更好的约束街道使用情况。比如:对街道边设置的座椅、路灯、柱子等物品,要出台相关的保护机制和管理机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并设置相关提示和警告标识,引导人们共同去维护街道环境。   3、注重街道精神空间的设计   精神要素也是生态性街道环境营造所关注的内容,是人类的文化产物,这就使得精神要素成为了生态性街道环境营造的主线。除了文化与精神空间设计外,场所要素与特征要素同样是街道环境规划与建设重点。对于不同地域和地理条件的场所规划,应结合城市形态的特色,以促进发展城市为目标,塑造更多适应人们使用的街道空间。生态性街道环境营造应在不破坏原有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与延续精神要素,打造街道文脉和精神空间。同时,要尊重历史现实,在街道环境精神空间的设计中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念,反应城市一定的历史信息,是城市街道文脉得到充分体现。   结束语:总的来说,对于街道环境生态性营造来说,我们要注重街道景观和界面的营造,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城市整体特征,进一步转化和引导街道空间,体现出街道文脉,共同促进生态性街道环境的建设。(作者单位:南京茂泉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东,王勇.街道环境的生态性营造之道[J].规划师,2012,(6):111-114.   [2]胡伟.浅议城市景观设计中乡土元素的价值[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   [3]陈波.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27-6028,6070.   [4]王科奇,赵天宇.基于防卫安全理论的长春市商住混合区街道环境设计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3-55.   [5]王东,王勇.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镇街道环境营造[J].小城镇建设,2011,(12):99-104

  • 浅析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差异

      .香港信奉自由竞争的经济理念,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经济体。香港历来遵循“小政府,大市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和保障、发挥市场自动调节的机能,在各个领域都采取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将最大限度的市场调节与最小限度的政府干预相结合。其自由市场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是香港市场经济的灵魂,包括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三种机制,三者共同作用,调节资源流向,把资源配置到高效率的部门。   香港是亚洲的主要保险中心,近年来吸引了不少的全球顶级保险公司来港开展业务。同时,从2011年开始,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业的贡献率持续升高。以近两年为例。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达到101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占期内个人业务新造保单保费(546亿港元)的18.4%。而在去年同期,即2013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为60亿港元,占期内个人业务新造保单保费(457亿港元)的13.1%。反观内地的保险市场,则表现惨淡。   一、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比较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香港共有158间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5间经营一般业务,44间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间则经营综合业务。在2013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增加13.7%至2,995亿港元。   (一)、沪港保险市场发育状况比较   以上海保险市场为例,不管是从两个市场的保费收入还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来看,都有着巨大的差距。从保费收入总量来看,上海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还不急香港保险市场的一一半;人均保险两地也存在很大差距;再看保险深度,上海的保险深度多年处于3%―5%的水平,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反观香港保险业的深度,已从个位数百分比发展到了2013年的14.1%。   表1沪港保险市场发育状况比较   朱茜月.TIF;%110%110   资料来源:保险业监理处、政府统计处、上海保监局、国家统计局   (二)、成熟度不同   内地地保险业和香港地区存在差距有历史根源。香港保险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并具备完善的监管体系。而内地三十年前为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的金融和理财市场才逐步发展起来,在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均落后于香港。   1983年香港在《保险公司条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保险体系和监管制度。为了加强行业自律监管,确保保险公司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保障保险人利益同时维护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2001年香港保险监管当局试行寿险中介人考试发牌制度,对寿险中介人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要求。以上是两个香港保险业的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为香港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法律对许多保险违法行为,均定性为犯罪并规定了包括监禁在内的刑事责任,威慑力更大;香港法律在保险合同以及合同纠纷上也赋予保单持有人更多的选择权。在日常监管中,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奉行灵活自由监管原则,较少管制保险公司的条款费率、产品定价、市场行为,主要抓住公司偿付能力、信息披露、内控治理等环节。   同时,香港是亚太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保险公司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香港的保险业长期都由外资保险公司占有较大份额,许多大规模的英资保险公司都在香港设有分枝机构。多家外资保险公司的进驻,为香港引进世界各地的先进及专业元素,使得香港保险业在公司管理、产品开发、服务素质和赔偿上都具备国际水准。100多家保险公司的长期竞争发展,在迫使香港保险公司拿出更优质的服务、更亲民的价格和更多的保障来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让香港保险市场日渐成熟完善。   此外,香港金融业采取的混业经营模式,也促进了香港保险市场的繁荣。保险业与银行业兼容,产寿险兼容,使得香港保险的受众面更广。   (三)、两地养老保障政策不同   从世界各国选择养老保险模式、实现养老保障责任的方式来看,亚洲国家和地区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一直坚持和偏好以公积金模式来提供养老保险。亚洲国家普遍存在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趋向,政府通过公积金方式积累起数量庞大的养老金资本,然后通过公营机构管理投资来达到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的目的,从而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支持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养老基金制的基本特征表明,任何一种养老金都必须依靠在资本市场中所获得的投资回报来支付退休金。离开了资本市场,养老基金无以生存,而养老基金的发展与成熟又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强化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性投资,引导促使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和市场结构的现代化等。   (1)强积金政策   《强制性公积金计划条例》于2000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在香港实行,简称为强积金。香港强积金是由私营部门托管的强制、基金积累制的强制供款计划,作为在政府养老金之外,香港“退休保障三大支付”的第二大支柱,覆盖香港所有雇员。为香港就业人士提供退休保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的强积金自2000年成立以来,成分基金的数量稳步上升。实施强积金制度前,香港34万劳动力中仅有约1/3拥有某种形式的退休保障,而现在约有86%的工作人口已为某种形式的退休保障所覆盖。   强积金计划实质上是一种基本保险DC计划,也被称为是香港的社会保险。以职业为本,强制性供款(雇主和雇员共同供款),供款即时属于雇员,由商业机构依据信托法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作管理,由积金局监管。经过短短十多年的运作和发展,效果非常明显,由于人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其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方式,近年来,强积金的总资产净值已滚存超过2800亿港元。   强基金制度的主要特点来看:   1.覆盖范围广泛:强积金是以雇佣为基础的退休保障制度。除获豁免人士外,凡年满18岁至未满65岁的一般雇员、临时雇员以及自雇人士,均须参加强积金计划。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之2014年第3季《综合住户统计调查按季统计报告》,在本港379万就业人口中,雇员及自雇人士的数目分别��346万及31万,另外约有1万3千人为无酬家庭从业员。在就业人口中,有72%获强积金计划保障,13%受其他退休计划保障,如公务员退休金计划及获强积金豁免的职业退休计划等。12%就业人口并没有法律责任参加任何本地退休计划。他们大部分均为家务雇员及65岁以上或18岁以下的雇员。其余4%的就业人口为应参加强积金计划但尚未参加的人士。   2.“小政府,大社会”:一方面,“强积金是一种强制执行和属私营性质的养老金制度”,运用政府政策的力量强制性推动。另一方面,税收优惠也吸引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除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供款以外,还允许自愿性供款。受强积金制度涵盖的雇员和雇主均须定期向强积金计划作出供款,双方的供款额均为雇员有关入息的5%,如果雇员每月入息低于7100元,则雇员便可免除强制性供款责任。同时,强积金制度规定供款的投资收益及员工领取强积金时均免税。   3.账户资金由专业的商业机构运作:在香港,积金局只是一个监管单位,主要职能是核准监管受托人(即信托人)的事务及活动。强积金的管理和运行均由经香港强积金局核准并颁发执照的专业机构操作。   (2)内地养老保险制度   内地的保险政策虽然与香港强积金政策目的相同,都是为居民的养老进行强制性的征收税款基金。但是内地的基金运作是非透明化的,更不是可以自主决定投资方向和方法的。因此只能得到固定的养老金,并不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的进行投资的。   2014中国养老金论坛上吴智珊作了介绍,她强调“由私营部门提供‘养老金第二支柱’的投资管理服务,则具备相对的独立性。私营公司负有受托责任,以计划参与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独立管理养老金的运作及资产。私营养老金提供商常常向计划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基金选择及更高的投资回报。世界银行的研究比较了私营及公共养老金的投资回报。私营养老金以非常大的优势胜出。许多公共养老金实现的回报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也低于各自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率。”   养老金由公共基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市场稳定器的职能,同时也可用于一些公共项目,有利于保证当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范围狭窄,投资回报率低,难以达到退休人员的投资预期的问题,严重时可能因资金被滥用及投资不当导致资产损失。   (四)、产品、服务比较   (1)香港保险产品多元化   保险涉及到的业务范围实际上相当广泛,包括储蓄存款、股票、债券抵押存款、不动产投资、寿险贷款、基础设施投资、海外投资、与金融机构合作来往等多种投资方式。香港保险资金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实现了保险费率高、保险收益率高、保障范围广等优势。香港的保险产品比较多元化――有不同货币、种类的保单,投保人也有很多选择。香港保险通常通过美元或者港币购买和赔付,若投资者本身就持有这些币种,选择香港保险也是打理资金的好办法。   香港保险市场的常见险种包括人寿保险、医疗保险、危疾保险、意外保险、家居保险、汽车保险、旅游保险和投资相连寿险计划(ILAS)。   比如香港的意外险,香港的意外险不仅仅对意外造成的身故或者伤残提供赔偿,还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贴,更有甚至提供全球紧急支援服务。如果全家一起投保,会有更多的优惠。   拿重疾险来和内地比较,首先在的保费上面香港就比内地便宜了至少30%以上;其次在保障疾病的范围内,除了在病种上面比内地多以外,香港还针对儿童制定了8种非重疾险。此外,香港重疾险中大多附加分红功能,在医疗险中附带重疾给付,在分红险中也可以附加重疾、医疗或意外保障。客户选择一类保险产品,就能获得一揽子的保险保障计划。香港保险制定保障疾病的方向是与时具进的,向国际化发展的。而内地保险产品则存在同质化严重。   再看投连类险,2012年内地投连险平均收益率为2.67%,2013年内地投连险平均收益率3.95%,而香港投连险投资收益率保持在8%~10%的高收益。尽管内地的投资渠道已开放,但预计收益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跟香港有一定差距。   此外,香港保险业人才济济,保险业从业人员众多。截止2014年九月底,香港保险中介人总数达36706人,其中获授权保险经纪650名、获授权的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及业务代表9621人、获登记的保险代理人46065人、获登记的保险代理人的负责人及业务代表27085人。人才资源为香港保险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2)香港保险关注客户体验   从理赔条件看,理赔难是大陆普遍现象。无论从理赔的规范程度及快速程度等诸多方面,香港的保险都有很大优势,这与保险的发展历史不无关系,国内的保险仍属于发展的青涩时期,只有几十年历史,很多地方的不成熟,竞争还不足够激烈。   内地保险业务“宽进严出”,只要交钱,很容易就能买保险,但理赔时会出现很多纠纷,而香港保险业“严进宽出”,核保过程相对严格,但只要购买保险成功,后期理赔时基本不会出现问题。此外,每个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客户都会拥有一个网上服务账户,市民可以通过公司网址,了解自己的账户数据。如果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只需在办理手续时候亲自前往,之后无需到港。   在纠纷处理方面,据介绍,除了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外,还有一个非政府机构的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2013年5月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把内地居民也纳入服务对象范围,为内地的投保单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的免费渠道,协调和排解他们与投诉局会员公司就个人保单引致的索偿纠纷,进一步吸纳内地投保资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香港保险业界对纠纷调解的范围扩大,表达了一种积极态度。   二、内地保险业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制度改革,完善保险产品、简化服务流程   内地保险可以向香港借鉴学习的有很多,尤其是在强积金制度上面可以学习香港的自主透明化的管理,让投资者能够明白自己的资金运用在了那些地方并且可以适当的参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将其投资方向、配资比例分类,以满足不同投资者所期望的生活品质。其次相应的简化程序肯定对加快投保运作效率有利,促使保险市场有效发展。   (二)、对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相较于香港保险,内地保险更为保守封闭,目前很多内地居民频繁投资于香港保险市场,原因就在于他们觉得香港的保险更能带给他们合适自己的产品。因此在现在这个服务业逐步崛起的时代,提升个性化服务无疑不是一种留住客户的绝招。   (三)、重视理财观念的培养和推广   内地居民的理财观念欠缺,根深蒂固的储蓄最稳健的思想也是造成内地保险、证券、基金等理财市场的欠发展和进度缓慢。反观香港居民从小就开始培养理财的意识,所以真的想让市场发展,还需从观念上改变内地居民对保险的认识。   (四)、积极建设个人信用制度、培养保险人才   一个完善有效的保险市场肯定是有一个强大的信用制度处理体系的,它会及时有效的收集好每一位客户的信息以及在出现意外状况时,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客户的财产安全,当然这肯定离不开专业型人才的管理。同时,内地的保险资金投放范围很狭窄,可选择性也不多。因此要想市场发展多元化,就必须拓宽业务范围,灵活运用资金,使其保险资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运作融入到混业经营当中来。   (五)、与香港市场相互推动,进一步实现两地保险一体化   与其形成恶性的竞争不如两地实现互动,合作才能共赢。近年大陆人士在香港投保保险已经成为趋势,据有关报道每年达数百亿元之巨,从长远的角度看,两地的行业交汇,必将使国内保险业在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保险责任范围、提升客户服务以及在保险理赔等方面带给来百姓更多的实惠。港台以及欧美日等国家发达的传统保险具备明显的便捷和优势,不可否认一直作为中国保险业学习和发展全球化的“指路明灯”,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带来了些许竞争,内地居民一味的到香港去买保险也是不太妥当的,首先在成本、汇率上面就存在风险,更可能的一种模式就是形成互动的机制,拉动内地保险业朝着发达地区的水准完善起来。

  •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撑体系研究

      摘要: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我国目前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吻合。同时,介于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的情况,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能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基。但是要全方位发展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健全的金融支撑。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存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政府激励缺位、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诉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金融;体系;措施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经济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也就要与金融体系链接。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循环经济资金需求量更大。无论是研发生产技术还是建设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资金,尤其在农业循环经济的初期,沼气池的修建、节能节水设施的建设,优良畜种的引进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使得农业循环经济与金融的联系更加紧密。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支撑的现状   (一)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农业循环循环经济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它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密不可分,而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大,农业基础设施更新快,这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政府扶持,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扶持力度有限,而农业循环经济实施主体大多为收入低资金缺乏的农户。政府和农户均难以对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便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激励的缺位   长期以来,我国将GDP增长作为对地方官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方面,目前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主要通过环保、税务等部门采用税费返还、税收减免、退税等方式实现,但对金融机构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高风险性,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却不完善,没有形成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有效诱导机制,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的商业信贷缺位。另一方面,企业受政府的影响,某些商业银行趋利避险,将追求高利润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目标。农业循环经济高投入、低收益、周期性长的特点与金融机构追求高收益、低风险相背离,再加上缺乏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支农积极性,从而使农业循环经济在融资方面较困难。   (三)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支农金融体系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支农金融机构数量有限。在有限的支农金融机构里除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有下伸网点,其他金融很少甚至没有下伸网点,使得支农金融机构覆盖面窄,不利于农业循环及时有效地获得金融支持。   (四)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循环经济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分散循环经济农业融资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当出现融资风险时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偿。同时,目前政府没有充分重视循环经济农业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没有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以减轻这种风险。因此,循环经济农业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三、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研发费用大等特点,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弥补当地政府投入少、范围窄、力度不够和农民自身资金缺乏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项目。其次,加大对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放宽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企业贷款要求,如降低利息、扩大贷款金额、延长贷款期限等,为农业循环经济营造更好的信贷环境。最后,要扶持支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和民家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   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确保农业循环经济及时有效地获得所需资金,因此,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求现有的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继续支持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其次,扩大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的覆盖面积,增加服务网点。最后,建立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等新兴的金融机构以满足部分农业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分散性、资金需求量小等特点的需求。   (三)建立循环经济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全风险补偿机制   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为投资农业循环经济建提供风险担保,减少投资企业的风险顾虑,吸引各类资金积极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则,确保其能独立自主地向符合条件的农业循环经济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循环经济农业担保机构应积极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多形式的担保机构,充实其资金实力,充分发挥其担保职能,能够强有力地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发展壮大担保机构,还应健全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财税政策补偿两种,政府补偿即当担保机构出现风险补偿时,政府给予其一定额度的补偿减轻其损失,财税政策补偿即对担保机构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从而在政策上给予担保机构补偿。   结语: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科学、和谐的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化的金融环境,及时有效地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瑾瑜.对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的思考.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   [2]陶颖.关于金融支持哈尔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现代商业,2011   [3]郑宇梅.对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1   [4]何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理论探,2014

  • 论语言、言语及社会的关系

      摘要:语言和言语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这两者虽然都是作为社会现象存在的,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社会性。言语则是社会成员之间运用语言来交流时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以及对语言的运用所产生的结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同时语言又对社会具有反馈作用,服务于社会,能够促进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说,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所以,认清语言、言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语言;言语;社会;关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在近代语言学的历史里,索绪尔是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区别开来的第一人。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人类的言语活动(langage)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语言是言语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个人生理遗传的基础,首先因为这种机能可以从器官直接获得,其次可以通过器官所进行的活动而得到。语言不仅是由言语体系官能所产生的社会产物,也是社会主体为了能运用这一官能所采用的必要规约的总和,可以指一套系统的分类原则或者一个自然的秩序。索绪尔认为,言语可以称之为说话的总和,不仅是动态的、静态的说话行为的总和,同时也是个人言语行为和社会言语行为的总和。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我们应该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分析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虽然语言和言语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区别   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概念进行的区分在于:首先,语言是一个通过言语实践而潜存于每一个社会集团成员大脑之中的语法体系,因为语言不可能完整地存在于任何一个大脑中,只有在群体中才是完备的,就像是一个囊括“声音形象”的仓库,所以,语言是心理的,具有集体性和社会性,体现了言语活动的社会方面。其次,言语与语言不同,言语是一种个人意志和智力行为的体现,说话主体可利用语言规则来表达他的思想,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心理物理的,它在言语活动中起到了次要作用,是言语活动中除语言之外的辅助部分。   2.语言和言语之间的联系   索绪尔认为,虽然语言和言语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首先,如果想让言语被人理解,并能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就必须有语言作为前提;反过来说,如果要建立语言,就必须有言语,所以语言和言语是互为前提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言语的事实总是在语言之前,因为在我们学会说话之前,总是先听见别人说话,从别人说话而获得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语言习惯。由此可见,言语能够促使语言的演变,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不仅是言语的工具,同时也是言语的产物。   三、语言、言语与社会   一直以来,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并对社会具有反馈作用,服务于社会。所以,语言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当中、说同一种语言、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共同体。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随之产生的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由于其共属一个社会,语言作为相对完整的符号体系,它所体现的是创造它的社会这一整体,所以语言具有社会的整体性。   然而,言语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个人对语言的使用上。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同一语言背景下的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总是会自觉地遵守其语言体系的规则,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每个发音、每个词、每个句子都能体现出个体本身的特色。所以,言语不仅受到社会整体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具有个体性。由此可见,语言包含个体的言语,而言语本身也不能脱离语言这一整体而单独存在。言语具有个体性,要被社会成员所理解,就必须以具有社会共通性的语言为基础。   四、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在人类语言形成初期,不管从语音、词汇和句法哪个方面来讲,都处于起步阶段,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意义,而且只有声音,还没有形成书面记录的文字。如今,经过一个漫长且纷繁复杂的过程之后,人类的语言已演变成一个庞大而又丰富的语言系统。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与人类的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发展缓慢时,语言发展也相对缓慢,但是当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语言的发展就迅速起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词汇便应运而生,例如,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一些诸如“经济社会”“个体户”、“下海”、“打工”等与改革开放相关的词汇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所以语言的演变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   再者,社会之间的交流能够推动语言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各个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外来语就是不同语言之间相互交叉的表现形式。例如,电视荧屏上的“脱口秀”就来源于英语词汇“talk show”,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就是英语词“Olympic”的发音直接译成了汉语,当然像这样的外来语还有很多,英语外来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反过来,我们汉语也填补了其他语言表达形式的空白,如“豆腐”一词,在英语和法语的词汇表中,均写为“tofu”,其发音近似汉语,所以汉语也丰富了西方文化的语言。由此可见,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间的交流能够促进语言的发展。   2.社会离不开语言   社会的进步促进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也离不开语言,依赖于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胡壮麟在《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使人类区别于动物,因为语言比其他任何动物的交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人类无法进行交流,人类社会也无法延续和发展。   另外,语言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在社会交流过程中,社会成员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会影响到其他社会成员对他的看法,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言语和行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语言对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一个人要取得和其他人顺利沟通交流的机会,就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约和道德准则。例如,在寻求他人帮忙时,首先要有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能够提供帮助,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要说“谢谢”等等。所以,语言经过不断发展所形成的规则,对于维持社会秩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具有社会性,言语则是社会成员之间运用语言来交流时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手段。语言和言语之间是互为前提的: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就必须要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要有言语。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社会,语言受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的进步、社会之间的交流都能推动着语言的发展。与此同时,语言又对社会具有反馈作用,服务于社会,人们使用语言来互相交流思想感情,协调社会运动。总之,认清语言、言语及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社会之间、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增进了解,从而促进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意语系)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李金秀,黄清华.论语言与言语.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5]周丽琴.论语言与社会之辩证统一关系.语言文学研究,2010(4).

  • 长江上游地区低碳技术发展现状及与相关区域比较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己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低碳技术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通过研究研究长江中上游地区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与产出情况,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地区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长江上游地区发展低碳技术的问题,总结低碳技术发展所需的政策。   关键词:长江上游地区;低碳技术;低碳政策   一、引言   低碳技术是指能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它涉及建筑、电力、化工、石化、冶金、交通等部门,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广泛应用。   相关学者对低碳技术的研究,使用方法和研究的角度各有差异。在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Popp(2001)[2]估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发现从一项专利开始投入使用到三年后,它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将达到最大。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Berkhout(2001)[6]认为,低碳技术创新是真正的革命性创新,并且与社会系统共同进化。在低碳技术转让方面:张建平(2010)[9]认为各国在国际技术转让中处于不同地位,表现在作为技术供方的发达国家与技术受让方的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公平关系上。   二、四大地区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比较   1.各地区CDM项目数比较   所谓CDM,又称清洁发展机制,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截至2014年06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全部CDM项目为5058项。   总的来看,项目主要分布在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区域方面来看,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批准项目为1249项,占全国24.69%;环渤海地区(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批准项目为711项,占全国14.06%;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批准项目为277项,占全国5.48%;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批准项目为125项,占全国2.47%。四大地区中,长江上游地区批准的项目数最多,占全国的比重最大。在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中,四川省、云南省分别以511项、483项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江上游地区可再生资源较为丰富,发展CDM项目的前景良好。   2.CDM项目估计年减排量比较   项目所产生的额外的、可核实的CO2减排量称为“核证减排量”,由中国的项目企业所拥有,并可出售。截至2014年07月31日,我国已获得CERs签发的全部CDM项目1398项,估计CO2年减排总量为333298262t。   按区域划分看,长三角地区CDM签发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为0.7032亿吨CO2,占全国21.10%;环渤海地区CDM签发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为0.6113亿吨CO2,占全国18.34%;长江上游地区CDM签发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为0.5329亿吨CO2,占全国15.99%;珠三角地区CDM签发项目估计年减排量为0.0884亿吨CO2,占全国2.65%。四大地区中,长江上游地区承担的估计年间排量排在第三位。   对比发现,尽管长江上游地区CDM市场发展快速,但规模较小。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地区缺乏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加上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了CDM项目质量下降。如此,将降低企业参与CDM项目的积极性,也将大大增加低碳项目的价格风险。因此,加快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高企业参与CDM项目的积极性,对促进长江上游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各地区CDM项目关联度比较   通过对比四大地区与长江上游内部地区CDM项目与研发人员关联度、CDM项目与研发经费的关联度、CDM项目与研发产出的关联度,测评出四大地区与长江上游内部地区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CDM项目与研发人员关联度方面,长江上游地区为1201.34全时当量/项,环渤海地区为7500.12全时当量/项,长三角地区为17626.50全时当量/项,珠三角地区为20079.66,长江上游地区每个CDM项目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最低,而珠三角地区为最高。体现出长江上游地区在R&D人员投入方面过低。   在CDM项目与研发经费的关联度方面,长江上游地区为24806.91万元/项,环渤海地区为220668.44万元/项,长三角地区为477143.54万元/项,珠三角地区为460361.08万元/项,长江上游地区每个CDM项目投入的研发经费远远低于其它三个地区。   在CDM项目与研发产出的关联度方面,长江上游地区为352.11件/项,环渤海地区为2122.78件/项,长三角地区为9625.20件/项,珠三角地区为9628.34件/项,长江上游地区每个CDM项目对应的科技产出也低于其它三个地区。   三、支撑低碳技术发展的区域科技政策需求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四大地区的低碳科技现状,综合长江上游地区CDM项目数、CDM项目年减排量、相关系数等情况分析,目前长江上游地区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科技政策激发技术领先是必然态势。   1、高能耗生产性碳源   典型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廷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我们可以选择的科技政策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格以能效限定值淘汰高能耗企业并提高行业产业集中度;完善能源统计体系建设,落实节能降耗,考核指标并将能源价格逐步市场化。   2、居民生活碳源   典型行业有:交通出行、休闲、居住等。可以实行的科技政策有:补贴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而不是补贴制造;鼓励建筑节能技术研发;鼓励消费方式转变。   3、行政工作碳源   典型方式有:出行、办公条件电耗等,可实行的科技政策有:鼓励电油混合动力公家车成为单位通勤车;使用节能照明、供暖、制冷等节能技术。   四、总结   通过分析对比相关数据发现,长江上游地区低碳科技发展现状落后于其它三个地区。从CDM项目关联度的相关对比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对R&D人员全时当量、经费内部支出的投入处于低水平阶段,也直接导致了低碳技术产出的低产。所以加大长江上游地区低碳技术投入,平衡区域内部低碳技术发展,有选择地确定减碳技术或碳汇技术进行科技政策制定,从而提高长江上游地区低碳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Popp D.The effect of new technology on energy consumption.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1,23):215-239.   [2]Berkhout F.Technology regimes,path dependency and the environment.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2001,5):1-4.   [3]张建平.气候变化谈判框架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机制研究.国际贸易,2010,5):49-53.

  • 浅析企业文化

      一、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员工的集体意识上。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精神内核及其价值观念的核心与精髓,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员工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更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精神气质,在无形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员工群体对企业的忠诚度,优化劳动关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部支撑环节。优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引进及管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力资本投入风险,提升工作效率,从内部赋予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体系化特点,人才选聘、人才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建设、人才培训管理等都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囊括。   二、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交互关系   (一)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客体相同。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反作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作用客体均为企业的员工团队,且二者均将对人的影响作为管理基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共同的基础性思想。   (二)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相同的目标指向。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均为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二者均强调通过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并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掘员工潜力,将员工与团队视作企业的重要优质资产,通过帮助员工职业培训与规划,提升发展能力,发挥劳动潜能,驱动员工与企业共同进步。   (三)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首先,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核心理念和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核,属于意识层面的无形概念。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自我完善,它集中反映着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与发展策略的导向,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精神领域与意识层面的精髓。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基础。它以各项制度为员工提供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客观保障,以法律要件的形式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报酬,积极的职业前景与公平的职业竞争环境,这些客观保障是在企业员工团队内部形成和谐工作环境与团队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发展企业文化的土壤。再次,人力资源管理是发展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概念,它是一种团队的精神气质,一种思想与行为上的向导,将此意识形态转换为实践性的管理行为,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在执行层面加以配合,否则企业文化很难真正形成优势合力。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简单的规章制度和公司口号,它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员工团队的精神风貌及其人际关系氛围,均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三、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是驱动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的基本策略。在实践中,要将企业文化从抽象的意识层概念转换为员工可接受的理性概念,使其能够真正将企业文化融入自身认知体系,进而以集体导向规范自身行为,引导自身思想,提升自身对集体的认可度,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轻松和谐、公平竞争的人际关系,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驱动力。   (二)将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将企业文化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节,可以实践环节为切入点,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员工群体,提升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其结果必然使员工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集体向心力,进而提升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完善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效益的管理目的,这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将企业文化从制度层面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结合,可进一步巩固企业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而完善以制度为保障,以文化为内核的双向互动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应进一步提升薪酬、绩效考核、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在企业文化与人力管理之间构筑交互平台。   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基本人际关系形态,对企业各项制度的确立起着导向作用,并反作用于各个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一致的目标指向,且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与载体。驱动二者协同发展,将有效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效率,从内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 浅谈电子文件与数字化档案的管理目标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电子文件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文件,这就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由于电子文件保存具有不稳定性,就需要档案管理者在管理电子文件时注意到其特殊性,并力图保证电子文档保存过程中的保真性、圆满性、易读性和安全性,这也是电子文件存档是应该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文件;保存管理;方法及目标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有异有同,电子文件具有同后者一样承载各类信息的能力,但是其承载量早已超越后者。数字化档案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所谓的现代科技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网络存储技术等。人们经常利用这些技术将纸质文件转换为电子文件以便存储,而且更重要的是,现代科技技术可以将带电子文件以更方便的方式建立信息库,为社会更方便的使用资源提供了方便。保存电子文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保真性   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文件大都是通过对纸质文件的扫描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子文件可以保证其内容、逻辑结构和背景信息的真实性,而且不会因为文件传输、存储、迁移而发生内容的增损。人们利用这些具有真实性的文件可以很好地还原历史,回复事物本来的面貌,当然,值得肯定的是,电子文档的真实性还能有效保存其在法律上和行政上的可靠性。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文档的管理,电子文件比较难以保证其真实有效性。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采取一切安全可靠的方式来实现电子文档的可靠性。例如通过建立可靠的识别系统来限定接触电子文件的操作者,以及开启操作日志控制管理;等等。管理者在管理电子文档时必须注意的是要时刻关注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原始性,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按照纸质归档方式对电子文件加以管理,通过管理人员特有的方式进行特别管理,并要求所有管理人员严肃对待,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力度,严格检查出入归档的登记表,以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原始性。此外,采用逻辑归档方式管理文档时,要严格按照已经记录好的信息记载形式、批准时间等与实际文件相互对比,并利用现代科技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加强对这类特殊文档的管理。最后,管理者要对电子文档的版本审核并归档,纸质文档在最后过程中,管理人员会对其成稿进行分析,图形文件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修改,也会将这部分新增的部分与原先的图形比较一致,再进行存档;如果管理者所使用的高科技方法相对比较完美,那么我们必须使用电子签名以及安全控制等技术手段对电子文件档案进行安全归置,这样才能够做到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的有效确认。所以对电子文档的审核并归档也设计版本比较问题。   二、圆满性   电子文件要想真正实现价值,一种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保证圆满性,这是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学习并掌握的技能。电子文件的圆满性,即是保持其完整性,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保持电子文档数量和内容的完整,不应该有缺损,尤其在恢复其原来面貌之后,一定要确保新的电子文件与原来的在内容上有联系而且没有讹误。第二,保证电子文档内部的各个部分都没有缺失,保障文档内部的结构不是割裂的,内容是具有统一性的。第三,要保证电子文件与其上层文件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没有缺损。依据此前保护纸质文件的经验,我们可以得知,要想保证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最重要的是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政策上绝对不能松懈,要严格改善现有的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采集信息与数据,尤其是在管理电子文件的过程中,要依据其具体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在此制度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定会较之以前事半功倍,从而更有利于保障电子文件的圆满性。   在处理电子文件保存与运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必要信息相关项目制定出严格地有规范的要求,并时时根据储存的变化进行登记。搜集到的背景信息数量肯定是繁多而芜杂的,更有甚者出现诸如形式上的图像文字的交叉,所以有必要在规范化管理上有所加强。设计者在设计电子文件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链接相关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即是其存储在不同的地方,也应该能够共存于同一系统之中,这就对电子文件系统设计提出很大要求。还应该注意的是保持电子文件原有数据的规范管理,要求每一次归档和移交时都应该对元数据进行检查,以免数据流失。   三、易读性   电子文件的可读性是要求文件经过迁移等处理后依然可以为人们识读、可以以理解的方式输出,而且对其真实性无损。这一特性是其保存的价值所在,如果迁移之后的文档不能被继续阅读,那么对其接受者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电子文件的可读性要想获得保证,必须将严肃对待坚持到管理的全过程。在整理电子文档时,应该根据不同电子文件的不同类型分类整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使用相应的技术规范保障。整理电子文档的有关部门应该每年都进行检查更新,要确保每一份电子文档的读取、处理有完备的保护,设备环境更新时要确认新设备可以读取原来的电子文件,如果不能读取,要及时对就文档进行载体转换工作,同时对原有文档继续保存不低于三年。达到保留期后,可以将原有电子文档清除,重复使用其载体,不可清除的文件应该加密处置。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每两年要对磁盘进行抽样机读检验,每四年对关盘进行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相关档案部门应该将每次抽查结果登记到《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登记表》中。   四、安全性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档案馆需要永久保存档案,这是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之一,对于利用档案资料进行科研工作的部门提供有利条件。我国的档案馆作为国家管理机构,保存有关党和政府机关资料的部门,有着保存电子文件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有关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电子文件产生及的基础是借助于互联网、电脑、优盘等进行存储的,但这里也是发生文件丢失的经常之地,由于受到黑客攻击而引起的数据丢失情况非常多见,管理措施力度不够致使信息丢失,技术制度的弱点无法保障数据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管理数据时,不但要严格对有害入侵行为的防范,还要加大对认为疏忽的治理,对已发生事故及时补救,从而保证畅通、稳定的保存环境。只有网络和系统安全了,电子文件才能得到保障。   五、结束语   要想保证档案安全,还应该注意的是确保库房的安全,这是保护电子文件的基础措施,只有加强综合地系统化地库房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库房的安全。要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的基础上保证电子文档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董永昌,何嘉荪主编,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2]郭雪琴.浅谈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张健著,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中国出版集团,2012.05,第46页   [4]王秀文主编;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互联网+”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时下存在一些质疑声音,称目前“互联网+”存在阶段性过热现象。就此,记者日前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为“互联网+”行动释疑的同时,探究“互联网+”对中国外贸的深层次影响。   记者:在全球经济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用意是什么?   张莉:新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大市场,中国需要而且已然成为这个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集聚了多元化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互联网+”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要素和信息经济革命的成果,创新产业和商业模式,全面推进我国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也以“互联网+”的增量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突破改革瓶颈。   记者:有学者发声,将目前企业追寻“互联网+”的风潮比喻为“新时代的大跃进”,对此您怎么看?应如何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内涵?   张莉:“互联网+”战略为中国产业和商业发展营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确立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新经济理念,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和对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塑。“互联网+”传统产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并非只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是将互联网经济的理念、技术和成果,渗透、融合到传统产业和商业之中。互联网+零售诞生了网络零售,互联网+外贸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如转化酶,与不同的产业结合将诞生出不同的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全面提升。   记者:推动“互联网+”战略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莉:首先,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可使我国生产商向供应商转变、产品交易商向生产组织者转变、价值实现者向价值提升者转变、被动接受者向主动消费者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质量升级。“互联网+”不仅正在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互联网+”战略下的农业互联网正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催生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工业互联网也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其次,提高国民福利。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不仅是为了实现GDP的增长,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更好地提高国民福利。“互联网+”可促进技术提升,打破渠道垄断,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利益。   再次,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从开放型经济的角度看,通过“互联网+”战略,把握国际市场定位和消费者动向,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开放型经济利益最大化。一是可以延伸产业链,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国内外商品、服务与要素的自由流动,驱动我国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提升;二是提升价值链,通过互联网获取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制造企业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创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商品,向海外直销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高产品利润率;三是提升服务贸易水平,通过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   记者:拥抱“互联网+”是中国外贸稳增长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互联网+”还会对中国外贸产生哪些影响?又应如何把握?   张莉:“互联网+”战略是对传统生产贸易方式的解构与重构,其本质是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商业模式,实现以消费者为核心的“C驱动B”商业模式。   一是掌握国际贸易主导权的机遇。欧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并没有显著超越中国的优势,跨境电子商务是中国最有机会抗衡甚至超越欧美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若能迅速调整外贸体制、政策和管理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掌控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权,将有助于我国掌控信息经济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主导权,真正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二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机遇。互联网+生产、流通、消费、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率,使国内和国外消费者都可以成为服务对象,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改变了内外贸分离的贸易方式,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途径,从线上到线下,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相连,将国内生产流通与境外生产贸易形成一个链条,促进国际国内统一大市场、城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三是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的机遇。“互联网+”战略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加入国际组织的相关协议、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和规则、建立区域信息安全保护机制、货币结算清算合作机制,以及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各类合作等。推动“互联网+”国际合作,将使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路径包括: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关于电子商务规则、条约、标准等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国家间电子商务的合作机制,在区域合作协定中增加关于共同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条款;与有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互联网经济合作机制,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双边关税互惠互免等。

  • 互联网+交通:货运找车皮不再难

      不久前,沈阳顺鑫公司崔经理做出了一个决定,所有的货物全部从长途汽车改由沈阳铁路局的东北货运快车发送。崔经理算了一笔账,每个月成本能省下几万元。   “东北货运快车”的品牌,在中国铁路95306网的推动下,越来越赢得中小企业的欢迎。据了解,95306平台自4月1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5月17日,上线注册企业已达6456家,累计成交量1129万吨,交易金额39.92亿元,其中,1044万吨选择铁路物流服务,网上业务发展迅速。   互联网+:散货也能轻松上火车   “自己这么一家小公司,运的东西七零八碎,居然也能通过火车来运,以前想都没想过。”崔经理说。   小企业发货,物流公司不但成本较高,而且时间和速度也没有保障。以发送一吨货物从沈阳至哈尔滨为例,物流公司收费少则几百元,多则近千元,而选择铁路货运的价格仅需86元。如此便宜,为什么铁路货运一直没发展起来呢?   长期以来,铁路以煤炭、矿石、钢铁等大宗运输作为主要货源,零散货物更多的是选择公路运输。“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小企业找不到车皮,铁路也找不到货源。”沈阳铁路局运输处车站科科长马涛说。95306平台是铁路总公司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铁路物流结合的战略举措。   记者看到,95306平台不但有网站还有手机APP,只要点击“我要发货”,就可以实现上门取货、送货上门。而且,平台还能像快递那样随时查到货物在哪儿,这是普通物流公司做不到的。“沈阳铁路局围绕东北货物快运列车打造了900个收货点,已经覆盖了沈阳局管内90%以上的城乡村镇。”马涛说。   高铁发展:释放铁路货运运能   “买票到12306,发货到95306”―通过互联网+,客运和货运与铁轨的对接越来越便捷,而这一切的基础,与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铁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2014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年增长约5000公里,这是自2008年第一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铁―京津城际开通以来,高铁开通最多的一年。2014年,全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占列车开行总数的58%;全国动车组运送超过8亿人次,超过铁路总运输量的35%。   “随着高铁迅猛发展,铁路货运运能得到大幅释放,过去那种‘货主找车皮难’的铁路物流旧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广铁集团货运处处长周柯杉表示,遍及全国的营业铁路运输网,相当大数量的车辆都处于城镇或区域经济中心的现有货运站场,以及直接与企业相连的各种专用线等等,为推进铁路“互联网+物流”提供了硬件条件。   从2013年5月初正式启动,铁路货运改革已有两年。两年来,通过互联网手段以及市场意识的提升,铁路货运由不透明变为透明,在保证“黑货”运输的同时正一步步赢回“白货”市场,用互联网手段和服务逐渐吸引了许多中小客户。   物流成本高:呼唤铁路货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是美国的2倍有余,不仅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而且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的金砖国家相比也偏高,如印度为13.0%,巴西为11.6%。   社会物流成本持续走高,不仅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据测算,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而目前铁路货运比重仅占17%左右。因此,提高全社会物流中铁路货运比重刻不容缓。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物流强国,铁路理应担当主力军。目前,高速公路虽然四通八达,但货运配货市场一直是人工撮合,不仅运力很弱小,信息也极不对称。”广东省物流协会秘书长马仁洪认为,在社会综合交通体系中,铁路不仅最安全、最环保,物流成本无疑也是最低的。努力把95306网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运力池,应该是铁路融入现代物流发展的价值选择。   目前,铁路部门已经在95306网开发了自有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上选购的各种货物可以直接通过铁路实现网上发货。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这将有助于同时提升95306网上交易量和铁路物流量,形成良性促进,充分发挥铁路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中的骨干作用。“如果能将95306网直接接入更多成熟的B2B平台,势必将为物流行业带来一场互联网+铁路的变革。”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