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ykd05130
20010 159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下 [推广有奖]

151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1 21:1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五十七章)第二节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全体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标志,就是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当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生产资料就成为生产关系的一极,就存在拥有者,而拥有者的性质,就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当生产资料拥有者为私人时,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当生产资料拥有者为国家时,就是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只有当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每个生产资料使用者,才能真正拥有生产资料,从而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不过,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社会主义企业是否应该存在国有企业利润,还是存在争论的,但共同点是,由于受到错误的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从而认为,即使存在社会主义企业利润,也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不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即使是现在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是这样一种观点,正因此,过去我们把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混为一谈,阻碍了社会主义企业发展。
正因为社会主义企业利润,仅仅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不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从而就不存在平均利润率规律,即不重视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也就引起社会主义企业利润较少,不能满足商品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也就阻碍生产力发展。现实中,虽然进行生产资料划拨,即实行计划经济来实现生产资料增长,但计划经济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因此,只有在分配价值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明确区别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则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第三节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表现形式,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因素,也就成为社会基本矛盾形成的要素。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在空想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决定了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仅仅靠税收,是不能满足商品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就会影响生产力发展,也正因此,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当然,空想社会主义,从生产力发展实际角度考察,也知道生产资料增长的重要性,即生产力要发展,生产资料必须增长。这样,在市场经济中,反对资本增值,就不存在生产资料增长,因此,提出了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增长,通过生产资料计划划拨来得到实现,从而,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又表现为计划经济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社会产品生产规模不大,计划经济还能一定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国家政府能集中资本进行投资,从而,计划经济还能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例如军工企业。但是,随着社会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计划经济就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这是由市场需求及其发展的复杂多变性质决定了的。
计划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也存在商品市场,就存在市场需求,即社会需求通过市场需求来表现。生产资料增长,最终就由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来决定。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是复杂多变的,难以人为确定。同时,生产资料增长由人为计划确定,由于执行人不同,生产资料增长就不同,产生生产资料增长混乱,不仅存在量上的混乱,还存在结构上的混乱。因此,纯粹的人为的经济计划,是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的,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只有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经济计划,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空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往往阻碍生产力发展,必将很快被人们所淘汰。东欧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替代。
总之,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现实中,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计划经济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使用道具

152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9 21:08: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五十八章) 第四节  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已经阐述,社会经济存在二种基本存在形式,即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产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与极低 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而商品经济, 则是与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只要存在社会化生产,商品就应客观存在。社会化生产在原始社会未期就已产生,从而商品在原始社会末期也就产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为社会化大生产,商品也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同时,不管是初级社会主义,还是高级社会主义,其社会生产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因而商品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细胞。不过,商品经济又可分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二种。市场经济是指主要由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而计划经济则是指由计划调节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较低生产力水平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初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而计划经济与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如高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此,我们通常把商品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是不科学的。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不矛盾,而是同一的。
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生产者不是为自己生产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产品。这样,就存在一个社会产品的分配问题。对于参与分配社会产品的劳动者或资本(资本家的化身)而言,其分配权力的大小,可以直接记在他们的名下。但是,对于被分配的物质财富──社会产品而言,它们互相之间是不能比较的,因而单纯就物质财富本身整个社会是不能进行分配的——小规模范围内,如中国以前的生产队,可以进行分配,但这不是社会化生产的本质。这样,就必须对物质财富进行计量,然后才能进行分配。而这计量尺度,就是价值。并且等价交换规律,正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规律,我们就把这个价值化的产品,称之为商品。而从表面看,商品,也就是用于交换──直接或间接交换的产品。
对于商品经济中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一种是商品生产和流通通过市场来调节,从而社会产品的分配是通过市场运动形式来得以实行。我们就把这称之为市场经济。例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而另一种则是商品生产和流通,通过有计划生产形式来进行调节,从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产品的分配。也就是说,通过有计划的生产来适应商品市场 供求的变化,这样,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商品交换价值量是同一的, 不受市场运动的影响,社会产品的分配也就有计划地进行。例如高级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生产资料还不丰富,这肯定会引起人们拥有生产资料的质和量方面的不同。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动劳动者科学地利用生产资料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市场经济形式。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形成的价值和生产资料形成的价值,必须受到市场经济的检验。社会主义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我国,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也就是允许资本私有制的存在。这也就决定我国必须以市场经济形式,来分配社会产品。
市场经济并不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商品,是商品经济,不管初级社会主义,还是高级社会主义,都是如此,这是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了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没有要求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只是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即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果实也应归整个社会所有,而不是某些私人占有。至于社会产品的分配,采取计划经济形式,还是市场经济形式,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总之,我国还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商品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形式,并且社会产品的分配 ,仍通过商品市场进行。即实行市场调节的商品经济形式──市场经济。这里,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等同,也就是与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或者资本剥削相等同,是完全错误的。市场经济,只是由市场活动来调节社会生产活动。而这市场活动本身,是由人们之间结成的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所决定的。即社会生产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不是由市场经济产生的,而是由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它是脱离市场经济本身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因,而市场活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交换活动是果。从而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缺陷,不是市场活动的结果,而是人们之间结成的生产关系的结果。



                  第五节  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三是产品分配形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其它二个方面的内容。
在初级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力发展就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理论上,社会主义是反对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因此,只有国家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这里,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就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决定了初级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反过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又是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社会基础——上层建筑的保障。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与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决定了只有国家才能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国家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也就不能消费消费资料,从而,所有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也实行按劳分配,但由于部分土地地租与资本利润用于个人消费的,从而不是所有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同时,正是国家没有行为能力的,国有资本的运行形式就可产生多种存在形式,而国有资本运行形式不同,按劳分配形式也不同。当然,在初级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运行形式只能实行人大运行形式,此时,按劳分配就不是市场经济形式,只是产品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特征就是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劳动者与国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同时,一个国家存在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从而,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不是个别劳动者,也不是某个地区的劳动者,而是一个国家的劳动者集体,当然,一个企业的劳动者也就不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国有资本的主人,国有资本的主人是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劳动者集体。当然,国有资本运行形式不同,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就不同。而在初级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运行形式只能实行人大运行形式,此时,劳动者就只能是国家或国有企业的雇工。





第六节   私人垄断企业的启示

当前中国的国家垄断企业,商品生产效率低下,这不仅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危害的一个表现,也是国家垄断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落后的结果。垄断企业不等于低效率,私人垄断企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由于资本家的本性——追逐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决定了私人垄断企业的社会效率是较低的,具体表现在商品垄断价格较高,大大高于商品价值量,从而限制了商品需求,也就限制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社会效率。但私人垄断企业的发展证明了商品生产垄断,并不等于商品生产的低效率,这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许多私人垄断企业的商品生产效率非常高,由于垄断企业的私有制,资本家就会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从而商品生产效率较高。
因此,私人垄断企业的发展表明,要商品生产高效率,必须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而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
在商品市场上,市场的主体,就是企业的主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资本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是企业的雇工,这样,资本家就会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从而商品生产效率较高;在初级社会主义,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也是企业的雇工。这里,尽管每个职工是国家的公民,作为公民,是企业的主人,享受公民的利益,但作为职工,就不是企业的主人,是雇工,正如当股东是股份制企业的职工时,股东是企业的主人,但职工不是企业的主人,这样,国家就应该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从而引起商品生产效率较高。
但是,对于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而言,由于ZF只是行政机关,只负责行政责任,不能有效负担国有企业的管理,从而需要政企分开;而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也只是ZF的附庸,也不能有效负担国有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职工又不能负担企业的主体,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始终不能得到完善,中国的国有垄断企业也就始终处于低效率状态。
总之,私人垄断企业的发展表明,要商品生产高效率,必须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而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明确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也是企业的雇工,而且必须完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大代表应该是专职的,与行政人员(包括公务员)分开。这样,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隶属于ZF,与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一样,直接向全国人大负责,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第七节   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当前中国的国家垄断企业,存在垄断利益被一小部分人占有,引起社会效益低下,这不仅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危害的一个表现,也是国家垄断企业定位不正确的结果,即国家垄断企业的主体不明确的结果。上一节,我们已经指出:私人垄断企业的发展表明,要商品生产高效率,必须千方百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而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明确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也是企业的雇工,而且必须完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大代表应该是专职的,与行政人员(包括公务员)分开。这样,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隶属于ZF,与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一样,直接向全国人大负责,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而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股份制企业是有较高的商品生产效率的,但这取决于资本私有制决定的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也就是取决于完善的法定代表人制度。由于股份制企业是一法人集体,本身是低效率的,法人制度能提高企业或ZF等法人的管理效率或市场效率,而法人制度提高企业或ZF等法人的管理效率或市场效率的保证,就是法定代表人制度。这里,处分权是法定代表人制度的核心,而收益权则是法定代表人制度的灵魂。法定代表人除拥有处分权外,还有收益权。对于存在收益的法人,如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率,法定代表人制度,往往给法定代表人一定的收益权。不过,收益权如何,并不是法定的,而是由企业章程决定的,并且成为一个惯例。
另一方面,股东是企业的主人,而职工是企业的雇工。当一个职工拥有企业的股权时,作为股东时,是企业的主人,但个人仅仅是集体股东的一部分;作为职工时,则是企业的雇工。当然,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也是企业的雇工。职工作为公民,是企业的主人,但个人仅仅是集体股东的一部分;作为劳动者时,则是企业的雇工。
这里,股份制企业股东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对于国有企业及国有垄断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职工,作为劳动者时,是企业的雇工,是没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的(当然可有建议权力),只有股东才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同样,国有垄断企业职工,作为劳动者时,是企业的雇工,是没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的(当然可有建议权力),只有股东——公民才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而股东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是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由于全国人民都是企业的股东,从而公民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是全国人大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不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只有当企业职工联合体拥有企业产权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才成为股东大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就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了。
前面我们已经明白,由于资本家的本性——追逐资本利润的最大化,决定了私人垄断企业的社会效率是较低的,具体表现在商品垄断价格较高,大大高于商品价值量,从而限制了商品需求,也就限制了商品生产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社会效率。这样,只有明确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国家垄断企业才有较高的社会效率。如果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正如资本家是企业的主人一样,国家垄断企业的社会效率只会处于较低水平。
总之,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国有垄断企业职工,作为劳动者时,是企业的雇工,是没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的(当然可有建议权力),只有股东——公民才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而公民参与企业决策的途径,是全国人大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从而,只有明确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国有企业的商品生产才有高效率;同样,只有明确国家资本成为市场的主体,国家就是企业的主人,国家垄断企业才有较高的社会效率。

使用道具

153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15 18:11: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五十九章)第三节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不仅商品生产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也实行计划经济,即按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量进行产品分配,结果产生大锅饭现象,严重影响生产力发展。现在,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按劳分配是按劳动量进行产品分配,从而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是,按劳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当然,这一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因此,必须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
现代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如何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市场是非常复杂的,商品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离不开经理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如何发挥经理人的积极性,又成为按劳分配的内容。总之,生产力发展,决定了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既然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对资本利润产生有重要作用,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家会提高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的工资。但在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成为国有企业的主人,而国家的主人是劳动者,其中普通劳动者占有绝对地位,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因此,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成为一个问题。这样,初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表现为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问题。
在空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家ZF不重视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严重影响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生产积极性,也就影响生产力发展。而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实践中,已经注意到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空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但由于受到劳动价值论的影响,不能大胆提高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
总之,初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表现为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问题。而只有在分配价值论指导下,明确价值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而按劳分配正是生产关系的内容,当然,这一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因此,必须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实行按劳分配。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成为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也就能大胆提高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即能大胆提高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的工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人员与经理人的生产积极性,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四节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特征就是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劳动者与国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同时,一个国家存在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从而,成为国家主人的劳动者,不是个别劳动者,也不是某个地区的劳动者,而是一个国家的劳动者集体,当然,一个企业的劳动者也就不是国家的主人,不是国有资本的主人,国有资本的主人是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劳动者集体。当然,国有资本运行形式不同,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就不同。而在初级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运行形式只能实行人大运行形式,此时,劳动者就只能是国家或国有企业的雇工。当然,当我们明确劳动者只是国家或国有企业的雇工,就不存在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了,此时,我们只要考察按劳分配对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的影响,进而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不过,初级社会主义,理论上劳动者是企业的雇工,但实际上,在现实的初级社会主义实践中,往往把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与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相混淆,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就成为一个问题了。
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实际上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产物,既然企业中的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当然,劳动者应该就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在分配价值论指导下,即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从而,企业中的商品价值不是全部由劳动创造的,资本或土地也能创造价值,劳动者也就不一定是企业的主人了,即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就成为一个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者也就可以成为企业的主人。然而,在现实中,生产力发展又必须存在企业利润,以适应生产资料增长规律,此时,如果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企业职工就会挖社会主义墙脚,影响企业利润增长,也就影响生产力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且理论上劳动者是国有企业的雇工,从而,我们不能把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与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相混淆,否则,就会影响生产力发展。
既然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当然就存在国有企业利润,此时,如果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而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企业职工就会挖社会主义墙脚,影响企业利润增长,也就影响生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在初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当然就存在国有企业利润,而正是企业利润,决定了劳动者不能成为企业的主人,国家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尽管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我们不能把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与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相混淆,劳动者始终是国有企业的雇工。

使用道具

154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3-25 19:03: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章)第四节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   
   
我国是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这样,现实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资料较缺乏,决定了我国还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同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尤其是历史的原因──港澳台地区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是看它是否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十九世纪我国还处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社会。当时,由于世界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残酷掠夺,使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得到很大的破坏。尤其是清王朝政权的腐败,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封建社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由于电及蒸汽机的发明,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经济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被我国利用。尽管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我国的国门,那只是西方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调的是国际贸易利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工业经济,我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工业经济才开始发展。由于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对我国民众的影响,二十世纪初,资本阶级革命在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还是得到很大发展,并且最终推翻了清王朝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这时,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也就是说,我国资本主义是在极低生产力水平的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不仅资产阶级力量还较薄弱,并且无产阶级力量也较薄弱。但是相对而言, 无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并且有广大的劳动者──农村农民的支持。结果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下,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鼓舞下,中国无产阶阶,包括广大的劳动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是,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只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还是初级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由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了的。二十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就是建立在极低生产力水平下的封建社会上的,而不久又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且取得了胜利。这时,生产力水平还极低。同时,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阔。有的地区还处在落后的农奴世代,比如西藏地区。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还处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从而决定了在中国,生产资料还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也就是说,决定了资本还能形成价值。
中国大陆生产力水平低,还只是初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情况,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国情。我们说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那么,中国有什么与一般初级社会主义国家──或理论上的初级社会主义国家特别的国情呢?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初级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已奠定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庞大的国有资产。这是中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了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不能放弃这庞大的国有资本的管理。否则,就会大大阻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盲目地走资本主义道路,没有发挥它原有的庞大的国有资产的作用,使一些国有企业陷于瘫痪状态,结果使苏联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破坏,并且,使苏联国家遭到了分裂。而我国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注意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结果我国经济得到稳步的发展。这一历史经验证明,我国必须坚定地走初级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大地区还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且生产力水平较高,存在大量的私人资本。另外,在世界各国,还存在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也具有大量的私人资本。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国的早日统一,必须承认这些私人资本的存在。也就是说,在中国,必须允许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同时存在。既要发挥国有资产的作用,也要发挥港澳台地区的私人资本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展生产力。因而我们说,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近二十年的实践已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并且,我们将把这条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到底。只有当我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资料极为丰富。生产资料直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也就是说资本形成价值,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失去存在的前提时,我们才不失时机地消灭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资本不再形成价值,这时,不仅国有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不形成价值。当然私人资本也就失去存在的前提──私人资本的存在,就是以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资本能形成价值为前提的。这样,我国也就从初级社会主义社会进入高级社会主义,最终发展到共产主义。
总之,正视香港、澳门、台湾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现实,从而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有它的客观存在性的。否定社会主义以及妄想以高级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来对待我国的实际,都是不科学的。而不正视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区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从而不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不正确的。
第一,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庞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经济基础。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取代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能力。妄想用私有化政策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那是徒劳的,并且是非常有害的。前苏联的经验已说明了这一问题。而梦想西方国家的施舍来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力,则更是幼稚的。不去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如怎样搞好国营企业──如何搞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潜心于私有化的妄想中,那必将给我国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过去,由于我们在政策上的失误,没有或消弱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但是,这并不能否定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客观存在,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认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初级社会主义阶段,进入高级社会主义,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第三,我国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大地区还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历史现实。因此,承认私人资本的存在,是具有客观性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当我国生产力的水平高度发达,生产资料极为丰富,资本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进入高级社会主义阶段,私人资本才能失去存在的前提。首先,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还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且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这是历史发展的事实。一方面,这一个地区构成的较强大的政治实体,能与社会主义政治实体相对抗,从而使祖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三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构成较强大的经济实体。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如果强行将其政治实体解体,私人资本就会向外大量转移,从而引起经济实体的解体,影响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才能在这三个地区的地域政治实体解体后,保证其经济实体的完整性,从而加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这里也必须指出,在这三个地区的地域政治实体解体后,在社会主义政治实体总的框架下,允许代表这些私人资本的新的政治实体──例如政治 派别、政党的存在。
其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阶段,而非共产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仍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国家之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国家之间生产资料的资本性质。同时,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而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较高。这决定了我国为了最大程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应利用外资的生产力。即承认别国或国与国之间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这一国际环境,也是我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依据。既然承认别国生产资料的资本性质,为什么不能承认港澳台三地区的我国公民拥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判断一个国家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是看它所有生产资料是否都是实行公有制,而是看它在存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是否不遗余力地发展和壮大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这一社会制度是否最大程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
总之,我们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不仅要把他们的理论与社会主义世界的现实相结合,而且要把他们的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至于邓小平先生指出的,用“一国二制”方法统一祖国,这只是一个政治家的想法。实际上,中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客观的。这社会主义制度,承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并且允许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从而,不管港、澳台三个地区,在行政上是否与中国大陆统一起来。实质上,已经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部分。或者说,这三个地区的社会制度,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或内容,它们与中国大陆并不是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即并不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谓“一国二制”,那只是一种政党割据的后果,是政治家们的政治游戏,而不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只有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达到非常丰富,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私人资本才失去存在的前提,中国也就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进入高级社会主义阶段,最终实现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

使用道具

155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4-22 09:25: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一章)第三节具有中国特色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从而存在着资本积累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或者说资本积累与劳动者收入相对减少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存在着资本形成的价值量过大与劳动形成的价值量过小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从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能在资本积累与劳动者收入不断增长的协调情况下发展。但是,正是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即国家或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决定了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当然,初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就是劳动者收入增加,从而,具有中国特色初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积累与劳动者工资增长之间的矛盾,即资本积累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在价值形成上,又表现为资本形成价值量的增大与劳动形成价值量增大之间的矛盾。
由于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资料极不丰富,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利益,必须重视生产资料的生产与增长,从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存在物质财富即生产资料的积累,当然就是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产生资本积累。
不过,现代商品生产,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即资本积累,首先表现为货币增加,而不是生产资料增长。由于生产力发展,毕竟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包括劳动力的限制,从而生产力是不能无限发展的,即生产资料不能无限增长。这样,当资本积累超出生产资料增长时,就仅仅表现为货币的积累,由于货币积累会引起消费资料需求降低,影响生产力发展,自然就形成资本积累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即资本──国有资本形成价值量增大与劳动形成价值量增大之间的矛盾。
不过,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仅确保了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而且决定了资本积累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是根本对立的矛盾,也就是资本形成价值增大与劳动形成价值增大之间的矛盾不是根本对立的矛盾,它只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






                 第四节   资本输入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资本输入,顾名思义,就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这里,外国资本流入,主要是指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非常高,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很低,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低,而且生产资料严重缺乏。现代商品生产,已经离不开生产资料,离开生产资料,人们就一事无成,并且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非常重要。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就表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属于发展中国家,不仅科学技术水平很低,而且生产资料严重缺乏,就表现在农业生产中滞留大量劳动力,即大量劳动者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此,为发展中国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非常重要。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二个途径。一是本国消费资料输出,获得外币,然后用这些外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然而,消费资料输出,毕竟是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需要第二个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途径,这就是资本输入。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本身资金不足时输入资本。
那么,资本输入,是否会改变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不会。中国坚持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生产资料私有制为辅的格局,这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就决定了中国的初级社会主义性质。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JDWII + 100 + 100 奖励积极上传好的资料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56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5-31 09:41: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三章)第六节   企业资本利息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采取过去的企业利润形式, 还是国有资产──企业资本利息形式,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认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应主要采取企业资本利息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资产经营者──职工联合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产品的分配机制的改革。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品的分配机制,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获得工资──商品价格或交换价值量。而资本家为这企业的主人,资本家追逐企业利润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以按劳分配为特点。职工为生产资料──国有资产产权的主人。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职工──职工联合体要获得国有资产的产权,拥有国有资产的法人所有权,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利润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形式,并没有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企业利润,决定了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因为企业职工与企业利润无关,也就是与企业经营好坏无关。从而职工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国有资产购买的商品,而不是企业的主人。尽管我们从政治上可辩解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但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企业利润的国有资产保增值形式,决定了职工不是企业的主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企业利润形式,也决定了国家行政部门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不管国有资产的损失,乱发奖金,工资以及福利等等,就是一个证明。
只有企业资本利息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形式,才能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这样,职工联合体拥有了国有资产的产权,国有资本经营好坏,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关,而直接与职工的劳动收入相关。这样,国家行政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且行政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有了经济基础──国有资产的产权,政企也就自然分开了。
总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社会主义产品的分配机制, 也就是改革按劳分配的形式。过去,我国的按劳分配机制,与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是一样的,它是建立在企业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劳动力成为资本家或国有资产的商品。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这一按劳分配体制,采取企业资本利息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形式,使职工联合体拥有国有资产的产权,从而使按劳分配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那么,国有资金的企业资本利息率是多少呢?这当然与银行利息率不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银行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从而存在企业主收入。理论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银行贷款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相适应,不存在企业主收入。不过,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银行贷款利息率是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这与过去国有资 产的产权仍由国家占有相适应。也就是说,银行贷款利息率的高低,与国有企业贷款的决定无关,而由国家行政部门决定。并且贷款的利益──企业主收入也归国家。所以,过去的银行利息率与市场无关。当然,当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资产的产权归职工联合体时,银行利息率就要受市场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因此,理论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利息率,围绕平均利润率上下波动,不存在银行贷款资本的企业主收入。而国有资金的企业资本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相当。
不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道路的,不仅允许外国资本的存在,而且允许国内私人资本的存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将放开,从而,我认为,我国的银行利息率可低于平均利润率,从而企业资本利息率可低于平均利润率与银行利息率相适应,即存在企业主收入。不过,这企业主收入,不组成职工的工资。而是作为企业一职工联合体利润(可建立职工个人帐户)。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国有资产长期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职工的联合体的后继发展提供了资本。第三,企业主收入,将使职工了解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资料到达一定丰富程度,这时生产资料的增加值与生产资料总价值之比有可能下降,这时,平均利润率下降。从而银行利息率和企业资本利息率也会下降。同时、当生产资料丰富到一定程度,生产资料增加值还会绝对下降,从而更大程度地降低了平均利润率。最终,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可主动地取消资本利润,也就是取消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能力,取消资本形成价值的能力。这时,银行利息率与企业资本利息率为零。社会产品的分配,就实现了完全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七节    国有资产再增值   
   
不管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采取何种形式,即不管是国家ZF建设,ZF经营管理;国家ZF建设,社会经营管理;国家投资,职工联合体经营管理;国家投资,企业家经营管理。都适及国有资产增值和再增值问题。也就是说,存在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产权归谁所有的问题。
在过去,不仅国有资产的产权政企不分。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产权实际上归国家,但在理论上,国有资 产的产权又要求归企业或企业职工联合体。 这样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产权也政企不分。理论上,也要求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产权归企业,从而实现企业中国有资产的增值和再增值。但实际上,国家ZF却用各种途经把国有资产的增值额收回,成为国家各级ZF的财政收入。例如高税率的国有企业所得税形式,企业利润提成形式,等等,这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我认为,对于国家ZF建设,ZF经营管理和国家ZF建设,社会经营管理的模式,其国有资产的增值额,可收回国家,但这增值额,应归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而不是成为国家财政收入。因为这两种模式的经营管理。国家ZF──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起着投资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当然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再投资也归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至于国家投资、职工联合体经营管理和国家投资、企业家经营管理的模式,其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产权或法人所有权,应归职工联合体或企业所有。由它们负责国有资产增值额的投资和再增值。这样,也就要求对职工联合体投资的企业或企业家经营管理的企业,与其它企业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这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否则就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我国对国有资产的增值采取所谓社会主义企业──国有企业的利润形式,这样,不仅国有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高于其它性质的企业──变相的国有资  产的增值额归国家财政收入。同时国有企业的利润,还会被各级ZF部门提成,成为国家财政收入或部门开支的收入。这样,留给企业的国有资产增值额非常少,阻碍了企业自主采用或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阻碍了企业自主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完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形式下,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国有资产的增值额的归属或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增值和再增值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

使用道具

157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5-31 09:51: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六十四章)     第三节      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在高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生产绝对过剩,因此,生产资料即资本就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本国而言,生产资料生产也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是否就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生产资料还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只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从而,还是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如美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就还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只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进行资本输出,从而建设具有美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
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本国而言,如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会引起消费资料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如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利润就表现为分配到大量的消费资料,由于资本家是不能消费这么多的消费资料的,就会引起消费资料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如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资本利润就表现为分配到大量的消费资料,而国家是没有消费消费资料能力的,就会引起消费资料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经济萧条甚至经济危机,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因此,就一国本身而言,如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就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从而进入高级社会主义。
但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决定了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生产资料还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只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从而,还是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这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了的。
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生产资料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只是实行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此时,这一国家生产力发展,就仅仅表现为本国的生产力水平。而当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这一国家生产力发展,就不仅仅表现为本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表现为资本输出产生的资本利润的增长。
那么,资本输出是否产生不公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由于资本输出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量,当然,发达国家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资本输出也就没有产生不公平。
总之,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生产资料还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只是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从而,还是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节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生产资料还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也就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从而,还是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这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了的。
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是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即反对私人凭借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否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成为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唯一标准。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生产资料严重缺乏,生产资料增长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从而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并且,由于资本输入成为生产资料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实行以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为主,生产资料私有制为辅的社会主义制度,以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但是,如果发达国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时,由于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资本输入也就不是生产资料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就不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是资本输出不仅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世界经济发展出一份力量,而且还促进了本国生产力发展,从而,生产资料还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但只能实行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不再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不过,在现实的社会,一些小商品生产,一方面,这些小商品生产,国有资本难以进入。另一方面,这些小商品生产的资本利润率很低,几乎等于银行利息率。因此,即使建设具有美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也可能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就有待社会主义实践来决定。
当然,如果发达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资本家追逐资本利润规律,肯定引起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也就仍符合整个世界生产资料增长规律,从而还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因此,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达国家仍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而只有当整个世界生产力水平较高,生产资料生产已经绝对过剩,生产资料才不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人类社会才能真正进入高级社会主义。

使用道具

158
xiaogang2012 发表于 2015-6-29 08:58: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十分感谢,支持

使用道具

159
lykd05130 发表于 2015-7-12 13:19: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一章)    第六节     价值评说

我们在与普通老百姓谈论价值的时候,指出价值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而他们想到的则是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如道德的价值、保护动物的价值、环境保护的价值,等等,问我们这些价值的意义是什么,也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吗?其实,经济学中考察的商品的价值,与我们平常说的各种各样的价值,是二种完全不同的定义。
我们平常说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如道德的价值、保护动物的价值、环境保护的价值,等等,这里的“价值”,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而与经济学中的价值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道德的价值,就是指道德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或使用功能;保护动物的价值,就是保护动物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或使用功能;环境保护的价值,就是环境保护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或使用功能。因此,这些价值,就是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而与经济学中的价值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经济学中的价值,则是指商品之间能够相互交换的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这就是各种商品都具有的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我们之所以考察人们平常说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与经济学中的价值的不同意义,就是针对普通老百姓读者而言的。




                  第七节     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在商品产生以后,尤其是货币产生以后,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比较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交换?不解决这一问题,现代经济学研究就难以进行,经济学原理就是研究商品之间的共质是什么,也就揭示了人们手中的货币或纸币——社会财富的意义,当然,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是商品之间的共质,这一共质,我们称之为价值,因此,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价值”的定义以及价值的形成规律。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当然,价值理论是否正确,必须接受现实市场经济的检验,这也就是价值的形成规律问题。
价值的形成规律,不仅是商品供给的问题,还是商品需求的问题。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当然,社会产品分配规律就成为商品供给规律。而商品需求是由人们分配手中的货币——分配权力产生的,那么,人们是如何分配手中的货币形成商品需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但边际效用理论则能成为我们考察商品需求规律的有效方法。
同时,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当然,各生产要素只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就能形成价值。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主要有三大生产要素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即劳动者或劳动力、土地与资本,因此,这三大生产要素形成价值的规律,就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在简单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劳动者成为市场运动的主体,土地地租成为商品的生产成本,并组成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的一部分,当然,土地形成价值的规律,独立于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我们只能从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之外的生产关系中去考察,只有劳动力形成价值的规律,我们才能从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去考察。
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只有资本或资本家成为市场运动的主体,土地地租与劳动者工资,都成为商品的生产成本,并组成商品价值量或商品交换价值量的一部分,当然,土地形成价值的规律与劳动力形成价值的规律,都独立于资本主义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我们只能从资本主义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之外的生产关系中去考察,只有资本形成价值的规律,我们才能从资本主义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去考察。





           第八节    经济学原理的研究目的

我们知道,物质财富是人类生存、活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肯定是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当然,经济学原理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不过,在商品产生以后,尤其是货币产生以后,由于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比较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交换?不解决这一问题,现代经济学研究就难以进行,经济学原理就是研究商品之间的共质是什么,也就揭示了人们手中的货币或纸币——社会财富的意义,当然,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是商品之间的共质,这一共质,我们称之为价值,因此,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就是“价值”的定义以及价值的形成规律。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经济学原理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建立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使用道具

160
lykd05130 发表于 2017-1-5 09:54: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三节   生产者博弈的物质基础



象棋对垒中,双方的棋子,是博弈的物质基础,不过,只有想要参与象棋对垒者,才成为博弈者。博弈的结果,是输赢,博弈双方是对立的,尤其是各对博弈,一般来说,相互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大量生产资料的存在,即大量资本的存在,以及大量商品,是生产者博弈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本与商品,就不可能参与生产者博弈。同时,资本是会增值的,由于资本家的本性是追逐资本利润,从而增加的资本必须投资,这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参与投资博弈,即参与商品扩大再生产,因此,资本家本性及资本与商品的存在,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博弈。

不过,与象棋对垒不同,生产者博弈之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尤其是针对投资的博弈,正是这一联系,使生产者博弈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了经济萧条的产生。

资本的存在,决定了生产者必须投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仅表现为某一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表现为整个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针对投资的博弈,生产者博弈之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即博弈的结果即商品生产规模,是各个博弈结果之和。不同生产者的博弈水平不同,即使存在精明的博弈者,是以最大消费量为博弈前提,但由于存在不精明的博弈者,以当前利益为前提,最终还是导致供给大于有效需求,引起经济萧条。

当然,生产者博弈,不仅仅是投资的博弈,大量商品生产本身,也存在博弈。如针对商品需求规律本身的博弈、针对广告的博弈、针对生产技术的博弈,等等。这些,大量生产资料的存在,即大量资本的存在,就是生产者博弈的物质基础,没有资本的存在,就不存在生产者博弈,并且这些资本的存在,及资本家的本性,也决定了生产者肯定且必须参与博弈。因此,资本家的本性,即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是生产者博弈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生产者博弈产生的原因

   

博弈最原始的形式是下棋。下棋双方按照一定的规则下棋,并赢取对方,以获得精神或物质利益。这里,赢取对方以获得精神或物质利益,是下棋博弈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下棋博弈的目的。生产者博弈也一样,资本家的本性,即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者会博弈。然而,生产者博弈产生的原因,也不仅仅是生产者博弈的目的。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的可变性,以及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等原因,使不同生产与交换方式的赢利不同,也就使生产者博弈成为现实。当然,市场中的各种原因,也就产生生产者博弈的不同方式。

资本家的本性,即追逐资本利润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者会博弈。然而,如果商品生产与交换是自由竞争的,当商品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直到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供给理论上就不变;当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量时,商品供给就下降,直到商品价值量,此时,商品供给理论上就不变。当然,此时,就不可能产生生产者博弈,或者说仅仅产生合作性博弈。

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与交换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具有不确定性与需求的可变性,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长,商品需求就增加,但增加多少,不能确定;而经济增长本身,供给增加多少,也不确定。这些,使不同生产与交换方式的赢利不同,也就使生产者博弈成为现实。

例如当商品需求高于供给时,商品价格上升与不上升,就存在选择。假设商品价格为A,增加价格为#A;商品供给为B,增加供给为#B。如果商品供给不变,商品价格就上升,增加收入为B*#A;如商品价格不变,则供给增加,增加的收入为#B*单个商品中的利润-增加投资的机会收入。因此,商品供给是否增加与增加多少,就存在选择,也就产生生产者博弈。

再如商品需求的可变性,就需要生产者干预市场,如进行商品广告等,而干预市场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就产生了选择,也就产生了生产者博弈。因此,了解与预测市场,是生产者博弈的社会基础。

总之,生产者博弈的目的,即获取更多的资本利润,是生产者博弈产生的一个原因。而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的可变性,以及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等原因,使不同生产与交换方式的赢利不同,也就使生产者博弈成为现实,当然,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与需求的可变性,以及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等,也是生产者博弈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生产者博弈的特点



对于象棋对垒,是二个人进行博弈,即二人博弈,并且是精英决定博弈的结果,而在市场经济中,大部分生产者博弈是多人博弈,只有商品生产垄断时,才产生二人博弈。对于商品生产垄断的生产者博弈,比较简单,不是我们考察的对象,我们只考察生产者多人非合作性博弈。

这样,生产者博弈的一个特点,就是多人博弈。然而,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博弈的对象,都是商品市场,即生产者博弈的对象是同一的,因而生产者之间,不仅没有输赢与和的关系,而且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市场就是他们的联系纽带,因此,更精确地说,生产者博弈的一个特点是多人非合作性的互存性博弈。由于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生产者博弈只有共同赢利与共同亏本的结果。当然,由于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与管理水平不同,生产成本就不同,产生的赢利水平也就不同,从而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也决定生产者博弈的结果,引起生产者博弈存在赢利多少与亏本多少的问题。

市场是非常复杂的,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因此,生产者博弈是非常复杂的。生产者合作性博弈,往往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市场效率,需要我们予以控制。而我们考察的重点,是生产者非合作性博弈,后面我们将举例分析。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也存在生产者博弈,但理论上生产者是在商品价值量下进行博弈的,:即“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从而,自由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里,非合作性的博弈,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是以消费者信息完全为前提的,即消费者购买价格最低的商品,因此,生产者行为必须一致。同时,生产者必须全部出售商品,是自由竞争的条件,也就产生均衡价格或自由竞争条件下的纳什均衡。

商品生产的不完全竞争,也是非合作性博弈,虽然生产者会一致行动,但这一致行动经常会被打破,也就打破纳什均衡,产生新的纳什均衡。而生产者一致行动被破坏的根源,则是博弈中生产者不全部出售商品。

同时,对于生产者投资博弈,则不仅是多人非合作性的互存性博弈,而且生产者投资博弈的特点是劣者决定博弈结果,这是生产者博弈的另一个特点。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利润是分配生产资料的结果,劳动者工资是分配消费资料的结果。当然,资本利润的存在,决定了资本家必须投资,也就必须进行投资博弈,这也就决定了经济萧条的产生。

这里,如果生产者都是精英,都能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生产,但是,由于现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产生,也就决定了许多商品扩大再生产不能进行。因此,一方面,只有生产者博弈中,存在许多劣者,才产生经济增长。如果生产者都是精英,由于现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产品过剩的产生,也就决定了许多商品扩大再生产不能进行,也就不存在经济增长了。另一方面,生产者投资博弈中的劣者,短期利益决定了他的行为,这必然引起供给大于需求,引起经济萧条。这里,投资的存在,决定了生产者投资博弈,并且决定了经济萧条的产生,而劣者决定生产者投资博弈的结果,也就使经济萧条成为现实。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能预测到何时供给大于需求的精英是非常少的,而能把这一预测运用到经济活动中的精英,则更加少了。而且,或多或少的精英,会被资本投资束缚,不得不进行短期投资活动,更不要说精英的利益往往与短期利益相联系。因此,生产者投资博弈的结果,也就使经济萧条成为现实。

总之,资本的存在,决定了生产者必须投资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仅表现为某一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还表现为整个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这里,针对投资的博弈,生产者博弈之间是存在相互联系的,即博弈的结果或商品生产规模,是各个博弈结果之和。不同生产者的博弈水平不同,即使存在精明的博弈者,是以最大消费量为博弈前提,但由于存在不精明的博弈者,以当前利益为前提,最终还是导致供给大于有效需求,引起经济萧条。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