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ykd05130
20012 159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下 [推广有奖]

81
万里江山 发表于 2012-3-2 23:0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中~~~~~~~~~~~~~~~

使用道具

82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3-4 21:15: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配价值论不是认为分配能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劳动”或形形式式的衍生物,并且,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但分配价值论,并不是说“分配”能创造价值。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从而,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只要生产要素参与产品分配,生产要素就能形成价值,从而是各种“生产要素”能形成价值。注意:是“形成”价值,不是“创造”价值,这就是说,价值,不是像物质财富那样“生产”出来的,而是生产关系的产物。
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边际效用是商品价值,而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感受,从而,价值,也不是“边际效用”生产出来的,而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3
zliuhua 发表于 2012-3-5 13:55: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

使用道具

84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3-23 12:18: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物质财富生产上,我国还落后,与国外相差较大,尤其是过去,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了许多我们见所未见和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此时,崇洋媚外,还情有可原,并且,这毕竟发生在物质财富上。同时,物质财富上的崇洋媚外,我们只是存在,还没有发展到不使用国内生产商品的程度。
但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不仅存在另类崇洋媚外,而且发展到不允许国内经济学的发展。
确实,在我没有发现分配价值论以前,国外经济学研究,走在我们前面,此时,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崇洋媚外”,一切都接受。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却不迷信马克思主义,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现在的我国经济学界,不仅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还迷信西方经济学理论,对国内经济学的发展,不仅视而不见,还进行打压。例如,没有多少经济学者能愿意看《财富论——微观经济学》,即使这些人不能指出分配价值论的错误,还是愿意传教错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包括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同时,在出版社,也愿意出版西方不同政治观点的经济学著作,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著作,不知有多少,但国内存在反对劳动价值论的著作,如《财富论——微观经济学》,就不能出版,对于政治体制来说,这正是“先安内后拒外”啊!!而对于经济学界与出版界而言,这更是赤裸裸的另类“崇洋媚外”。
总之,分配价值论是唯一正确的价值理论,将来肯定会被接受——我认为时间不会很长,此时,谁先阅读《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谁就先在经济学研究上占有先机。同时,这本书,将使我国经济学研究站在世界前列,我国已经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纪元,希望经济学家们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而要有信心领先世界。在物质财富生产上,我国已经在迎头赶上,而在经济学研究上,由于《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的完成,已经超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
同时,只有经济学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发展,在劳动价值论下,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能更深一步的。而分配价值论,确立了“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从而,资本利润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而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这样,我们就会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去考察经济体制改革,当然,就会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5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3-23 12:23: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尽管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却是我创立分配价值论的灵感来源。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劳动或形形式式的衍生物,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在考察社会主义(我们说的高级社会主义)时,说过:劳动者可凭借“一张纸”——劳动量的凭证,从社会获取含有等量“劳动”的产品,这是计划经济思维下产生的。正是这样,在某一天,创立分配价值论的灵感来了:既然“劳动者可凭借‘一张纸’——劳动量的凭证,从社会获取含有等量‘劳动’的产品”,当然,“劳动”就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凭证,即代表“分配权力”,而“劳动”就是价值,当然“价值”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了。这样,“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不就是要求: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吗?

这样,我反过来考察“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劳动或形形式式的衍生物,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那么,为什么能要求“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呢?在简单商品生产与(高级)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不参与分配(不考察土地),存在“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的生产关系,从而“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成立。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资料参与了分配,劳动价值论就不成立了,这里,劳动价值论为什么会不成立?原来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

这样,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既然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当然生产资料就具有分配物质财富的能力,即生产资料分配到的物质财富不是劳动创造的,也就证明了分配价值论可以不成立;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资料参与了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而使劳动价值论不成立成为现实。

同时,我继续考察了简单商品生产,发现:即使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的生产关系存在,但劳动价值论还是不成立,只有分配价值论才能成立。当然,即使生产资料没有生产力,只有劳动力有生产力,劳动价值论也是错误的,只有分配价值论是正确的,只是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分配物质财富而已。这里,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成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对于劳动价值论,价值与价格是不一致的,这也就证明了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劳动或形形式式的衍生物,商品价值量就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人类必要劳动,而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这里,当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量一致时,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是没有问题的,这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与商品价值量是一致的,但是,当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量不一致时,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有问题了。

如商品价格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量,那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多少?如果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由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量一致时决定,则商品价格所代表的劳动量与商品价值量就不一致;如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由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决定,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劳动量就不同。而马克思仅仅用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形式一句话就好了,而没有解释商品价值量与货币如何对应,是不对的。

不错,有人用“货币”购买的“劳动量”来狡辩,但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与用“货币”购买到的“劳动”,是不同的,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

只有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价值与价格才统一。这里,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就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人类必要劳动在一般生产关系下所形成的价值量——分配权力,商品价格就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人类必要劳动在市场中所形成的价值量——分配权力。

总之,尽管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却是我创立分配价值论的灵感来源。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6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4-1 12:51: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3-23 12:23
尽管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却是我创立分配价值论的灵感来源。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劳动或形形 ...
分配价值论,我在1990年就已创立,还写了《财富论——劳动价值论批判》这一小册子,有八万字吧,但直到1999年才解决价值——分配权力的计量问题,即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分配价值论就此完善了,也就能完善考察商品供给规律,并于2000年初写成《财富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三十几万字。当时不仅自己印刷了100本书送给许多著名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看,而且还上传到浙江大学经济论坛(点击达到二十几万)。
但是,由于在考察商品需求规律时,始终不能解决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经济学研究就此难以继续。直到2009年解决价值——分配权力与商品效用的关系,我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才得到完善,并写成《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全书100多万字。
尽管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但我始终觉得“边际效用”是正确的,从而,我一直研究“边际效用”与“价值——分配权力”之间的关系。虽然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到用“货币”计量商品效用了,但我还是直到2009年才用“货币”把“边际效用”与“价值——分配权力”联系起来。这主要受到“边际效用”不能计量这一观点的影响,没有把每个消费者单独进行分析。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已经发展到用货币计量商品效用了,并且认为单位货币的商品效用相同。用货币计量商品效用,是一大进步。
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单位货币的商品效用确实是相同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也是建立在同一消费者的基础上证明单位货币的商品效用是相同的,但这一结论,不能推广到不同消费者身上。
如有二个都快饿死的人,一个人只有1元钱,另一个人则有10000元钱,则对于一个面包,二人都会倾其所有购买,这里,面包总商品效用——可救一条命的主观感受,应该是一样的—— 一条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但是,只有1元钱的人只能用1元钱来代表他对面包的主观感受——商品效用,而有10000元钱的人则可用10000元钱来代表他对面包的主观感受——商品效用,当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肯定是不同的,从而,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不能推广应用到不同消费者身上。
正是不同消费者的单位货币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不仅证明了商品效用本质上是难以计量的,而且说明商品效用不能把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联系起来,从而边际商品效用不能是价值的内容,也就证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是错误的。同时,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单位货币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商品效用就没有经济学意义了。
不过,由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是相同的,这样,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当我们设定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分配权力及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为一个单位商品效用时,表示消费者愿意用一个单位价值——分配权力交换一个单位商品效用。从而,对于同一消费者而言,商品效用起到分配收入到各种商品中去,构成各种商品购买力,而由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是相同的,分配权力也就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商品效用也就有经济学意义了。
这里,要注意:是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不是商品效用把不同消费者联系起来,因此,分配权力成为价值的内容。
总之,商品效用,确实是存在的,并且与消费者收入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这样,当我用“货币”把“边际效用”与“价值——分配权力”联系起来时,《财富论——微观经济学》就臻于完善了,或者说,边际效用价值论使《财富论——微观经济学》臻于完善。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7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4-19 07:08: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近,我集中精力从网上发送《财富论——微观经济学》给一些大学的老师,敬请他们阅读这本书,并请他们阅读后能批评指正。因此,我较少时间上博客了,尤其是一段时间内,较少写博文了,请网友们原谅。
回复中,一个教授指出:当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为一个单位效用,由于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那么,这是否就表示:对于不同消费者,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不同呢?就此,我对第十五章补充了这一节。      
第十二节   商品价格的二重意义

前面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为一个单位效用,由于对于不同消费者而言,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是不同的,那么,这是否就表示:对于不同消费者,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不同呢?完全不是这样。这里,单位货币具有二种意义,进而,商品价格具有二重意义,而购买力是指购买商品的能力,不是购买效用的能力。
一方面,价值,不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价值作为分配权力的存在形式,还成为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即是物质财富的社会存在形式。而货币作为价值的物的表现形式,当然,也就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物的尺度,进而,商品价格成为物质财富的货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商品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感受,对于同一消费者,当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效用为一个单位商品效用时,商品价格也就成为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形式。
但是,购买力,是指购买商品的能力,不是购买效用的能力。物质财富是人类生存、活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分配的对象,进而是购买的目的,商品购买力,就是指购买商品的能力。商品效用,不是分配的对象,也就不是购买的目的,当然不是购买力的表现形式。
正因为商品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感受,从而,商品效用不能成为分配的对象,进而不是购买力的表现形式。只有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财富,才能成为分配的对象,进而成为购买的对象,商品效用,仅仅是我们考察商品购买力的一种工具。
总之,物质财富是分配的对象,商品购买力,就是指购买商品的能力。这样,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是购买单位价值的物质财富;商品效用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消费者愿意用一定数量货币购买相应价值量的物质财富;进而商品价格,就表现为消费者购买一定价值量的物质财富能力,当然,单位货币的商品购买力是相同的,商品价格表现的商品购买力也就是相同的。
余樟芝

使用道具

88
yiyidingyiyi 发表于 2012-4-28 20:25: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书,很全,楼主提供的上也不错。

使用道具

89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5-1 21:50: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八节       商品购买力剩余

我们前面考察了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商品边际购买力递减规律,由于商品价格是由边际供给的商品边际购买力决定的,当然,商品边际购买力递减规律,就决定了存在商品购买力剩余。
在考察商品购买力剩余前,我们先分析一下是否存在商品效用剩余,边际效用价值论者是认为存在商品效用剩余的。我们认为:当商品价格低于商品购买力时,商品效用剩余,是不存在,这是由商品效用的性质决定了的。商品效用,是抽象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了商品,就享受了商品效用,这里,不存在商品效用剩余。如第一个面包的商品效用,由维持消费者生命、强壮消费者身体与食物享受等使用价值决定,这个商品效用是较大的,但不管商品价格是多少,消费者购买并食用了这个面包,就实现了这些商品效用,并不存在商品效用的剩余。同时,商品效用,是抽象的使用价值,是不能把消费者与生产者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商品效用是不能与商品价格相联系,与商品价格相联系的,是商品购买力,从而只存在购买力剩余。
由于商品价格是由边际供给的商品边际购买力决定的,当然,商品边际购买力递减规律,就决定了存在商品购买力剩余。如第一个面包的商品效用,由维持消费者生命、强壮消费者身体与食物享受等使用价值决定,这个商品效用是较大的,这决定了商品购买力是较大的,如为1000元;第二个面包的商品效用,由强壮消费者身体与食物享受等使用价值决定,这个商品效用是比较大的,这决定了商品购买力是比较大的,如为200元;第三个面包的商品效用,由食物享受等使用价值决定,这个商品效用就较小,这决定了商品购买力就较小,如为10元。
当商品价格为1000元时,消费者购买了一个商品,此时,购买力剩余为0;当商品价格为200元时,消费者购买了二个商品,第一个商品购买力就剩余了800元,第二个商品购买力剩余为0;当商品价格为10元时,消费者购买了三个商品,第一个商品购买力就剩余了990元,第二个商品购买力剩余为190,第三个商品购买力剩余为0。这样,当商品价格为200元或10元时,消费者就产生了购买力剩余,这些剩余购买力,消费者就可用于购买其它商品,从而,购买力剩余具有经济学意义。
商品价格是由边际供给的商品边际购买力决定了的,这里,商品边际购买力,不是某个消费者的商品边际购买力,而是整个社会的商品边际购买力,从而,上面的例子,商品价格可能为500元,这样,对于上面例子的这个消费者而言,只购买了一个商品,购买力剩余则为500元,可用于购买其它商品。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下的消费者购买力剩余:不能购买一个商品时的购买力剩余。如当商品价格为1100元时,高于消费者第一个商品购买力,消费者就一个商品都不能购买,此时,消费者购买力剩余就为1000元。
对于大部分商品,购买力剩余,消费者可用于购买其它商品,但也有少量商品,如住房,则只有部分购买力剩余用于购买其它商品,大部分购买力剩余则用于贮蓄,用于将来购买商品,产生贮蓄消费现象。
购买力剩余,对于国家ZF对一些人们的必需品价格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粮食、住房等商品,是人们的必需品,它们的购买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些商品价格较高(当然是垄断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力剩余就较小,如粮食价格为每斤一百元,则可以说,当前商品市场,就是建立在一些人们必需品的购买力剩余的基础上的。当然,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由于粮食价格较高,其它商品的有效需求就建立在粮食价格的所有者身上,这样,由于这些消费者对其它商品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也就引起整个社会一些商品的有效需求大大降低。
当前,我国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商品房价格过高,这样,一些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剩余就较小,其它商品的有效需求就大大降低。由于商品房价格较高引起的社会产品分配,其它商品的有效需求就建立在商品房价格的所有者身上,如房地产商、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样,由于这些消费者对其它商品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也就引起整个社会一些商品的有效需求大大降低。
余樟芝

使用道具

90
lykd05130 发表于 2012-6-6 13:37: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次,根据一老师的反映,我在第四十三章增加了这一节,现在上传,供大家讨论。

第九节        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价值能力是相等的

前面我们考察了资本的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过,资本,在现代企业中,表现为各种各样生产资料的集合,此时,各种生产资料形成价值的能力如何?企业中,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价值的能力是相等的。
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单个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此时,我们考察的,是生产资料作为商品时的生产与交换规律,后面我们将详细阐述。而对于不同生产资料在同一商品生产中分配权力——价值的形成,由于这些生产资料是作为一个资本整体而存在,处于同等地位,从而,形成分配权力——价值能力,可由货币量——生产资料价格来表现,此时,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分配权力——价值的能力是相等的。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单位货币形成较多分配权力,即形成较多价值量,生产者就会增加这一生产要素,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价值的能力就下降;相反,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单位货币形成较少分配权力,即形成较少价值量,生产者就会降低这一生产要素,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价值的能力就增加。
另外,在现代企业中,劳动力既作为商品而存在,又作为资本而存在。劳动力,作为商品,价格由生产关系决定;作为资本内容,单位货币劳动力形成价值的能力与其它生产资料相同。
当然,在现实的企业中,由于生产要素组合可能不同,会引起价值的形成不同,从而,不同生产资料组合,单位货币形成的分配权力是不同的,但,对于同一生产资料组合,单位货币生产资料形成价值的能力是相等的。我认为: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经济细胞,从而,我把考察企业的内容,即企业中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余樟芝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