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冷眼老克
4796 30

劳动的物化和价值本体的探讨 [推广有奖]

学科带头人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314 个
通用积分
3.6143
学术水平
387 点
热心指数
372 点
信用等级
334 点
经验
67468 点
帖子
2508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21
最后登录
2020-7-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的物化和价值本体的探讨                                                                
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很多网友对马克思的价值实体和劳动的物化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困惑,同时还提出了各种质疑和诘问。在此,笔者提出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作为抛砖引玉,以就教于各位网友。

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种从客体到主体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变换关系就其自然的过程来说,存在于客体中的某种客观实在体,加入主体的生成、成长或发展过程而发挥正向的积极的作用,为主体事物所吸纳,成为其一部分。我们把这种主体对客体的吸纳称之为同化。

以一个生物学的问题为例:在农业生产上,肥料中的一部份物质成份为作物所吸收,构成作物体的一部分的情况就是如此。在这个过程的起始点,肥料是肥料,作物是作物。两者处于分离的状态。对于作物来说,肥料是外在于作物而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作物吸收肥料中的有利于生长的成份,肥料的物质形态则发生了变化,被消耗掉了。再来看这个过程的结果,肥料已经不存在了,但其被作物吸收的部分仍然保留在作物体中。而作物则成长了,结出了果实,其物质形态也与过程的起始阶段发生了改变。在这里,一方面,从物质的存在形式来看,肥料在过程前后发生了由存在--消耗--不存在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从作物生长的物质变换关系来看,肥料中存在的对作物生长有利的成份,则由肥料中变换到作物体中,从而取得了一种内在主体的存在形式。我们把肥料中那种有利于生长的成份定义为养分。把肥料中的养分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从肥料中变换到作物体中称为同化。好,至此为止,我们就可以说,肥料中有一种物质叫养分,他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被作物所吸收,成为作物体组成的一部分,而被作物所同化。这里的所谓养分就是从过程考察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概念。

和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的被称为养分由一种存在形式(肥料)变换成另一种存在形式(作物体的一部分)类似,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形成是劳动从动态形式变换成静态形式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时间和人构成一种所有关系,并且在过程的起始点,人拥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在劳动过程中,一方面,劳动者通过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使之取得对人有用的形式;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生命时间被耗费,人对生命的时间构成的所有关系就变换成人对物的所有关系。从这个意义来说,以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人的生命时间就由人身上转换到产品这个物上,我把这种转换关系称为劳动的物化。由于产品是被劳动作用的对象,所以劳动的物化也就是劳动的对象化。这种由动态劳动转化成的静态劳动,就是物化劳动。产品中的物化劳动,就是我们称之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这样说的实证根据,是这个被称为价值本体的物化劳动在过程的前后有没有等同性。这种等同性还是必须从耗费的角度来考察。先来看人的生命力的耗费,显然,人劳动一小时,就是人的生命时间支出一小时。而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消耗一个小时,就少一个小时。再来看劳动的结果——产品,一小时劳动的产品,例如一盒快餐被人所消费,也就是包含在快餐中的一小时的物化劳动被耗费。如果你不小心失手把这盒快餐掉地上了,你也就损失了一小时的物化劳动。(实际上,在生产过程中,对计入成本消耗的原料、劳动资料的价值,不过是以货币来计算的劳动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价值本体 劳动价值论 物化劳动 劳动价值 劳动过程 肥料 农业生产 马克思 生物学 价值论

回帖推荐

xiaxt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开篇中关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颇有新意,但仍有多处不足。 第一、“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时间和人构成一种所有关系,........就是我们称之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此段论述的关键词——人的生命时间,缺“定义项”。同时,人的“劳动力”与人的“生命时间”,二者究竟是怎样关系呢?这一问题无法回避。 第二、“产品中的物化劳动,就是我们称之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同样,缺失“价值本体”的定义项。仅凭这一结论,我们无 ...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60 + 60 + 1 + 1 + 1 学术态度端正

总评分: 经验 + 60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xiaxt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1-11 02:00: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开篇中关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颇有新意,但仍有多处不足。

第一、“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时间和人构成一种所有关系,........就是我们称之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此段论述的关键词——人的生命时间,缺“定义项”。同时,人的“劳动力”与人的“生命时间”,二者究竟是怎样关系呢?这一问题无法回避。

第二、“产品中的物化劳动,就是我们称之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同样,缺失“价值本体”的定义项。仅凭这一结论,我们无法从楼主那里得到:作为价值本体的实在体(产品中的物化劳动,),它究竟是如何转化为“价值本体”这一全过程的呢?

第三、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很有必要。价值实体与价值量有实质性区别,价值与交换价值也有实质性区别;这就如同西方经济学关于需求与需求量有实质性区别;供给与供给量有实质性区别,是一样的。比如,有位网友在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严密——驳马克思价值论的漏洞》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0679-1-1.html中,写有这么一段话:“如果疑问者仔细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应该看到马克思专门澄清过,所谓交换价值或者简单写成价值,在他那里专门指交换价值,或者价格一般。如果需要说使用价值,那么他会专门写使用价值。不写使用价值的地方,盖凡写价值,均要求读者理解为交换价值。”就是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实质性区别;另外还有一段:“所谓劳动价值论从来不是说劳动创造效用,而是说劳动使得效用具有了交换的属性.”这也是一方面混淆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实质性区别,另一方面混淆了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实质性区别。一物品是否具有交换属性,首先取决于社会分工,而不是首先取决于劳动。

另,还有一句是:“但读资本论的人却自己私自改掉了马克思的意思,把‘无论劳动生产率是多少’,自己改成了或者说是自己另外理解成了‘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马克思的原文是:“下面只谈谈几种最主要的组合。一.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生产力可变在这个假定下,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的:
第一,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从而不论产品量和单个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一个十二小时工作日的价值产品例如为6先令,虽然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随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以致6先令的价值会分配在较多或较少的商品上面。第二......”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第568页。(附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不能以“或多或少”来表述的。所以,马克思从未说过:“无论劳动生产率是多少”这样的话。)

第四、抽象劳动——“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
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第51页。

“关系的抽象”与“现实的抽象”应当结合起来:即当人们的生产过程及其劳动过程完成后,人们将不同质的产品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带入交换领域,此时就完成了第一次的抽象,即现实的抽象;第二次抽象,就是马克思的那个抽象——抽象劳动。马克思的抽象劳动作为“关系”抽象,应当如实地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现实的抽象,应以现实的抽象作为其基石。

比如:人类的无差别劳动的耗费——形成商品价值。但是,人类这一劳动耗费,若毫无节制的使用,则同时也抵消着商品价值,甚至“劳无所获”。人类通过劳动活动,一方面创造财富,形成价值,另一方面制造污染,破坏生态,危害人类生存。详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第十二章外部性与权利冲突,第211页

第五、抽象劳动耗费(价值)的本体——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人类的每一个单一劳动力真的就“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吗?我表示怀疑,但是,马克思在此并没详述。那么,马克思为什么没详述呢?为此,我们不得而知。

第六、马克思:“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第201页;马克思:"谁谈劳动能力并不就是谈劳动,正象谈消化能力并不就是谈消化一样。谁都知道,要有消化过程,光有健全的胃是不够的。"”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第196页。

如果,我们套用马克思关于劳动这一概念,进行一个类比: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消化力的使用就是消化本身。我们是不是感觉有点怪怪的呢?若将这一说辞,说与消化科医生,非得让他们讪笑不可。

第七、剩余产品的出现——源于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占有,缘于私有制度的确立。什么叫“剥削”?马克思说:“可以说剩余价值有一个自然基础,但这只是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即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一个人把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劳动从自身上解脱下来并转嫁给别人.......只有当人类通过劳动摆脱了最初的动物状态从而他们的劳动本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的时候,一个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另一个人的生存条件的关系才能出现。在文化初期,已经取得的劳动生产力很低,但是需要也很低,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其次,在这个文化初期,社会上依靠别人劳动来生活的那部分人的数量,同直接生产者的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这部分人也就绝对地和相对地增大起来。并且,资本关系就是在作为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作为资本关系的基础和起点的已有的劳动生产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几十万年历史的恩惠。详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资本论第一卷)第560页.

第八、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不是市场经济的时代,所以在马克思头脑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这一观念。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所以,二者具有相通之处。资本主义中好东西,社会主义可以拿来用,反之亦然。当然也包括经济学理论。中宣部有一个内部讲话,谈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指明了四点:一是辨识和坚持马克思本人的,并被实践经验是正确的;二是剔除别人假马克思之名转嫁与马克思的,同时又是错误的;三是纠正曾被误解或误读了马克思本意的,但实践经验确是正确的;四是厘清马克思的个别过时的结论或观念(注:其实,就是经实践经验证明是错误的)。

总之,关于第一次抽象,即对人的活劳动——在生产过程及其劳动过程中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做出“现实抽象”,概括地讲一句话:“人的活劳动不是万能的(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没有人的活劳动则是万万不能的”。


以上属于个人看法,供楼主参考、批判。

附注:“在马克思头脑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这一观念”——我最近查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未找到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这一观念的只言片语,也不曾见过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这一观念的简略论述。马克思虽有“世界市场”这一提法,但是这与国际贸易有关,与“市场经济”不是一回事。这也正好印证了马克思本人提出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这一原理的正确性和真理性。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 2 + 2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11-11 07:4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从这个意义来说,以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人的生命时间就由人身上转换到产品这个物上,我把这种转换关系称为劳动的物化。
————————————————————————————————

哦呵!!!人的生命时间怎么就“转换到产品的这个物上”的?你说的是气功吧?尔等啥时候练的气功?厉害鸟,厉害鸟。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龚民 发表于 2011-11-11 08:07: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11-11 07:48
——————————————————————————
从这个意义来说,以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人的生命时 ...
“人的生命时间怎么就“转换到产品的这个物上”的?你说的是气功吧?尔等啥时候练的气功”
     活的人都有气功,只是有意练无意练之区分!如你的呼气出气,汝怎不能说没呼又没出。
       说正话,某复杂工艺品制作花了工艺师三年时间,你能说他没花时间,三年生命时间都用在吃喝玩睡上了吗?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朋友你好!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class="vm">

使用道具

报纸
realzebra110 发表于 2011-11-11 08:30: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axt 发表于 2011-11-11 02:00
开篇中关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论述,颇有新意,但仍有多处不足。

第一、“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时间和人构成 ...
    "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很有必要。价值实体与价值量有实质性区别,价值与交换价值也有实质性区别;这就如同西方经济学关于需求与需求量有实质性区别;供给与供给量有实质性区别,是一样的"
     马克思在1858年致恩格斯的信中说:“1.价值。纯粹归结为劳动量;时间作为劳动的尺度”。
     作为概念的对比来说,并不能拿一个概念衡量另一个概念,比如拿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衡量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作为需求来说,人和需求对象的关系,在这里,人和需求对象并不是同一的,但是,作为价值来说,它只是劳动和劳动的关系,只有量的差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11-11 09:18: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1-11-11 08:07
“人的生命时间怎么就“转换到产品的这个物上”的?你说的是气功吧?尔等啥时候练的气功”
     活的人都 ...
乳的意思是,乳家人都会气功?这气功还能转化为商品?厉害鸟,厉害鸟。

使用道具

7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1-11 11:14: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谓劳动的“物化”,就是古典经济学中的神话。
就学术的发展而言,神话终究都是浮云,
理性的风暂时吹不散,是因为还有支撑物。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bangfu999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8
bangfu999 发表于 2011-11-11 11:19: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1-11-11 11:14
所谓劳动的“物化”,就是古典经济学中的神话。
就学术的发展而言,神话终究都是浮云,
理性的风暂时吹不 ...
支持。

物化劳动,把人的劳动或者劳动时间“物化”到物品上,这怎么看都像神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11 12:15: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知道,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种从客体到主体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变换关系就其自然的过程来说,存在于客体中的某种客观实在体,加入主体的生成、成长或发展过程而发挥正向的积极的作用,为主体事物所吸纳,成为其一部分。我们把这种主体对客体的吸纳称之为同化。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e=1&from^^uid=2691591
1 这开宗明义的第一段话应该修正为:
黑格尔和马克思认为: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种从客体到主体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变换关系就其自然的过程来说,存在于客体中的某种客观实在体,加入主体的生成、……等等。
2 因为据我们所知:在哲学中,客体和主体应该是一组矛盾,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并非是一种物质变换的关系。
3 这就如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组矛盾,它们之间并非是一种谁吸纳谁、谁同化谁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样!

使用道具

10
贝克汉姆0 发表于 2011-11-11 16:08: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象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
马克思坦承:在描述价值原理的章节中,他其实是有意“卖弄”黑格尔的表达方式。
所以在经济学研究中,诸如“物化”“凝结”“同化”“异化”“幽灵”……等等的言辞——是不能当真的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