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ngbo5011
1604 5

试论财富的本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副教授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61 个
通用积分
4.0640
学术水平
104 点
热心指数
118 点
信用等级
104 点
经验
34902 点
帖子
912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3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0
最后登录
2021-10-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对财富的研究是经济学的起点,对财富本质的研究更是经济学的重点。
    不是一切的使用价值都是财富,只有可以利用的使用价值才是财富。自然物是作为人类的资源而存在的,因为它具有自然的使用价值。只是由于自然存在的使用价值效用太小或难以利用,人类才通过劳动手段去改善自然物的性能或增加它的使用价值。作为资源的自然物只有自然的使用价值,改造后的财富是因为添加了人造的使用价值。所以,只有劳动产品才是人类的财富,只有在自然使用价值基础上增加了人造使用价值的资源才算财富。
    财富肯定要表现为使用价值的形态,有时也表现为价值的形态。产品是财富的初始形态,用品是财富的最终形态,而商品则是财富的过渡形态(但不是必要形态)。产品.商品.用品构成了财富的形式表现,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财富的内容表现。许多人认为财富在本质内容上表现为使用价值,但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表述。使用价值分为两种-自然使用价值和人造使用价值。含有纯自然使用价值是资源的特性,含有人造使用价值才是财富存在的标准。仅用使用价值或效用去定义财富,这是资产阶级想抹杀劳动作用的占有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实质是有效部分的使用价值,也是混淆两种使用价值的障眼法。把财富简单地定义为使用价值,在一般的社会研究中并没有多大的危害。但在经济研究中这样定义,就会忘记财富中劳动的成分,也会抹杀劳动的作用。正是由于自然的使用价值缺少实用价值,人类才辛苦地把它改造成了含有人造使用价值的财富。财富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财富也是在劳动创造后才出现的。
    旧经济学认为具体劳动能创造使用价值,但这却是一句不太严谨的话。具体劳动不能够创造自然的使用价值,只能够创造人造的使用价值。或者说,具体劳动只能在自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人造的使用价值。所以,具体劳动只能创造人造使用价值。劳动不可能凭空去创造财富,它只能将自然物改造成财富。任何实用的使用价值都必须具有两个部分,任何的财富也都由自然物和劳动共同构成。劳动对象是财富之母,劳动手段是财富之父。
    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在以两种形式创造财富:以具体劳动创造财富的使用价值,以抽象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产品和用品是财富的必要表现形态,而含有二重性劳动的商品只是财富在交换时的过渡形态。一切财富都是使用价值,只有在某种时刻才表现为价值。因此,抽象劳动和价值并不是财富的必要特性。还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财富必须是社会财富,或财富必须具有社会特性。财富的使用价值肯定对人类有用,但对劳动者个人有用却是生产财富的原始目的。在一重性的劳动中,具体劳动是在为本人或本集团创造使用价值。否则,具体劳动将会失去意义。在二重性的劳动中,具体劳动是在为别人或社会创造使用价值,只有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才属于本人。商品的价值具有私有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社会通用性。因此,商品是一种既私有化又社会化的财富。让财富带有社会性好像很光彩,过渡形态的财富才必然带有社会性。让商品染上私有性好像很羞涩,交换双方“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资本论”一卷102页)。抽象劳动作为私人劳动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它又作为社会必要劳动在为别人创造使用价值。私人劳动在表现为具体劳动时只是个人生产力,但在表现为抽象劳动时却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只有当财富形态中能出现商品时,社会财富的概念才会在私有化中出现。公有制表现为“个人所有制”,社会财富带有私有特性,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才能存在。只承认商品的社会性而否定商品的私有性,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也是奸商们推销商品的虚假手法。
    总而言之,财富的本质是在自然使用价值中凝结的人造使用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 西方经济学 个人所有制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经济学 起点 财富 产品 资源

沙发
流水2016 发表于 2011-11-22 21:34: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哪一本书上的内容啊,可以借书来看看

使用道具

藤椅
langbo5011 发表于 2011-11-22 21:37: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文只是我的一点体会。

使用道具

板凳
leijy 发表于 2011-12-4 16:11: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报纸
huxunmei 发表于 2011-12-9 15:18: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财是有钱的意思,富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有财不一定是富,达到精神与物质同富

使用道具

地板
xiangrenkang 发表于 2012-1-8 10:12: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唐凯麟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财富伦理引论———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三十周年而作”,这一文章中,他提出财富观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关于财富价值大小的问题,即财富价值观;关于获取财富手段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问题,即致富观;关于支配使用财富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即消费观。基于此,本人综述了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财富观。
1、西方经济学的财富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前两个方面,也就是什么是财富,如何获取财富或者我们说如何实现财富的最大化。
关于如何是财富?财富形式的认识逐渐多元化,从物质财富观(物质财富观:形成了古希腊的有用财富、重商主义的金银财富、重农学派的农业纯产品财富、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财富)到主观财富观(边际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财富观属于主观财富观,以个人主观欲望及其满足为尺度来衡量财富),再到虚拟财富观。
财富的源泉何在?进入新古典经济学以后,财富观的核心变成了“是什么创造了财富”。 重商主义将财富的源泉归结为流通领域。重农学派从农业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农业源泉论。古典经济学家依据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源泉论,将财富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德国历史学派从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出发,提出了生产力源泉论。边际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效用财富论。现代经济学从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提出了知识财富论,将财富的源泉归结为技术、知识等智力资源。从索洛增长模型到新增长模型,都强调知识与技术。
关于消费观,传统西方经济学有研究,从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够到凯恩斯宏观调控的需求管理。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传统西方经济学强调消费,但消费纯粹是个体的选择,伦理观完全剥离。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财富观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财富观是我们学习理论经济学的同学更应该重视的地方,这需要认真梳理。
财富观跟劳动价值论相比,地位并不突出,一直以来我们很淡化它。但认真阅读,认真梳理很有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开头就说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显然,马克思这里把商品看成财富。后来在谈到商品的两重性时,他把使用价值看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形式。再后来,在《哥达纲领批判》,他又说过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除了劳动,还有自然界也创造财富。
当代学者南京大学的洪银兴教授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马克思的财富创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做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主要观点有如下几条:一是说明财富与价值的区别。就财富量来说,既包括具体劳动转移过去的劳动价值(C),又包括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V+M)。也就是说,过去创造的财富通过具体劳动介入到新的财富创造,过去劳动不形成价值,但形成财富。二是财富创造和源泉的分析。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财富的创造尽管离不开劳动,但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唯一源泉。包括资本、土地在内的物质要素,包括技术和管理在内的无形要素都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三是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的区别。收入分配的价值分析是从价值理论出发,认为收入分配就是在V和M之间的分配。收入分配的财富分析是根据增加财富的目标,认为收入分配就是按要素贡献取得报酬。
但我认为洪教授的分析有些方面,还有待于发展。应该要加上其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自由人全面发展的等观点,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