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阿梁
28400 250

[宏观经济指标] 经济周期根源的数学推理   [推广有奖]

191
阿梁 发表于 2012-8-17 11:20: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7 09:04
关于国债:首先,我的推论里讲到,必须有债务来帮助实现币利,这个债务指的是无理债务,也必须是无理债务,无论这个债务是何种方式。国债只是方式的一种。而国债是必须偿还的。   我说的非法,指的是ZF直接从央行拿到新增货币去偿还国债,因为合法途径是ZF靠自己的财政收入来偿还国债,而不能直接通过央行印纸币还债。当然是否存在偷摸行为,不得而知,不讨论。总之,国债是债务,但又是投资行为,也就是说,国债那笔钱从货架上拿下商品时,又放上更多商品。因此它对减少买卖差没有作用。我们需要的是净消费,即从货架上拿下货物,而不会放上新货物的一笔购买。这笔购买是币损,它可以减小买卖差。如能消除买卖差,则经济周期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说国债发行、回购销毁,实质就是借债还钱的过程。与银行放贷异曲同工。不能解决买卖差问题。除了我说的补贴给居民且债务永久不还的那部分。

关于购买外汇:确实,我回帖时确实忽略了出口因素,故应承认疏漏。但是,从全球为一体角度来看,不可能出口到外星球,故而,全球为一体时,没有出口。所以,你考虑的出口,则是以中国为例。出口确实可以增加购买力,可以买掉y的剩余,不增加无理债务,但进口则反之。因此,顺差才是对消除买卖差最好手段。顺差是币损行为。(购买外汇行为只是更换流通媒介,不必讨论)。    话说回来,不可能每个国家都有顺差。我的文章里讲到“新投”,公式里有顺差,指出它是币损,对一国经济有莫大好处。你可以看一下。

使用道具

192
BMP 发表于 2012-8-17 11:27: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

使用道具

193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7 13:05: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阿梁 发表于 2012-8-17 11:20
关于国债:首先,我的推论里讲到,必须有债务来帮助实现币利,这个债务指的是无理债务,也必须是无理债务 ...
楼主好吧,我再重复一遍:  国家从央行拿到的新币多是无息贷款,不属于企业负债的范畴,央行贷款也不是用来生产消费品,而是投资基础建设,这些产品不属于y,国家的高速路等很少卖的,而国家的支出通过福利、消费补贴等流入社会,这些钱不在企业支出x之列,但用于消费y。

    谈到购买外汇,你说模型是针对整个经济社会,也就是说,只要外汇购买存在,你的模型就不适应一国经济对吧?关于顺差我明白你的意思,看过你之前的回复了。 下面谈世界经济与你模型是否适应。
    对于整个经济社会,你的模型依然不对。  在国与国之间时常发生的,中东地区的石油换食品, 拉美地区的食品换木材、咖啡换食品,都是大宗商品交易,直接影响经济走向,但不是货币媒介的交易,不产生债务,因为楼主曾把8000吨粮食计做0。
      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外汇买卖是全球新币进入世界经济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用于消费的钱大于企业的支持x,而关于债务, 财政部向央行借的债,不是企业,财政部的借来的钱不全是投资,也有福利和消费补贴的用处,欠央行的债是不会导致债务危机的,国家破产是别的原因,不多谈。

使用道具

194
阿梁 发表于 2012-8-17 16:51: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7 13:05
楼主好吧,我再重复一遍:  国家从央行拿到的新币多是无息贷款,不属于企业负债的范畴,央行贷款也不是用 ...
诚如所言,国家拿到无息贷款,且投资基础建设,高速路也不卖。但是,国家拿到这笔款,就计入了财政支出,而财政是追求平衡的,所以,即使高速路不卖,但财政在通过其他会弥补这个“卖”。好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去卖,但也可能生产一个礼品赠送。实际上,卖礼品的钱含在产品中。高速路所卖的钱转移在税收中。总之,由于财政追求平衡,所以不能纠正买卖差。那么,财政赤字呢?当财政赤字可以永久不还债时,其补贴给居民的部分,有纠正买卖差的作用,补贴给企业的则没有,因为企业支出是有币利的。
购买外汇,对一国经济仍然是适用的,请参看“新投”公式。
关于物物交换,实际上就是进出口,计价方式是货币,进出口合计为0(物物等价)。这对纠正买卖差没有作用。就是说,石油在中东剩余,而粮食在另一国剩余,那么,互换后,粮食和石油仍然是要卖的。只不过原来中东卖石油,现在改卖粮食,另一国则相反。如果全球看成一体,则无非是把石油和粮食运送到可以卖掉的地方。
新币进入流通(指增发的部分,不包括旧币换新),基本都是投资行为,换外汇只是变换币种。没有出现币损的机会。也就是社会缺乏拿下而不放上货物的机会。财政部需要收支平衡,所以补贴和福利只有少部分成为币损(如前所述)或者财政收支平衡则根本没有币损。欠央行的债和欠民间债的实质一样,不过,欠央行的债可以赖着不还,但也不可过多,会出现难以支付的问题。所以,美国现在对那些债务头痛不已。
总之,消除买卖差是关键,而方法只有币损才能真真消除。债务可以暂时消除,但遗留问题给将来。

使用道具

195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7 22:04: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阿梁 发表于 2012-8-17 16:51
诚如所言,国家拿到无息贷款,且投资基础建设,高速路也不卖。但是,国家拿到这笔款,就计入了财政支出, ...
呵呵,想把错的东西在我这里扳成对的,你碰茬子上了,真是对不住了。

你说“高速路所卖的钱转移在税收中。总之,由于财政追求平衡,所以不能纠正买卖差。”

中国高速有8万公里,美国有超过24万公里,中国一年的税收才不到10万亿,你告诉我怎么个转移到税收中? 还有你说转就转了,详解?—— 都说过税收中很多可能用于消费补贴和福利,是x之外的对y的购买,转到税收中也没有用啊

财政追求平衡,所以不能纠正买卖差是吧? 那楼主举个实现财政平衡的国家我看看。

楼主说石油换食品,只是把石油和食品换到不同的地方,最后还是卖了对啊,好,先假设这符合事实,  你怎么用模型计算产生的买卖差?—— 两种货币不互相承认,没有汇率一说,你怎么计算?而作为一个  数学  模型,计算不出这些买卖差,又如何严谨?难道只停留在思路上,那还叫数学模型,追求什么恒等干嘛?

况且, 这并不符合实施, 非洲、中东、伊拉克,难民聚集,分发食物时,你见哪个人还收他们要钱来?

全球有多少人处于在接受救济的状态,这种规模又是多么的大,你分析过吗。—— 而这些情况在凯恩斯、哈耶克等书中都有分析。


最后,我在强调,各国ZF可以通过外汇买卖投入新货币,整个世界经济在没有增加商品的情况下,增加了货币增量,这就是你说的币损, —— 因为,1 各国ZF几乎都是赤字和负债的,只是水平不同,也就是他们总有可以不还的债。
2 新增币虽说多是用于投资,但这些投资又多是投资的基础建设,不是用来消费的,更无法转移到税收中,不属于买卖差的范畴。

      最后,先不提古代经济,就现代经济而言, 楼主认为是先有货币,还是先有企业? 你一定得说先有的企业,然后国家才发的钞票,否则用于购买y的货币一定大于x!     可实际上你觉得可能吗? 看看建国大业都能知道的问题把

使用道具

196
阿梁 发表于 2012-8-18 02:21: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7 22:04
呵呵,想把错的东西在我这里扳成对的,你碰茬子上了,真是对不住了。

你说“高速路所卖的钱转移在税收 ...
你能指出我的错误,我不视你为茬子,应该感激才对。不过,您确实问到我目前最头痛的统计问题上来了。有些数据我无法获得,试着解释:
“转移到税收中……”,指的是财政支出10万亿,又收回10万亿。这是财政平衡。不管这10万亿用于造路、水利、国防。总之,这10万亿的支出,本来自于企业和其它的纳税,本来就是x中的一部分。因而,y>x,买卖差存在。现在要消除买卖差,于是,财政用国债获得1万亿债务,导致支出11万亿,而最终收入10万亿,赤字为1万亿。还有顺差,约1万亿,形成2万亿来弥补币利。但是,中国现在GDP就有约40多万亿,若增长率是10%,则大约币利就是4万亿。不过,本文讲的是总商品量的币利,即每个企业的币利。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省略了中间产品,因而实际币利应该更大。另外,中国有庞大的年新增储蓄(居民),也就是币存,约4万亿,此外,还没计算放到股市里的钱(也是币存)。所以,买卖差估计至少也在8万亿以上。因此,靠赤字和顺差仍然不能对冲买卖差。年年如此。因此,为对冲买卖差而保证企业盈利,中国出现了极其庞大的债务,不光是ZF债务,更多的是统计局未统计或无法统计的社会散在债务,包括三角债或其它名目,如赊欠、赊销、按揭等等。有了这些债,买卖差才得以假性消除,即企业实现了币利。不过债务永远滚存。   针对您的问题,“转移到税收中……”,指的是财政在刻意减少赤字。而减少赤字,就更加难以对冲买卖差。就是说,财政支出10万亿,全造高速,如果不卖高速,那应该没有税收,即赤字10万亿。现在有税收,最后只形成了1万亿赤字,相当于高速卖了9万亿。或者说,10万亿里面有5000亿用于造高速,其它9500亿则是正常税收和支出。如果税收只有9500亿,则是高速未卖。而财政追求平衡,必定要收税10万亿。结果,相当于高速卖了5000亿。

财政平衡或盈余的国家也有,一般出现在顺差较大的国家,比如新加坡、部分海湾国家以及香港。

计算买卖差:对任意一国,先统计企业支出的货币额x,再统计市面上要销售的商品值y,再统计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差值与x的比值(r)。用商品值y减去支出x为币利。买卖差为(y-x)+ r x.

难民获得救济,属于文章中所讲的捐赠,已含在x中,不影响买卖差。不管等待捐赠的规模有多大,买卖差肯定会存在。

超发货币并非币损,因为每一笔钱支出时都期望收回,除了居民支出为净消费不收回。而超发货币不会直接给居民。各国几乎都有永久不还的赤字,这并非最佳解决方案,因为引起通货膨胀,且即是投资,则必定要收回更多的钱或至少不赔钱。

关于先有货币还是现有企业,我不关注。我关注的是计算的起点。即货币从企业支出被定义为起点,然后货币被其他人用来购买企业的产出,则货币回到企业为终点。这样形成一个货币循环。在这个循环里包含了经济周期的秘密。

写了很多,不过应该谢谢您!我确实要在很多方面重新完善。但第一步,我需要证实的是买卖差的存在以及现在还没有有效弥补买卖差的措施。统计证明很难,为下一步。当然,如果您推翻了我的观点,如果属实,我一定发帖声明我的错误,以正视听。谢谢!

使用道具

197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8 10: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阿梁 发表于 2012-8-18 02:21
你能指出我的错误,我不视你为茬子,应该感激才对。不过,您确实问到我目前最头痛的统计问题上来了。有些 ...
指的是财政支出10万亿,又收回10万亿  ZF基本都是赤字和负债的,你要让我重复几遍这个事?    你怎么还说十万亿是来自企业和其他纳税啊?  2008的4万亿刺激可能来自企业吗?从事实出发,不要从你的数学模型出发去设计事实。
     你还是说储蓄是币存,我都白讲了,你这不原地打转儿吗?  
     股市的币存是稳定的,对于今年,都2100多点了,币存甚至都在减小, 而顺差每年都有,怎么不能对冲?

gdp计算的是产品的价值,不是货币总量,你把gdp增长率理解成币利? 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你的币利的概念,只能在货币总量上做文章。

就是说,财政支出10万亿,全造高速,如果不卖高速,那应该没有税收,即赤字10万亿。现在有税收,最后只形成了1万亿赤字,相当于高速卖了9万亿。—— 高速基本国有是事实,税收每年在增长也是事实,你还让我怎么说?

财政平衡或盈余的国家也有,一般出现在顺差较大的国家,比如新加坡、部分海湾国家以及香港。 —— 我没否认一个没有,各个国家ZF大都在赤字和负责,明显是非常的大的数目。

难民获得救济,属于文章中所讲的捐赠,已含在x中,不影响买卖差。—— x是企业的支出,国家不是企业,你这些定义太随意了。

超发货币并非币损,因为每一笔钱支出时都期望收回,除了居民支出为净消费不收回。而超发货币不会直接给居民。楼主是铁了新考验我耐力了,还是让我重复,呵呵—— 新增货币部分由ZF借出,进行福利和消费补贴,这不是直接给居民吗,这些你不是没考虑,还是定义错了,导致了模型的错误。

关于先有货币还是现有企业,我不关注。我关注的是计算的起点。—— 要保持你的模型正确,你当然不能关注这个,这也说明了你模型的局限性, 居民要么先于企业拥有货币,要么喝企业同时拥有货币, 怎么可能有你说的“ 用于购买y的货币是企业支出x”的说法。 多明显的错误啊。

     在这个坛子里,高水平的没有多少,即使你有错,也没有在这里声明,自己完善好了即可。

使用道具

198
阿梁 发表于 2012-8-18 19:08: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18 10:35
指的是财政支出10万亿,又收回10万亿  ZF基本都是赤字和负债的,你要让我重复几遍这个事?    你怎么还说 ...
你对整个逻辑没有理顺,所以提出的质问夹杂混乱。我来重新叙述。
货币循环路径:所有企业看成一个整体,开始支出货币,假设共支出100元(x)。由于企业要盈利,所以肯定会生产出105元货物(y)放上货架。那x由什么组成呢?x是企业卖出上一次的货物后拿到的,于是,企业开始纳税、分红、消费(比如吃饭、旅游)、捐赠(比如捐给慈善基金),然后投资,投资中包含了工人的工资以及对资本品的购买。工人拿到工资也交税、消费、捐赠、储蓄等。税费给财政,财政又将收到的钱发给事业单位及个人,花钱……。总之,企业支出x后,无论以何种名义在不同人手中流转,它的币值不会增加,也就是购买力最大只有100元。那么,经储蓄后,购买力只剩下90元了。这90元会从货架上拿下商品。于是,货架上肯定比原来多出了15元货物。现在,如何使这些货物被合理地拿下去?有几种可能如下:
1.贸易顺差。即15元货物被外国买走,而外国买走15元货物后不会在国内的货架上放任何货物。这是最理想的。企业买完了15元货物剩余,下一轮就可以扩大支出为105元。没有无理债务留存。
2.外来投资。即境外资金进入进行投资,买走15元货物,但外企不能亏损,于是立刻又向货架上放上大于15元的货物。这样做的实质等于,企业年初支出不是100元,而是105元,所以最后剩余并未被拿掉。
(你说的买外汇就是以上这两种情况。)
3.银行扩张。由于市场上货物为105元了,所以原来100元货币就不足了,国家可以新发行5元投放社会。这5元假设都是从银行投放的,于是银行将有5元以及本轮储蓄的10元共15元可放贷。放贷对象分为企业或个人。那么,对于企业,既然借了债,肯定要归还,于是企业借15元买掉15元剩余,随手又向货架上放上了大于15元的货物。此与外来投资不同的是,此次有债务,而外来投资没有新债务发生。那么,如果15元借给居民消费了,则居民就欠债,在第二轮循环时,居民因要还债,那么购买力就会下降15元。一正一反,结果一样。因此银行扩张不能完善解决15元剩余问题。
4.财政赤字。尽管财政可以赤字形式扩大支出,但国债毕竟不可能将储蓄尽数争来。但可以假设新增发的5元是财政增发,即全归财政所有。而且,按您所说,主要用于福利、补贴形式投放社会,而且赤字永远不还。(实际是要还的,国债有期限)。这样看起来似乎可以买完15元剩余。但是,补贴里面,有很多是补贴给企业的。企业拿到补贴后的支出,类同于第2条。不过,补贴给居民的,则是正解,因为居民拿下货物后,不会向货架上放商品。“家电下乡”就是例子。然而,这又不合理,因为企业生产的商品被无偿分给了居民。
5.超发货币。既然新投放5元在消费掉15元货物后又看到还有约16元货物被新放在货架上,那么就再发16元,买完剩余。由于16元超发,结果是拿下16元,则货架上又多出17元货物,如此反复不已。且通胀发生。

因此,要正好拿下第一轮循环的15元剩余,需要这笔钱有2个条件,一不是借来的钱(不能有债务产生),二不可以拿下货物后又向货架上放新货物(不是投资行为)。缺一不可。就是说,这笔钱是个净亏损的使用法。有了这个净损,企业就能顺利获利,可以顺利扩大再生产,社会债务也可以清零。经济上升期缺乏这种币损,所以靠债务来弥补。而到了衰退时,债务无法清偿,企业被迫发生币损以补偿前期的币损不足,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那么回答您的问题:ZF负债只有赤字可以使社会购买力增加,但ZF是追求平衡的,没有刻意去消除买卖差。由于这个不足,所以引发社会上大量的债务产生以弥补买卖差,但这些债务只会滚存,不能清零。

GDP的增长率理解为币利率,这是取近似值,我也不清楚币利率是多少。

难民获得救济属于捐赠,已含在x中。就是说,捐赠来源于ZF或民间,肯定是x中的一部分被转手使用而已。比如说,企业纳税给ZF,ZF用其中一部分去赈灾,不就是原来的x中的一部分钱吗?ZF发钱给灾民或ZF买大米发给灾民,钱还是原来x中的那些钱,使用者在变换,但购买力不变,对买卖差无影响。

新增货币由ZF借出,首先就产生了债务,以后使用不符合我说的2个条件,不能纠正买卖差。如果ZF可以永久不还,那么第一个条件可忽略,但第2个条件不全符合,比如补贴给企业。

你说居民与企业可以同时拥有货币,这不错。那么,居民用手上的钱不就可以消除买卖差了吗?当然可以。不过,循环下去试试。比如在循环的第一轮,居民手中本有15元,于是购买力就增加了15元,本轮循环顺利完成。但下一轮,居民手中就没有那笔钱了,一切就按照我的模型进行了。

无论如何,我的统计数据不足,尚不能用统计数据来验证。有些统计数据是统计局不统计的,我也没办法。只好用模型来讲述道理。我的文章确实有待完善。谢谢您的指点。

使用道具

199
根即无明 发表于 2012-8-19 09:04: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斯拉法

使用道具

200
song1934 发表于 2012-8-20 09:52: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阿梁 发表于 2012-8-18 19:08
你对整个逻辑没有理顺,所以提出的质问夹杂混乱。我来重新叙述。
货币循环路径:所有企业看成一个整体, ...
对于你说的,我都一一反驳了,不想再重复了,你这条回复,在前面回复中都能找到相关内容,没有新的东西,就不加评论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