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道之末
86937 459

[宏观经济指标] 央行的基础货币怎么流入市场的? [推广有奖]

111
jiavele 发表于 2008-3-31 10: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lpb92在2007-12-10 21:58:00的发言:
央行的发行库现钞多得很,并不要连夜开工,但这些钱并不是你这家被挤兑的商业银行的。你存款准备金账户上没钱了,央行的现钞还能让你搬吗? 

   

      中央银行会贷款给你的。

世界太大,容易迷失

使用道具

112
witswang 发表于 2008-3-31 11: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iavele在2008-3-31 10:33:00的发言:

为什么用电子货币替代现金后乘数会变大?

电子货币在实质上不是现金么。只是技术发展纸币现金进一步发展。

    你这个问题可以用sungmoo告诉你的方法做,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sungmoo是一个典型的主流经济学盲信者,他把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背得特别好,因此这类简直问题问他绝对给你说得清清楚楚。

    不过我还是给你简单解释一下吧,你可以这样想,货币乘数的公式是这样的吧,

     mm=(1+c)/(re+c),其中c称之为通货储蓄率吧,re称之为准备金率吧。那么当有了电子货币之后,你看看是不是很多交易都可以转账进行,不用现金了,那么公众的通货储蓄率是不是降低了呢,而且既然公众取现金少了,那么准备率是不是也可以减少了呢。你可以算算看,当re与c都变小时,这个货币乘数是不是会变大。可以肯定地说,当re不变时,c变小,那么货币乘数会变大,求一个偏导数吧。同理,c不变,re变小时,货币乘数也变大。两个效应加起来,仍然变大,而且变得更大。这就是电子货币,本质上不过是用转账代替现金嘛,为什么会使乘数变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11:21:00编辑过]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113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1: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1:14:00的发言:

    你这个问题可以用sungmoo告诉你的方法做,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sungmoo是一个典型的主流经济学盲信者,他把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背得特别好,因此这类简直问题问他绝对给你说得清清楚楚。

witswang这里可是自做多情了。

人家自己很清楚相关的答案,你看不出来吗?

当然,你说出的这些,完全是出于自己狭隘的目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心里最清楚。

仅此而已。

使用道具

114
witswang 发表于 2008-3-31 11: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31 11:20:00的发言:

witswang这里可是自做多情了。

人家自己很清楚相关的答案,你看不出来吗?

当然,你说出的这些,完全是出于自己狭隘的目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心里最清楚。

仅此而已。

  本人就是没有你本事大,本人一般只讲学术讨论,一般不会去理会对方背后还有什么其他意思。因此,你说的那些义在言外的事情,我确实比较不太懂,我只是一个虔诚的学术者而已,只要能够搞清楚问题,面子就无所谓了,出丑也没什么啊。科学精神足以让我放下其他东西了。

  如果说我说上面的话有什么目的,那就是希望你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一是要把主流经济学的实质搞清楚,而不是仅仅背一下主流经济学的条条框框,二是要充分运用系统科学与哲学思维,类比思维,三是要习惯于给主流经济学找难尴,而不仅仅是用常规科学解题的方式思考问题。

  sungmoo,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缺点,我可能做不了主流经济家了,但是我却自娱自乐,以透彻理解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并批判它为乐事。但是我上面指出的几点,难道你不需要注意吗。你以为你真的在这些方面不需要提高吗?我早就说过,做学问有三个阶段。一是没有入门的门外汉阶段,二是进得去的阶段,三是出得来的阶段。你现在已经不是门外汉了,你确实对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是进去了,(我不知道你对杨小凯的经济学理解得如何,因为本人的经济学思想入门是杨小凯的思想,前面读过的新古典虽然也有一些,但都不算)但是我认为你还远远没有走出来。你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问题,我认为你可能读书读得多,但是消化得少,原因何在,就在于你没有掌握系统科学思维方法,缺乏中国人本来很强的类比思维能力,而且爱钻牛角尖,喜欢在一些技术细节上抠半天,而跳不出来。试想,那么书,你读那么多,如果没有一种哲学与系统科学的思维习惯作为指导,你很容易从一开始就陷入细节的泥坑而不可自拔。本人一向告诫别人,“不要从一开始就陷入细节的泥坑而不可自拔”,这句话可能很难成为名言,因为本人很难成为名人,但是我想是指出了一个真理。而CCGGQQ的细节功夫可能不如你,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却是整体上的,他是从经济系统整体上来把握经济学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11:35:40编辑过]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115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1: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贴子,witswang还要扯到哪里,任何人都无法预期,这是没有底线的。

他可以随时说别人是“教条与盲信”,也可以随时说别人说的“大家都知道”,让人感觉似乎“杂乱无章”。

然而,“形散而不散”,其目的不过是为了表达其内心多年的压抑与郁闷。

在这一点上,我对你深表同情。(对你来说,“可怜你”是太残酷了)

你与ccggqq尽可以在这里表演下去。很多东西是屡教不改的,禀性难移的。

使用道具

116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1: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1:24:00的发言:本人就是没有你本事大,本人一般只讲学术讨论,一般不会去理会对方背后还有什么其他意思。因此,你说的那些义在言外的事情,我确实比较不太懂,我只是一个虔诚的学术者而已,只要能够搞清楚问题,面子就无所谓了,出丑也没什么啊。科学精神足以让我放下其他东西了。

“虔诚”出自你口,“科学精神”出自你口,我终于知道它们还有了新的定义。

你推出别人“盲信与教条”的理由,何在?

其实,你放不下的东西很多,正是由于这点,你对别人产生了偏见,包括对ccggqq的偏见。

你愿意承认与否,与我无关。

使用道具

117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1: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0:44:00的发言:关键是要解决问题,我只不过用多媒体技术与货币幻觉进行了类比,而这种类比在科学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我可以保证地说,你是不可能有能力做出这种类比的

这就是witswang所谓的“真正的”“自信”。敢于断定别人。

使用道具

118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1: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1:24:00的发言:sungmoo,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我知道我自己有很多缺点,我可能做不了主流经济家了,但是我却自娱自乐,以透彻理解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并批判它为乐事。但是我上面指出的几点,难道你不需要注意吗。你以为你真的在这些方面不需要提高吗?我早就说过,做学问有三个阶段。一是没有入门的门外汉阶段,二是进得去的阶段,三是出得来的阶段。你现在已经不是门外汉了,你确实对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是进去了,(我不知道你对杨小凯的经济学理解得如何,因为本人的经济学思想入门是杨小凯的思想,前面读过的新古典虽然也有一些,但都不算)但是我认为你还远远没有走出来。你的思维方式有一个问题,我认为你可能读书读得多,但是消化得少,原因何在,就在于你没有掌握系统科学思维方法,缺乏中国人本来很强的类比思维能力,而且爱钻牛角尖,喜欢在一些技术细节上抠半天,而跳不出来。试想,那么书,你读那么多,如果没有一种哲学与系统科学的思维习惯作为指导,你很容易从一开始就陷入细节的泥坑而不可自拔。本人一向告诫别人,“不要从一开始就陷入细节的泥坑而不可自拔”,这句话可能很难成为名言,因为本人很难成为名人,但是我想是指出了一个真理。而CCGGQQ的细节功夫可能不如你,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却是整体上的,他是从经济系统整体上来把握经济学的。

我只想知道一点,你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

个人以为,国人之所以在许多方面难成大就,就是因为太想从“宏观高度”入手考虑问题了,结果一无所获。

国人的“风水”,讲究“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可是,具体如何操作呢?在这种高度“宏观”的思维下,却大量出现了骗子,因为施无定则,所以一切皆在所谓“大师们”的一张嘴。

哪种东西有哪种重要性,自不必多言,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

比如,“整体性思维”,若缺乏细节的严整,则成为粗糙。

不要小看儿童,儿童许多思维正是整体性的——许多儿童都会想到“自己怎么来的”,“天外面有什么”……但是,“儿童”与“大人”,与医生,与宇宙学家的区别,在哪里呢?

使用道具

119
sungmoo 发表于 2008-3-31 12: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itswang在2008-3-31 11:24:00的发言:CCGGQQ的细节功夫可能不如你,但是他的思维方式却是整体上的,他是从经济系统整体上来把握经济学的。

“系统”如果成为一种遁辞,则是学术不端、自以为是的表现。

使用道具

120
witswang 发表于 2008-3-31 12: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3-31 12:05:00的发言:

“系统”如果成为一种遁辞,则是学术不端、自以为是的表现。

   看来你的经济学书倒是读得不少,不可确实理解得不行。

   我问你,一般均衡分析是什么?你自己理解不透彻,就不要乱评系统不好。本人的硕士论文已对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你为什么不先看了以后再发言。我建议你先把我的硕士论文读完以后再来评价关于系统科学思维的事情。https://bbs.pinggu.org/thread-204823-1-1.html

  本人的硕士论文,匿名评审时说,可以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就算作为硕士生教材也不为过,一些博士生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你先把我的文章(实际上篇幅已相当于一本书,共15万字)以后,我们再讨论行不行。否则许多术语的理解不同,最基本的思维方式缺乏相互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31 12:21:05编辑过]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