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 0

[其它] 扯淡经济学之(三十五)顽固的脑壳 [推广有奖]

  • 3关注
  • 8粉丝

博士生

5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03 个
通用积分
1.5446
学术水平
37 点
热心指数
38 点
信用等级
29 点
经验
31264 点
帖子
178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30
最后登录
2020-9-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扯淡经济学之(三十五)顽固的脑壳

这题目依然是从兰小欢博士那里借来的,兰博士主要是讲了3个故事,我们关心的主要是第一个“故事一:直觉”。不过让我很痛苦的是,我在网上收不到这篇文章,要引用一些段落就得用一指禅敲出来。所以,我更爱扯张五常的淡,要引用直接拷贝就可以了。

这个故事,据说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另外一个人于1974年做的一个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

“某女,31岁,单身,外向,聪明伶俐。大学时主修哲学。做学生期间,非常关注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正问题,并参与了‘反核游行’。以下八种对该女的描述中,你认为哪一种最可能对(概率最高)?请按照这可能性有高到低排序。”

我们只列出兰博士讨论的3项:C.她是活跃的女权主义者;F.她是银行出纳;H.她是银行出纳,并且是活跃的女权主义者。结果是,“在很多人的答案中,H项排在了F项前面,但是没有人把H项排在C项前面。”兰博士认为,“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H项不过是F项和C项的合并,逻辑上,H项的概率绝不可能大于F项。”“这则故事常被用来说明古典概率无法描述人类的决策过程,在起点和直觉上就可能错得离谱。”

兰博士还引申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当某人向你讲述一件事时,他讲的细节越多,你越容易相信他讲的是真的。但是,细节越多,也意味着这些细节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所以他讲的事越不可能是真的。”

兰博士还说:“我做过两学期初等概率和统计学的助教,将辅导课时,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很难教。这些概念和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但它们和人类直觉相悖,人通常不这么思考问题,人很容易被愚弄。”

说实话,在我看来,那些很多人的答案倒是蛮合于条件概率的,反而兰博士认为的“H项的概率绝不可能大于F项”是古典概率。从题目的描述看,我们得到的印象很可能是:这大概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或者说“女权主义”和题目的描述有较高的相关度。当然,这种印象不一定对,但这会成为那些人排序时的一个条件,而“银行出纳”和题目的描述并无明显相关度。所以,“在很多人的答案中,H项排在了F项前面”,是很自然的事情;至于把C项排在H项前面,这显然是在印象的条件下考虑了古典概率。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增加一个选项“I. 她是银行出纳,并且她31岁,单身,外向,聪明伶俐”,请问兰博士:H项和I项哪个的概率更大呢?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还可以增加一个很白痴的选项“J. 她是银行出纳,并且她已婚”。100个相容的细节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比2个相互矛盾的细节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小!所以,兰博士在辅导别人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定理的时候,最好自己先温习温习,“很难教”或许是自己根本没有理解好的缘故?可是,在兰博士的第二个故事里,他又好像理解的还不错。看来,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顽固的脑壳也并不是件容易事情。

还常看到一些书标榜什么“你想到的都是错的”之类,好像世人一个个都是傻子,只他作者一个聪明绝顶似的。小心聪明过头哦。打住打住,扯淡过头了也一样不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 女权主义 条件概率 聪明伶俐 经济学 诺贝尔 张五常 一指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