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iweiluoye
3913 15

[学科前沿] 马克思与萨伊:谁把谁打回原形?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8粉丝

院士

5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5451 个
通用积分
11.8001
学术水平
229 点
热心指数
286 点
信用等级
228 点
经验
82776 点
帖子
2508
精华
0
在线时间
43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6
最后登录
2013-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 萨依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 Say),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虽然当今经济学教科书已将其内容删去,然而还有不少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依据萨依定律而作出结论的。

二、萨伊认为商品买卖实质上是商品交换货币只在刹那间起媒介作用。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者同时也就是卖者,买卖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商品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

三、支撑萨伊定律的三个基本要点

  

(1)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商品的价格能够有效的使商品的供求均衡;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能够自发调节着劳动的供求均衡;利息作为资本的价格,能够自发调节着资本的供求均衡;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出清。因而不会存在着长期的、普遍的和全面到的生产过剩。

  

(2)由于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在交换中发挥着瞬间的作用,所以,卖就是买,买也就是卖;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消费是无限的,所以只要能够生产出来,就一定会有消费。即供给会自发创造需求

  

(3)由于利率的大小与储蓄成同方向变动,利率的大小与投资成反方向变动,所以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化,并最终使储蓄=投资。即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四、萨伊定律的主要论点

劳动市场论:按照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其所著的《失业论》发表的观点,庇古教授认为除了一般的摩擦性失业和一般自愿失业者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达到充分就业。根据萨依定律,总需求的价格等于总供给的价格[6],社会的商品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那么总产量和边际生产率(马歇尔创造的概念)将达到最高水平,工人的工资相等于劳动的负效用(马歇尔创造的另一个概念),除非工人不满意现有工资水平外,社会不可能出现失业[7]。古典学派将上述现象归入自愿失业,以维持萨依定律所依据的是非自愿失业。所以庇古教授提出解决失业的方法就是工人自愿降低货币工资,从而令劳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致均衡,并且反对工会制定过高的工资水平。


利息论:马歇尔教授说:“一个人用他储蓄的那部分收入来购买劳动和商品,和他用所谓花费的那部分收入来购买是完全一样的,这是一条人所熟知的经济原理。当他使他所购买的劳动和商品用于生产财富,他指望从这种财富生产得到将来享受的手段时,他被认为是进行储蓄。”简而言之,收入的公式就是:收入=消费+储蓄。 这符合萨依定律供求永远相等的原则,收入(供给)等于消费+储蓄(需求),不过对货币形式的资本储蓄却可以看出后期古典学派悄悄地修改了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由于消费和储蓄两者一样,而储蓄又最终转化成对生产资料的投资,不论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两者都是一样,利率只是均衡储蓄和投资的价格。在这里,储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供应,投资代表了货币形式的资本需求。这理论成为古典学派对利息和投资的表述,流行于二战前的英法经济学界。

旧货币数量论:根据萨依定律的假设前提和收入的公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只有储蓄,然后投资这个选择(消费的那部分属于资本家的利润,而货币只有交换媒介的用途,所以衍生了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会将拥有的所有货币尽快购买消费品或生产资料,而避免货币或资金闲置所损失的机会成本。这理论进一步推论,货币流通数量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如产量、实际工资、就业人数等),“仅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的货币数值的大小。”货币被彻底认为只是价值的量度和交换媒介,作为商品的特质遭到忽视,当中货币的价格变化不但没有受到重视,更得出了货币不会影响其他变量的结论。

五、马克思的批评


  与供需定律矛盾和漠视有效需求只是萨依定律最基本的错误,更严重和致命的批评来自马克思。 萨依和李嘉图将这一说法改为供给活动作主动,并说因此物品自动产生需求。这说法首先违反供需两大定律:“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一有销售就非购买不可。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很大程度是分离的。 马克思说,谁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卖,就得马上买。流通所以能够打破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限制,正式因为他把这里存在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仅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说互相对立的独立过程形成内部的统一。


马克思说: 马克思认为萨依定律把简单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即C-M-C)和物物交换(商品-商品,即C-C)混为一谈,无异于将资本主义经济当作原始时代的简单经济,得出一切商品不能同时发生过剩的结论。马克思非常强调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他的理论有很大篇幅用于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他对价值的分析得出一条公式:马克思的原式: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W(商品价值): 保罗·斯威齐的修改: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s(剩余价值)=总价值。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可分为这三部分,剩余价值是工人在进行必要劳动获得生活资料时,额外进行剩余劳动所产生的价值。剩余价值被雇用工人的资本家所占有,转化为利润。资本家将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投入他的资本累积,扩大生产规模。所以资本的流通过程表现为:M-C-M'[18]。M'大于M,因为商品的价值得到工人剩余劳动的增值。资本家不断投入资本以M-C-M'方式流通。如果萨依定律是正确的话,同样的供给只会带来同样的需求,资本家的消费和投资只是相同数量的货币形式价值在循环流转,那么社会财富的增加从何以来呢?


但如此,马克思加紧追击萨依定律,资本家在储蓄时已经得到利息,利息形成普通利润率,如果某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到普通利润率之下,资本家就会抽出这里的资本投入到其他利润率高于普通利润率的行业去。如果全部行业的利润率都下降至普通利润率之下,资本家大可以将资本抽回,以货币形式握有资本收取利息,等待更有利的时机再投资。当资本被抽掉,流通过程的继续就是这样遭到破坏,危机就是这样酿成的。

六、萨伊定律的破灭


  自1875年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难以治愈的社会顽症。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验证了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的局限性,宣告了“自由放任”、不干预政策的破灭。

七、玩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对挽回供给学派的老祖宗萨伊的脸面和法力于事无补,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均属于同义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 总供给与总需求 资本主义社会 保罗·斯威齐 资本主义经济 詹姆斯 经济学家 资本主义 历史学家 马克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40 + 40 学术价值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meitianyiming 发表于 2012-8-5 09:44: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是不正确的。现实中不可能有所谓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只有某种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而就所有的商品而言,供给与需求时时刻刻都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这一点上,萨伊与马克思都是犯了机械主义的错误的。就因为这个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让整个国民社会的经济模型处于静态之中,根本性的忽略了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新的商品总类,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政策产生严重的失误。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得实践中的世界更加的完善。

使用道具

藤椅
henanlixiaokai1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8-5 10:00: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萨伊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2-8-5 10:08: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危机。
大谋不谋,谋于未萌之前;大言不言,言于沉默之后;大智不智,智于无形之中。大勇不勇,勇于暴烈之外。

使用道具

报纸
qi509 发表于 2012-8-5 10:12: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楼主的观点。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因为经济规律所致。有盈利的企业必有亏损和倒闭的企业。亏损倒闭的企业的工人必定要失业。

马克思的就别说了。这个: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W(商品价值)就不成立。

现在我们就用数字代入上述的公式:

假定不变资本:   10万。

可变资本:    1万

剩余价值:?

10+1+?=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劳动力只需半日劳动,半日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不含实体价值(工资)在其中的。

由此看马克思完败。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2-8-5 10:25: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的公式不是动漫,三言两语无法说明本质。
大谋不谋,谋于未萌之前;大言不言,言于沉默之后;大智不智,智于无形之中。大勇不勇,勇于暴烈之外。

使用道具

7
qi509 发表于 2012-8-5 11:22: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iweiluoye 发表于 2012-8-5 10:25
马克思的公式不是动漫,三言两语无法说明本质。
这个式子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W(商品价值)。


V——可变资本指的就是——劳动力的工资。既然可变资本(工资)已经包含在其中了,那么剩余价值在哪?是多少?

很多人都引用这个公式,我真不知道这些人想过没有:这个M到底是多少?

使用道具

8
henanlixiaokai1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2-8-6 22:29: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2-8-5 11:22
这个式子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W(商品价值)。
马克思的很多公式都没有严格的证明,到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难以让人信服。
学到最后,反而最让人怀疑的却是马克思理论,让人感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多时候只给出了结论,而没有告知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得来的。
所以我很是怀疑啊

使用道具

9
qi509 发表于 2012-8-6 23:2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enanlixiaokai1 发表于 2012-8-6 22:29
马克思的很多公式都没有严格的证明,到最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难以让人信服。
学到最后,反而最让人怀 ...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绝对剩余价值》一篇的定义,这个M是空值。

使用道具

10
曹国奇 发表于 2012-8-6 23:32: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这个问题上老马是对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