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usseau
17451 231

[学科前沿] 2012年度本版最精彩帖子大评选 [推广有奖]

141
龚民 发表于 2013-1-7 08:18: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odweige 发表于 2013-1-6 21:09
正是这没有意义的事情养活了众多学者,让我们众多的民科和马克思主义者可以不断制造新的学术垃圾啊
      垃圾-----摆错位置的资源;你自认为的精品在不需要者看来也同属碍事的垃圾呀!上世纪七十年代尾,中国进口不少发达国家废钢铁垃圾,其中有的吉普车加上油就开走了,-----这还是垃圾么?
朋友你好!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class="vm">

使用道具

142
龚民 发表于 2013-1-7 08:28: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godweige 发表于 2013-1-6 22:33
令人振奋的意义在于,我们从来不需要证实哪一种商品的价值是多少,就可以论证说价格波动是围绕着价值进行 ...
      哈哈,这点事你就振奋了么?当某件商品,有的人说它价格便宜、有的人说价格贵,那么,人们是依什么标准测度这件商品的便宜和贵?
朋友你好!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class="vm">

使用道具

143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1:26: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呵呵,真是不想让你太丢丑,你还不识趣。你自己去拉一拉各种商品的价格,大宗商品价格是波动的,看看石油,你是不是觉得在一年内,在石油里凝结的活劳动是剧烈波动的?电子产品的价格趋势是走低的,甚至有可能在半年内就退出市场,你是不是觉得在电子产品里,凝结的活劳动是迅速降低的?古董的价格趋势是走高的,按你的理解,那就是凝结的活劳动在走高咯?
顺便告诉你:哪怕你用加权平均价格来代表价值,也错到离谱。我前面说过了,大卖场和小卖店的同一种饮料,大卖场的价格总是更低(低于平均价格),小卖店的价格总是更高(高于平均价格),按你的理解,那就是:大卖场总是用低于价值的价格在出货,而小卖店总是用高于价值的价格在出货?——呵呵,按照马克思的定义,总是高(低)于价值,这合理么?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

使用道具

144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1:5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学术水平根据所谓的权威机构或者根据发行量来评价可不是我在这里的发明,需要我指出吗?那种整天要靠诺奖和什么权威机构刊物来评定的人现在开始退缩了?
呵呵,从来没有什么根据发行量来评价学术水平的。在中国,教科书发行量远超过马恩选集,照你这么说,我们就应该承认:教科书的学术水平远超过马恩选集?

诺贝尔奖更不是根据发行量或者字数来评断学术价值的,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翻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的获奖文献,只有28页。
///

使用道具

145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4:0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马克思的主业是啥呀?他的博士论文是啥呀。
哈哈,我原来只记得马克思似乎毕业的院校并不是很明确,没想到仔细一查,太搞笑了,这个话题太大,放在这里太歪楼,另起了一帖,供马克思的拥趸前往围观: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170115-1-1.html
///

使用道具

146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4:1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去翻阅英美经济思想史或者经济学说史的教材,发现这些教材都是被迫把马克思的理论扩大到如此篇幅的,……连两个版主都很同情你的可怜处境,我说庞巴维克2居然也属于人身攻击了……
确实,正如你所说,只有在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这种书里面,才会大谈特谈马克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遗毒甚广,造成了太多混乱的认识和政治混乱。好比讨论希特勒的肯定会比讨论科尔(某任德国总理)的多,但不代表读者认为希特勒比科尔要伟光正。
呵,连版主维护一下版面秩序,都能被你说成是“同情”?这种不知道秩序、只知道被可怜的搞法,真是可怜啊!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使用道具

147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4:26: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庞巴维克在《马克思体系的崩溃》一书中指出了马克思理论的哪些矛盾?……最右边这本书从来没有被任何理论著作引用过,不知什么道理?
庞巴维克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矛盾,这个建议你网上搜一下,到处都是,满坑满谷,我懒得当文抄公。
不过我确实觉得你可能连基本的搜索技能都不具备,因为只要搜一下就知道庞巴维克的书的被引用情况,不但可以搜中文,你也可以搜搜看德文:Zum abschluß des Marxschen systems。
///

使用道具

148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4:39: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5 13:01
价值恰恰是趋势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规定的或者确定的数值。
按照不同的成交额,当然有不同的数学期望。 ...
最后说明一下所谓的伪学术:
进入市场的价格数可以是任意N个,N个价格中,完全可以有任意个56.3或者60.9成交的同时也有同样任意个56.3和60.9没有成交。这里的问题是,商品的个人价值规定了如果销售者按照这个个人价值压低价格,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亏损。……我前面强调了能够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交的价格完全可以不在市场牌价中出现,比如58.5这个假设每一价格的成交数量都相同情况下的简单价格平均数。
我也最后说明一下:为什么“认为平均价格=价值”就是伪学术。还是拿大家都理解的饮料作为例子:
饮料作为快消品,生产和消费是足够多的,所以可以视为是经常发生的交易,供给和需求都差不多是匹配的,而且也不存在垄断。

但是,我们很容易就观察到:同样的饮料,大卖场的价格总是更低(低于平均价格),小卖店的价格总是更高(高于平均价格),按照你的理解,只要低于价值,那就是亏损。也就是说:大卖场销售饮料总是亏损,而小卖店总是盈利。偏偏这样的情况是长期存在的。换句话说,按照你的逻辑,市场上总有一半的人是处在亏损状态的(因为售价低于价值/平均价格),而他们偏偏还在继续卖。对他们而言,完全违背了马克思的“等价交换”原则。

呵呵,马克思的这些互相矛盾的“原则”们真是不好伺候啊,赞成了一个,就要反对另一个。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

使用道具

149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7 16:37: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贝克汉姆1 发表于 2013-1-6 17:18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维克塞尔并不知道他的“自然利率”是如何确定的,……那进一步的推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
维克塞尔不是不知道,而是害怕说到底,因为一说到底就成了劳动价值论。假如你读过维克塞尔的两本主要著作,那么你就会知道他的逻辑必然性。我来这里不是写论文的,所以只能非常简略地介绍给你。
1)源起
利率讨论的源起在通涨。通涨讨论的源起在李嘉图和图克的争论。李嘉图正确说明了银行发钞过度是通涨加剧的原因,但他没有办法解释图克的质疑,即为什么银行发钞加速在物价上涨之后而不是之前。
2)维克塞尔认为通货现象主要还是要靠利率来解释。
他银行之所以要发钞票是因为货币(这里只硬通货)过度回流到银行,银行为了避免纯支付利息所以急于放贷,于是赶印钞票发行出去。
为什么?
可是为什么货币会在物价上涨的时候回流银行呢?难道不应该市面上货币越多,物价才上涨越快吗?这时候他求助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解释说,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完全可以和货币量增加起到一样的作用。
为什么?
为什么货币流通速度会突然加快呢?难道生产不是需要一定过程,而在一定技术构成条件下,生产商品的过程时间是大致相同的吗?因为生产上的所需用的货币实际上因为生产已经出现过剩,所以退出了生产领域转而进入了信用交换领域,而信用上的交换是不需要什么固定周期的。(我个人认为信用这个概念用得不好,其实就是套空或者叫买空卖空,更确切形象就是空卖空买)于是价格就开始上涨。
为什么?
为什么空买空卖会导致货币回流银行呢?因为空买空卖不需要实际的货币支付只需要一种口头的承诺加上纸面的凭证,而这个凭证无需权威机构就可以在法律上成立和生效。于是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就成了多余,从而为了能获得哪怕最微小的边际收益,就只有存进银行。于是就发生了银行手中货币大增,进而印钞回吐交换媒介的现象。
这个后果就是流通手段一再增加从而资本虚增,于是在维克塞尔那里,货币利率(也叫名义利率或者银行利率)被迫下降。
但是,在这里,维克塞尔遇到一个难题。
从庸俗角度出发,维克塞尔必须回答:如果利率下降,那么对交换媒介的需求就应该上升,因为利率无疑就是货币资本的价格,按照庸俗经济学的规定,价格下降嘛,需求应该增加,于是应该是恰好抵消交换媒介的增加导致利率下跌的倾向,所以市场永远应该是均衡的。大家太平,天下无事咯?
维克塞尔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为了自圆其说于是搞出来一个所谓“自然利率”的概念。
3)自然利率的决定
市场利率由市场上交换媒介的数量决定。这里,市场利率又叫货币利率(维克塞尔用词)、银行利率或名义利率。所谓银行利率嘛,很简单就是银行定的利率牌价。比如央行宣布上调或者下调利率,于是各个商业银行私人储蓄所等跟风调整现在各自的利率牌价。那么名义利率呢?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不同的利率数字。
大家读西经都知道名义利率边上总有实际利率这个概念。但是见过实际利率怎么决定吗?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那么谁来规定实际利率呢?说是资本的贷出和借入之间的利差决定实际利率!
(这话和没说差不多,我还至少要用<加权>平均数的算法来表示价值,庸俗经济学只用一个减法就把实际利率的问题给打发了)
我们再来追问,什么决定借入什么决定贷出呢?
包括维克塞尔承认,只有当产业资本家认为从事生产有利可图的时候,而且是从事这种经营所获利大于借入利率的时候,他才会借入资本。
这时候,“生产”悄悄溜进来了。我们先不理它。
那么贷出呢,贷出方只有在认为自己贷出的资本有确定的把握收回,并获得和购置实物资产大致相当的获利时才会贷出资本,当然,这里正如维克塞尔特地指出的那样,是货币资本。
这时候出现一个矛盾:
贷出方要求取得一般经营的利润率,借入方没有获利是不肯借入资本的,因为还的时候如果是把自己赚来的利润一起还掉,那就白忙活了。
一般庸俗经济学会说:诶!对了,均衡了!大家不借不贷,平安无事了。一个均衡,把所有矛盾都掩盖起来了。
维克塞尔试图用边际概念打破这个均衡。他认为,放贷资本一定会不断提高其贷款利率到这样最后一个单位,但这最后一个货币单位,贷款利率=生产利润率。借款方从事生产一定会不断借款,直到这样一个边际,在这个边际上,再借入一个货币单位将无利可图。这个利率就是维克塞尔的所谓自然利率。
说了半天这个自然利率有办法算吗?还是没有办法算出来。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国ZF公布其年度自然利率。
那么假如我们不用这个自然利率,我们如何解释李嘉图与图克的矛盾?双方都有道理,而且在各自理由上可以说绝对正确。这时候就要抽掉他们各自的理由,使得双方的绝对正确变为只是相对正确。

换句话说,李嘉图是正确的,他的正确只是因为如果没有纸币的扩大发行,那么下一步的物价上涨就不会出现。但是李嘉图的偏差在于,这个物价上涨只是表现为金价的上涨,而不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总体上涨。一般物价水平是在英国央行宣布银行券停止兑换黄金以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出现暴涨。那么为什么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才上涨呢?因为李嘉图死后第二年英国就爆发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表现为大规模的生产过剩。
按照我们现在庸俗经济学的说法,经济增长总要伴随通涨的。为什么已经出现了通涨,大萧条还是来了呢?
我们要到图克那里去看。
图克是正确的,他的正确只是因为他看到了货币回流在钞票出去之前。注意:这里货币和钞票不是一个对象。
既然银行里流通手段太多了,放出去就是了。没人收嘛,价格下调就可以了。那么这个借贷价格下调不就是维克塞尔认为的,矛盾焦点吗?换句话说,只要下调利率,万事皆休了。正如维克塞尔指出的,银行绝对不肯把货币留在手里而不贷方出去。问题就在维克塞尔自己发现的,只要货币资本数量增加,那么借贷利率就一定下跌这个规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跌了还是没有人买——这个买是指借入
又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没人借入呢?
说实话,维克塞尔没有直接说的东西,我们也不好直接说,我们只好反问,我早知道要借,为啥还放到银行里去呢?
也许有人会说,有资本的人和想要资本的不是同一个人呀。
但是你记得前面维克塞尔告诉我们“只有当产业资本家认为从事生产有利可图的时候,而且是从事这种经营所获利大于借入利率的时候,他才会借入资本”。

那么归根到底,一切的问题都出在生产上。还记得生产被萨伊、巴斯夏之流从政治经济学的前门一脚踢了出去,现在维克塞尔又从后门偷偷放了进来。然后,如果你读过维克塞尔的著作,他在任何章节都不承认自己把生产放了进来,而是只看交换领域的。
最后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不生产呢?
照理说,按照现象上指示我们的,物价甚至在钞票增发之前就上涨了,而物价上涨,按照维克塞尔的说法,使得资本家总能在便宜的前期买进,然后到后来价格上升的时候卖出,从而获利的。
这个为什么应该问图克:为什么货币回流到银行里来了。
钞票(其实叫银行券即对银行的债权证明)是可以买空卖空的。一旦投入大规模生产,那么就必须进行真实的支付。用真金白银进行实际支付。
但是资产阶级手中掌握社会的绝大部分支付手段,却几乎什么都不需要,因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什么都有了。而劳动阶级实际上消费不起更多因为手中没有支付手段。
这些在资本家手中的真实支付手段就回到了银行,退出了生产和交换领域。在达到临界点的1925年爆发出来——生产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的时候,大批穷人食不果腹。
换句话说同一个意思就是,银行挂牌的借贷利率已经背离了实际资本可能获得的利率——无论它是如何之低。这里表现为,再怎么低也高过了实际资本可能获得的利率和利润率(怎么可以并列?还记得维克塞尔教导前过的,利率和利润率的相互决定关系吗?)

怎么可能?这么低的利率,而且物价还在上涨,且可能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所以经营总该获利的!
于是这里表现出二律背反:两条矛盾的命题同时存在且同样为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支持。被事实证明所支持的现象表述不可以反驳。
这两条规律就是,
一方面,物价仍然上涨,但需求已经不存在,这个需求已经被抽离回了银行。至于贫民窟的需求让他们见鬼去吧。庸俗经济学不是说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吗?天晓得!
另一方面,价格在下跌,但供给还在增加。不是吗?借贷资本大量回流银行,利率大幅度下跌,李嘉图为此还专门写论文论述利率下跌的后果,他想模仿约翰·洛克啊?白搭…… 如果不记得利率就是货币资本的价格,请复习相关西方经济学教材。多看看那些庸俗的东西,可以延年益寿。

万能的价格理论遇到一个对立的理论象幽灵一样戏弄它。生产表现为不需要者在生产。货币资本的持有者不允许生产停顿下来,因为“生产”是他们获利的途径。这个获利在庞巴维克那里被规定为,资本之所以有利率,是因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来的收益和现在的收益之间有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嘛是人们对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不同造成的——也不知道哪路神仙告诉他的——所以嘛,货币资本的持有者就把货币资本都放进银行里去了。归根到底,资本的收益还是要有点行动才行的,这个动作就是至少还要烦劳我们的资本家老爷们把钱放进银行,不然,他们也不能担保自己未来的评价和现在的评价之间的所谓差,能给自己带来收益。如果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银行给的利益率呢?庞巴维克是不做保人的。

4)物价的本质
物价上涨按照维克塞尔来说是对资本家有利的。现在买进后存放一段时间,就可以按照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里恐怕大多数人会反对,即便我们站在资本家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
我们认为,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卖出后的货币的购买力也同时降低了。
那么这个货币的购买力是什么东西?就是货币与一般商品的交换比率咯?
但是当我们说物价上涨的时候,我们是说一般物价上涨而不是说牙膏或者变速箱的价格上涨。但货币不就是一般商品的代表吗?于是出现一个矛盾的表述,当我们说一般商品物价上涨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在说一般商品的等价物、代表——货币,作为一般商品的价格下跌了。
那么怎么会一般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是商品一般的价格下跌呢?那么就是既上涨,又下跌咯?
因为我们这里不喜欢或者不承认可以解释这个矛盾的那样一个概念,所以,只能暂且这样说,既上涨又下跌。涨的是物价,跌的是币价。于是我们把货币从一般商品中独立出来作为一切价格的尺度。而当我们要衡量这个尺度本身的时候,我们用全部商品来衡量。换句话说,货币的价格是多少?这里有人能算的话,等他算好了来答复吧。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izmc + 1 你就知道一个维克塞尔,也够没文化的,装X犯.
赫赫铭儿0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150
Rousseau 发表于 2013-1-7 16:5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ightsOn 发表于 2013-1-7 14:16
确实,正如你所说,只有在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这种书里面,才会大谈特谈马克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 ...
你对经济学的无知使得你的帖子大多不值得作答。
你对饮料市场的无知简直让人好笑,去做过饮料公司的市场相关职位吗?
牛磺酸饮料除了红牛和力保健你知道还有多少种?
我毫无必要跟你炫耀我的跨行资历……
大多数经济学教材之所以不提到马克思是因为马克思的理论已经被作为公认的科学原理。
西方有这样的传统,即凡是公认的和不需要进一步阐释的时候,主流教材不加提及或者很少提及。
马克布劳格这个最庸俗的经济学思想史作者告诉了我们生产不可能过剩的理论被认为是公认的道理时“在十九世纪前后数十年没有在任何标准的经济周期或货币理论中被提及,在……陶西格所著美国标准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到这个理论的话只有三句。”
我引的这句话在书中第几页呀?我瞎编杜撰一个你恐怕也不知道吧?
我是为写作而谋生,不为谋生而写作 —— 卡尔·马克思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