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eyongxia
8491 61

[学科前沿] 剩余价值理论家不懂什么叫生产性劳动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9粉丝

学科带头人

6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资料

新国富论

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威望
0
论坛币
12560 个
通用积分
3.0802
学术水平
350 点
热心指数
318 点
信用等级
293 点
经验
51624 点
帖子
2869
精华
4
在线时间
13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7
最后登录
2023-2-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斯密生产性劳动评述

——兼评马克思对斯密的解读


谢永侠



在现实中,劳动只是劳动,无人关注劳动的生产性。关注劳动的生产性是理论界的事。因为,不具有生产性的劳动,不应当占有财富。占有财富就是剥削,他直接导出阶级对立,导出革命正当性。其问题的严重性人们不难想象。但无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生产性劳动都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定义。基于生产性劳动概念的不确定性,西方经济学基本上放弃了对生产性劳动的讨论,而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处在激烈的争论中。特别是在我国,对马克思生产性劳动的研究形成了多种派别,且每个派别都能够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找到根据。面对不同的概念何者为真,单从概念自身难以把握。为了准确把握生产性劳动的本质,本文不打算从庞杂的概念分析入手,而是从生产性劳动界定的源头入手,从斯密的生产性劳动,以及从马克思对斯密的解析入手,希从中找出生产性劳动界定的正确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斯密生产性劳动的第一种解释——资财的生产性与劳动的生产性

      生产性劳动的概念虽非斯密首创,但斯密是系统阐述生产性劳动的第一人,且对后世影响巨大。很多大师级的学者都对斯密的生产性劳动理论做出过评价,马克思应当说是最用功的一个。马克思认为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见解具有“二重性”。一种是正确的解释:“把生产劳动看成同资本交换的劳动”,另一种是错误的解释:“一般‘生产价值’的劳动。”我们也沿着马克思的思路先看看斯密的第一种解释。

    马克思认为斯密的第一种解释:“把生产劳动看成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一见解是马克思从斯密下面的话里提炼出来的:“虽然主人也向制造业工人预付工资,但后者实际上并没有使主人花费什么,因为由工人投入劳动的对象的价值增加了,通常通过这个增加了的价值,就把工资的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偿还给主人了。”“如果把非生产劳动者……消费的那个数量的食物和衣服,分配给生产劳动者,后者就会把他们所消费的东西的全部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再生产出来。”[ii]

    但如果我们参照斯密的其它论述,就可能得出与马克思不同的结论:

    “雇用许多工人,是致富的方法,维持许多家仆,是致贫的途径。”[iii]他在《论资本的各种用途》中说的更明确:“资本有四种不同用途。第一,用以获取社会上每年所须使用所须消费的原生产物;第二,用以制造原生产物,使适于眼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用以运输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从有余的地方运往缺乏的地方;第四,用以分散一定部分的原生产物或制造品,使成为较小的部分,适于需要者的临时需要。第一种用法是农业家、矿业家、渔业家的用法;第二种用法是制造者的用法;第三种用法是批发商人的用法;第四种用法是零售商人的用法。我以为,这四种用法,已经包括了一切投资的方法。”[iv]并且明确说明:“把资本投在这四种用途上的人,都是生产性劳动者。”[v]

    显然,斯密此处的生产性,主体是资本家,内容是资财,是指资本家把货币——资财投向何处具有生产性。雇佣工人是一种投资,具有生产性;而雇佣家仆只能是消费,所以不具有生产性。斯密此处说的只不过是资本家的投资还是消费的问题,资财当作资本雇佣工人就能够得到收入,而消费掉则不会生产出任何价值。“这就完全把对劳动是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研究转成了资本家的持家理财之道了。这并非讲什么是生产劳动,而是讲多赚少花发家,少赚多花败家的道理。”[vi]马克思在评论斯密时忽略了这个问题,他自己有时也如此应用:“这五银格罗申的消费有两种方式:对资本家来说,是再生产性的,因为这五银格罗申换来的劳动力带来了十银格罗申;对工人来说,是非生产性的,因为这五银格罗申换来的生活资料永远消失了,他只有再和农场主进行同样的交换才能重新取得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vii]

    可见,这第一种解释,并不是为了讨论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其目的旨在讨论如何能够积累资本,生产更多的财富。斯密在结束“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一章时总结得很明确:“我上面的意思,不过是说,费财于耐久物品,由于助长有价商品的蓄积,所以可奖励私人的节俭习惯,是较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增进;由于所维持的是生产者而不是不生产者,所以较有利于国富的增长。”[viii]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其说的并不是生产问题,俨然是生活问题,节约与浪费的问题。这与劳动的定性相去甚远。


    马克思所谓的斯密的第一种生产性劳动概念远不如说是生产性资财概念,而该生产性劳动概念被作为正确的生产性劳动概念广泛接受,实在有违斯密本义,斯密无意给生产性劳动或非生产性劳动下定义,更无意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给生产劳动下了定义”[x],斯密并没有按照形式逻辑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逐步展开分析,而是把他放在了“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一节中,充当说明资本积累重要性的前奏。在该章中,他虽然明确说明要讨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但就其内容来看,其重点讨论的是资本家及其资财的生产性。“资本家把钱花在雇用制造业工人身上,是生产的;而把钱花在雇用家仆侍候自己上,是非生产的。这只是资本家的收与支的问题,决不等同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i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 价值理论 理论家 生产性 剩余价值

沙发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2 22:15: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插曲:马克思对斯密第一种生产性劳动解读的解析

无论马克思误读斯密与否,毋庸置疑,马克思通过对斯密的解读建立了自己的生产性劳动理论。然而,马克思定义生产劳动时存在着严重的逻辑与方法问题。

1.从剩余界定生产性

我们再重摘引马克思得出第一个生产性劳动时对斯密的引文:“虽然主人也向制造业工人预付工资,……因为由工人投入劳动的对象的价值增加了,通常通过这个增加了的价值,就把工资的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偿还给主人了。”“如果把非生产劳动者……消费的那个数量的食物和衣服,分配给生产劳动者,后者就会把他们所消费的东西的全部价值连同利润一起再生产出来。”[ii]显然,斯密此处指生产性劳动能够提供给资本家利润。

而马克思接下来的论述是:“生产劳动主要是指这样一种劳动,它除了再生产‘自己的〈即雇佣工人的〉生活费’的价值之外,还生产剩余价值——‘他的主人的利润’。如果制造业工人除了他自己的生活费的价值以外,不再创造剩余价值,工业家也就不能由于‘雇用许多制造业工人’而变富。”[iii]“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有一个正确的定义:雇佣劳动只有当它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它本身所花费的价值的时候才是生产的”。[iv]

到马克思这里,利润就成了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读遍斯密的著作很难找到其剩余价值的痕迹。斯密无意强调生产剩余,他认为这是资本家的正当收入,同时把生产性主体——资本家的劳动当作生产性劳动。因为斯密的出发点是资本家,所以,他强调的劳动的生产性是能够增加利润,增加资本家的收入的劳动。可见,马克思不是从斯密的角度来解读斯密的生产劳动,而是六经注我,按照自己的逻辑通过解读斯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再次,即便是从剩余角度来界定生产性劳动,也并不存在逻辑性。同一种劳动,为什么只有生产剩余才能够称之为生产性劳动。如果在大灾之年一国生产之物恰能够养活其国民,没有剩余,或必须懒于其早期积累才能够养活其国民;或者该年由于战争、灾害、投资入不付出,那么,是不是该国就不存在生产性劳动,对于一国是这样,对于一个企业同样如此,因为任何企业都可能存在低迷或兴旺的不同状态,我们难道就能够说,他在兴旺时是生产的,而在低迷是不生产的!对于个人同样如此,他由于自己有较强的劳动生产能力,他并不害怕天灾之类的问题,无论其增收再大,也当年消费掉,那么,难道能够说他的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女人没有生孩子难道就不是女人,巴黎公社没有成功就失其为革命行为。

其实,剩余是个相对概念,一个人如果不欲积累,其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收入消费完,就现在我国的中小资本家,其手中的资本很难敌印度钢铁大亨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以比尔·盖茨饲养宠物的消费方式,相当部分小资本家很难生产剩余。因此,从剩余来界定劳动的生产性不符合逻辑。

2.从为他人界定生产性

单纯的从生产剩余尚不符合马克思的需要,马克思又进一步更加严格的限定了生产性——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

“这里,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始终是从货币所有者、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不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区分的。”[v]“作家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才是生产的。”[vi]“演员所以是生产劳动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生产戏剧,而是因为他们增加自己老板的财富。但是,进行的是何种劳动,从而劳动以什么形式物化,——这对这种关系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从以后的观点来看,这又不是无关紧要的。”[vii]

要想明确斯密的生产劳动概念,最好首先明确斯密为什么要研究生产劳动概念。“什么是财富?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是历史上所有经济学家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动因。”[viii]斯密同样是从如何更多地增加国民财富的生产出发的。从这个前提出发,斯密没有理由考查何者能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他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够增加国民财富。

从逻辑上讲,劳动只不过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任何劳动,应该说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ix], “目的性”是主体的目的性,主体的目的性必然是生产者的目的性,而不是别人的目的性。生产剩余或利润只不过是资本家的生产目的,工人、农民同样存在生产目的,一切从资本家来说不符合社会存在的本质,也违背人的本质。什么动机,造就什么样的行为。由于任何人的劳动都是为自己劳动,所谓的为别人劳动,其实是生产方式由自给自足到分工,也就是从自立到协作的演进的结果。从斯密的原文中,我们也读不出只有从“资本家的角度”来区分的,由于斯密讨论的重点是资本家及其财富的生产性,所以,其所说的就是为自己生产,只有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生产才是真正的理解生产性。马克思也承认真正的生产性——“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费的价值的余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说,这种工人的劳动是真正生产的,也就是说,它创造新价值。”[x]

其实,我们的主旨在于明确谁的劳动具有生产性,谁的劳动不具有生产性,并不能够只是对于资本家来说,而应当是对于劳动者自己来说。一个人的劳动为什么不具有生产性,如果说原因就在于他没有为资本家劳动,这种理由是不充分的。为资本家生产应当说是马克思对斯密的错误解读,斯密本人并没有这个意思。

3.从生产资本来界定生产性

在斯密的生产性劳动中,非物质生产的劳动是不具有生产性的。马克思为了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从而把所有为资本家雇佣的劳动者都纳入其生产性领域。又进一步界定为生产资本的劳动或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只有生产资本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xi]“饭店里的厨师和侍者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们的劳动转化为饭店老板的资本。这些人作为家仆,就是非生产劳动者,因为我没有从他们的服务中创造出资本,而是把自己的收入花在这些服务上。”[xii]“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得到5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相反,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则是生产劳动者。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后来,他把作品卖了5镑。但是,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例如政治经济学大纲)的莱比锡的一位无产者作家却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一个自行卖唱的歌女是非生产劳动者。但是,同一个歌女,被剧院老板雇用,老板为了赚钱而让她去唱歌,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为她生产资本。”[xiii]

毋庸置疑,从《国富论》的整体分析,斯密的主旨在于强调如何增加资本,增加国民财富。这就是斯密为什么把生产性劳动放在资本积累的章节中的原因。但斯密绝无把“只有生产资本”作为生产性劳动的规定。生产资本本身就存在常识性的错误,生产出来的什么时候都是收入,不是资本。是不是资本,还要看收入如何应用,投资即是资本,而用来消费则永远也不会是资本。用“与收入相交换的劳动”和“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来解释生产性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什么时候,消费购买的都是享受,而投资购买的都是利润。以与资本相交换还是与收入相交换来定义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其实也就是从投资还是消费来界定生产性一样荒唐。既不符合斯密本意,也同样不合逻辑。

“这里,从资本主义生产的观点给生产劳动下了定义,亚·斯密在这里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要领。他的巨大科学功绩之一就在于,他下了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的劳动这样一个定义。”[xiv]其实,这些都是马克思强加给斯密的。斯密当时可能还不知道资本主义为何物,他只不过是从一般的、科学的角度来界定生产性的。他始终遵循《国富论》的思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一般的理论科学。其生产劳动同样如此,并不特指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也不是指只有生产资本的劳动。这里显然不是为劳动定性,它只能限定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意思是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才具有生产性。这也是马克思强加给斯密的。

4.定义生产性劳动的方法

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不仅仅存在内容上的片面性,同时还存在着方法上的狭隘性。“体现生产工人的劳动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劳动的这种物质规定性同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毫无关系,相反,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我们在这里指的劳动的这种规定性,不是从劳动的内容或劳动的结果产生的,而是从劳动的一定的社会形式产生的。”[xv]其实,马克思所谓的劳动的一定形式来界定显然是狭隘的,为什么这种规定性只能够从形式而不能够从内容和结果来定性马克思根本没有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因为马克思所谓的资本主义的劳动只是简单的雇佣劳动,而不包括,相当部分的非雇佣劳动,和ZF的、军队的劳动,也不包括各种劳务。为什么这种形式规定性只能够用雇佣劳动来界定,而不能够用非雇佣劳动来界定,马克思同样没有严格的逻辑依据。他只不过是凭感觉。从斯密角度来讲,资本家的投资也是资本主义一定的劳动形式,并且是斯密所强调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关键的原因在于马克思没有一个一般的生产性劳动概念。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一般性劳动是指,“要是我们从结果的观点,从生产物的观点,考察这全部过程,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就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自身则表现为生产的劳动”。[xvi]从生产结果上看它是生产物的,剩余无要求;从生产主体上看他是任何人的劳动。而其资本主义的特殊生产劳动则是为资本家生产资本——生产剩余的劳动。从逻辑上讲:一般性生产劳动的内涵要窄于特殊性生产劳动,而其外延要远远大于特殊性生产劳动,并且一般与特殊在外延上是包含关系,而不是交叉或并列关系。比较马克思的一般与特殊的生产性劳动概念可以看出:无论内涵还是外延他们都不存在这种关系,从内涵上看,生产剩余与生产物质性无法比较,剩余与物质是不同质的规定性。从外延上看,马克思的特殊性生产劳动是只要为资本家生产剩余就是生产性劳动,但生产的剩余并不只是物质生产中的剩余,而是所有劳动中的剩余;而一般劳动则是指生产物的劳动,而生产物则并不只是生产剩余物,同时也可能包括生产无剩余的物,生产剩余与生产物存在着交叉和冲突的部分。

如果缺乏一般的劳动概念,不仅仅无法说明不同的具体的劳动是不是生产性劳动,同时也无法检验某一具体的生产劳动是否是符合其一般的逻辑要求。如果不明白何为一般性生产劳动,那么,就很难明确谁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谁的劳动不是生产性劳动,如果说斯密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来区分劳动者的生产性,马克思则无根据地把资本家和许多劳动者区分了出去,马克思没有给予所有劳动者以相同的衡量标准。



使用道具

藤椅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2 22:16: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斯密生产性劳动的第二种解释——“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

斯密重点强调的虽然是资财的生产性,但这并不是说斯密没有讨论劳动的生产性:“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够。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为生产性劳动,后者可称为非生产性劳动。制造业工人的劳动,通常会把维持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与提供雇主利润的价值,加在所加工的原材料的价值上……不过,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可以经历一些时候,不会随生随灭。那似乎是把一部分劳动贮存起来,在必要时再提出来使用。那种物品,或者说那种物品的价格,日后在必要时还可用以雇用和原为生产这物品而投下的劳动量相等的劳动量。反之,家仆的劳动,却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随生随灭,要把它的价值保存起来,供日后雇用等量劳动之用,是很困难的。”此处的生产性显然是指劳动的生产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斯密的“第二个生产性劳动”。其实,斯密即便在讨论资财的生产性时,也只不过是说资财只有投资在生产性劳动中才具有生产性。斯密真正的生产性劳动只有这一个,并没有第二个,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马克思也感觉出:“商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最基本的元素形式。因此,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比起把生产劳动解释为生产资本的劳动来,符合更基本得多的观点”。[ii]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斯密的生产劳动,存在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加在物上,另一个则是能够增加物的价值。

(一)加在物上

1.何谓加在物上

何谓加在物上,如何加在物上,斯密都没有明确说明,然而,加在物上,人能做的很有限。“物质不是人力所能创造,而物质的量也不会忽增忽减。地球就是由物质所构成。人力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改变已经存在的物质的形态。所改成的新形态,或提供前此所不具有的效用,或只扩大原有的效用。”[iii]斯密也承认:“在农业上,自然也和人一起劳动;……耕耘与其说是增益自然的产出力,无宁说是支配自然的产出力。人工以外,尚有大部分工作,非赖自然力不可。”[iv]马克思说得更明确:“劳动过程,……不管这种形式变化是化学的,还是机械的,是通过生理过程本身的控制而发生的,还仅仅是物的位移(它的位置的改变),或者只是物与地球的联系的分离。”[v]“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vi]

可见,所谓的加在物上,只不过是作用于物的意思,而并不是创造物。

2.间接加与直接加

既然,物不是人创造的,人只不过是改变了物的形态。那么,如何加在物上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呢?很明确,直接作用于物的劳动是生产性的,那么,间接加在物上的是不是生产性劳动呢?斯密的回答也是肯定的:“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就其本身性质说,虽是完全不生产的,但间接有助于土地生产物的增加。他们的劳动,使生产性劳动者专心于原有职业,即耕作土地,因而增进生产性劳动者的生产力。耕耘这一业务,往往由于不以耕耘为业的人的劳动,变得更简易,变得更好。”[vii]也是生产性的。

马克思也说:“亚·斯密自然把直接耗费在物质生产中的各类脑力劳动,算作‘固定和物化在可以出卖或交换的商品中’的劳动。斯密在这里不仅指直接的手工工人或机器工人的劳动,而且指监工、工程师、经理、伙计等等的劳动,总之,指在一定物质生产领域内为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一切人员的劳动,这些人员的共同劳动(协作)是制造商品所必需的。的确,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劳动加到不变资本上,并使产品的价值提高这么多。”[viii]“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ix]显然,间接加在物上的劳动同样也属于生产性劳动,只要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那么,他的劳动就是生产性的劳动。

3.分工与协作

其实,斯密的间接加在物上说明的就是分工问题。“这就是说,在机器旁边对毛坯从事加工劳动的车工、铣工的劳动是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处理,那么把毛坯装在手推车或者电瓶车上送到车床旁边的搬运工的劳动,也应该承认是参加了对毛坯这种劳动对象的处理,只是比起车工、铣工等来说,较为远了一层。这样一层一层下去,负责管理材料包括管理发送毛坯的人,管理一个车间的人,对整个工厂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把这个进行经营管理的人是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这一点先撇开不说),他们的劳动都应该承认是参加了对劳动对象毛坯的处理的生产劳动;再远一层,对工厂进行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建议的经济师的劳动也应该属于生产劳动;更远一层,研究有关经营管理的经济问题以及它的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家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从在机床上加工一个毛坯出发,我们还可以看到安排在这台床子上进行加工工艺流程的人,制造刀具、设计这台机床的人,以及对制造车床的原理进行研究,以至对车床原理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的人,他们的劳动也是参加对劳动对象的处理的劳动,也都是生产劳动,只是一个比一个远一些罢了。”[x]

企业内部分工如此,社会分工同样如此,一个劳动过程分成若干细小的工作,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没有工匠和制造业生产的工具,农民也不能够只用手来掘地,他也要首先制作劳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其生产的工具远不如分工后专业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生产的工具效果好而且快,这就是分工的效率。社会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在满足本部落的共同消费之外,还出现剩余。进入交换的劳动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了。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而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这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适应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社会中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于是又有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工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使得一部分人完全摆脱了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管理生产、维持秩序等活动,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如果“商人、工匠和制造业工人的劳动,……间接有助于土地生产物的增加。……,使生产性劳动者专心于原有职业,……增进生产性劳动者的生产力。”都算作生产性劳动。那么,仆人的劳动不有助于资本家“专心于原有职业”,“间接地有助于”其“生产物的增加”吗?为什么“一个私人工商业企业的监督人或经理的劳动”,应当称为生产的,“而一个负责维持公路、运河、港口、货币制度和其他活跃商业的重要机构的秩序,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监督契约的执行等等,并完全有权被认为是大社会工厂监督人的政府官吏的劳动,就应当称为非生产的呢?这完全是同类的劳动,只不过规模更大罢了”。[xi]

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斯密感性主导了理性,他没有从分工一般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生产性劳动。马克思也对此反诘进行了批判,但其批判显然是乏力的。问题同样在于他也没有从分工角度来看问题,同时感情地抵制“法国的制造”或者不肖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能增加物的价值

斯密生产性劳动的第二个规定性,“增加物的价值”

1.价值的界定

斯密此处的“物的价值”概念并不确切,有时指使用价值,“生产性劳动者、非生产性劳动者以及不劳动者,同样仰食于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这生产物的数量无论怎么大,决不是无穷的,而是有限的。因此,用以维持非生产性人手的部分愈大,用以维持生产性人手的部分必愈小,从而次年生产物亦必愈少。反之,用以维持非生产性人手的部分愈小,用以维持生产性人手的部分必愈大,从而次年生产物亦必愈多。除了土地上天然生产的物品,一切年产物都是生产性劳动的结果。”[xii]

有时指交换价值,“固然,无论在哪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都是用来供给国内居民消费,给国内居民提供收入,但无论出自土地或出自生产性劳动者之手,它们都是一出来就自然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往往是最大的一部分)是用来补偿资本,补充从资本取出来的食料、材料和制成品;另一部分,……就大工厂的生产物说,一部分(往往是最大的一部分)是用以补偿厂商的资本,另一部分则支付利润,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收入。”[xiii]

“在亚·斯密那里,商品的两个条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合并在一起,所以在他看来,凡是表现在一种使用价值即有用产品中的劳动,都是生产的。”[xiv]

2.物的界定

斯密也没有按照增加“价值”的思路进行下去,他总感觉有些创造价值的劳动也是不生产的:“在这一类中,当然包含着各种职业,有些是很尊贵很重要的,有些却可说是最不重要的。前者如牧师、律师、医师、文人;后者如演员、歌手、舞蹈家。在这一类劳动中,即使是最低级的,亦有若干价值,支配这种劳动价值的原则,就是支配所有其他劳动价值的原则。”[xv]他凭感觉把生产价值的劳动固定在有形物上,马克思称之为“物的规定性”。

其理由就是“有些社会上等阶级人士的劳动,和家仆的劳动一样,不生产价值,既不固定或实现在耐久物品或可卖商品上,亦不能保藏起来供日后雇用等量劳动之用。例如,君主以及他的官吏和海陆军,都是不生产的劳动者。他们是公仆,其生计由他人劳动年产物的一部分来维持。他们的职务,无论是怎样高贵,怎样有用,怎样必要,但终究是随生随灭,不能保留起来供日后取得同量职务之用。他们治理国事,捍卫国家,功劳当然不小,但今年的政绩,买不到明年的政绩;今年的安全,买不到明年的安全。”[xvi]但“斯密的说法总是自相矛盾。一方面说和家仆一样的劳动,都是不生产价值的劳动:一方面又说,在这一类劳动中,即使是最低级的,亦有若干价值,支配这种劳动价值的原则,就是支配所有其他劳动价值的原则。斯密的意思是说这些劳动者的劳动又有价值又不生产价值。这能成立吗?显然,斯密自己是无法自圆其说的。”[xvii]

3.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

对生产性劳动的界定并非源于斯密,重商主义从货币财富观出发,认为货币就是财富,只有生产货币的贸易才是生产性的;重农学派以“纯产品”学说做为理论依据,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才有“纯产品”产生,是生产劳动,工业只是财富的相加,是非生产的。到了斯密,总感觉“无论根据何种假设,说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的劳动,不增加社会的真实收入,都似乎是不妥当的。”[xviii]理由就是生产劳动生产“有形的”、“耐久品”的劳动,非生产劳动就是生产“不固定或不物化在一个特定的对象或可以出卖的商品中。”由此说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可见,斯密并没有超越前人,只不过是感性地拓展了前人的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其实,马克思也沿着这个思路走了几步。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包括一切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包括肉,也包括书籍”[xix],现代人又扩大了生产性劳动的范围,把服务业等劳务也放在生产性劳动之列。然而,物是什么?前人的货币是什么,粮食是什么?马克思所谓的肉、书籍又是什么?服务是什么?没有人去深究。

如果透过这些具体现象来看一般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扩大的只不过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而已,这才是生产性的本质所在。人们只是凭感觉一步步的扩大生产劳动的领域,却没有人去把这些具体的生产性劳动归纳一下。从货币、粮食到有形物,再到无形的服务,其实都是满足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他们不知道从一般——使用价值来界定,所以,只能一步步地来扩展,不可能一步到位。从一般的角度来定义生产性劳动,那就是所有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包括仆人的劳动,更不用说君主、海陆军、医师等等,他们是更高级的劳动者。斯密等只不过是对一般加入了一定条件的限制。

从使用价值来界定生产性更符合人的本质,“人是需要的产物”。人的需要不单纯是吃、穿、住,那只不过是“穿着裤子的猴子”。更为关键的是人们还需要安全、健康、幸福,在这方面马斯洛比较深刻一些,他认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物的需要是最低级的需要,随着低级需要的逐渐满足,人们的需要就会向高级的社会需要发展。因此,教育、医疗、通信等等服务的生产性尤显重要。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分工角度来看,还是从生产使用价值来看,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这一区分实质上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非生产劳动。”[xx]斯密之所以不能够把生产性劳动的概念进行到底,其关键原因在于他总是念念不忘从积累资本的角度来看生产性,致使他的的生产性劳动走进了误区。而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起点就脱了轨。


使用道具

板凳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2 22:44: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9-22 22:38
不具有生产性的劳动,不应当占有财富。占有财富就是剥削,他直接导出阶级对立,导出革命正当性。其问题的严 ...
三、斯密的生产性劳动。
审核进行时。
恭请全文刊出后,批评指正。

斯密认为非生产性劳动获得报酬是合理的,同时也认为利润的获得也是合理的,并非剥削!
家仆的劳动是非生产性的,还是生产性的,后面有解释,其实,没有非生产性劳动?关键是你如何定义生产性劳动。但我们对任何概念的定义均要符合逻辑。不要凭臆想。

使用道具

报纸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3 09:19: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9-23 09:00
你的逻辑很有问题呀!
你还没做出非生产性劳动的定义,就先断言非生产性劳动者占有财富是剥削,这纯属 ...
第一个问题,在我国已经是常识问题,这应当是剥削理论的基础。而作为奴仆之类的非生产性劳动,其实只是斯密包括马克思等凭感觉,做出的感性让步,你的劳动是非生产性,何来占有呢?占有不是对别人的占有吗?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很多西方经济学家也这样认为,他们并不是逻辑上的认可。

任何概念,我们都要看它的定义是否是符合逻辑、符合现实。当然,如果我们把非生产性严格定义、划分出一定的范围不是不可以,但关键的问题是许多经济学者并没有保持这种概念的严格性,总是越界,总是利用这种模糊性来定义这种非生产性。上述已经有明确的阐述,家仆的劳动为什么不是非生产性劳动,并非不是基于的传统意义上的应用,只不过不是你所说的传统的表面解释而已,即使是斯密,他的非生产劳动概念的内涵也不是严格的,自身就是混乱的。

使用道具

地板
龚民 发表于 2015-9-23 16:12: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9-23 10:21
无论哪里,都没有你说的这个狗屁常识,都是你凭空杜撰的。
谢永侠喜欢按自巳思路去发挥,难免失去客观性和歪曲客观性。

使用道具

7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3 16:12: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9-23 10:21
无论哪里,都没有你说的这个狗屁常识,都是你凭空杜撰的。
哈哈,承认不承认不要紧,剥削理论在我国理论界是作为常识存在的。

那你说说非生产性劳动凭什么分得价值,哈?

使用道具

8
龚民 发表于 2015-9-23 16:18: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9-23 16:12
哈哈,承认不承认不要紧,剥削理论在我国理论界是作为常识存在的。

那你说说非生产性劳动凭什么分得价 ...
        社会存在剥削,剥削理论才能在我国理论界作为常识存在,社会如不存在剥削,失去基础的理论就不会成常识存在!所以,你反对剥削、消除社会不劳而获、实行劳而有获、按劳取酬,这才是消除剥削理论的捷径。

使用道具

9
包不同 发表于 2015-9-23 17:24: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是越讲越糊涂
亚当斯密国富论重点论证的是"财富"而非"价值",
财富与价值区别在于财富通常是有形的可储藏的实物,而价值未必有实物形态.
譬如一件艺术品,从卢浮宫搬到中国来展览一遍再搬回去,这件艺术品作为财富来说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很自然的得出结论:运输不创造财富.

但是不能说这件事情没有价值,价值是满足人们的需要,国人观赏了这件艺术品,精神得到满足,这就有价值.

而据庞巴维克考证,亚当斯密原文当中用的词是值,而非价值,这个值(多少钱)的意思更接近于价格.

国富论主要内容关于价格体系运作和财富创造\积累的论述,而不是什么价值论.

马克思从中引出什么价值论纯属牵强附会.

使用道具

10
包不同 发表于 2015-9-23 18:56: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lm0600 发表于 2015-9-23 18:34
国富论主要内容关于价格体系运作和财富创造\积累的论述,而不是什么价值论.
一一一一
你所谓的价格体系运 ...
价值论属于哲学问题,

不属于经济学问题,起码不属于科学经济学的问题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