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528257335
1179 1

[学科前沿] 第一章(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2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3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300 点
帖子
7
精华
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4
最后登录
2015-11-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四节  效用度量的工具——货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而商品也就具有二重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效用,代表着商品使用的需求方,是货币的持有方。价值形式即劳动价值,是商品的供给方。同样用货币来表现价值,价值代表着商品的劳动供给,是商品实物的生产者和供给者。

一、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作为需求的代表,用来表现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存量。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外在化了。内在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商品交易中,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生产供给方,另一极是货币持有者,即商品的需求方。一切商品都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能够实现。货币使商品供求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体现着商品供求之间的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还体现在它的职能之中。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随商品经济供求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备。货币的主要职能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贮藏手段、信用借贷等,其中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商品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形式。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也是商品效用的货币尺度,是商品社会需求的价值表现。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各种商品的不同价值量,就是要把不同的价值量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量。这就要求货币自身有一个确定的计量单位,以计量货币自身的不同量。于是,在货币使用的初期,技术上就有必要用一定的贵金属的重量如金或银的重量作为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这个计量单位又分为若干等份。这种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叫做价格标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货币单位,因而有不同的价格标准。如中国用人民币元,美国的货币单位是美元,英国是英镑,法国是法郎,它们各自又分为不同等份,都表现一定的贵金属生产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历史上,货币单位的名称曾与重量单位的名称相一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单位名称同重量单位名称逐渐分离了。这时,货币单位名称便纯粹是法定名称了。

(二)交易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采取的是物物交换的形式。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转瞬即逝的,因此,虽然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最初采取了金属条块或某种形状的铸币,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于是纸币这类本身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逐渐代替了真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由于分工的存在,货币成为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的交易媒介。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从质的方面看,它是无限的,因为它能直接转化为任何商品;从量的方面看,每个货币的购买手段又是有限的。这种质和量的矛盾推动着货币的贮藏和积累。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它能起到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在纸币和电子交易介质货币条件下,其同样具有储蓄手段的职能。纸币作为储蓄手段,实质上是货币所代表的社会财富的现期索取权,通过银行这类信贷机构,转变为对未来财富的索取权。虽然从持币者个人的角度看,纸币储蓄是现期商品索取权的延期,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不过是现期商品索取权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再分配,因为储蓄存款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化为贷款,形成现期的商品需求。在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条件下,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但是在纸币和信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条件下,这种蓄水池式的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由处于流通过程之外的ZF货币管理当局加以控制的。

(四)信用借贷职能

信用借贷是指货币用来核算债务或支付赋税、工资等的职能。货币的这一职能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信用职能是货币职能的最高和最终形式。是公有制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信用借贷职能使商品持有方表现为债务方;使货币持有方表现为债权方。这种职能不仅造就了现代商品交易关系,而且同时也造就了货币本身。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出卖同货币的取得在时间上是可以分离开来的。就是说,商品的买卖可以不用现款,而是采取信用赊销赊购方式,到一定时期后再收付货款。这时,货币就在执行信用的职能,信用比黄金更珍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不仅在商品流通领域中执行信用手段的职能,而且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用于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国家债务等。

货币发挥信用职能,是现代经济的灵魂,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简化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形式;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现代经济对信用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和债务关系,形成了一系列的支付关系链条,如果其中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不守信用,就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债务链条关系混乱,就会给交易造成困难,有的甚至造成国家的破产。信用借贷职能的出现也使现代货币的发行供给走上了通过国家信用有偿发行的道路,它使国家不能无偿发行货币,而必须采用有偿发行国家债券的形式发行货币。信用借贷职能的发展就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它的出现开辟了现代信用货币的新篇章。

三、货币形式的演变

货币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最原始的货币形式是各种自然存在的物品,如石头、牲畜、贝壳、布匹等。真正货币的最初形式是金属条、块的自然形式。

为了促进商品交换,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由国家来铸造货币势在必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布币、刀币、环钱等形状各异的铸币。国家便有意识地制造与面值不相符的铸币。这样,铸币的面额与其代表的实际价值逐渐脱离,使得铸币也逐渐只具有价值符号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国家干脆用没有任何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纸币的雏形信用最初产生于古代的票号或钱庄。当时的金银拥有者将金银存于票号或钱庄,票号或钱庄给他开具票据,该票据证明其持有者有等量的金银保管于此并可以随时兑换。由于人们相信票号或钱庄殷实可靠,具有兑现的信用,这些票据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通,因为人们相信它同金银一样好。但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纸币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国家政权确立后,纸币成了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它不仅可与金属货币混合流通,而且与金属货币具有完全的可兑换性。这就要求发行纸币的国家必须掌握足够的金属货币等商品供给作为后盾,因为如果不顾金属货币储备和商品供给而滥发纸币,必然带来经济秩序的紊乱。商品经济与货币的发展史表明,这种没有摆脱与贵金属直接联系的纸币是不会永久发展下去的。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与黄金的脱钩、特别提款权的创设以及可自由兑换纸币的出现,就是货币形式新发展的例证。

从由贵金属做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货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是在信用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与贵金属不直接发生联系的新的货币形式,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纸币是使用最广泛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从货币发挥信用职能中产生的,但它产生以后,既可作为信用手段,又可作为流通手段。

随着信用事业的发展,货币作为信用手段的职能也在扩大。作为信用手段的货币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信用形式,并以这些形式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而金属铸币则被挤到小额贸易的领域之内。信用货币虽然失去了坚硬的贵金属的支持,但它有广泛的信用关系作为基础,因此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用货币最为主要的功能是打破稀缺的贵金属资源对商品交易量的限制,人们可以利用生产费用低廉的物品比如用银行账簿上的记录、纸片来代替生产成本高昂的金和银。这既便于携带,又能根据交易的需要开具各种形式的信用货币,使交易更加便捷。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开始向电子货币方向发展。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不同之处就是用电子支付方式取代了金属货币或者纸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线电子支付过程就是交易双方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电子信息交换。电子货币之所以能够代替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是因为由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流通费用最低,如电子货币的标准化成本最低、使用成本最低、在网上银行计算机硬盘里保存的成本也最低。电子支付手段也同样具备货币所应有的财富的贮藏手段。

四、货币流通规律

(一)金属货币、纸币流通规律

在商品流通中,金属货币、纸币不断地由买者手里转移到卖者手里,不断作为购买手段与各种 商品互换位置,形成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因此,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必然会影响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规律,就是金属货币、纸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有规律的。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三个:①待实现的商品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金属货币、纸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是:

上述货币流通规律,是金属货币、纸币流通量规律。金属货币本身有价值,各种商品价格反映的是商品价值与金属货币价值的比例关系,所以,流通中金属货币量的增加和减少,不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或上升。当金属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需要量时,一部分货币就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手段;反之,货币则会自动进入流通。纸币也一样,是代表一定的金属含量的。

(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各种信用货币代替了金属货币、纸币流通,而这些货币本身没有价值。货币已摆脱冰冷黄金的束缚,呈现出创造了多少商品财富,就记录多少货币数量的现实。

信用货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纸币职能为基础的。由于信用货币只是价值符号,是由商品交换者发行、直接流通的,所以,信用货币的发行不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和纸币的印刷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信用货币发行量和流通中商品价值的供给量相适应,那么,信用货币的购买力就会同它所代表的需求相等,信用货币就能正常流通,物价就可保持稳定。如果信用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商品的供给量,就意味着信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或象征的社会劳动就会变小,即发生货币贬值。在货币贬值的条件下,同样价值的商品,或者说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其价格会表现为更多的货币量,即价格总水平脱离价值而上涨,信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种因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商品价值量,从而出现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的流通规律的公式是:

一定时期的信用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上式中,一定时期的信用货币量是为需求方持有,体现了商品需求方使用价值的效用计量额度;商品价格总额为商品供给持有,体现了商品供给方的商品交换的市场价值。

信用货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信用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同它所对应的商品价值量成正比,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家通过强制发行的信用货币似乎可以把经济规律废除了,国家似乎可以用自己的印记的魔棒点纸成金,可是,国家发行的这部分通货,只是货币供应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其发行量小于公共预算,并用于公共支出。货币供应的大部分来源是无数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大众。国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纸币名称的任意数量的货币投入流通,可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顺利运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第一章 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 社会必要劳动 商品经济 生产者 价值 矛盾

沙发
nolonger123 发表于 2015-11-17 17:45:3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