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佶同学提出投资者也劳动,比如他所说的心力劳动,即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向的劳动。
还有些人也同意,投资者同时做董事的、经理人的,也付出了经营、管理的劳动。
这些确实让马派坚持剩价论的不好受,因为投资人的心力劳动并未获得工资,并且,心力劳动不好区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若兼任经理人而未拿工资,情况与心力劳动相同。
但是,当我提出,投资者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劳动时,两派都有起哄架秧子的现象。
马派这么做,不奇怪。我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反马派也起哄或缄默呢?
交换的本质是不同人以其不同的劳动相交换(我要声明,这里推不出等价交换原则)。有货币的情形下,一个卖东西的就要尽可能让自己的收益大于成本,一个买东西的就要尽可能让自己的付出小于自己生产的机会成本。那么,货币反映的是什么呢?还是劳动。货币不过是人们明示或默认的劳动符号。那么,一个投资者拿自己的货币(假定不是借贷来的)购买资本物,就是拿自己的过去劳动购买资本物,资本物现在就成为了投资者过去劳动的一个证明,一个符号了。当投资者将资本物投入生产,(在利润工资制下)配合以投资者购买的另一个要素:雇员的劳动(实质是投资者的劳动,投资者用自己的劳动买下了雇员的劳动),从生产角度,是不同种类劳动(这些劳动的所有权都是投资者的)的分工。从原则上说,产品是投资者的,获得的利润也是投资者的,亏损也要由投资者承担,债务就更别说是由投资者承担的,所得税也是投资者拿自己的收入缴纳的,在会计上说企业是会计主体,实质是投资者或投资者们。
跨时劳动分工,清楚地表明,产品的产出,并不是活劳动单方面的功劳,而投资者支付的工资,已然获得了雇员劳动的所有权,已经偿付了,而生产是由资本品这一投资者的过去劳动同投资者拥有所有权的雇员劳动分工进行的,至于利润还是亏损,也只同投资者有直接关系。
产品是劳动符号,货币是劳动符号,资本物(还是产品)是劳动的符号,它们使劳动被人们记住了,它们在损耗之前,一直表达着劳动,使劳动取得了独立的生命,甚至一些劳务也取得了独立的生命,比如知识资本以专利的形式成为技术发明劳动的符号。
投资者向他人借钱,这钱依然是劳动符号,问题是,投资者借来的钱是投资者的劳动呢?还是出借者的劳动呢?当然是出借者的,但在投资者运用借款购买设备、材料、支付工资这件事,借款属于谁,并不重要,只要它是劳动符号就成了,至于借款所有人同投资者之间如何分账,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人们只看到,工资是买劳动的,而看不到对资本物的支付,同样是用来买劳动的,就是购买资本物这个过去劳动的。
为什么反马派起哄或缄默呢?
两条。
一,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分工是劳动分工的道理,多种要素结合的生产,本质上还是劳动分工,他们同样不懂得,交换,其实质是劳动的交换。
二、当我们认清货币是劳动的符号,要么人们通过艰苦的劳动获得它,或者正当地从他人手里借过来,那么,我们就进入一个新的认识领域,投资者的钱,来路清楚清白么?这是某些不愿意承认货币是劳动符号、资本物是劳动符号的人,不愿意面对的质问。他们投资的来路可疑,所以才用什么效用来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