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yy
56649 152

[区域经济学] 劳动力转移了,新农村谁来建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3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10 个
通用积分
1.65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10 点
帖子
6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5
最后登录
2024-2-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移是个大的趋势,可是目前的情况是青壮年去城市了,而留在村的是386199,那新来建呢?新村建劳动移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呢?大家不吝教!

*********************************

一下是Smallfichcn的一点评论

劳动讨论专题、确实是一个很热的话题、感谢lyy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设为置顶、方便大家讨论

我们如果要做到一个好学者、不仅要对经济现象有很好的直观能力、对分析对象还要应用到很好的工具和理论。看到大家的直观都很好、我就尽我最大努力、提供一些世界上在这个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分析工具、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觉得合适、我还会做一个专题、介绍这个领域的最新文献。

劳动经济学、尤其是实证、是一非常复杂的领域扯了很多的西∶包括、微、和量。到在国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争、到在有很多经济学的大家都在注于域的研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James Heckman, 还经济学学会主席∶Richard Blundle。所以对这个研究方向感趣的同学可以大有作

除了Macro面的二元模型、在理上分析用的最多的是微观分析为主的household Model(家计模型)、而其中Nakajima's Farm Subjective Equilibrium(寻农家主体均衡论) 论应该是家计模型的核心 。很幸、我的导师就是中先生的学生、在中先生80的情况下、我有幸得到了他的教忘。

中岛理论的核心就是把农户的劳动时间分成三块∶休闲、农业劳动、和非农劳动。对农户来说、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混合体。也就是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在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如何分配这三者的时间。中岛假设∶农户首先考虑的是农业劳动、存在农业劳动和消费之间权衡。当农业劳动边际效用达到非农劳动效用的时候、农户会去从事非农劳动。这个假设可能有些太强、因为很多情况下、农业活动不是最优先的。

在80年代以后、世贸的农业谈判中削减农业补贴的理论依据就是以上的这个模型。所谓的绿箱政策就是政策不对农户的生产行为产生很大的扭曲。很多现行的绿箱政策实际上是达不到绝对的不扭曲农业生产的、但至少是weakly decouple的。

在实证分析中、可能存在农业和非农业的可分离和不可分离、两种情况。可分离就是把农业生产分离出来、先让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然后代入效用方程、使效用最大化、是一个叠代过程。不可分离就是运用同时方程组分析。这两种方法在实证都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可惜到现在为止、却没有中国的实证。如果大家感兴趣、并且有微观的调查数据、可以做一下。我很乐意和大家合作。

在实证分析中的主要困难是∶样本的Selective Bias和内生性。前一个问题主要由James Heckman解决了、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后一个问题的前沿是 Richard Blundle。他也因在这个领域的贡献单选为本年度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的主席。

现在、这个领域不仅在中国还是国际上、不仅在理论还是在实证、都是一个很有发展的领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上传我老师Jill Fendies的一篇关于家主体均衡论综述文章。与大家一起学习。

Jill Fendies∶Subjective Equilibrium Theory of the Farm Household: Theory Revisited and New Directions、2002

http://household.aers.psu.edu/PapPre/Findeis-SubjectiveEquilibrium.pdf

[此贴子已经被smallfishcn于2007-2-9 11:15: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新农村 劳动力 equilibrium subjective 农村 劳动力 建设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aongao + 60 + 20 + 2 + 1 精彩帖子
np84 + 20 + 2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经验 + 8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3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盛情难却 发表于 2006-4-21 1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你提的这个问题的文章,可是想了近一个月没有什么结果,我们共同思考吧.
个人观点,应该百家争鸣!

使用道具

藤椅
dreamdiy 发表于 2006-4-21 11: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个很尖锐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劳动力转移的矛盾——由此引致的问题有:新农村由谁建设,怎样建设。与此类似的另一个矛盾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矛盾(对立统一);我也一直没理出头绪,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吧。

离开论坛。在伪事件前提描述下,所谓的调查结果永远不会出来。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必各当事人心里比谁都清楚。亲爱的黑手大人们,你们爱怎么表演怎么写怎么说就随你们吧。 但不知哪位在删我的帖子,被删除基数从90多到102-110-112-116,明天又会增加多少呢?

使用道具

板凳
deedee91 发表于 2006-4-21 13: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农村劳动力转移个人认为一部分是因为农村劳动效率提高的结果,致使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从而也促进了城市化.

既染转移的是剩余劳动力,我想应该不存在新农村无人建设的问题吧

风吹不走笑容

使用道具

报纸
dreamdiy 发表于 2006-4-21 16: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deedee91 提醒;

需要分析一下这部分转移出去的"剩余劳动力"的构成才能有进一步的推论或结论...

离开论坛。在伪事件前提描述下,所谓的调查结果永远不会出来。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必各当事人心里比谁都清楚。亲爱的黑手大人们,你们爱怎么表演怎么写怎么说就随你们吧。 但不知哪位在删我的帖子,被删除基数从90多到102-110-112-116,明天又会增加多少呢?

使用道具

地板
xiaoxiao_83 发表于 2006-4-21 16: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拉尼斯和费景汉把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大量隐蔽失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接近于零。当这部分劳动力向现代工业转移时,农业总产量维持不变。第二阶段,随着工业的扩张,逐步吸收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平均产量的隐蔽失业人口,直到全部吸收完毕为止。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是正值,他们转入工业部门会引起农业总产量下降,农业剩余不能满足他们转入工业后的需要,从而开始出现粮食短缺。第三个阶段,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扩大资本积累,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此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而舒尔茨把农业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他认为传统农业的也是有效率,否认了零值农业学说.楼上说要把转移的劳动力分类我也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说说我的意见吧,现在中国很多地方出现土地荒芜,家里剩下老小,我觉得这是我们有些地方现在还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劳动力流失必然会影响新农村建设,但关键是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很感兴趣这方面的东西,一点愚见,希望多提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鬼魅魍魉于2008-11-20 15:22:53编辑过]

使用道具

7
midou 发表于 2006-4-21 22: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农村建设总体来说转移的是剩余劳动力,留下的人的生产效率会更高,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样新农村就建成了.(概括的说就是这样 当然里面有很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等)

使用道具

8
messi 发表于 2006-4-22 00: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以为劳动力转移不见得没有人建设新农村。打个比方:如果农村青壮劳动力都在城市的工程队打工,而新农村建设势必要启动一大批旨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工程。如果这些工程由城市的工程队承担的话,那些流入城市的青壮劳动力不是在建设新农村吗?

使用道具

9
tianma82281 发表于 2006-4-22 00: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长远来看,关键在于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短期,农村人口的转移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还有一点,新农村的建设是需要几十年时间的。

使用道具

10
lseycouk8 发表于 2006-4-24 07: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买一本刚刚出版的昉 白南生主编的<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 不知在哪能买到, 提供信息有钱相送, 谢谢了.

该书收集了关于城乡劳动力流动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论文,全面展示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对劳动力流动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最新进展。所收集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其权威性:(1)集中研究劳动力研究的各个维度,揭示了流动者的个体特征和流动的宏观环境;(2)研究方法强调规范性和时政性,使用的数据系统且权威;(3)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大量的发现。

http://iple.cass.cn/show_News.asp?id=9775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