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1993110
8491 71

其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简单,很明了。 [推广有奖]

61
1993110 发表于 2020-7-6 20:55: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面包价值,是面包行业的行业劳动。布匹价值,是布匹行业的行业劳动。
总量价值即社会价值是什么?是面包价值+布匹价值+。。。=总价值=总劳动=作为社会价值来说的社会劳动。
那么,在商品价值、总商品的总价值的上面,在面包的价值、社会的价值的上面,还有一个上位概念,叫做价值。
价值,是某种商品价值譬如面包价值的上位概念,也是所有商品之价值、总商品之总价值的上位概念。
所以,这样繁复,也比较繁琐。但并非不正确不科学。

当把商品,看成一种一种,则有(某种商品的)商品价值。这是某种商品的某一行业的行业劳动。
当把商品,看成总体商品,则有(总体商品的)总量价值。这是所有商品的所有行业的总量劳动,即社会劳动。
当把价值,看成某种商品之价值和总体商品之价值的上位概念,则需要更为一般化的定义了,而这又有各种思绪和思路。

所以说,可以舍弃价值等等概念,都放入后台,作为前身,作为背后的力量,作为后续的源泉。
直接去说劳动就可以了,说那些个别劳动,同行同种的行业劳动,各行各业的社会劳动。-------而这,也仅仅是统计范围而已,和统计范围的渐次扩大而已。在一个生产单位这个区域领域里来看,是个别劳动。统计范围大一些,在一个行业这个区域领域里来看,是行业劳动。统计范围再大一些,社会上有各行各业,在一个社会这个区域领域里来看,是社会劳动。都好比是地理名词。




使用道具

62
1993110 发表于 2020-7-7 00:20: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三是伐木工,工作了一天,砍伐了一亩的林地,砍倒了一百棵树,砍到了一万斤的木材,市值八十万或任何钱数。
那么他的工作量、砍伐量,是一人天,
那么他的工作量、砍伐量,是一亩地,
那么他的工作量、砍伐量,是一百棵,
那么他的工作量、砍伐量,是一万斤之木材量,
那么他的工作量、砍伐量,是八十万之木材量(或任何钱数之木材量),
那么他的工作量=他的工作量。
那么,以上都对。



张三昨天十小时的产品量(砍伐量),李四今天一小时就给运完了。
李四的运货量=运货的运量=李四今天一小时人运输。
李四的运货量=运货的货量=张三昨天一万斤的木材=张三昨天十小时人的伐木。
李四的运作量=一小时人之今天李四运作=(昨天一万斤木材之今天李四运作=昨天十小时人伐木之今天李四运作)。

同样,今年的1亿人天的运作劳动量=对若干亿元实物量的1亿人天运作=对往年今年3亿人天实物量的1亿人天运作。
这就是说,当期的总货物含有往期当期的劳动≥当期劳动,当期的总货值含有往期当期的产值,肯定有折旧补偿部分。
但可以有:当期总劳动量=当期总货物量=当期总货值量,意思是:譬如当期一亿人天活劳动,驾驭了三亿人天财物。
往期的劳动,并没有在当期再次进行劳动。
往期的产品,是被当期的劳动所驾驭利用。
当期驾驭量=当期驾驭量,当期的驾驭行为之发生量=当期的驾驭对象之出现量,在当期的人间、市场之出现量。
这样,有时会有理论研究上的便利。


使用道具

63
1993110 发表于 2020-7-7 14:25: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年的总劳动1亿人天,驱动了今年的总货物。就此来说,当年总劳动=当年总货物=1亿人天。

今年的总货物,含有往年和今年的劳动3亿人天,则又说:当年总货物它内含劳动量=3亿人天。

以上也是说,发生的1亿人天总动量(活劳动量)=出现的3亿人天总物量(物化劳动量)。

以上都对,分别都对,各有语境,各有视角。

使用道具

64
1993110 发表于 2020-7-7 16:32: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晚开会,有一年级学生(今年入学),二年级学生(去年入学),三年级学生(前年入学)。。。。,
那么,现场的人=今夕的人=一年级今人+二年级今人+三年级今人。。。。
那么,到场的人=今昔的人=今年入学者+去年入学者+前年入学者。。。。


当期货物,它是当期的,是现时的,也是往期和当期之历史的,是久远的。

历史来看,今年的面包耗用了去年的小麦,去年的小麦耗用了前年的麦种,等等。
今年的有关劳动+去年的有关劳动+前年的有关劳动。。。。=各个当期的一连串的劳动之和=面包它的劳动量=面包的历史出现量=他们的历史劳动量=面包它的实物量。

当前来看,这些面包=它的实物量=它的劳动量,这些面包是历史的,并作为当期货物,而在当期市场出现。无论这些面包最早出现在何时,有多少历史劳动量,当它作为当期货物,就是被当期劳动所驱动出来的。
当期驱动量(作用量)=当期驱动量(作业量),活劳动的当期发生量=(新的老的)货物之当期出现量。



使用道具

65
1993110 发表于 2020-7-8 13:43: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66
1993110 发表于 2020-10-31 17:21: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曾自豪地说:“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3,54—55]。即马克思的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不是一回事。
马克思还自认为:“我的书最好的地方是:在第一章就着重指出了按不同情况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劳动二重性(这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第225页]
以上转自: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问题的理解——另解《资本论》(3)

劳动表现为价值。
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创造者。
劳动表现为使用价值,
劳动表现为交换价值。
以上的劳动,到底是什么劳动,分别是什么什么劳动,这些可以忽略,可以另说。
总之,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表现为价值,表现为使用价值,表现为交换价值。
当然,也表现为交换价格。马克思说,总价值=总价格,等等之类。
不妨,上述的表现,就理解为转化。张三,在饭店拜寿是儿子,在厨房喂孩子是父亲,在教场是老师,在球场是球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论,唯一的基础就是一句话:人类劳动创造人类产品。
唯有人类人们的劳动,方能创造人类人们的产品。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马克思说的这个使用价值,在这句话里,特指商品这种的。马克思就是在说,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
商品之外,空气阳光等等也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有二种,一种是人工制品(即商品,含劳务服务),另一种是自然产品。

上述这句话如果成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就成立,剩余价值论不言而喻也成立。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是劳动的一部分而已。
上述这句话如果不成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论就不成立,就立马全部垮塌了。

上述这句话如果成立,可得:个别劳动量=个别产品量,任一劳动量=任意价钱量。
换言之,劳动量=产品量=产值量=预期收入量≈效用量。
再换言之,生产供给的劳动,是货物的数量,是货币的数量。被用于交换的劳动,是价格的数量。
换成马克思的术语来说,就是:在生产和交换中,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量=交换价格量=交换价值量。













使用道具

67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7:30: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68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8:08: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20-7-2 17:50
按照上述,会出现这样的公式:1万人天的某劳动=0产品=0产值=成本正1亿元+利润负1亿元。等等。

这个公式 ...
按照上述,会出现这样的公式:1万人天的某劳动=0产品=0产值=成本正1亿元+利润负1亿元。等等。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下面重新说一下。

根据劳动量=产品量=产值量,当劳动量大于0,人们进行了一些劳动,可能没有生产出产品,可能生产出了大量废品次品,可能生产出了正品,但是没有人爱买,可能生产出了正品,大家也爱买,但是行情变化了,价格上不去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打折倾销,赔本甩卖,可能出现了意外,失火烧掉了,等等,结果,就可能出现产值量=0,或产值量小于成本,出现亏损。

此时,不能写成1万人天的某劳动=0产品=0产值=成本1亿元+利润负的1亿元,等等之类。
因为,顾名思义,利润就是盈利,盈利不能为负数。如果赔本了,则利润=0,亏损大于0,而已。
因为,亏损是整体性的亏损(在这里是产值的亏欠,而不是具备了产值未能出售实现),不是仅仅亏损了利润,还亏成负数。
因为,利润如果为负数,则剩余劳动对等利润,也需要为负数。但是没有负数的劳动,要么劳动了大于0,要么不劳动等于0。

那么,可以写成:劳动量若干=产品量=实际产值量=预期产值-实际亏欠。
预期产值,也是计划产值的意思。实际亏欠,意思是预期产值没有产生,不等同于产值足够大而未能出售实现,出现了亏损。
当劳动量若干,没有生产出产品,或者正品太少等等,或者行情变化价格太低等等,此时产值没有达到应有产值,出现亏欠,
那么,可以写成;1万人天的劳动量=0产品=0产值=预期产值1.2亿元-实际亏欠1.2亿元=成本1亿元+利润2千万-1.2亿元,
等等。
这样,譬如在宏观经济加总的时候,可以把实际发生的成本1亿元等等列出。

当然,也可以各账各算。或许这样更好,更简单,更清晰,更便利。
统计劳动量的时候,1万人天劳动那就是1万人天劳动,应该加上。统计产值的时候,0产值那就是0产值,直接加上0。统计成本的时候,实际发生的成本1亿元,那就是成本1亿元,正常加入。统计亏损的时候,亏损就是亏损,赔本就是赔本,照旧列入。
也就是说,写成1万人天的劳动量=0产品=0产值,等等之类,就到此为止了。其余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再各账各算另外核算。





使用道具

69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8:30: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8:08
上述说法是错误的。下面重新说一下。

根据劳动量=产品量=产值量,当劳动量大于0,人们进行了一些劳动 ...
马克思强调了有效劳动、无效劳动,突出了这种区分。
那么,作为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强调无效劳动、有效劳动,也可以不强调、不突出(当然,这并非否定)。

譬如劳动了一万人天,但是生产出了0产品(研发失败等等),等等。
此时,劳动量确实大于零,是一万人天,而且这也是无效劳动之劳动,之大于零。
此时,这确实是劳动,确实是大于零的劳动(正数的劳动时间),又是等于零的劳动(有效性=0)
那么,这可以记为:劳动一万人天=0产品,0产品本身就说明了无效或有效,不需要另加说明了。
也可以记为:(无效的)劳动一万人天=0产品=0劳动。
这都是可以的。

那么,我个人觉得,可以闲置有效劳动、无效劳动这种区分,这样更简洁,更便利,更一般化。
从而,就一律写成:一万人天的某劳动=0数量的某种产品,或者,一万人天的某劳动=若干数量的某种产品,
这样,就应有尽有,就即可了。


使用道具

70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8:38: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20-12-4 18:30
马克思强调了有效劳动、无效劳动,突出了这种区分。
那么,作为不同的处理手法,可以强调无效劳动、有效 ...
马克思强调了有效劳动、无效劳动,或者说,强调了有用劳动、无用劳动,突出了这种区分。

马克思说,如果产品没有用(产品数量为0,或者产品数量大于0但是市场上的顾客不买账,看做废品,不屑一顾等等),那么其中凝结的劳动也没有用(通常来说,这就是有效性=0,有效性不等于1,取值仅为0或1),那么这些劳动就不被看做劳动,不作为价值。等等之类。


那么,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技术性的处理手法。或者说,这完全可以看做一种技术性的手法。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