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哲思
8431 46

[学科前沿]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笔记(已增加第二部分。。。)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2粉丝

教授

4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86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248 点
热心指数
250 点
信用等级
226 点
经验
46536 点
帖子
14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9
最后登录
2019-11-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笔记(一)


   《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开始?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马克思)。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因此,从商品开始,从分析商品经济开始,就是从资本主义经济最一般性的基础开始。于是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资本论》开始部分研究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吗?不是!是前资本主义世代的商品经济吗?也不是!

   “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马克思)。

   可见,《资本论》开头考察的商品经济是在纯粹的、典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的。所谓在纯粹的、典型的状态进行考察,就是在假定只有劳动者对自己劳动产品拥有所有权,而没有其他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私有制所有权和私有制关系干扰的前提下进行的考察。从逻辑上看,最一般的经济范畴总是出现在最丰富的经济关系出现以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范畴的发展次序和历史的发展次序是一致的。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马克思)。

   商品首先是用来满足需要的物,因而必须对人有效用。不论这个效用是用来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是用来满足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总之,商品首先必须对人是使用价值。

我们要考察某个事物,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事物的质,也就是说要把这个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因此,首先就必须考察这个事物所以成其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

    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规定不是使商品成其为商品的本质规定。商品的使用价值这种规定是商品自然意义上的质,是商品和其他一切对人有用的物品的共同的规定性。看来,商品自身的质,商品成其为商品的本质规定,需要从自然以外去寻找。
   作为使用价值的物在人类社会以外也会先验地存在着,但是,作为商品的物却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存在。可见,商品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社会关系,就是说作为经济物,商品代表着人类的某种特殊的经济关系。商品就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物化或者说凝结,人类的经济关系采用物的形式是商品经济的特征。

   作为有使用价值的物完全可以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比如空气、阳光、水等等,但是,作为商品的物却一定是劳动产品,哪怕这种劳动只是分离和组合或者寻找自然材料。因为商品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社会关系,是人类通过他们独有的一种活动达到的彼此联系。纯粹的自然物不能实现这种特殊的联系,它们之间也不是作为经济关系而存在着。因此,某些非劳动产品披上商品的外衣进入商品交换领域,这决不是上述这种经济活动的产物,而是其他的社会力量干扰的结果。这些力量作为事物存在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事物本身得到考察后,才能从人类历史中得到说明。


(以下是新增部分。。。。)


    人类的劳动总有着具体的目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有着具体的形式。正是人类劳动力的这种具体的耗费,才形成了对人有效用的产品,换句话说,这种具体的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但是,上面的分析却告诉我们,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本质规定。这就是说,人类劳动力在具体形式上的耗费不能形成商品的本质规定。
   如果我们把使用价值称之为商品自然意义上的质,那么,商品的本质规定就是指商品在经济意义上的质,而马克思把这种质称之为价值。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价值只能来源于人类的劳动,那么这种完全不同于具体劳动的人类劳动是怎样的一种劳动?马克思说是一般人类劳动或者说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正是这个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于是,一些重要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具体劳动有着具体的形式,可以创造具体的产品,按照德国人的语言说,具体劳动可以取得对象性的存在。一种存在如果不能创造对象,它自身就不能取得对象性的存在,那么它就是一种不真实的存在。抽象劳动没有任何具体的形式,既没有任何具体的目的和手段,也不能创造任何具体的可感知的效用。那么,这种抽象劳动是劳动吗?它有形式吗?它能取得对象性的存在吗?
    具体劳动或使用价值,我们都可以很直接的和直观的感知到他们的存在形式。比如木匠的劳动,他们通过锯、刨、凿等等手段最后形成桌子。不论是这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形式还是劳动的最终结果的形式,我们都可以直接和直观的观察得到。再比如音乐家的劳动,他们思考着音标和音符之间和谐的联系并把它们谱写出来,最后通过乐队演奏出来。这种劳动过程中的形式和最终结果的形式,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和直观的感知得到。而对于抽象劳动和价值,我们却好像完全无法进行直接和直观的感知,怎样确定其存在呢?
     正如有许多自然科学的成果都是人们对熟知的同一对象通过转换一种角度进行考察而得到的一样,看来,我们也必须转换一种考察的角度,转变一下思维的方式!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们现在仅仅只考察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一经确定,价值自然就确定了。
     当我们用直接和直观的眼光去看待抽象劳动,我们发现抽象劳动似乎没有形式,因而不可理喻。但是,如果我们不用直接和直观的眼光去看待抽象劳动,我们就会发现它不是没有形式,而是没有我们通常所习惯认知的直接的和直观的形式。抽象劳动本身就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这种劳动的特殊存在方式不是象具体劳动那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这种特点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现的是具体的劳动和劳动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的同一性,正像人体现了不同的特殊的个人之间的同一性一样。既然抽象劳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具体的劳动和劳动之间的特殊关系,那么,它就只能在这种特殊的关系中才能被我们所认识。换句话说,它的存在不是直接的和直观的存在,而是间接的、背后的存在。
     如果我们把这种特殊的关系表述出来,那就是比如:1件衬衣=10匹麻布或者1件衬衣=2个杯子等等。也就是说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马克思)”,即表现为交换价值。我们可以说抽象劳动或者价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或者说体现了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的某种关系,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关系表述为1种具体劳动=X量的其他具体劳动,原因在于,具体劳动之间由于不同质,它们就无法直接计量交换。而要使它们能够彼此交换,它们各自就必须需要一个载体。通过这种载体之间的关系,才能表明劳动的具体性质只是劳动存在的表面现象,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通过这种表象体现出来的它们的同一性质。也就是说,需要用物化的形式来表述这种关系,才能证明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除了差异还在事实上存在着同一,并且因为它们之间同时是同一的才能在量 上进行比较。用这种物化的形式来表述这种关系,就是上面提到的1件衬衣=10匹麻布或者1件衬衣=2个杯子等等。这种关系式表明了价值的存在,或者说价值的存在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的存在。于是,又一个问题蹦了出来:
价值到底来源于劳动(生产)还是来源于交换(关系本身)?
回答是:来源于劳动!
不是说价值存在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的存在吗?
回答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事物的整体及其规律。从局部上看,的确有些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他的劳动因此就白费了,所以没有价值。但是,从商品经济整体上看,只要劳动的社会分工存在,只要劳动采取了社会分工这种存在方式,那么交换就必然存在着,价值就必然以交换价值为其实现形式。对于局部表现为偶然性的东西,对于整体则表现为必然性。当把整体的这种必然性的存在看作是偶然性的存在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价值来源于交换这种错觉。这就好比从人类的整体来看,只要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只要人以男人和女人这种方式存在着,那么,男人和女人之间结合就是必然存在的,虽然从局部上看,个别的男人或者女人也许根本不会去结合。

{有关抽象劳动和价值范畴的几个一般性阐述:
1、劳动的物化潜在的包含了劳动分裂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可能,当然仅仅只是可能性,因为它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才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2、人类通过对自然界提供的诸多材料进行加工或者说进行分离和组合,使之成为符合人类目的的消费品。通过这种劳动的过程,人类创造了产品,就是说劳动获得了对象性的存在,而劳动由于创造了对象,它自身才能作为劳动来存在着,因而才是真实的存在。在产品中,劳动被固化,劳动的诸多特质现在被固化为合目的的产品,劳动成为扬弃了的存在。
3、劳动变成产品是对活劳动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的结果不是虚无,通过这种否定,单纯的物变成了劳动产品。劳动的具体特质现在变成了产品的具体效用,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性现在通过产品的效用显示了出来了,劳动的特质现在转变为产品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功能,并由这些功能显示出劳动曾经具有的特质。
4、产品中显示出的劳动的这种特质,表明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力量。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从产品的效用是由产品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功能来决定这一点来看,说明人类无非仍是跟自然同一的存在物,人类的劳动无非还是一种自然力。这样看来,劳动潜在的就包含了具有特质的存在和一般自然力的存在的两种可能。
5、这种潜在的分裂的可能发展成现实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固定的劳动的社会分工。劳动的这种社会分工,使得产品不再是生产者自身需要的产品,这样以来,劳动产品本身现在面临着被否定,这种否定同样不是虚无。劳动产品的这种否定,直接就是对劳动特质的否定。于是,劳动中包含的那种分裂的可能,现在演变成劳动自身内部现实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必然最后以对立的形式,即通过交换形式表现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24433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 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人大经济论坛 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 物理学家 马克思 资本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100 + 100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atr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0-10-17 22:51: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商品是很明显的一种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
它是生产关系凝结的一种表现。它真实,它具体。商品的种类的多少也非常能体现这个社会中我们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

使用道具

藤椅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8 12:52: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笔记(二)

合并到主贴。。
http://free919.net

使用道具

板凳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8 13:1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样合并呀。。。
http://free919.net

使用道具

报纸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18 14:41: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对原著的解读。
商品有两个质:商品自然意义上的质,商品经济意义上的质。前者规定了商品满足人的这种需要而不是那种需要;后者规定了是这种交换比例,而不是那种交换比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既表现在这里,楼主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把握很到位。我认为马克思最大贡献也是两个质的区分,马克思看到了价格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换形成的分配关系,而不是反映这种需要和那种需要的急迫程度,而后者是大批庸俗经济学家的理论,在需求的比较上用毫无对象的数学符号搪塞,使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走入歧途,是回归到科学解读经济现象的时候了。
但是马克思对第2个质的解读是错误的。实际上商品和商品之间有实实在在的“关系质”存在的,不需要马克思那样去抽象。抽象法使马克思接下来的研究脱离了科学性(注:马克思抽象出了劳动)。
我的研究表明:那个关系质,决定价格的东西,和西经恰恰相反,不是需求的不同造成价格的差异,而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人们需求相同造成了价格的差异,也就是说对此商品赖以生存的人数决定了交换比例。关系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这个商品的所有者对利益的诉求力,简称:利益诉求力。这就是我的均富理论(均分理论)。
利益不需要抽象,人们之间总存在利益同性部分。利益相同,但是生产这些利益必须分工。利益相同引导分工后的商品交换比例。劳动也好,投资也好,倒弄供需紧张气氛也好,都是占有和扩大“利益诉求力”的手段。

使用道具

地板
一一潇潇 发表于 2010-10-18 15:55: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我们用直接和直观的眼光去看待抽象劳动,我们发现抽象劳动似乎没有形式,因而不可理喻,,,,,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7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8 17:41: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补充了一点论述,见主贴最后。。
http://free919.net

使用道具

8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8 19:38: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18 14:41
支持对原著的解读。
商品有两个质:商品自然意义上的质,商品经济意义上的质。前者规定了商品满足人的这种需要而不是那种需要;后者规定了是这种交换比例,而不是那种交换比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既表现在这里,楼主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把握很到位。我认为马克思最大贡献也是两个质的区分,马克思看到了价格反映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换形成的分配关系,而不是反映这种需要和那种需要的急迫程度,而后者是大批庸俗经济学家的理论,在需求的比较上用毫无对象的数学符号搪塞,使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走入歧途,是回归到科学解读经济现象的时候了。
但是马克思对第2个质的解读是错误的。实际上商品和商品之间有实实在在的“关系质”存在的,不需要马克思那样去抽象。抽象法使马克思接下来的研究脱离了科学性(注:马克思抽象出了劳动)。
我的研究表明:那个关系质,决定价格的东西,和西经恰恰相反,不是需求的不同造成价格的差异,而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人们需求相同造成了价格的差异,也就是说对此商品赖以生存的人数决定了交换比例。关系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这个商品的所有者对利益的诉求力,简称:利益诉求力。这就是我的均富理论(均分理论)。
利益不需要抽象,人们之间总存在利益同性部分。利益相同,但是生产这些利益必须分工。利益相同引导分工后的商品交换比例。劳动也好,投资也好,倒弄供需紧张气氛也好,都是占有和扩大“利益诉求力”的手段。
什么是“关系质”?它怎样形成的?
http://free919.net

使用道具

9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18 20:38: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商品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物化或者说凝结,我不想打这么多字,简写成关系质。

使用道具

10
哲思 发表于 2010-10-18 22:28: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10-18 20:38
商品是这种经济关系的物化或者说凝结,我不想打这么多字,简写成关系质。
这种经济关系的构成是什么?是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劳动与劳动之间的关系?还是其他关系?
http://free919.net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