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论文范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 摘要:近些年,我国连锁超市得到了很快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国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对国外内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进行比较,并从中发现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本文首先对连锁超市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这是本文进行比较的理论基础。接着文章分析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中外零售业连锁超市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较。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零售业连锁超市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连锁超市发展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业连锁超市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零售业 连锁超市 比较 措施

  • 谈谈推进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谈谈推进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摘要]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此类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及其匮乏。所以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较深刻的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加强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高校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桥梁。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培养具备较强综合能力和较强适应性的应用型人才,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科研、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国经济处于新的转型时期,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的新经济现象,另外,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也难以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新的形势要求我国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视实践教学;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济管理类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管理素质、扎实的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能解决管理科学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相关问题,可以在集团公司、大中型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或者教学科研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时间短、经验少,匆忙中借鉴别人经验制定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不够成熟。所以必须在探索中不断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和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构建起新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显得十分迫切。 二、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管理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它要求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管理、经营、市场营销及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多是专业方向性不明显,很多学生即将毕业仍然存在抱怨学的课程杂而多,且感觉所学课程没什么用处,对于自己将来能够从事什么工作心里没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办学定位不能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学校管理体制不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在实践性教学中,一些院校受教学和科研经费不足的限制,少安排或基本不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的即使安排了也只是象征性且教学方法单一。 (二)教学方式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联系实践安排不足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文科类专业,在许多课程教学及其他培养环节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介绍,而对于实践内容的要求因为不便操作、不便考核往往被忽视。一些学校简单联系实际的做法并不能很好地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而往往停留在表面上,甚至于有些学生对经济管理类课程形成了平时上课听听、考前突击背背、考后基本忘记的现象。 (三)实际操作技能欠缺,案例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及方法选择上,尽管许多课程模仿MBA 教育采用案例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果,然而普通本科学生不同于MBA学员,他们缺乏对现实企业的客观感受,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案例分析中很难有较深刻的认识,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四)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支撑,效果难以保证尽管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然而经济管理课程实践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没有很好的现实环境支撑。而现在诸多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现实管理手段及模拟实践工具又因为软硬件成本要求高,二次开发维护难度大,仅在少数课程中得到部分应用,而没有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专门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又因为学生基本技能的欠缺和得不到相关课程的支持实际效果也难以保证。 (五)专业实习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企业管理一线,了解并实际参与工作实践,然而实际情况是因为集中实习时间有限以及企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不愿学生参与实质性工作,学生难以真正介入管理工作,因此在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方面没有起到作用,而对于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确。 三、推进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全面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训练:该层次训练以一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实验方法。 2.专业基础能力训练:该层次训练以二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专业基础理论、原理、方法。 3.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该层次训练以三年级学生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专业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管理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设计能力培养:该层次训练以四年级学生为主,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学生自我设计论文题目,通过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资料、列提纲、到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在课题设计、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5.研究能力培养:这是本科教学阶段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层次,其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科研开发课题。 (二)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首先,保证充足的经费,除了学费和政府、学校拨款外,可以寻求企业赞助,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质服务;其次,有效地利用专项资金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对口单位和部门签订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协议,使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兼职等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促进更多教师积极进行心智模式的转变,开展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设法从外面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 (四)整合传统理论教手方法,在理论教学方法中加强实践成分的比例教师在使用陈述方法时,环节安排必须与实践教学和教学创新相结合:比如用于总结、启发的导引,要求表述科学、准确,注意陈述的时机和时段的长短。问题的提出要来源于实践,从事例中引出理论问题,将实践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积极使用质疑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第一,造质疑环境。学生自疑,让学生学会提向;生生相疑,争辩讨论;师生互疑教学相长;第二,鼓励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第三,多角度设疑,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针对同一事物的意义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对事物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提出质疑。推动学生顺向质疑、联想质疑、综合质疑。 总之,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立足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引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改革,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可能实际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鸿,韦海鸣.地方性师范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 [2] 杨齐,林军.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1). [3] 何德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 [4] 魏国梁.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探索[J].科技和产业,2008,(2). "" 1"

  •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探究 "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探究 " 一、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人文学科,不仅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意识,同时还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而作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各科知识的过程中,除了体会其中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习其中的精神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健全自己的人格体系,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人单位的刁难。面对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而这些则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改革,将学习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首要难题。此外,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我们应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价值,即所谓的社会效益,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爱国思想、社会公德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应用价值。 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其创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汉语源远流长,承载着整个国家的辉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应用总有偏差,由于历史、文化、区域差异,错字别字、不规范用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二)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优势。而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其核心在于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强化。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在于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模拟招聘情境,锻炼学生口才:自我介绍、面试问答……。因为口才并非单纯的能说会道,它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是用人单位在较短时间内最快获取对应聘者的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手段。教师在模拟招聘或面试结束后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单纯的诗词鉴赏等理论教学就与学生的才思泉涌、妙语连连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起来了。 (三)理论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的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则违背了我国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倡导。由此就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力争实践、创新、应用还要遵从我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将汉语言文学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尤其是发挥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例如: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留学生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就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母亲。这虽是个案,但也要引起重视。教师教授先秦诸子散文孔子的《大学》:为人子,止于孝时可将孝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认识到符合孝道,是为人子女的最基本的要求。不爱父母焉能爱他人?不爱家庭焉能爱祖国?以此类推,将爱国、礼仪等美德也作为专题,既学前人文才,又品思想,使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本科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不可缺少的专业,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专业,同时也是国家或民族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汉语文文学专业教育,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关系着我国民族道德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形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理论教师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其今后的就业奠定结实的基础。

  •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就这两个方向的就业教育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一、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来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大部分同学的首选。但是,就当前中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来看,更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 首先应该提倡创新性课程设置。身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他们是对后代人影响最早,也是最久远,最深刻的群体,中国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前瞻性、创新性观念,为中国的创新教育培养一批预备队员,以便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习下去,为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要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它只是给同学一个实践机会而已,并没有在观念上给学生们一个实践的转变,有很多同学并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老师的角色之后实习已经完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是从观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一进大学就有老师的观念在他心中,在大学四年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二、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但是近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生表面上的供不应求和实际上的就业质量不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分析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趋势和就业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路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努力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小结: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 网络时代的对外传播--兼析央视国际网络的对外传播策略

    网络时代的对外传播--兼析央视国际网络的对外传播策略 一、信息传播全球化与对外传播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全球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的领域。从报刊、电视等传播媒介和经济学界讨论全球化的多数场合来看,人们提到全球化时,指的是一种经济现象,即各国市场和各地区性市场的一体化,但全球化绝非是个简单的经济概念,它的推进正在影响到各国的政治体制、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变革。就媒介市场的全球化而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信息传播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触角的延伸,文化帝国主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还是某几个国家的模式推而广之而成的所谓的全球化呢?人们也注意到,信息全球化正在改变现有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和传统传媒产业。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巩固他们在全球信息市场的地位,形成在全球信息传播市场的垄断优势。一项统计表明,目前,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流量超过发展中国家传入发达国家信息量的100倍。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得传媒竞争更加激烈,信息的流向也变得更加不平衡。因此,本文所关注的信息传播全球化将侧重于它给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所造成的冲击。 对外传播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与沟通,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以外的受众,二是把有关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国际社会。对外传播对于构建一个国家形象,宣扬一种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对外传播本身也体现出了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在对外传播领域,由于不同的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必然导致在新闻报道中持有不同的立场,甚至报道的事物也大相径庭。 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取向就是国际新闻流向的不平衡。发达国家(通常信息技术较发达)操纵着全球大部分的越境信息流(Transborder Information Flow,指跨越国际政治疆界的信息流通。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国际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等国际传播与电信业务、内容,也涉及到法律、咨询、广告等跨国界的专业服务领域。)的流向和分布。他们借助自己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控制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信息传播全球化从多个层面上导致了对外传播的意识形态性加强。这首先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在全球化的信息传播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垄断了几乎所有领域的信息技术优势。在西方,大量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传媒集团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技术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有大量的卫星转发器可以播送本国的电视节目,也有宽带的互联网用于本土网站的新闻发布。 第二个层面体现在国际新闻的来源上。在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新闻的资源却越来越集中,而由于西方媒体在技术上有垄断性的优势,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要转播或者购买他们的节目,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就在这些地区得以推广。 第三个层面体现在信息发布的层面。不同国家,不同媒体,在对处理同一新闻事件的时候,报道角度、方式和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新闻意识形态含义和含量的不同。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传媒集团正在西方日益形成,这种传媒集团中最有发言权的总是那些资金雄厚、占垄断地位的报团或电台。如今,由于传播媒介中大量高、尖、新科技产品的运用,使得创办媒介的成本越来越高,力量弱小的媒介由于资金不足,在技术设备和产品质量上无法与大媒介竞争,逐渐退出媒介竞争或被吞并,导致媒介发布国际新闻的惊人一致性。面对信息传播全球化,在国际新闻意识形态性日益加强的今天,我国如何通过加强对外传播,反映自己国家的真实形象,如何让手中更加信任自己的报道,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抢夺先机网络与电视双翼齐飞 卫星电视的出现使传播突破了国界线,从而促动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浪潮。而信息传播全球化又给电视媒体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电视和互联网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电视和互联网结合的最大意义在于:任何一个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无论它的规模、人员、节目数量、影响的大小,都将一举成为能够被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上网用户收看到的传媒:也就是说,成为在国际间传递信息的机构。这样的传播规模,无疑是对外传播媒体所梦寐以求的。 如今,网络成为许多行业,包括电视行业在内,致胜的法宝。在美国,电视工作者不仅仅把网络看作是一种新兴的媒介,他们同时认识到,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抢夺先机,他们同时认识到,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抢夺先机,占领优先位置。本文将就美国主要电视媒体的网上发展策略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央视国际网络的对外传播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 美国大部分媒体集团都开办了网站。目前在美国比较有影响、有规模的新闻网站都是从传统媒体转过来的,如NBC网站、ABC的网络新闻、CBS网站、CNN网络版等,但他们的转化并非简单地照搬,而是充分发挥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抢占网络传媒的制高点。 这些网络媒体的发展以高起点、大规模为显著特征,强大的资本后盾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例如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微软公司共同投资合办了MSNBC公司,既有一个有线电视频道,同时又有一个网站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包括新闻、商业、本地、健康、技术、生活和电子商务等内容,使电视与网络实现互动,网上在线服务每月有500万受众,相当于美国第五大报纸的读者群。 此外,许多媒体和媒体集团不止拥有一个网站,还有一些通过兼并实现与网络的整合。以时代华纳集团为例,他们与美国在线(AOL)合并,美国在线利用时代华纳的内容和宽频网,时代华纳利用美国在线完善的发送、销售系统和技术、管理优势,解决了自己搞10年网络没有成功的问题,实现了双赢。而这些传媒网站在独立运作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稿系统,并非仅仅依靠其母公司提供新闻源和网站内容。 以CNN网站为例,CNN拥有注册用户46万,日生成80万个个性化网页,2200种新闻分类,日浏览量1000万多页,日点击500万次。它在每个整点更新全部新闻,虽然CNN电视频道也随时插播新闻,但网站更新比电视的速度更快。 目前,CNN互联网拥有10个网址(包括CNN新闻网CNN.com;CNN财经网CNNfn.com;CNN体育网CNNSI.com;CNN美国政治新闻网ALLPolitics.com;CNN个人化新闻服务网MyCNN.com,CNN新闻快报Quick News;CNN欧洲网CNN.com Europe;CNN亚洲网CNN.com Asia; CNNfyi.com等)。根据每个网址的地域或重点不同,首页各有相应的头条新闻。此外,CNN网站还提供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日语等八个语种的新闻和朝鲜语的新闻标题。 CNN首页的信息量相当大,编排也值得相当研究的。CNN首页上新闻分类非常明确,分类也很细化,使受众有一目了然的感觉。比如,它将新闻分为世界新闻、美国新闻、气象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时政新闻、法律新闻、科技新闻、太空新闻、健康新闻、娱乐新闻、旅游新闻、职业新闻、当地新闻、深度报道以及教育新闻等。由于首页的第一屏被头条新闻所占据,大多数的其他栏目都在需要继续拖动才能看到的第二屏甚至第三屏,CNN还特地为各个不同的栏目在首页的左上方醒目处设立了链接,这不但方便了受众选择,也为各个栏目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在每条单条新闻的处理上,CNN网站的做法也值得借鉴。点击文章标题进入文章内容后,出现的页面不是单纯的该新闻的页面,在屏幕的左边和右边窄窄两条中仍提供了通向各个频道的链接。而单条新闻的标题下,有文章内容的预告,有相关新闻的链接,以及文章中提到过的有关来源或对象的网址链接。在文章的最后,又再次提供相关文章和相关网址的链接。这些细小的安排,都体现了网站从受众需要出发安排版面的匠心。 除了新闻的服务外,CNN还向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包括商务性的服务。而单就与受众的面对面交流,CNN网站就提供了四个方式。一是通过BBS论坛,网站提供一定的讨论题目,供受众发表观点;二是通过在线聊天,而这些一般也是提供了相应的主题;三是通过手中反馈,这其中又有很多形式,比如网站主动进行的民意调查,比如受众通过电子邮件进行的主动反馈。 在经营方面,虽然众多网络媒体都处于不盈利的阶段,但CNN网站1999年盈利3000万美元,靠的是网站与传统媒体的广告联动。即CNN的广告在有线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同时播出,客户在CNN有线电视网上播广告的同时必须在CNN网站上播广告。通过广告联动,CNN网站赚了钱。 三、央视国际网络的现有对外传播状态 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体,中央电视台早就认识到了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在广电系统的三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中央电视台首先开始注意国际互联网,1996年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现称央视国际网络)正式对外发布消息,1999年1月正式开通。经过加大投入,CCTV网络已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具备长时间大宽带直播的能力。 2000年9月,中央电视台国际互联网站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和中国日报网站等六大网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网站和外宣重点网站。2000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互联网站正式更名为央视国际网络,简称央视网络。在随后的改版中,首页的国际频道链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设在首页右上侧的英语频道链接,北美镜象站点链接以及设在首页最下方的CCTV4及CCTV9网上直播链接。 首页是构成网站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上讲求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对形成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首页的特征是受众对一个网站视觉认知的首要与重要因素。相对于做得比较成功的央视国际网络首页来讲,英语频道显得有些单薄无力。英语频道的首页页面非常简单,信息量少,缺乏厚势。首页上面有每日新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电视剧和频道简介六个主板块。从视觉上讲,英语频道首页版面设计过于单调而空洞,尚有太多空白区域有待开发。从内容上讲,英语频道的首页缺乏厚势,首页每个板块下仅仅有五条信息的链接,更新速度较慢。相比对应的CCTV9频道来讲,央视国际网络上的英语频道的内容缺乏再加工和深度开发,它不仅不能称上是CCTV9的纵深发展和有益补充,甚至都不足以成为CCTV9的简单翻版。 此外,英语频道的首页上还提供了对CCTV4和CCTV9的介绍,两个频道的节目表以及如何收看CCTV4的介绍。这体现了英语频道的服务意识,但是这些离真正的服务还差很远。英语频道还忽略了网络的互动性。它只是简单设立了一个公共信箱供受众发表意见或提供回馈,缺乏通过BBS论坛和网上聊天等形式同受众进行的更为贴近的交流。而央视国际网络则在首页提供了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讨论组、Real视频点播等多项服务内容。

  • 浅谈经济管理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经济管理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要]经济管理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现代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得其所,便于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积极地动手和动脑。本文从必要性、可能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对这种实验教学的想法。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室 开放性试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 经济管理类专业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在实验室内模拟经济管理的实验条件与实验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条件与模拟环境下的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1]开放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内学生没有做好或做后有不同见解及疑虑的学生分组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2] 一、经管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加大实验环节教学力度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使经济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验的要求,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精讲而学生多练, 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形成知识整合、知识意义建构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二)解决学生实地实习难的方法由于经管类专业扩招迅猛,实验室建设赶不上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师资和设备严重缺乏,而学生管理实践经验缺乏,企业认为来实习的学生只会给企业添乱,因此不接收学生来企业实习。而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只要学生有计算机就能进行实验教学,做到理论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三)可以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后的自学,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到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中去验证理论,或者通过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一个项目,到开放实验室解决。还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一起探讨、分析、思考、相互帮忙,在合作中发现团体的力量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二、经管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可能性 (一)硬件条件经管类实验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的实验体系。 要求应用软件服务器具有较高的性能指标,为确保有些课程实时在线数据的完整性,将这些应用软件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直接与后台存储器用光纤环路连接,以确保存储调用速度快、稳定安全性能好。校园网的建立,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条件。通过网上学习、网上答疑等辅助手段,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实验教学环境。互联网上的用户以账号和密码方式先登录到服务器,随后通过网络隧道方式连接到内部实验网络,远程使用专业实验室的各种专业实验软件,从而实现利用网络实现资源拓展。经济管理类院校不可能在不同的机房内安装不同的专业软件设立不同专业实验室,一般会使用较为高端的计算机, 将不同专业软件安装在一起。因此,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功能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适用性。实验室的网络环境、硬件环境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要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设备,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今后的发展需求。 (二)软件条件软件条件指与硬件条件相配套的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实验程序等,对于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根据硬件环境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地设计出实验教学大纲,即设计出合理的实验项目。在实验室不具备开发软件能力时,应以购买成品的应用软件为主。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是要转变相关专业任课教师的认识,调动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和企业或地方合作,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开发相应的软件。全部实验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面,从而实验室的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科研软件。所有软件应充分考虑到其软件的先进性、配套性、实用性、共享性与渐进性。 三、经管类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经管类实验室是一个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多功能实验基地,包含多学科,需要资源共享。而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需要经济管理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两方面的人才。因此,应加大实验室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将科研带到实验教学中,以保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能否有一支素质高、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是能否开展好开放性实验的根本保障。我们认为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当配备一部分兼职实验教师。因为实验室工作量大,可以要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来自高年级的学生主要任务则是充当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协助专业教师进行实验教学与校内模拟实习的组织与辅导。这样就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实验室师资队伍,有利于对开放性实验的指导。 (二)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为保证开放实验顺利进行,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教学层次的递进,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验证性、综合性实验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实验时间,教师则以辅导为主,教师不给出其程序步骤,主动权也交给学生。对于设计性实验应注重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性实验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内容,选择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前加强与学生进行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使实验中隐含的重要内容不被忽视,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时间的开放主要是指实验室要合理安排时间,以满足学生课间和课后进行实验学习的需要。合理化的技术方案,既能在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开放程度,又能有效地减轻实验室硬件资源有限的压力,使得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可在开放时间段去实验室完成实验任务,有计算机的学生则可在寝室里通过网络访问来完成实验任务。 (三)把握开放性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力求达到通过实验活动,促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知识。 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结合,形成一套丰富多彩、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单项型实验、课程综合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跨专业综合型实验、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实地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讲授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具有能较快地进入中高经济管理层中的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 [2科技信息,2008(19):181]苏蕊。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

  •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 " •1) 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包括:词汇学,语法,当代语言学的各个分支极其理论,语言学对其它学科(如翻译等)的影响。 •E.g. •英诗中常用的修辞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中的缩略语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英语新词新意探究 •美国英语的特色 •如何正确把握英语定语从句(或其他各种从句或语法形式)在句子中的确切含义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 •English by Newspaper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Reading Strategy: Context and 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2英美文学 •主要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学及文学作品,或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议或对比,或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对社会进步产生的作用等进行分析评论. •E.g.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XX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XX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XX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结构 •《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对婚姻的影响 •《儿子与情人》中格特鲁德的情感历程分析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论《呼啸山庄》的爱与恨 •论《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色彩 •爱的涅槃---《呼啸山庄》主题分析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3翻译 •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翻译实践中的系列问题,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与写作. •E.g.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语习语翻译 •翻译与语境 •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语篇体裁与翻译策略 •汉语四字词语的翻译 •数字的翻译 •翻译中的语序转换 •谈英语被动句的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谈合同(或其他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 •英语否定句的翻译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英译 •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商号、商标、公司名称等的翻译 •论信、达、雅与品牌翻译 •交替口译初探 •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Importance of Meaning Group in Translation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4跨文化研究 •包括中西文化对比 (语言,宗教,价值观,物质文化,企业文化,风俗习惯"

  • 有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摘要:大学是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大学生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往往难以适应。而社会变革对人才心理素质要求却需要大学生富有开创、自信、进取的精神。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产生了巨大冲突,由此引发了不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值得每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有针对l生地开展教育工作,要在详实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探寻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最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由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自我认知缺乏导致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据调查结果显示:21%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二)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 三)就业心理模糊和择业误区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除了学习,其他方面差强人意,自卑心理使其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还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为追求公平的偏执、高择业标准的偏执和对专业对口的偏执。在面对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将就业的一切问题归结于就业市场不公平,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 四)承受能力不足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内因是家庭的培养方式和学生的成长方式及经济状况,而社会的大环境则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惑的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另外,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急剧变化,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形当中增加了大学生的精神负担,使其在心理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给学校的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如由于忧郁等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 二、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环境,我们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强健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还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开拓进取、执着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令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能为个体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论教育和高校德育实践教育得以整合与实现的基础与桥梁,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高校德育内容的完堑I生,才能进一步实现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构造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发展密切相关。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解决人生发展课题,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走向成熟。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需要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未成熟期,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恋爱、职业选择,等等。以尚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更加复杂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渡过美好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 三、拓宽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起优化与创新的辅导员辅导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教师心理教育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并提供多种教育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目前,由心理咨询带动开展起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我国高校蓬勃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首先,心理咨询工作管理上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内容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不能切实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虽然在高校中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只是进行心理障碍咨询,而没有进行心理发展咨询。 其次,许多高校(特别是理工院校)没有一个合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辅导员心理辅导制度。学生政治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El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繁琐的事务使得学生政治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和工作,不能对学生进行长时期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造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活动重视不够。

  • 关于大型工程类科研院所经济指标考核初探

    关于大型工程类科研院所经济指标考核初探 摘要:我国工程类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偏好采用先进的技术体制和元器件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忽视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究其原因是考核导向不合适,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院所应加强以内部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指标考核,促使科技工作人员多关注成本控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科研院所;经济指标;考核;成本控制 一、引言 1 9 9 9 年国务院下属2 4 2 家科研院所转制以来[ 1 ] "

  • 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形势思考

    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形势思考 1、传统生态足迹模型 1.1生态容量的计算方法      生态容量也称生态足迹供给或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所能提供给全部人口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公式如下:犈犆=犖×犲犮=犖×狀犼=1(犪犼×狉犼×狔犼)(1)式中:犈犆为生态容量,犖为区域人口数,犲犮为人均生态容量;犼为土地类型,犪犼为人均实际占有的第犼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狉犼为均衡因子,用以校正不同土地类型生物生产能力的差异;狔犼为产量因子,用以校正不同国家或地区与全球平均土地生产能力的差异。基于各类土地均具有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和空间互斥的考虑,在计算生态容量时,各类土地面积中需要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育面积[5-6]。 1.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足迹需求,是指生产区域人口消费的资源及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 1.3生态盈余/赤字的计算方法 生态盈余与生态赤字是区域生态容量供给与需求的差值,用以衡量区域生态足迹盈亏及供需矛盾等,公式如下:犈犛=犈犇=犈犆-犈犉=犖(犲犮-犲犳)(3)式中:犈犛表示生态盈余,为正值;犈犇表示生态赤字,为负值。 2、改进的海岸带生态足迹模型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以各类土地生态系统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为前提,将人类的食物和能源消费需求通过折算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相应的把生态系统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化石能源地(用来吸纳废弃物)等6种类型。事实上这一假设完全忽略了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废弃物吸纳、生物多样性保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功能,因此应用这一理论得出的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局限。海岸带是海洋延伸至大陆架以及和陆地的交界地带,虽然其生态系统结构与陆地不尽相同,但是具有和陆地几乎完全相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鉴于此,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供需矛盾及区域人口的整体需求等。 2.1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是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7-8],即包括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文化娱乐服务等直接利用价值,也包括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间接利用价值。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随机性、动态性和区域性的非线性巨系统,并且由于没有成熟和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标准,且价值计算过程中多利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及揭示偏好法等替代方法,因此得出的评价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数值通常偏大,导致实践应用中常常遇到困难[9-10]。 高地等对我国各类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广泛研究,针对传统方法计算结果偏高的问题,提出了适用我国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的修正方法,提出:定义全国单位面积农田年均产粮的经济价值为1;其他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农田粮食生产服务价值相比较,比值为相应土地生态系统的当量因子。同时提出:定义1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于全国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1/7。结合上述定义和方法、依据我国年均粮食单产及市场平均价格,即可计算各类土地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1]。 参考谢高地等提出的分类方法,将大连市海岸带生态系统分为与之一一对应的耕地、林地、草地、养殖用海域、滨海湿地及非养殖用海域等6种类型,并以相应当量因子计算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依据大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大连市平均粮食单产5887kg/hm2,原粮市场平均价格每千克2.44元等数据[14-15],计算出2012年大连市海岸带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大连市单位面积的各类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均高于相应类型土地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其整体经济地位是相符合的。 2.2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因子计算 为了更好地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相互之间的广泛联系以及全面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结合近年来大连市城市建设对滨海湿地的占用情况等,将大连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分为滨海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养殖用海域、建设用地和非养殖性海域(吸纳废弃物之用)等6种类型。同时,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算法,提出海岸带生态足迹模型的相应因子计算方法如下:均衡因子取大连市各类海岸带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与耕地生态系统的比值(建设用地、化石能源地分别和滨海湿地、非养殖用海域对应)。6种类型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均衡因子依次为:1、3.16、1.05、6.67、9.08、0.06。产量因子取大连市单位面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与相应类型土地全国平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的比值。根据表1和表2计算,可得大连市各类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产量因子相同,均为1.15。 2.3海洋生态压力指数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 为了衡量人们在享受海岸带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过程中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大小,提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海洋生态压力指数模型:犈犜犐=(犈犉-犈犆)/犈犆(4)式中:犈犜犐为海洋生态压力指数,表示海岸带生态足迹需求与供给的差值占生态足迹供给的比重,其值越高表明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越大,是一个负向指标。为了衡量海岸带生态系统向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之后,根据自身剩余的经济发展空间的大小,提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犛犇犐=(犈犆-犈犉)/犈犉(5)式中:犛犇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表示海岸带生态足迹供给与需求的差值占生态足迹需求的比重,其值越高表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空间越大,为正向指标。 3、大连市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 依据大连市统计局公布的20032012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提供的各类土地利用情况及各类物资消费账户、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数据库提供的相应能源、物资的全球平均产量等数据,结合本研究得出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的计算值,分别利用式(1)至式(5)计算近10年大连市人均生态容量、生态足迹、生态盈余/赤字以及海洋生态压力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海洋生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2003年以来,大连市人均生态容量持续增加,涨幅达到10.93%,年均增速接近1.1%,表明近10年来大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同时,人均生态足迹整体上持续增加,涨幅接近60.74%,年均增速在年均生态容量的5.5倍以上;人均生态盈余从2006年发生逆转,开始出现生态赤字,表明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生态约束作用持续增大。其中20092011年,生态赤字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反复波动和之后持续增长之势,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决策与权衡。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10年来大连市的海洋生态压力整体上持续加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持续减小,如不能有效遏制这一趋势,将严重影响大连市的海洋生态安全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在大连市再次进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十二五时期,为了实现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龙头的发展目标,大连市将面临严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岸带生态平衡等一系列挑战。为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切实提高对滨海滩涂湿地、盐沼、岛屿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力度,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是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结论 (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构建了大连市海岸带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计算方法,得出20032012年大连市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容量及生态盈余/赤字等,充分显示了海岸带生态系统之间广泛的联系以及区域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文化娱乐需求等。 (2)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海洋生态压力指数模型以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据此对大连市的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形势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对策,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海洋生态规划和环境保护、协调人与海洋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