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25577 164

致李克洲先生 [推广有奖]

11
xieyongxia 发表于 2006-11-22 15: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老曹:

我不知道楼主购买力的确切意义。我的理解:现代的购买力就是指货币。就是能够作为交换媒介但不直接用于消费的商品,它直接构成需求。

使用道具

12
xieyongxia 发表于 2006-11-22 16: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6-11-21 7:01:00的发言:

实际上,任何交换比例最终都是以“耗费”作为基础的。如果一种产品已经不再耗费任何代价就可得到,那么它必定多到象空气那样的程度,此时,它由于已经没有交换能力而失去了“折算”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耗费劳动价值论者在价值论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了,究竟是因为某商品有价值——能够实现价值——形成购买力,人们才去耗费劳动,还是耗费了劳动才能够实现价值——形成购买力呢?这个问题一直被马克思等劳动价值论者所忽视。其实,现实中这已经很明显,是因为某物能够形成购买力,所以人们才去生产它,而不是因为他凝结了人们的劳动就能够换取购买力。

如果一种产品已经不再耗费任何代价就可得到,那么它必定多到象空气那样的程度,物品的稀缺与劳动什么关系?是因为稀缺所以劳动,还是劳动后就能够得到价值。

如果一种产品已经不再耗费任何代价就可得到,那么它必定多到象空气那样的程度,此时,它由于已经没有交换能力而失去了“折算”的意义。因此我想,折算是不能脱离耗费的。而折算则从技术方面发展了耗费的意义。任何交换的事后价值折算都不是单方面决定的,它既是供给者折算的结果,也存在需求者折算的影响,如果供给者能够通过生产成本来折算其成本价值,那么它就是交换的事前价值,那么它完全不等于交换的事后价值;因为它完全忽视了需求者在交换时的需要价值从而进行的讨价还价。而事前价值能够不能够实现还是一回事,而经过市场讨价还价后的价值则是另一回事。

另外对于价值来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只存在于交换过程之中,但实际上,价值作为耗费的凝结,它在没有交换的时候同样存在于,并且正因为它存在,所以才需要交换来实现它。交换只是价值的实现方式,而不是价值的决定方式。因此,计划经济形态仍然存在价值问题,产品仍然具有价值,只是计划经济的价值实现形式是扭曲的,所以才最终导致它的失败。其实,价值什么时候都是交换的结果,这一点,从有价值概念起,这都是价值的一个最主要属性。而你以上的理解只不过是把你的价值观固定在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这一本质说罢了,马克思忽视这一矛盾,从而创造出了他的价值概念;如果你仔细考察一下价值概念的历史,就可以发现,除马克思以外,无一把劳动作为价值的本质的。而你则从他的这一概念出发,来否定价值的社会性。这显然是你受了马克思价值概念的误导。从逻辑上讲,如果跳不出劳动本质说,那么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具有社会性,什么时候都绝对的,就不存在实现不实现的问题,就不存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使用道具

13
xieyongxia 发表于 2006-11-22 16: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6-11-21 7:13:00的发言:

当你将价值定义成“购买力”的时候,我倒要进一步的追根究底:这种购买力的最终根源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件物品具有交换别人物品的购买力?购买力——比如货币,其实就是商品,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已。

当一件物品不再耗费任何代价时,它的价值实际上已经为零。但是它可能还具有价格,比如白拣得又稀缺的物品,它的价值就等于零,但仍然具有价格。但是许多人就是难以区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将价格看成是价值了。当然,依你的价值观。然而如果依购买力来定义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使用道具

14
xieyongxia 发表于 2006-11-22 17: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6-11-19 13:45:00的发言:

你可以说分配价值,但是必须知道分配价值的实质是分配财富。我是坚决不接受脱离财富的价值的。价值理论必须是说明财富流向的理论。完全同意。

没有人需要价值,如果价值本质是劳动的话,但如果价值是购买力就不然,因为购买力同样也是一种财富。

使用道具

15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6-11-22 18:1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6-11-21 2:54:00的发言:

你看的价值定义什么?问题有二,记得我早就说过。一是分不清那是内涵那是外延;二、购买力本身就是没有定义清楚的概念。

再:所有权是商品交换存在的前提,除此而外它对商品价值(确切说是价格)的影响还有什么?一斤谷也是所有,两斤谷还是所有,难道这两个所有有什么不同吗?如果二者没有什么不同,你的“所有权决定价值”这句话本身就不成立。

我知道你会套用“量”来为这个不同找到依据,如果这样,那么我就要问你一斤谷与一斤铁的所有权谁大谁小了?一旦这么质疑你,你难保证你不在连续的三个问题内进入循环。

先理解再评论。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6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6-11-22 18: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回复xieyongxia网友

你没有看过我的书,但你的评论我大部分同意,我不明白你的“价值形成”是啥意思。

另外,如果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考察商品价值的决定,我觉得综合价格指数,应该是比较接近能够衡量社会购买力大小的工具的。

货币就是社会购买力的一般形式,商品所具有的社会购买力,就是它能够交换到的其它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它最重要的是能够交换到货币的能力。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7
xieyongxia 发表于 2006-11-22 19: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价值形成是指动态地看价值产生及其大小决定的过程。

我不知道你的“综合价格指数”具体的是什么,如果按照传统观点,价格指数只是动态反映社会供需状况的,而不是总量或量化的标准,因此,其反映“社会购买力大小”的只能是动态变化——增加或减少,而对于社会购买力这个静态量是多少不易衡量。

“能够交换到的其它商品和劳务的能力”是斯密价值的第二种涵义,是李嘉图和马克思所极力批判的,但为马尔萨斯、穆勒等所接受。其实,这关系到如何定义价值的问题——即价值的本质问题,它是否与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价值衡量的尺度,价值存在的实体,价值的来源等等是一回事,但它们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资本论》就完全等同了这些,所以他的结论——特别是价值和分配理论遇到了逻辑和现实难以解决的双重难题

使用道具

18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6-11-22 20: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将社会购买力的增加和减少,形象化地用价值的产生和灭亡来表述,也未尝不可,但千万别再增加语言歧义。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库兹涅兹,他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分析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研究,在帮助我们认识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购买力的测算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9
ccggqq 发表于 2006-11-23 01: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ieyongxia在2006-11-19 13:45:00的发言:

你可以说分配价值,但是必须知道分配价值的实质是分配财富。我是坚决不接受脱离财富的价值的。价值理论必须是说明财富流向的理论。完全同意。

没有人需要价值,如果价值本质是劳动的话,但如果价值是购买力就不然,因为购买力同样也是一种财富。

如果价值是劳动,那么价值就是劳动。这种马克思式的定义究竟说了什么呢?

如果价值是购买力,那么由于购买力的实质就是一物兑换另一物的比例,所以价值就是价格。

擅长哲学分析的李克洲以为我没看出这一点,……。其实我前面的哲学式提问就在于要他从哲学角度发出自己的逻辑矛盾。

xieyongxia:真不明白购买力是那一种财富?购买力实际是反应两种财富间的交换关系的,何来财富之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1:07:45编辑过]

使用道具

20
hhj 发表于 2006-11-23 07: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ieyongxia在2006-11-22 16:08:00的发言:
这就是为什么耗费劳动价值论者在价值论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了,究竟是因为某商品有价值——能够实现价值——形成购买力,人们才去耗费劳动,还是耗费了劳动才能够实现价值——形成购买力呢?这个问题一直被马克思等劳动价值论者所忽视。其实,现实中这已经很明显,是因为某物能够形成购买力,所以人们才去生产它,而不是因为他凝结了人们的劳动就能够换取购买力。

“有价值”是什么意思?“有价值”中的“价值”又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说过,别人的成本就是你的价值。这是市场现实告诉我们的一个经验道理。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