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1611 5

[原创]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7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3 点
经验
303660 点
帖子
11540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9-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FONT size=3><o:p></o:p></FONT></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o:p></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o:p></P>
<P ><FONT size=3>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o:p></o:p></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STRONG><FONT size=3>①劳动价值不过是“个人”输出或付出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的功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体现是以目标系统对象的效用或优化效应为价值参照标准的。<o:p></o:p></FONT></STRONG></P>
<P ><FONT size=3>当然,马克思及“前唯物主义者”等好像并未完全认识到有用劳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功用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与无用劳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损失的功用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区分,所以使不懂活用理论的国人在“大跃进”时间一味乱干,以为只要出力了就是做事了,那时甚至出门见面招呼都“劳动了吗”,“劳动就是光荣”的口号常挂嘴边,素不知劳动不仅要讲研方法,而且还要追求劳动效率——即人体系统功用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劳动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总劳动付出成本,这样只有追求劳动效率接近最大化的劳动才是较有功用的劳动。不然,你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或成本却没有发挥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用,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即受用者系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包括:物品、个人、组织、社会系统,不过传统经济学是以“人”为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而言也没有多少价值!可见,只有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有用的劳动才能算是劳动价值。<o:p></o:p></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STRONG><FONT size=3>②劳动价值是引起参照系统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效应——“效用”<o:p></o:p></FONT></STRONG></P>
<P ><FONT size=3>从上面我们已知劳动价值不过是“个人”输出或付出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所引起的效用或优化效应为价值参照标准的功用价值。那么某人劳动价值是相对于某一与之相互价值联系的事物或系统的优化效应或效用,所以,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接受某人劳动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功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状态的受用系统为参照主体则某人劳动的价值就该受用系统的优化效应或效用,一般来说当这个受用系统参照主体为个人时,我们称之为效用;当这个受用的参照主体系统为社会组织或系统时,我们称之为社会优化效应;当这个受用的参照主体系统为物品系统时,我们称之为物品优化组合效应;不过,我的“泛系统观”认为要素之间形成一体的事物都可以看作为一个系统,为了避免大家认识上的同义反复我把参照系统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效应都强称之<o:p></o:p></FONT></P>
<P ><FONT size=3>为“效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所以,请大家不要理解错误了!<o:p></o:p></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 ><STRONG><FONT size=3>③当上面的参照主体系统是付出劳动价值的自我时,这时,参照主体系统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重叠,参照主体系统就是劳动目标系统对象,因此,功用价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效用价值!<o:p></o:p></FONT></STRONG></P>
<P ><FONT size=3>这句话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可能有人会说:“付出劳动价值的是自已?获得劳动价值引起效用的也是自已?你能否举个例子?”然而,在下的答案也可能会出人意料之外:我们在锻炼身体时所产生的体能运动耗散与平常大家给别人、给组织、给国家体力劳动时的体能运动耗散本质上有何区别?我认为在劳动付出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要说真有区别那是劳动目标系统对象的区别,前者是自已,后者是别人、组织、国家等环境客体系统!另一方面的区别就是自身在锻炼身体是由效用主体是自已,所以自我可以及时调节符合自身承受的功用,以自身的效用为价值标准;而给环境客体系统劳动时,却要以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为价值标准。不过,当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与自身的效用目标同态时,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也是自身的效用,只是比较间接而己!<o:p></o:p></FONT></P>
<P ><STRONG><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④下面是我构建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中人体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o:p></o:p></FONT></FONT></STRONG></P>
<P ><FONT face=宋体 size=3>个人(参照主体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劳动(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客体或环境系统、主客整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新的结构功能重组-→再反馈给自身(参照主体系统)-→环境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自身(参照主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的过程。</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o:p></P>
<P><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FONT></o:p>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16:15: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价值 劳动的价值 唯物主义者 优化组合 劳动效率 唯物主义 大跃进 马克思 价值 而且

沙发
tabalt 发表于 2006-12-8 17: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结合了信息论,不应该忽略控制论。

使用道具

藤椅
tabalt 发表于 2006-12-8 18: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层面的话,系统科学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与应用科学之间的桥梁,经济学依然。我们不妨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为系统经济学。

使用道具

板凳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8 19: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abalt在2006-12-8 18:02:00的发言:
如果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层面的话,系统科学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与应用科学之间的桥梁,经济学依然。我们不妨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为系统经济学。

不错,在下的所有经济学理论正是基于正在构思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之上。

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原创]我的价值观即世界观、人生观!》请指教!
[
2 3 4 ]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报纸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8 21: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abalt在2006-12-8 17:52:00的发言:

结合了信息论,不应该忽略控制论。

信息是组织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系统得以实现自我调节,是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系统、信息、控制不可分离.

我们知道,一般系统有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对控制主体系统而言,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与控制是不可分的,系统中任何信息的传递、交换和处理都是为了系统的平衡、优化控制,而平衡、优化控制正是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系统一定是一个信息系统。我构建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中人体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论述的是两

控制系统(A、B)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输出、输入过程中,当控制系统A作为参照主体系统向控制系统B发送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对系统B的有用部分我称之为系统A对系统B的功用,当该系统A是一个人体系统时,系统A的“功用”即是“劳动价值”。

换个角度,当控制系统B作为参照主体系统时,作为参照主体系统的B是接受客体系统A发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接受者,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对主体系统B的有用部分我称之为系统A对系统B的效用。

然而,两者都希望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交换、转化中获得优化,这是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的人为了在双方的博弈中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作出的决策,这种各自以自我为中心作出的决策就是各自的计划控制策略,当然,如果各自都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双方的利益时,就难以整体优化,因此,当两者在合作中如果能使各自的付出成本一定时使比各自单独时付出相同成本的功用(能)以及效用增大,那么相互之间的合作才有可能。否则,就没有必要!而从整体系统而言,这是更高层次的控制。可见,大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平衡、优化控制正是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而这种目的的达成有赖于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交换、转化中获得优化过程也是自组织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21:42:34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地板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9 22: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tabalt在2006-12-8 18:02:00的发言:
如果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是哲学层面的话,系统科学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与应用科学之间的桥梁,经济学依然。我们不妨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为系统经济学。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为系统经济学的话,那么也只能是从系统功用(能)的角度去理解,下面是前段时间在学者专栏发的帖子: 《原创]泛系统功用价值优化论与马克思经济学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9-21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