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6506 28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所包含的矛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8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所包含的矛盾
黄焕金
马克思认为,一个企业当其因采用先进机器等原因而提高生产率后,就会在雇佣劳动中产生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当生产率提高后,资本家给予工人的工资所包含的价值下降了,资本家只用提高了的生产率的更少一部分产品就可以再生出相等的劳动力。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了,从而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如马克思说:“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工人只需要他以前的一半时间就可以生产出自己每天的生活资料的等价物。”
仔细考虑起来,这里总存在问题。马克思自己说,无论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的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是不变的,“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表现为相同的价值”。也就是说,无论产品数量如何增大,只要它们是在相等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这一批产品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变的。这样,生产率提高下的每一产品所具有的交换价值下降了。这即是马克思著名的“反比论”:产品价值与其生产率成反比。
以这一点衡量再生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产生问题。因为那怕这个企业的生产率如何提高,再生产自己的雇佣劳动的劳动力所花费的价值并没有从生产率提高中得到节省。比如,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在生产率还未提高以前,花在其所雇佣的全部劳动力上面的价值每月相当于100台电视机,也就是说,这时这100台电视机所具有的价值可以交换回它的全部劳动力的一个月的劳动时间。但是,当生产率提高后,根据马克思自己的“反比论”,这100台电视机所具有的价值下降了,它能够交换到的商品量下降了,这样,当生产率提高后,100台电视机就不能换回相同的劳动力了。可能需要量110台电视机才能换回相同的劳动力。这样,马克思所说的相对剩余价值就难以确立。在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着矛盾之处。
实际上相对剩余价值的确立并不在这个企业内部,而在于一些提供生活资料的行业与部门的生产率的提高。对于这一点马克思自己也是清楚明白的。无论这个企业的生产率是否提高,甚至下降,只要提供生活资料的部门的生产率提高了,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只用更少的价值产品去交换这些生活资料,从而真正缩小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与剩余价值得到延伸。
因此,可以说,相对剩余价值与雇佣劳动并无关系,而与分工和行业关系有关。用“劳资关系”解释不通相对剩余价值,用“行业分工”理论才能解释之。
劳资关系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行业分工”理论。根据劳资关系,竞争,即商品供给的竞争,包括劳动力商品之间的供给竞争,是有害于经济的,因为它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但根据行业分工理论,竞争总只是行业性的竞争,即共同提供同一种商品的竞争,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竞争,不是社会整体层面上的竞争。这样,行业性的竞争虽然可能有害于这个行业,但却有利于其它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整体。比如,在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中,如果没有专门提供生活资料的部门与行业内部的充分的供给竞争,或者说这些部门存在着垄断,从而使生产资料的价值与价格无法下降,那么,任何其它行业无论其生产率如何变化,都不可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比如钢铁行业生产钢铁产品,那么,当粮食行业的缺乏充分的供给竞争时,或者存在垄断现象时,粮食的价值与价格根本就不能下降,于是,无论钢铁行业生产率是高还是低,都不能产生马克思所说的相对剩余价值。当钢铁行业的生产率提高时,钢铁工人必须得拿更多的钢铁产品去交换等量的粮食,相反,当钢铁行业的生产率下降时,钢铁工人则要拿较少的钢铁产品去交换相等的粮食。另一方面,如果粮食行业存在充分的供给竞争,那么,无论钢铁行业的生产率是否提高,它都可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因为它可以用与原来一样多的钢铁产品去交换更多的粮食,从而使再生劳动力的成本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 相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价值理论 马克思 理论 马克思 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沙发
rampo 发表于 2007-2-5 12: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马克思理论很吃力啊!

使用道具

藤椅
zyf45609365 发表于 2007-2-5 13: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对剩余价值并不是LZ那样分析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使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降低。

举个例子,1个工人手工做1个馒头用2小时,每天吃3个馒头,工作8个小时,每个馒头的劳动时间为2H,假设用于交换成为商品则单位价值为2,总价值为8,剩余价值为2;

之后使用机械,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个工人做1个馒头这时用1小时,每天还是吃3个馒头,工作8小时,每个馒头的劳动时间为1H,单位价值为1,总价值还是为8,剩余价值为5。

所以说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单位产品的价值,但没有使总商品的价值降低,所以这个跟机械的运用与否无关,决定它的是人类总劳动时间的多寡。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是降低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原来3个馒头用6小时,现在用3小时,相对地剩余价值就多了。

正义,有多少邪恶假你的名义而行!!!

使用道具

板凳
林汉扬 发表于 2007-2-5 14: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建立在劳动生产者的角度上对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耗费成本的分折,其“价值”我称之为“劳动耗费成本”,由于劳动生产者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所以,“劳动耗费成本”可分为劳动者自己的具体劳耗费成本与社会平均抽象劳动耗费成本之分。zyf45609365先生是从具体劳耗费成本出发得出的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我称之为效用剩余(价值),这种效用剩余是劳动者们交换的依据。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报纸
林汉扬 发表于 2007-2-5 15: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黄先生好像把“价值”与劳动价格混淆了,当然,这好像也是马克思所范的错,马克思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者付出的具体的私人劳动用抽象的社会劳动来表现,在政治经济学中称为转化,其实这种用抽象社会劳动来表示的劳动者付出的具体私人劳动,我认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而抽象的社会劳动应是具体私人劳动的价值表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19:49:10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地板
hhj 发表于 2007-2-6 07: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yf45609365在2007-2-5 13:10:00的发言:

相对剩余价值并不是LZ那样分析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使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降低。

举个例子,1个工人手工做1个馒头用2小时,每天吃3个馒头,工作8个小时,每个馒头的劳动时间为2H,假设用于交换成为商品则单位价值为2,总价值为8,剩余价值为2;

之后使用机械,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个工人做1个馒头这时用1小时,每天还是吃3个馒头,工作8小时,每个馒头的劳动时间为1H,单位价值为1,总价值还是为8,剩余价值为5。

所以说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单位产品的价值,但没有使总商品的价值降低,所以这个跟机械的运用与否无关,决定它的是人类总劳动时间的多寡。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是降低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原来3个馒头用6小时,现在用3小时,相对地剩余价值就多了。

先生的事例很巧妙,将生活资料生产融合到了事例中。但并不是每个生产企业都生产馒头那样的生活资料,也并不是所有工人都只消费他们自己所生产出来的物品而生活。我所说的事情中,已经强调生活资料的生产率对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作用,这也是马克思的观点。对于那些生产不能直接用于生活的物品的部门来说,它们的生产率的提高与否就不会对其所使用的劳动力的价值起到任何作用。这样,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似乎就没有普遍意义了。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7
hhj 发表于 2007-2-6 07: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2-5 14:53:00的发言:

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是建立在劳动生产者的角度上对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耗费成本的分折,其“价值”我称之为“劳动耗费成本”,由于劳动生产者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所以,“劳动耗费成本”可分为劳动者自己的具体劳耗费成本与社会平均抽象劳动耗费成本之分。zyf45609365先生是从具体劳耗费成本出发得出的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我称之为效用剩余(价值),这种效用剩余是劳动者们交换的依据。

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用劳动与耗费劳动。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效用与耗费的关系问题,即以多少耗费才能形成一定的效用的问题。一定的效用,其所凝结着的耗费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条件下是非常不同的,因此一定的效用往往具有很不相同的交换价值与价格。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8
hhj 发表于 2007-2-6 07: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2-5 15:33:00的发言:

黄先生好像把“价值”与劳动价格混淆了,当然,这好像也是马克思所范的错,马克思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者付出的具体的私人劳动用抽象的社会劳动来表现,在政治经济学中称为转化,其实这种用抽象社会劳动来表示的劳动者付出的具体私人劳动,我认为不能完全等同于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而抽象的社会劳动应是具体私人劳动的价值表现。


我则认为先生的“抽象”与“具体”用错了地方。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这种个别劳动的社会化,都是抽象与具体的性质的复合。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9
林汉扬 发表于 2007-2-6 10: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7-2-6 7:12:00的发言:

说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有用劳动与耗费劳动。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效用与耗费的关系问题,即以多少耗费才能形成一定的效用的问题。一定的效用,其所凝结着的耗费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条件下是非常不同的,因此一定的效用往往具有很不相同的交换价值与价格。

具体劳动也可分为具体有用劳动与具体耗费劳动;抽象劳动也可分为抽象有用劳动与抽象耗费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分是从劳动者个人主观层次与社会客观层次的区别而言的;有用(效)劳动与耗费劳动是从劳动耗费成本与劳动的有用(效)性或功用性(也称使用价值)而区分的,这点我们必须看明白。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不等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效用概念但包括效用(这点暂时不谈)。黄先生说价值的核心问题是效用与耗费的关系问题,不知先生说的“效用”与“耗费”是指狭义劳动者的“效用”与“耗费”还是广义的系统的“效用(优化效应)”与“耗费”呢?在下是属于后者,因为这种分折有利于推广一般化,使概念统一从而上升为科学、哲学的意义。

另,效用和交换价值与价格前者与后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后两者只是在比较、分配、交换之中衡量前者的程度,但并非前者本身,这就像我们常常用语言、文字、图像、影视表示一个苹果是多么的美味可口,听者可以通过述者、信息的传递间接感受但与自身的体验是不完全等同的;再比如,我与张三、李四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比较,我的生产率是张三、李四的生产率之和,即我的生产率=张三的生产率+李四的生产率,但这个等号并不是表示:我=张三和李四两个人本身,而是相对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或劳动力这种参照系的比较,这种用我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来表现张三、李四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之和的价值实际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这里我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是张三、李四生产某种产品的生产率之和的交换价值,相反也然。

用社会的抽象(平均)劳动比较、衡量或交换具体劳动,这个社会的抽象(平均)劳动其实就是具体劳动价值的交换价值表现形式,当其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即是个人的具体劳动力价格。马克思企图用社会的抽象(平均)劳动来表示“价值”的概念,并折算个人的具体劳动价值并把它们混淆称之为统一,其实人们那知用这个社会的抽象(平均)劳动折算后的个人的具体劳动价值只是个人的具体劳动力价格。因此我认为他的“价值”概念有点含糊的,许多人可能连这一点都未搞明白。(当然,我有时也糊涂,现在也不敢说马克思的“价值”就绝对如自己以上所说的那样,毕竟解释别人的理论不是自己的专长,这其实只能算自己的一点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6 23:43:31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10
ccggqq 发表于 2007-2-6 10: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马克思理论中,价值最终的确是黄老邪所说的劳动耗费成本,而价值是抽象劳动实际是一句空话。这里在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料的价值(价格)决定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