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ggqq
17269 188

[其它] 我觉得斑竹jerryliu 目中无人 [推广有奖]

21
ccggqq 发表于 2007-10-1 23: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题外话,希望sungmoo能回答

大多数生产具有涌现性和突灭性,不知数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各种条件可以从0至无穷大增加,这个过程中它们在一个段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结果,然后突然有,再然后又突然没有。比如育苗,温度在0—29度间肯定没有结果,而温度大于31度(好像是这个值)又同样没有结果;再比如抬东西,如果人从0至n增加,我们会发现人数少于m时物体根本抬不起来,而在m+1人物体突然被抬起来了。

依据个人掌握得知识,这个值——我的生产理论中定义为生产启动阀值和生产暴烈阀值,是服从突生论的,无规律可寻,只可一个一个测度,不可事先知道。那么一再被吹虚的新观点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中是如何用函数表达它的?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相信数学可以先于原理,希望sungmoo能证明我错了。

使用道具

22
ccggqq 发表于 2007-10-2 00: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haojumping在2007-10-1 21:10:00的发言:

又扯到数学了,又有人滥批经济学使用数学。反正我知道,你不用数学没法说清楚什么是多重均衡,没法搞清这个均衡是结点、鞍点还是焦点。你不知道经济最后是发散还是收敛。不知道什么时候收敛。

杨晓凯在他的《数理经济学基础》的前言中有过这样的话:

“数理经济学的创始人瓦尔拉斯等人在世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能接受这些理论,并且对他诸多责难,例如:经济学涉及复杂的人的心理和行为,不能变成数学;经济变量不具有连续性,不确定性大,用数学分析只能是简化的数学游戏,不可能准确预测;

早在二十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计算机之父、数理经济学家冯。诺依曼就要有力的批驳了上述观点。

在牛顿那个时代,把苹果落地问题变成数学的难度比我们今天讲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变成数学模型的困难要大得多。。。。。。冯诺依曼认为,类似反对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的论调在物理学的早期就出现过,也造就被历史所驳倒。他认为关键不在于研究对象过于复杂不便于应用数学,而在于这种对数学的被动态度!正因为研究对象复杂才需要我们研究出应用数学的新手段,。。。新的数学理论来。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科学产生。。。。。。

说经济变量不具备连续性,经济现象不确定性太大,这正说明经济学应强调运用离散数学和概率论等数学工具,例如随机差分方程就是经济中最有用的数学工具(——比如RBC一类)

。。。没有数学的定性经济分析,不但不严格,而且根本无法清晰的处理复杂的研究对象。

。。。数学的触角近年伸入生物学,最复杂的生物分类学如今也被“数量分类学”所占据。物种分类这种纯定性分析的学科中,目前光是侧度种间距离的数学公式就有数十个。

心理学这个过去最敌视数学的领域,也开始大量使用数学,专门用于心理学的数学教科书亦逐渐增多。

不是说数学不重要,但是原理在先数学在后的次序是不会改变的。批判乱用数学是在于批判原理没有搞清楚,或者原理有问题,他们居然用数学解决了。这种批判都是依据这个次序进行的。

其实我在本文提到的“Q=FT”这个公式及用它推导其它公式,在的专著《价格论》(32万字)中站1/3的篇幅,这在以分析原理为主的书籍中并不多见。

同马歇尔有意回避和简化数学一样,我也是这么做的。其实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关心的是原理有什么问题,需要怎么修改。这个任务完成了,数学不过是一碟小菜而已。

如果单个均衡我们都没搞定,你用数学搞出的多重均衡又能怎样?

什么均衡?经典理论说清楚了吗?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状态,但是它不一定是理想的状态,那么由均衡衍生的其它概念,如均衡价格,究竟在说什么?显然,一、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恰恰是最不稳定的,二、所有成交的价格都一定是供给和需求相等。这就是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0:42: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23
jerryliu 发表于 2007-10-2 0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23:47:00的发言:

题外话,希望sungmoo能回答

大多数生产具有涌现性和突灭性,不知数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各种条件可以从0至无穷大增加,这个过程中它们在一个段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结果,然后突然有,再然后又突然没有。比如育苗,温度在0—29度间肯定没有结果,而温度大于31度(好像是这个值)又同样没有结果;再比如抬东西,如果人从0至n增加,我们会发现人数少于m时物体根本抬不起来,而在m+1人物体突然被抬起来了。

依据个人掌握得知识,这个值——我的生产理论中定义为生产启动阀值和生产暴烈阀值,是服从突生论的,无规律可寻,只可一个一个测度,不可事先知道。那么一再被吹虚的新观点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中是如何用函数表达它的?相应的概念是什么?

我还是那句话,我不相信数学可以先于原理,希望sungmoo能证明我错了。

Schumpter的“创造性毁灭”是否清楚,Aghion&Howitt(1992)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将这一思想模型化,你可以找来看看,看看是否可以和你的“理论”一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 0:11:05编辑过]

使用道具

24
xxhj020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0-2 00: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制度涌现貌似都可以用经济仿真来模拟的,不过具体的函数表达就不太清楚了

使用道具

25
ccggqq 发表于 2007-10-2 00: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10-2 0:09:00的发言:

Schumpter的“创造性毁灭”是否清楚,Aghion&Howitt(1992)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将这一思想模型化,你可以找来看看,看看是否可以和你的“理论”一比?


首先,我不懂英文,忘了。

其次,我的书是1990年就完成了,但是不能出版。后来在香港某大学支持下出版了,但是我的书没有人看。

再次,生产启动阀值和生产暴烈阀值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它只是我揭示“Q=FT”的一个小小的过程。所以今天看到有老外有与我同样的概念,我很高兴,很高兴我对中国教授们的蔑视是对的。

使用道具

26
ccggqq 发表于 2007-10-2 00: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xhj0201在2007-10-2 0:31:00的发言:

制度涌现貌似都可以用经济仿真来模拟的,不过具体的函数表达就不太清楚了

涌现是不可以用数学表达的,因为它无规律可寻。但是已经涌现了的却可以用数学表达,应为多数涌现都有这么个特征:在涌现的条件重复时涌现就重复出现。

使用道具

27
jerryliu 发表于 2007-10-2 0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2 0:51:00的发言:

首先,我不懂英文,忘了。

其次,我的书是1990年就完成了,但是不能出版。后来在香港某大学支持下出版了,但是我的书没有人看。

再次,生产启动阀值和生产暴烈阀值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它只是我揭示“Q=FT”的一个小小的过程。所以今天看到有老外有与我同样的概念,我很高兴,很高兴我对中国教授们的蔑视是对的。

你叫我怎么说呢。。。

Schumpter的书有中文版,而且没有数学,Aghion的论文是92年发出来的,90年的时候工作论文已经可以down得到

使用道具

28
sungmoo 发表于 2007-10-2 07: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23:16:00的发言:

既然阁下连续两贴提到这个问题,我完全不理也是不尊重阁下。

首先,我在这文中讨论的是原理而不是反应原理的数学函数,望阁下以后别扯偏题,像我这种业余人士的学术时间是极其紧张的。

其次,一个原理可以用很多数学方法来表达,生产可能集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确切它说是概率函数,是n个简单函数的集域。

最后,如果原理有问题则其后的数学公式一定有问题,如果原理修改了则其后的数学公式一定会修改。但是,我没有见过这种情况(西方经济学除外):原理有问题,能够用反应它的数学式来修缮它的。如果你对我这个观点有异议可以另开一贴来讨论。在这里是讨论原理本身的问题,不讨论表达它的数学函数是什么。这里讨论函数这个问题,我有理由认为是离题。

望阁下能看懂别人的问题,再来讨论。

使用道具

29
sungmoo 发表于 2007-10-2 07: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10-1 22:00:00的发言:实际上这都不能算是“新近的发展”。生产可能集和偏好的凸性进入高微教科书都N年了。而教科书还是比理论前沿要慢上许多的。这就象一个人拿着小学课本说,陈景润证明啥“1+1”不是太荒谬了?

诚哉斯言!

不过,即便如此,某些人仍然以“批判经典理论”自居。这正是其可笑之处。

(前面说过了,这些人之所以捧着诸世纪前的东西转来转去,无非想彰显自己的“批判本领”,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年代,只可惜,他们对后来的发展一无所知,从而,也只好再“顽强”而故意地捧着“经典”的东西)

使用道具

30
sungmoo 发表于 2007-10-2 07: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10-1 23:16:00的发言:……一个原理可以用很多数学方法来表达,生产可能集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确切它说是概率函数,是n个简单函数的集域……

你能不能不让别人笑掉大牙?是不是一提“可能”,你就要想到“概率”?

即便即便按你的说法,你也未回答它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

集域代数:

对于非空子集A,Γ是A的子集类,称Γ是A的集域代数,如果

1)Φ∈Γ

2)对于任意X,Y∈Γ,总有X∩Y∈Γ

3)对于任意X∈Γ,总有A\X∈Γ

经济学对“生产可能集”的定义,需要引入“集域”这样的概念吗?请不要滥用数学哟(当然,滥用很可能是不懂所导致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