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32729 115

[张建平] [原创]“欲望”也是经济学的主题吗? [推广有奖]

21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3 08: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2 21:12:00的(蓝色)发言:

简单点,您认为,经济学实际以什么为基础展开和稀缺的重要性是什么关系?难道这个展开的基础就代表重要性吗?

请注意,我们谈论的是经济学的“主题”。“主”的意思应该是重要吧?

我的回答是不需要研究这种需要!

回答的好,我就是这个意思嘛。所以基于这种需要定义的稀缺不是经济学的主题和灵魂。

可能只有您才看出这里存在矛盾,我真的看不出来。既然有矛盾,必然有逻辑问题,您不妨指出来。

你上面不是回答说不需要研究这种want嘛,都不需要考虑了,还说它是主题和灵魂?这还不矛盾?难道你是说虽然want不需研究,但是基于want定义的scarcity依然是主题?

据我所知,序言是允许稍微多些的修辞出现的,仅此而已。

修辞?西方经济学谈论稀缺的地位问题可不仅仅是“修辞”二字,那是正儿八经的。


使用道具

22
萧瑟秋 发表于 2008-1-23 09: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3 8:21:00的发言:

济学的“主题”。“主”的意思应该是重要吧?

张老师,您自己关于主题的解释怎么不断变化呢?一会儿是主要话题,一会儿是重要话题。还是那句话,主要必重要,重要未必主要,您的逻辑学水平真的只是如此?

回答的好,我就是这个意思嘛。所以基于这种需要定义的稀缺不是经济学的主题和灵魂。

还是逻辑问题:这种需要与稀缺无关啊,这才是经济学不研究的原因。和您真的说不清楚,您随处都在犯逻辑错误!

你上面不是回答说不需要研究这种want嘛,都不需要考虑了,还说它是主题和灵魂?这还不矛盾?难道你是说虽然want不需研究,但是基于want定义的scarcity依然是主题?

因为这种want与稀缺无关。把want看作一个集合,那么,稀缺仅仅依据这个集合中的部分want而定义的!你继续在混淆了逻辑学中的全称与特称!

还是那句话,逻辑学是严谨的,您就以专业一点的语言说明这个问题的逻辑问题,看看究竟是您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记住,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语言描述,那里的歧义实在是太多,更主要的是,您总是不停的变换您的表述,从学术的角度,我极不习惯!

修辞?西方经济学谈论稀缺的地位问题可不仅仅是“修辞”二字,那是正儿八经的。

这个问题再说就过于无聊,您可以就此继续钻牛角尖,我就不奉陪了。

再附昨晚有事没有回复您的一个内容。您说:他人的、不同于您的价值判断同样存在,因人而异,怎么叫做客观?……你的问题可以用哲学的狡辩来描述:人有没有主观意识?有。所以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主观=客观。

建议您认真看看逻辑学,看看逻辑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在我才发觉,为什么当初我对您的《终结》那样对待了:开始,这个题目让我在时间紧迫的条件下买了,因为我同样觉得西经存在问题。一个偶然有空的时候,我翻开了它,但就那么一两页,我就彻底打消了继续看下去的念头——太过偏激,并没有真正理解西经,您并没有针对西经的问题,只不过暴露了您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在看来,我当初没有决定继续看下去是对的。

西经的确如您所说,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理解西经的时候,就谈它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我是末学后进,张老师,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 9:17:13编辑过]

使用道具

23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3 11: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萧:还是那句话,主要必重要,重要未必主要

张:那么在你看来,“稀缺”对于经济学是主要还是重要?萨缪尔森的“灵魂”一说,应该算是“主要”还是“重要?

萧:还是逻辑问题:这种需要与稀缺无关啊,这才是经济学不研究的原因。

张:西经正是基于需要want定义的稀缺scarcity,怎么说无关了?你不要用你自己的数学稀缺替代西经的稀缺嘛。

萧:因为这种want与稀缺无关。把want看作一个集合,那么,稀缺仅仅依据这个集合中的部分want而定义的!你继续在混淆了逻辑学中的全称与特称!

张:“稀缺仅仅依据这个集合中的部分want而定义的”——这不过是你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是其中哪个部分吗?

萧:还是那句话,逻辑学是严谨的,您就以专业一点的语言说明这个问题的逻辑问题,看看究竟是您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记住,尽可能避免过多的语言描述,那里的歧义实在是太多,更主要的是,您总是不停的变换您的表述,从学术的角度,我极不习惯!

张:关于逻辑学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吧。我的相关观点在《终结》里有表达:所有的思想表达,包括逻辑学的,都最终要依赖于语言和文字系统完成,而文字系统本身就是充满歧义的。只要不是刻意歪曲就行。

我就觉得经济学既然不谈want,却把基于want的稀缺捧得那么高,这样很有问题。

萧:再附昨晚有事没有回复您的一个内容。您说:他人的、不同于您的价值判断同样存在,因人而异,怎么叫做客观?……你的问题可以用哲学的狡辩来描述:人有没有主观意识?有。所以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主观=客观。

建议您认真看看逻辑学,看看逻辑学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张:据我所知,逻辑学并没有解决休谟问题。

萧:现在看来,我当初没有决定继续看下去(《终结》)是对的。

西经的确如您所说,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没有真正理解西经的时候,就谈它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我是末学后进,张老师,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张:你只因为认为他人观点偏激而没有看下去,当然也就不了解最终说了什么。你现在正是在没有真正了解的情况下,就谈问题了。

你承认西经有很多问题,大概认为自己可以修补好它。而我认为整个基本概念系统都有问题,西经已经不具有修补价值,需要推倒重来。这个“推倒重来”大概就是你说的“偏激”吧?

使用道具

24
萧瑟秋 发表于 2008-1-23 12: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那么在你看来,“稀缺”对于经济学是主要还是重要?萨缪尔森的“灵魂”一说,应该算是“主要”还是“重要?

萧:无所谓主要重要。这属于人们的价值判断。我只是说:人们认为主要的,必认为重要,反之则未必成立!

张:西经正是基于需要want定义的稀缺scarcity,怎么说无关了?你不要用你自己的数学稀缺替代西经的稀缺嘛。

萧:您总是混淆概念,包括别人的。我的意思是:scarcity是want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张:“稀缺仅仅依据这个集合中的部分want而定义的”——这不过是你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是其中哪个部分吗?

萧:您需要空气,但这个需要不涉及稀缺!

张:……我就觉得经济学既然不谈want,却把基于want的稀缺捧得那么高,这样很有问题。

萧:这不是事实,西经怎么没有谈want?是您自己觉得人家没有谈吧?

张:据我所知,逻辑学并没有解决休谟问题。

萧:您上面论及的问题与休谟问题有什么关系?依据您这种判断,我断定您是误解休谟问题了,肯定!

张:你只因为认为他人观点偏激而没有看下去,当然也就不了解最终说了什么。你现在正是在没有真正了解的情况下,就谈问题了。

萧:您错了,我并没有讨论您在《终结》中的内容,仅仅是谈论您这里发帖的内容。您怎么说要我看了《终结》才算真正了解问题?看了您这里的发帖然后谈论有什么不妥吗?

使用道具

25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3 1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3 12:30:00的发言:

萧:无所谓主要重要。这属于人们的价值判断。我只是说:人们认为主要的,必认为重要,反之则未必成立!

张:说得对。稀缺概念对于经济学本来就无所谓。我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稀缺的“主题”和“灵魂”之说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萧:您总是混淆概念,包括别人的。我的意思是:scarcity是want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张:错了吧?按照西经的意思,应该说want是scarcity的条件吧?西经之所以认为scarcity,就是因为对于无限的want来说资源的有限性嘛。

萧:您需要空气,但这个需要不涉及稀缺!

张:我再次告诉你,把scarcity基于want定义的是西经,不是我

萧:这不是事实,西经怎么没有谈want?是您自己觉得人家没有谈吧?

张:据我所知,西经是强调demand的,而不谈want的。我主贴里提到教科书里充满demand而少见want,如果说错了,你介绍一本谈want的经济学书给我读一读。

萧:您上面论及的问题与休谟问题有什么关系?依据您这种判断,我断定您是误解休谟问题了,肯定!

张:关系在于你的稀缺定义已经是完全的事实研究了,即你把一个本来属于价值判断的东西当作事实判断了,即你混淆了休谟问题,违背了休谟法则。

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存在,本没有什么多余和稀缺之说。稀缺抑或多余,纯属人的价值判断。

使用道具

26
萧瑟秋 发表于 2008-1-23 13: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萧:无所谓主要重要。这属于人们的价值判断。我只是说:人们认为主要的,必认为重要,反之则未必成立!

张:说得对。稀缺概念对于经济学本来就无所谓。我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稀缺的“主题”和“灵魂”之说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萧:上帝啊,这是怎样一种曲解!张老师,难道您在《终结》也是这样在曲解西经?无语……我是这个意思吗?如果您真的如此,可能迅速终结我们的对话才是明智的!

萧:您总是混淆概念,包括别人的。我的意思是:scarcity是want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张:错了吧?按照西经的意思,应该说want是scarcity的条件吧?西经之所以认为scarcity,就是因为对于无限的want来说资源的有限性嘛。

萧:看来说您不懂逻辑,可能没有冤枉您!

萧:您需要空气,但这个需要不涉及稀缺!

张:我再次告诉你,把scarcity基于want定义的是西经,不是我

萧:西经的意思是,涉及稀缺的需要,才是经济学的话题。很可惜,您不懂全称和特称。

萧:这不是事实,西经怎么没有谈want?是您自己觉得人家没有谈吧?

张:据我所知,西经是强调demand的,而不谈want的。我主贴里提到教科书里充满demand而少见want,如果说错了,你介绍一本谈want的经济学书给我读一读。

萧:您要在翻译文字上做文章,那么,这个问题必会陷入无聊。您请继续,我不奉陪!

萧:您上面论及的问题与休谟问题有什么关系?依据您这种判断,我断定您是误解休谟问题了,肯定!

张:关系在于你的稀缺定义已经是完全的事实研究了,即你把一个本来属于价值判断的东西当作事实判断了,即你混淆了休谟问题,违背了休谟法则。

萧:请您用一句话概括休谟问题。我感觉您可能对什么是休谟问题都误解了。

使用道具

2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3 14: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

我在主帖里引用我在《终结》里的话,就是说我自己一贯不主张扣需求和需要的字眼。扣这个字眼的是西经自己,为了让读者可以理解稀缺概念,西经的教科书和词典总是特别强调稀缺是针对want而非demand。

莫非你是说我看到的教科书都是翻译错误了?

前面那位先生批评我混淆需要和需求了,你说我抠需要和需求字眼顶真了,这可太难为我了。

我再说一遍我的理解和观点,你如果认为我是曲解,就不必要再继续讨论了:西方经济学基于不考虑支付能力的want(而非考虑支付能力的demand)定义了一个scarcity,并将之当作是经济学的主题和灵魂,这是错误的和自相矛盾的。经济学的主题应该是demand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exchange。

使用道具

28
萧瑟秋 发表于 2008-1-23 14: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3 14:24:00的发言:

我的理解和观点:西方经济学基于不考虑支付能力的want(而非考虑支付能力的demand)定义了一个scarcity,并将之当作是经济学的主题和灵魂,这是错误的和自相矛盾的。经济学的主题应该是demand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exchange

您判断为错误、自相矛盾,标准和依据是什么?仅仅是您自己的价值判断吗?

使用道具

2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1-23 15: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针对你我的争执我打个比喻吧:

会议主持人开场白:今天会议的主题是W和S,我们开始吧。

但是,随后的会议当中没有人谈论S和W,却都在谈论D。

我在场外的看法是:会议跑题了。但是跑的对。因为S和W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就应该谈论D。

你在场外的看法是:会议跑题了,但不算什么事儿,主持人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你自己倒是一直在琢磨S。

比喻得当不?

使用道具

30
萧瑟秋 发表于 2008-1-23 15: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3 15:25:00的发言:

针对你我的争执我打个比喻吧:

会议主持人开场白:今天会议的主题是W和S,我们开始吧。

但是,随后的会议当中没有人谈论S和W,却都在谈论D。

我在场外的看法是:会议跑题了。但是跑的对。因为S和W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就应该谈论D。

你在场外的看法是:会议跑题了,但不算什么事儿,主持人也不过是说说而已。你自己倒是一直在琢磨S。

比喻得当不?

这里不要跑题,张老师。

还是说说您判断错误、自相矛盾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