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aoheng
2891 34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基础性逻辑矛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1粉丝

院士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7778 个
通用积分
2779.3969
学术水平
526 点
热心指数
464 点
信用等级
469 点
经验
92751 点
帖子
2228
精华
2
在线时间
59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7
最后登录
2023-9-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资本理论的一个基础性逻辑矛盾



  读马克思的东西容易陷入小细节的纠缠中,不容易走出来。在辨析其中细节性谬误时,不容易说清楚。


  马克思理论起点是从商品的“等价交换”开始的。是从观察堆积的商品开始的。这是马克思唯物哲学必然性导致的。

  但不得不说,马克思从商品开始研究价值,是犯了社会学研究的大忌。眼里只有物,然后才是人。

  从“物”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是难度极高的事情。是一个最差的学术研究方法,极容易将理论研究引向误区。

  例如:马克思从“商品这个物”中抽象出劳动,再抽象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就是价值。将“价值规定为人类同一(同质)的耗费”。这样的表述看似是以人为本,人人平等,但实则是大大的谬误。

  前面说了,从商品这个“物”开始研究,极容易导致谬误。上面的例子,不用研究,事先就能得出一个逻辑结果:物是死的,对所有人来说是平等的。从这个“物”身上,是看不出“人”的差别来的。也就是说,不从人性的角度研究人,而是偏离了角度,首先从商品去研究人,那必然会导致机器人性质的人性结果,机器人性质的平等关系。


  “资本”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从经济学的范畴上来说首先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组合生产单位的能力。“资本”是产生在人的能力不一样的社会基础上的。在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社会里,是产生不了资本(家)的。


  所以,马克思的“价值”定义表述与资本的存在是有逻辑矛盾的。

  马克思的著作里没有论证资本的生产是怎样的,从马克思的价值定义也是不可能论证出资本存在的。你的劳动与我的劳动等同,你怎么会成为资本(家)?!


  马克思由“价值”出发,得出共产主义是必然,是由价值定义的内容决定的。而由马克思的“价值”为条件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研究却是一种逻辑错误。


  马克思由商品抽象出人的关系一定是“机器人”式的社会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逻辑矛盾 马克思 基础性 学术研究方法 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 经济学 机器人 资本论 社会学

回帖推荐

YJDWII 发表于2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人是唯物与唯心的统一体,不存在孤立的唯物,也不存在孤立的唯心。将自己的胡说臆想成别人的,然后让人们解释,这种把戏该休矣。

YJDWII 发表于21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还真不是你能懂的。马理论就是机械理论。唯物论就是机械论。

罗鹏 发表于12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价值理论,若不建立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就是半截子的、歪曲的、编造的东西,同真实的价值形成过程已经脱离了关系。 劳动分工,在二人社会中,后续的过程,就是一个双边垄断市场,用博弈论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二人正和博弈。这个博弈,可以有无数个纳什均衡。但只要现实中,某个纳什均衡实现了,那么,这个均衡就是此博弈的“价值”。换了博弈参与者,换了时间地点,纳什均衡又会不同。所以,寻找价值不变性,就是无厘头的一厢情愿 ...

罗鹏 发表于10楼  查看完整内容

马氏从商品概念出发去推演,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他先设计了一个已经成交的比例:一蒲式耳小麦=a担铁,然后在此基础上声称,两种不同种的事物之所以能够交换,一定有共同的东西相等,这个东西就是劳动。于是就有了他的等价交换,即建立在已成交基础上的等量劳动交换之说,进而建立他的劳价论。 而当我们把眼光向前移动,在成交之前的交易过程里,就根本看不到什么等价交换,能看到的只是各方的各自的比较优势,能看到的只是在众 ...

罗鹏 发表于8楼  查看完整内容

楼主告诉大家马氏的等价交换是机械唯物主义,这是个表象。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马氏的等价交换,之所以是机械唯物论,是因为他只是从已经成交的交换比例(或曰交换价值,在货币经济中,就是成交价格)出发推演出“等价(等劳动)”的结论,而罔顾成交之前的基于分工的讨价还价过程或市场竞争过程,也就是,罔顾分工和竞争的社会合议过程。 斯密的等价交换,则是建立在编造的例子上,李嘉图则是根本否定斯密的第一个价值定义,武断地 ...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qf20089 + 5 + 5 + 5 + 5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龚民 发表于 2014-9-20 16:28: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一个人人平等(平均)的社会里,是产生不了资本(家)的。
让你说对了。资本家不是社会本来就有的。

使用道具

藤椅
leijy 发表于 2014-9-20 17:35: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板凳
李攀 发表于 2014-9-20 22:36: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对资本论的误读。资本论不只是讲经济学,也讲政治学。

使用道具

报纸
qf20089 发表于 2014-9-20 23:28: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商品去研究人,那必然会导致机器人性质的人性结果,机器人性质的平等关系。

楼主的这个观点显得新颖。。。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aoheng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YJDWII 发表于 2014-9-21 07:42: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由商品抽象出人的关系一定是“机器人”式的社会关系。
对,这就 是马克思的唯物论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aoheng + 2 + 2 + 2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龚民 发表于 2014-9-21 07:59: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9-21 07:42
马克思由商品抽象出人的关系一定是“机器人”式的社会关系。
对,这就 是马克思的唯物论
       你又丢人现眼了!商品中难道不存在人的关系吗,那么,商品中人们存在买卖关系就是一定是“机器人”式的?你上市场买东西就成了机器人不成?

       不要自取其辱,回孤山修炼去吧!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aoheng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罗鹏 发表于 2014-9-21 08:00: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告诉大家马氏的等价交换是机械唯物主义,这是个表象。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马氏的等价交换,之所以是机械唯物论,是因为他只是从已经成交的交换比例(或曰交换价值,在货币经济中,就是成交价格)出发推演出“等价(等劳动)”的结论,而罔顾成交之前的基于分工的讨价还价过程或市场竞争过程,也就是,罔顾分工和竞争的社会合议过程。
斯密的等价交换,则是建立在编造的例子上,李嘉图则是根本否定斯密的第一个价值定义,武断地支持第二个价值定义。他们的毛病,同马氏是一样的,在讨论价值时,根本就没有分工的意识和竞争的意识。虽然斯密也说“通过市场评价来大体平衡”,但他根本就没有展开。如果展开的话,他就要遭遇李嘉图一样的尴尬——国内贸易基于等价交换而国际贸易基于事先不等价的比较优势原理。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aoheng + 2 + 2 + 2 精彩帖子
赫赫铭儿0 + 20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2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龚民 发表于 2014-9-21 08:09: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f20089 发表于 2014-9-20 23:28
从商品去研究人,那必然会导致机器人性质的人性结果,机器人性质的平等关系。

楼主的这个观点显得新颖。 ...
       要带脑袋来上论坛。不要被人卖了反当新颖!

       从商品去研究人,那必然会导致机器人性质的人性结果?肤浅研究者才会得出如此结论。恰如盲人摸象,摸到尾巴说大象象工具撬杠,这无须奇怪的。

使用道具

10
罗鹏 发表于 2014-9-21 08:1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氏从商品概念出发去推演,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他先设计了一个已经成交的比例:一蒲式耳小麦=a担铁,然后在此基础上声称,两种不同种的事物之所以能够交换,一定有共同的东西相等,这个东西就是劳动。于是就有了他的等价交换,即建立在已成交基础上的等量劳动交换之说,进而建立他的劳价论。
而当我们把眼光向前移动,在成交之前的交易过程里,就根本看不到什么等价交换,能看到的只是各方的各自的比较优势,能看到的只是在众多参与者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竞争格局。
正是基于这种对交易过程的观察,才有了我所说的“从价格到价值”的路径,每次成交的价格都显示着一次成交各方认定的价值,而下一次成交价格是否还等于上一次成交价格,要具体观察和分析,有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等。所以,价值同价格一样是变动不羁的东西,依赖诸多的因素,不可能有凝结说那样的不变性。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20 + 20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