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wc361
96565 158

[其它]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是什么? [推广有奖]

21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6:54: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oyan 发表于 2009-7-12 19:03 比如价格,市场根据哪些可观察的数据能够计算出一个价格并且这个价格一定与经验检验一致?只知道有序是得不到这个研究结果的。
你能先说明你对市场结构的假设是什么吗?

使用道具

22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3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6:49
ruoyan 发表于 2009-7-12 19:03 偏好概念本身是也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完备性被范里安人认为是最没有争议的假定。但是,如果没有可公度的计量单位,何以比较大小
在你的概念里,“二元关系”,仅有“大小关系”一种?

“二元关系”与“大小关系”,是两回事。
好于/差于/无差异不是数学关系是一种心理感觉关系;从心理感觉关系到数学关系有个过渡:一是假定“元”可以一个数值表达,二是比较的元有可公度性,三是比较是完备的即大于小于等于都具备。“好于”等是一种综合这三点的表达,或以这三个假定为真的表达。

使用道具

23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38: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6:42
ruoyan 发表于 2009-7-12 19:03 无论基数效用或序数效用都假定效用的先行存在
错。

所谓“序数效用”不过是一种不清晰的表达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三要素是偏好、技术与禀赋。

引入偏好后,引不引入“效用”这个词(或者叫不叫“效用论”)已经无关紧要。

给定偏好,它不一定存在一个实函数可以恰当地表达自己。

(给这个实函数起上什么名字,也已经无关紧要)
好于差于无差异都是心理上的感觉称谓。如果问:是在什么方面好于、差于、无差异?答案只能是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可是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就是效用的定义。
所以,我以为,效用不仅是函数的名称,还是偏好的原因。

使用道具

24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55: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6:53
ruoyan 发表于 2009-7-12 19:03 所以,个人认为,无论基数还是序数,其数目本身,或其序本身与可经验的数据的逻辑连接是什么才是效用理论最重要的。
这句话的确很重要。

对于偏好论,首先要确认所涉及的“消费集”是否是可经验的。
请讲解一下消费集可经验是什么意思,提到过几次,还不大理解。把任何一种能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物品都纳入到消费集合中,不就是消费集吗?

使用道具

25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9:55: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31 好于/差于/无差异不是数学关系是一种心理感觉关系;从心理感觉关系到数学关系有个过渡:一是假定“元”可以一个数值表达,二是比较的元有可公度性,三是比较是完备的即大于小于等于都具备。“好于”等是一种综合这三点的表达,或以这三个假定为真的表达。
如果你还宥于“大于小于等于”以及“可公度”,只能说,你还不理解“偏好”。

使用道具

26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9:57: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55 请讲解一下消费集可经验是什么意思,提到过几次,还不大理解。把任何一种能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物品都纳入到消费集合中,不就是消费集吗?
理论中为了表述方便,常把消费集理解成Rn+,这个集合的“可经验性”比较麻烦。

使用道具

27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58: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6:54
ruoyan 发表于 2009-7-12 19:03 比如价格,市场根据哪些可观察的数据能够计算出一个价格并且这个价格一定与经验检验一致?只知道有序是得不到这个研究结果的。
你能先说明你对市场结构的假设是什么吗?
从最微观的开始,两个人两物品的交换。给定一个禀赋分配点和各自的偏好怎么形成一个价格,如何验证这个“形成”的解释的正确性?

使用道具

28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09:5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你认为“消费集”的可经验性“不成问题”,就可以先讨论:在这个消费集上定义一个满足完备性与传递性的二元关系,是不是可能的。

(注意,这里“大于小于等于”,根本还没有定义)

使用道具

29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10:03: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38 好于差于无差异都是心理上的感觉称谓。如果问:是在什么方面好于、差于、无差异?答案只能是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可是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就是效用的定义。所以,我以为,效用不仅是函数的名称,还是偏好的原因。
偏好,并不过问“在什么方面”。

只要你的“心理感觉”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成某种特定的二元关系就足够了。

个人以为,所谓“心理感觉向数学关系的过渡”,无非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心理感觉,正如你想用自然语言表达心理感觉。

(数学,无非是一种语言)

使用道具

30
sungmoo 发表于 2009-7-13 10:04: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oyan 发表于 2009-7-13 09:58 从最微观的开始,两个人两物品的交换。给定一个禀赋分配点和各自的偏好怎么形成一个价格,如何验证这个“形成”的解释的正确性?
你仍需要定义“市场结构”(谁是否是价格接受者)。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