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姚正阳
5409 71

[休闲其它] 成功不只靠努力,还要有好运。获得好运的道家法则:很多财运官运福气之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800 点
帖子
254
精华
0
在线时间
9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11-26
最后登录
2018-8-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太上感应篇》是道家修养长生和趋吉避凶的根本大道

  《太上感应篇》是道家最根本的经典之一。历代道藏都收录有此经。此经认为要得福消灾,修养长生和成仙得道,都必须以积累功德为根本,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的书。


  太上感应篇图说1:得富灵验记(前言)

  历代以来,为《太上感应篇》作注解的注书,多达数百种,皆是历代先贤为劝世救人而作,包括真西山、惠栋等大儒,也欣然为之作注。在众多注书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感应篇直讲》、《感应篇汇编》和《感应篇图说》三种。其中《直讲》以浅释为主,《汇编》以说理为主,《图说》以证案为主。

  《感应篇图说》一书,首创于清朝许鹤沙先生(许鹤沙先生,名缵曾,字孝修,号鹤沙,江苏华亭人。顺治六年进士,散馆授检讨。又为右春坊右中允,兼内翰林秘书院编修,翻译《大学衍义》。分校礼闱,旋外补江西驿传道副使,官至云南按察使。),后经王继文、郝玉麟、徐白舫、黄正元、毛金兰等诸先贤增补发挥,遂成鸿篇巨制,蔚为大观。此书乃是将《感应篇》条分缕析,加以注解,证以事实,配以图像,咏以诗词,注、证、图、诗,四位一体。体例严谨,内容丰富,语言典雅,极为精彩,读之足以惊人心目,改过向善之心油然而生,诚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所以,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反响,士民争相刊版印送、传阅流通,其觉世牖民、教化世人,功莫大焉!

  今生得遇此书,即是有福之人,惟愿珍稀善法,勉力实践,精进修持,必能受益匪浅,福德大增。更祈辗转流通,助印传扬,广为劝化,广结善缘,功德无量!


太上感应篇图说1:得富灵验记
  得富灵验记
  【原文】
  凄风冷雨不成眠,拥被虔持太上篇。
  感得海神为配偶,一生衣禄永绵绵。
  注:世上银钱皆由天命定,命里若无,毫厘不能妄得,此伦理之常也。若人能发愤自修,持行感应篇,贫可易为富。经文所云“作善之人,福禄随之”是也。
  案:徽人程致中与弟致和同赴沈阳贸易,消折本钱,不能回乡。二人在客行代人写帐,聊度日月。一日,致和偶过关帝庙,见壁上粘《感应篇》,载有报应事实,不觉心动,乃叩神发愿,刻刻持诵,以求得富。 时逢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昼则虔诚礼诵,夜则拥衾默诵,历数日不辍。忽见一犬颈带金铃,绕屋一周而去。至夜忽有神女随婢数人,执绛纱灯引导而进,霎时满屋雪亮,致和噤不敢言。女曰:“郎君尊奉太上,感动海神,使妾奉箕帚,幸勿疑虑。”命侍婢与致和更换新衣,随铺氍觎,列锦屏古玩之类,分席而饮。侍婢或歌或舞,弹丸之室,宽然有余。夜深撤席为伉俪,天明辞去,嘱曰:“慎勿轻泄于人。”次早,其兄见致和诧曰:“吾弟神采焕发,大异往常。”答曰:“一寒至此,那得有好气色,兄夜来安否?”兄曰:“永夜并未睡也。”两房相连,歌舞之声兄竟未闻,致和秘不敢言。是夕女复来,致和告以贫苦,女曰:“是不难,知君箧中有佣功银十两,可至某山头,有一卖马者,速买来。”致和如言买回,女教以进贡俺答,可获重赏。时俺答雄长诸部,已称可汗,一见马,大喜曰:“此龙驹也。”赏银五百两。女又曰:“某行贩药材客,母病欲归,有大黄若干担,价值千金。君可半价买回,不日即获重利矣。”月余,瘟疫大行,大黄市缺,致和所积获利十倍。嗣后,凡置某货,女俱先期指点,获资无算,乃捆载作归计。是夜,女执手泣曰:“良缘已尽,固知君不能留也。敬遵《感应篇》,效验甚大。君归宜益加勉励,身体力行,自然福寿绵长。记之,记之!”洒泪而别,致和不禁长号,其兄惊问,乃语以故。兄弟焚香拜谢,归家成富翁,刻《感应篇》万卷,以公诸世。
  附:松江张德甫,日诵感应篇,身体力行,生子二。田八百余亩,年老分析。各授《感应篇》一帙,戒曰:“为人之道,尽在于是。即作家之用,亦不外是。汝曹当如我力行之。”二子问曰:“篇中岂有作家法乎?”父曰:“算减则贫耗,盖言人所以贫也;福禄随之,盖言人所以富也。此即作家法也。”后二子奉《感应篇》如父命,事母孝。置产三千余顷。富甲一郡。
  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世间的银钱财富都是由上天命定的,命中如果没有,一毫一厘也别想得到,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人能够下定决心,修习德行,坚持奉行《太上感应篇》,那么贫困就可以转为富裕。正如经文中说的:“做善事的人,福禄会跟随着他。”
  案:安徽人程致中与弟弟程致和一同去沈阳做生意,不幸亏了本钱,不能回家乡。兄弟二人就在客店商行里替人记帐,以此度日。有一天,致和偶然路过关帝庙,见庙内墙上贴着《感应篇》,上面写着关于因果报应的事情。不由得心中有所触动,于是向神明叩头发愿,时刻持诵《感应篇》,以求神明降福。
  当时正值九月,塞外早寒,风雪交加。致和白天一心一意虔诚读诵《感应篇》,晚上裹着被子默诵,连续数日,不曾间断。一天,忽然看见一只狗带着金铃,在致和的屋里转了一圈走了。这天晚上,忽然看见有神女和她的随行婢女几个人,侍女在前面端着灯引路,霎时见整个屋子变得雪亮,致和吓的不敢说话了。神女说:“郎君遵行奉持《太上感应篇》,感动了海神,海神命我前来伺候您,请不要有什麽顾虑。”神女令侍婢为致和更换新衣,铺设地毯,排列屏风,布置古玩等陈设,神女和致和相对共饮。侍婢又歌又舞,窄小的屋子顿时显得宽敞美观。到了深夜才停止了,二人结为夫妻。天亮后,神女起身告辞,临别时告诉致和说:“千万小心,不要把咱俩的事告诉别人。”早上,其兄致中见到弟弟惊讶地说:“你神采焕发,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换了个人似的。”致和回答兄长说:“我们穷困到这般地步,哪里会有什麽好运呢?兄长昨夜可安好?”兄长回答说:“我一夜没睡啊。”兄弟两个房间相连,哥哥却没有听见弟弟房中歌舞之声,致和也不敢将秘密告诉兄长。
  晚上,神女又来了,致和告诉神女自己很贫苦,神女说:“这个不难办,我知道你箱子里有给人做工挣的十两银子,你到某个山头,有一个卖马的人,你把他的马买回来。”致和照神女说的把马买了回来,神女叫致和把马献给俺答,可以获得重赏。当时俺答在诸部落中非常强大,已经自称“可汗”,一见到致和所献的马,大喜,说:“这是龙驹啊!”赏赐致和五百两银子。神女又说:“某个贩卖药材的商人,因为母亲得病,急着回家看望。他手上有大黄许多担,你去了用半价买回来。过不了多久,你就能获得大利。”一个月后,当地瘟疫大流行,大黄在市面上紧缺,致和获利十倍。后来,无论置办哪种货物,神女事先指点,获利无数,于是收拾钱财行李,准备回老家。
  这天夜里,神女拉着致和的手说:“你我二人的缘分已尽,我知道你不可能留下来。尊敬奉行《感应篇》,灵验异常,你回去后要更加勉励自己,身体力行,这样才能确保富寿长久。你一定记住我的话啊!”神女洒泪而别。致和悲痛万分,哥哥致中听到致和的哭声,过来询问,才知道神女降临这件事。兄弟二人焚香拜谢天地,把钱财带回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刻印《太上感应篇》万卷,流通于世。
  附:松江人张德甫,每天虔诚诵读《感应篇》,并身体力行,积德行善。他有两个儿子,有田八百余亩。年老为两个儿子分家,每人一部《感应篇》,告诫二人说:“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书中。即使成家立业的道理,也不例外。你们要像我一样,力行《感应篇》。”二子问道:“篇中难道有成家立业之道?”父亲说:“篇中说作恶的人‘算减则贫耗’,人就会变得穷困。又说行善之人‘福禄随之’,人就能富裕起来。这就是成家立业的道理。”后来,二子遵守父命,奉行《感应篇》,对母亲非常孝顺。购置田产三千余顷,成为当地的富翁。
  徐太史诗曰:一卷贻谋盥露余,明明经训即菑畬。萱庭绿尽春难老,兄弟香前读父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老子 道教 好运 经典 历史

沙发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6: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一顶

使用道具

藤椅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6: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帖子

使用道具

板凳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6: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帖子

使用道具

报纸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2:得贵灵验记








  【原文】

  半世求名未遇时,灯窗辛苦少人知。

  敬遵太上行功德,丹桂高攀第一枝。

  注:人之功名,载于桂录,掌于文昌。作恶者,按过勾除;行善者,论功行赏。人能持行《感应篇》,则万善毕备,何患不桂录书名、文昌增禄哉!

  案:前朝尚士英能文善书,虽系寒士,却孳孳好善。曾见人募化刻《感应篇》,欲捐助而苦无力,乃典衣衾以勷其事,冬日着单衣,不悔。年逾三十,贫窭益甚,附舟到京作觅馆计,侨寓城外关帝庙中,半载渺无知者。代人书写对联扇头,以资糊口。时近除夕,有重臣差其掌事至关帝庙办公。掌事性喜文墨,一见士英所书,不禁欣赏,问何处人,何事到京,士英以实对。掌事曰:“君既皇皇无主,予之诸子现在觅西席,何不移榻到舍,朝夕请教。君亦得静养读书,可应试求名也。”士英谢而许之。掌事为之制衣整衾,焕然一新,不复寒士相矣。上元之夕,重臣于花园遍挂花灯,悬匾联,请驾游玩。门客所书多不当意,掌事以士英荐,立命面试,乃面试。士英运笔如飞,字画端妍,词语雅切,大加欣赏。是夕,驾临园中,问何人手笔,重臣对曰:“此臣家西宾尚士英写作。”次早,即召见于偏殿,试,称旨,钦赐进士,为翰林检讨。不数年,升掌院学士。凡驾临幸之处,士英载笔相从,一刻不离。遇合之隆,

  遭逢之盛,无有比者。退朝之暇,备盛礼至关帝庙酬谢,道士设锦衾绣垫俟其歇息,礼毕稍憩,恍惚见关帝曰:“尔今日之荣,乃助刻《感应篇》之力也。此后宜加勉励初心,忠君报国,慎勿滋事。”士英醒,方知获报故,遍以劝人,多有化者。

  附:杭州景江锦游幕岭南潮州署,其父亦客两粤制府幕中。俱深信感应之理,案头必置《感应篇》一卷,朝夕持诵。时江锦已年逾四旬,淡于仕进,且恋潮州美地,束金颇优,决意不复秋试。乾隆辛卯大比,父连札三四,促其旋里。最后一札云:“如不急回,以不孝者论。”不得已,怏怏束装入闱,遂中亚魁,连捷分部。未几,放潮州知府,竟如夙愿。盖江锦乡举之前,办一扳诬盗案,曾救活五十七命故也。使平日不奉行《感应篇》,岂能悉心平反如是耶?(《续晨钟录》、《感应坚信录》)

  徐太史曰:“是不敢刑及无辜者,是不敢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者。仁人既遂爱民之愿,彼苍亦遂仁人之愿。五马潮阳,事奇而理故常也。”

  一麾出守笑回头,莲幕当年此地游。五十七囚悲且喜,使君天谴到潮州。(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的功名,记载在“桂籍”之上,由文昌帝君掌管。作恶的人,按照作恶大小予以降级或除名;行善的人,要论功行赏。如果能够遵守奉行《太上感应篇》,那么万善毕备,何愁不能桂籍题名、文昌帝君赐予福禄呢?

  案:前朝(明朝)人尚士英,擅长写文章,精通书法,虽然出身贫寒,却乐善好施。曾经见人募捐助印《太上感应篇》,想出钱捐助却苦于无力,于是把衣服和被褥拿去典当,冬天身穿单衣,也不后悔。年过三十,更加贫困,搭别人的船到京城,想找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因为没钱,就住在城外的关帝庙里,半年的时间,无人问津。他给人家写对联、扇面,以此糊口。到了年三十夜里,有一位朝中重臣派掌事到关帝庙里办一件公事。这位掌事喜欢舞文弄墨,一见到士英写的东西,大加赞赏。便问士英是哪里人,因为什麽事来到京城,士英据实回答。掌事说:“先生既然无事可做,我的几个儿子现在需要一位老师,你何不到我家去,可以早晚请教。您也可以安心读书,再去参加考试,求取功名。”士英答应了这件事,再三感谢。掌事为他更换新衣,整理好床铺,焕然一新,完全不是原来寒酸的样子了。

  元宵节之夜,重臣在花园里到处挂上花灯,悬挂对联、匾额,准备请皇帝前来游玩。门客们书写的对联匾额,多数不能满意。掌事推荐了士英,立即令他前来当面试写。士英前来试写,当着众臣的面,运笔如飞,字体端庄秀美,词语典雅贴切,重臣大加赞赏。当夜,皇帝驾临园中,问是何人的手笔,重臣回答说:“这是臣家请的先生尚士英所写。”第二天早上,皇帝召见士英,在偏殿面试。皇帝很满意,钦赐进士,封翰林院检讨之职。没过几年,升爲掌院学士。凡是皇帝驾临之处,士英带着笔跟随圣驾,一刻不离左右。像这样受到如此的待遇和恩荣,无人能比。退朝的闲暇时间,士英备下丰盛的祭礼,到关帝庙答谢神恩。庙里的道士铺好锦被绣垫,供他休息。士英行礼完毕,在休息的时候,恍惚之间看到关圣帝君对他说:“你今天的恩荣,乃是你助印《感应篇》的缘故。以后要更加勉励当初的发心,忠君报国,千万不可无端生事。”士英醒后,才知道自己获得福报的原因。他到处给人讲这件事,用来劝人向善,有不少人被感化了。

  附:杭州人景江锦在岭南潮州署衙门当差,他父亲也在两粤总督衙门里做事。父子二人都深信因果感应的道理,署案上总是放置一部《感应篇》,早晚持诵。当时江锦已经年过四十,考取功名,走仕途之心已经转淡了。而且耽恋潮州的美景,报酬又很丰厚,决心不再参加秋天的考试。乾隆辛卯年乡试,父亲连续写了好几封信,催他回家参加考试,最后一封信中说:“如果不赶快回来,以不孝罪论处。”不得已,不高兴地收拾东西,入闱考试,考中第二名。会试连捷,考中进士。不久,下放潮州知府,竟然如愿以偿。原来江锦在乡试之前,曾经平反一个诬告盗窃的冤案,救活五十七条人命。如果平时不奉行《感应篇》,怎能当机立断,有这么大的勇气平反冤案呢?

  徐太史说:这是不敢“刑及无辜”者,是不敢“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者。仁人君子既然能够达到爱民的心愿,上天也会满足仁人君子的愿望。五马潮阳,事情虽然稀奇,但是道理显而易见。

  一麾出守笑回头,莲幕当年此地游。五十七囚悲且喜,使君天谴到潮州。(徐太史诗)

使用道具

地板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9: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3:得寿灵验记



  【原文】

  莫云纪算总由天,立命修身便自然。

  若使时时尊太上,管教白发易童年。

  注:语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寿之修短,乃数之一定,不可轻移。然赋命在天,立命在我。人自受生以来,或禀赋孱弱,或疾病缠绵,或八字有刑冲。惟实心持行是经,久久并无退转,自然弱者可壮,病者可痊,宜夭者可登寿考。洵挽回造化之良术也。

  案:前朝刘大司寇,存心仁恕,用法平允,从无苛刻。所生六子,夭殇其五,俱年不过二十。其第六子璟已十七岁矣,虽聪慧倜傥,而单弱多病,不异诸兄。有蜀中相士周士涟,挟术游京师,名震一时。公使观相,曰:“此子但求得寿,不必言富贵也。”周细看半晌,答曰:“论公子贵格,难度十九岁之关,但修身立命,圣贤垂训,绝无虚谬。惟力行《太上感应篇》,可以挽回造化,舍此则非术士所能知也。”璟虽年少,颇能自勉,即对天发愿,将《感应篇》逐条录出。善者粘于东壁,每行一善,则加一红圈;恶者粘于西壁,每除一恶,即加一黑圈。行之三年,已过十九岁而竟无恙。一日,渡扬子江,见渔人网一大龟,命从人给钱一千买回放生。龟昂首随舟,送至五里,犹恋恋有不舍状。谓之曰:“予前途即登岸矣,已知厚意,不必远送。”龟于水面点首悠然而逝。是夜,璟宿旅邸,梦一皂衣短胖道士,向之稽首,曰:“公子力行《感应篇》

  三年不倦,上帝克嘉,已增禄延寿矣。但体柔神薄,难保寒暑不侵,贫道有小术相授,照此调摄,可保安身无病。”乃传以吐纳导引之法,传毕别去。璟醒,知系神龟报德,依其所授,如法用功。甫期年,即百病消除。召前相士备礼谢之。是夜周与联床而寝,见璟已熟睡,并无微息,扪之如死人。次早向司寇公贺曰:“公子龟息也,寿元极永,富贵甚长,公从今不必忧矣。”后璟享寿九十八岁,五福全臻。此持行《感应篇》,求寿得寿之验也。

  附:钱塘金镜闻柴虎臣先生新注《感应篇》成,慨然欲捐资付梓。适其室病笃,恍见白衣神示曰:“尔夫欲刻《感应篇》,应增尔寿。嗣后可告世人笃信奉行,刊印广施,必迓天福无量。”(《感应篇纪验》)

  善籍编成喜乍闻,心头蓬勃起祥云。鹤传海屋添筹信,分得恩波及细君。(徐太史诗)

  朱裴玉日庄诵《感应篇》,康熙戊申年七月三日,病危昏昧间,神谕曰:“汝信诵《感应篇》有年,亦能勉行篇中数善事,应锡汝龄。”不日病愈。(《感应篇纪验》)

  病叶惊秋不耐寒,婆娑生意返春难。谁知一纸千钧重,中有灵光九转丹。(徐太史诗)

  【译文】

  注:古语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寿命,乃是定数,不可轻易更改。然而上天定下了命运,改造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有的天生身体孱弱,有的疾病缠身,有的八字带有刑冲。但只要诚心诚意持行《太上感应篇》,坚持长久,不退初心,自然孱弱的可转为健壮,有病的可以痊愈,命该夭折的可以长寿善终。这真是挽回天意的最好方法了。

  案:前朝(明朝)刘大司寇,心地宽厚仁慈,掌管刑法之事,用法平允,从不滥用刑法,苛刻百姓。他生有六个儿子,而前五个儿子都夭折了,死时都不到二十岁。第六子名叫刘璟,现在已经十七岁了,虽然聪明漂亮,但是同他死去的五个哥哥一样,身体单弱多病。有一位从四川来的相士,名叫周士涟,凭借高明的相术,来到京师,名气很大。刘公请他前来给儿子看相,并说道:“你看我这个儿子能不能长寿,就不用奢求富贵了。”周先生仔细看了半天,说:“从公子的面相上看来,很难度过十九岁大关。但是通过修身积德能够改变命运,这是圣贤的垂训,绝无虚言。只要勉力持行《感应篇》,就可以挽回天意,改变命运。除了这个办法,至于别的就不是我们术士所能了解的了。”

  刘璟虽然年少,却很能自我勉励,立即对天发愿,将《感应篇》一条一条抄录出来。善的条目,贴在东墙上,每做一件善事,就画一个红圈;恶的条目,贴在西墙上,每克服掉一件恶行,就画一个黑圈。这样努力行了三年,已过十九岁,而竟然安然无恙。一天,刘璟乘船过扬子江,见一渔夫网起一只大龟,就命令随从给钱一千,买回大龟,将其放生。这只龟昂着头跟在刘璟的船后,过了有五里路,仍然有恋恋不舍的意思。刘璟对大龟说:“我马上就要登岸了,你的厚意,我已经知道了,你不必远送了。”大龟在水面上点着头,悠然而逝。

  当天夜里,刘璟住在旅店中,梦见一个矮胖道士向自己稽首行礼,说:“公子力行《感应篇》,三年不倦,上帝嘉许,已经给您增加福禄、延长寿命了。但是您身体单薄,难保不受寒暑之苦,贫道有一小方术送给您,照着我说的做,可保你身体安康无病。”于是,道士传给他吐纳导引的方法,然后告别而去。刘璟醒来,回忆梦境,知道是神龟报恩。他照此用功,不到一年时间,什麽病都没有了。然后把那位相士请来,备下礼品,表示谢意。夜里,刘璟与相士并床而睡。相士见刘璟睡熟后,并无半点呼吸,摸上去如死人一般。第二天一早,相士向刘司寇道贺说:“公子呼吸如龟,寿命极长,富贵无量,您以后就不必担忧了。”刘璟后来活到九十八岁,五福齐备。这就是持行《感应篇》,求长寿得长寿的明证啊。

  附:钱塘人金镜,听说柴虎臣先生注解的《感应篇》已经完成,便慷慨地想出资助印。当时正赶上他的夫人病危,恍惚间看见有一位身着白衣的神灵指示说:“你丈夫想要助印《感应篇》,应该给你增加寿命。你以后应该告诉世人要笃信奉行,刊印广施《感应篇》,必能获得上天赐予无边福禄。”

  善籍编成喜乍闻,心头蓬勃起祥云。鹤传海屋添筹信,分得恩波及细君。(徐太史诗)

  朱裴玉每日虔诚持诵《感应篇》,康熙戊申年七月三日这天,他在病危昏迷的时候,有神灵指示说:“你敬信读诵《感应篇》,有些年头了,也能勉力遵行篇中数种善事,应该延长你的寿命。”没过几天,就痊愈了。

  病叶惊秋不耐寒,婆娑生意返春难。谁知一纸千钧重,中有灵光九转丹。(徐太史诗)

使用道具

7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9: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4:得子灵验记



  【原文】

  暮景无儿最可伤,形单影只断肝肠。

  一朝得藉持经力,兰蕊森森满砌芳。

  注:人之生子,上以承祖宗,下以衍嗣续,所关最重。其无子者,或系命犯孤辰,或系禀赋薄弱,似亦数之无可如何。若能力行《感应篇》,久而不倦,则人事修而天意回,自然绳绳继继,凤毛麟趾之祥,可操券得矣。

  案:陕西梁公化凤,秉性忠勇,为江南苏松总镇,与士卒同甘苦,军中有慈父之称。时海寇郑国性作匪,围金陵甚急,公率兵御之于德胜门外,身先赴敌,尽歼贼众,全城危而获安,以功晋松江提宪。公年逾五十,只生长公子鼎,身弱多病,公时以为忧。一日,览许鹤沙先生《感应篇图说》,大生欢喜,捐俸资刷印五百部,广为劝戒。每日清晨,着凈衣冠,焚香再拜,虔诵一篇,而后出理公事。虽盛暑祁寒,车中舟内,未尝废也。公曾于夏夜露坐,忽一室内明如白昼,趋视之,乃所奉《感应篇》放光,照人须发皆见。公知持诵有灵,益加勉励,不敢稍懈。次年,即生次公子鼐,诞降之夕,满室闻异香,经文放光如前时。公向以单传为忧,今则双珠并耀矣。公尝与人曰:“天下无不可回之天意,但人不知求耳,求则未有不应者也。”后次公子鼐克绍前烈,由军功出身,历任总镇,

  升福建提台,转文阶为浙闽制府。遭遇之隆,近世罕比。生子九人,俱登仕版,子孙济济,靡不翱翔云路,至今陜中称望族云。

  世之孤单无嗣者,欲求种子之方,急宜效法梁公之持行《感应篇》,则无有不获报者矣。

  附:常州右营守备曹成秀云:余乙丑补宜营,抵任初,侧闻宜邑绅士徐子经陆者,孝友端方。营务旁午,未遑识荆越。数月始晤,往来款洽。余谈及年逾半百,多病乏嗣,行将解组归里。徐君慰曰:“官可辞而子不可少,但能多行善事,可以致福。”余曰:“我辈居官,动止多尤,敢望福报?”徐君曰:“不须他及,只力行《感应篇》,更能刊施广布,诚心劝善,向来灵验,不可枚举。”余始豁然,立愿刊施。未几,身渐康强,丁卯四月,果生一子。余益信神明可以至诚感格也。后于友人案头披读《感应篇像注》,中列公案,了如指掌。余不胜惊喜,重誓虔印百部,用公同好。(《感应坚信录》)

  动止多尤自责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图虎帐谈兵地,经在炉旁鹤在阴。(徐太史诗)

  杭州周仲远,梓人中擅场手也,五旬未得子。雍正五年刻《感应篇图说》,必诚必敬,且助刻二板不取值,是年举一男。(《兰桂编》)

  倾囊欲助耐贫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来平等性,善人莫谓世无多。(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生育子嗣,上可以继承祖宗家业,下可以传宗接代,这是关系重大的事。没有儿子的人,要么是命中注定无子,要么是身体薄弱,这好像是无法改变的定数,无可奈何。然而如果能坚持遵行《感应篇》,久而不倦。那么到一定程度,便可挽回天意。自然能够子孙满堂,所求的各种愿望也能够稳操胜券地得到了。

  案:陕西梁化凤公,天性忠直勇敢,担任江南苏松总镇。梁公与部下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被誉为“慈父”。当时正值海盗郑国性作乱,包围金陵城,形势危急,梁公率兵在德胜门外与贼兵展开血战。梁公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将贼兵全部剿灭。金陵城转危为安,梁公也由此次战功,晋升爲松江提宪。梁公年过五十,只生有一子,名叫梁鼎,体弱多病,梁公因此时时感到担忧。

  一天,梁公阅读许鹤沙先生所著的《感应篇图说》,大生欢喜,捐出自己的俸银,印刷了五百部,用来劝化世人行善。每天早晨,穿戴整齐,焚香礼拜《感应篇》,并虔诚诵读一遍,然后出堂处理公务。不论酷暑严寒,还是乘舟坐车,都一心诵读,不曾间断。一个夏天夜里,梁公坐在院中乘凉,忽然见一个房间里明亮如白昼,就跑过去查看,原来是他平日持诵的那部《感应篇》放出光辉。梁公知道诵经已经有灵验了,更加勉力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二年,梁公就又生下一子,取名梁鼐。降生之时,满屋有一种异香,《感应篇》经文像以前一样大放光明。梁公原来一直因为单传而倍感忧虑,现在是“双珠并耀”了。梁公经常对人说:“天下没有不可挽回的天意,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祈求而已,只要虔心祈求,就没有不感应的。”后来,次公子梁鼐继承父业,由军功出身,担任苏松总镇,又升爲福建提台,后转为文职,为浙闽总督。富贵荣耀,近世少有人能比。梁鼐生有九个儿子,都是仕途中人。子孙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至今在陜中称为望族。

  世上孤单没有子嗣的人们,想要求取得子之道,就应该立刻效法梁公,努力持行《感应篇》,没有不获得善报的。

  附:常州右营守备曹成秀说:我乙丑年补授宜营,到任之初,听说宜邑有一位绅士徐经陆先生,为人孝顺友爱,人品端方。公务繁忙,还未来得及前去拜访。几个月后,才得以见面,时有往来。我谈到自己年过半百,身体多病,又没有儿子,准备辞职回乡。徐先生安慰我说:“官职可以辞掉,但是儿子却不能没有。只要能多行善事,就可以得到福报。”我说:“我们这些当官的人,做事往往不合理,怎敢奢望福报呢?”徐先生说:“不用管其他的,只要力行《感应篇》,更能刊印流布,以广劝化,诚心劝人向善,向来灵验,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我这才豁然开朗,立下誓愿,刊印流通,没过多久身体逐渐强健起来。丁卯年四月,果然生下一子。我更加相信神明是可以用至诚之心感通的。后来在一个朋友的桌案上看到《感应篇像注》一书,阅读一过,里面列举的事例,了如指掌,我不胜惊喜,于是发愿刊印百部,和大家共享此书。

  动止多尤自责深,片言默已洽天心。不图虎帐谈兵地,经在炉旁鹤在阴。(徐太史诗)

  杭州的周仲远,是一名印刷工,技术高超。年过五十,未生育子嗣。雍正五年刊刻《感应篇图说》,毕恭毕敬,而且助刻其中的两版,不收取报酬。当年就生下一子。

  倾囊欲助耐贫何,字字镂心鬓欲皤。始信生来平等性,善人莫谓世无多。(徐太史诗)

使用道具

8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29: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5:祈病获痊灵验记



  【原文】

  林中密语见情殷,只有持经动冥君。

  感得天医施道术,神针到处见奇勛。

  注:人之疾病关乎性命,若辗转床席,群医束手,已成不治之症。惟急持是篇,可以起死回生。昔王巽魂游地府,览金字《感应篇》,欢喜恭敬,即蒙阎罗放还,古书所载非虚语也。

  案:周光普得翻胃症,二十日饮食不下,恹恹一息。见两阴差锁带出门,约行十数里,遥见树林中有人呼其名。趋视之,乃好友吉云和,二人执手流涕,叙离别。吉附周耳密语:“吾在生无过,因通文墨,为泰山府君总吏,甚蒙信用,一切生死俱操我手,可以为君维持。阴司最重《感应篇》,稍刻过堂,君但云曾发愿诵持万遍,乞放还,以满前愿。府君有问,吾自代禀语。”语毕辞去。二差带周至一大衙署,见纷纷出入,有用鼓乐迎送者,有疏放散行者,有披枷荷锁发往地狱者。俄闻唤周听审,周至案前跪下。府君曰:“尔为人虽云循谨,但好畜禽鸟,捉活虫饲喂,彼独非生命乎?宜赴恶鬼狱受罪。”周如吉言泣禀,府君问管行吏有此事否,吉时侍侧,禀曰:“实有之。”乃以簿进府君,阅毕喜曰:“有此善愿,宜放还。”吉又禀曰:“此人病入膏肓,须命医救治。”府君吩咐,关会天医院前二差,送周回家。见己身卧床上,差推魂入窍,遂苏。

  因思天医乃陶许二真君,强起策杖,赴隔河陶许庙祷求。至桥中伛

  偻欲蹶,有山西客扶住曰:“观君气色,似患翻胃症,不治则死矣。吾有小术可以即愈,盍随我行。”共至一小室中,取竹炉生火烹茶,身边取一银针,从心口右边,针下约寸余,连炙二艾火,周呼痛,客即止炙,将针拔出,贴以膏药。时茶已熟,客斟一盏令周饮,辞曰:“多日点滴不入矣。”客曰:“此茶不同,尔请试之。”周连饮二杯,并无阻隔,觉精神顿爽。客戒之曰:“尔归家宜先饮米汤,次食稀粥,七日后方许食饭。”如其言,数日果愈。寻客谢之,踪迹全无,房屋亦属乌有,乃知为天医显应,终身持诵《感应篇》不辍,获享寿。

  附:简州进士王巽开禧丁卯仲冬病笃,恍为冥吏摄去,至一山,宫殿峥嵘,高耸云表,朱门大书“东岳府”。殿左碑高丈余,金字烁目,乃《感应篇》也,巽庄诵竟,忻然徐出。复至一署,榜曰“速报司”,主者呼巽曰:“汝阳寿绝矣,倾见《感应篇》,便生钦慕心,特奏天庭放汝回生。若能从此奉行,兼痛戒杀生,劝人为善,自有吉神拥护”。巽苏,病寻愈,奉行不怠。后官显要,享遐年。(《感应坚信录》)

  百尺巍碑紫气多,冥曹亦复奉金科。生前各自回头早,莫到刀山唤奈何。(徐太史诗)

  【译文】

  注:人的疾病关系生命,如果长期卧病不起,医药罔效,成为不治之症。只要立刻遵守持行《感应篇》,就能起死回生。当初王巽魂魄被摄到阴曹地府,阅览金字《感应篇》后,欢喜恭敬,阎王便将他放回阳间还生。此事记载在古书上,绝无虚妄。

  案:周光普得了翻胃病,二十多天不吃不喝,奄奄一息。恍惚见到两个地府的阴差用锁链将他套住,带出门外。走了大概十几里路,远远望见树林中有人叫他的名字。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好友吉云和。二人手握在一起,挥泪道别。吉云和对着他的耳朵说:“我生前并无过恶,因为有文化,阴司任命我为泰山府君总吏,很受信任。人间一切生死大权都归我掌握,我可以从中为你维持。地府最为重视《感应篇》,等过一会上堂,你就说曾经发愿诵读《感应篇》万遍,请求放还阳间,以完成善愿。府君如果问起来,我会代你禀明的。”说完后,告辞而去。二阴差把周光普带到一所高大的衙门里,看见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有的用鼓乐迎送,有的被放开自己行走的,有的披枷带锁发往地狱。不一会儿听到叫自己上堂听审,周光普到案前跪下,泰山府君说:“你为人虽然忠厚诚实,但是你喜欢养鸟,经常捉活的虫子喂鸟,难道它们就不是生命吗?应该发往恶鬼地狱受罪。”光普将吉云和告诉他的话,流泪向府君禀告了一遍。府君问管事的官吏有没有这回事。吉云和当时在旁边侍奉,禀告说:“确实有这件事。”于是将善恶簿进呈府君,府君看完后,非常高兴的说:“有此善愿,应该放还。”吉云和又说:“此人病入膏肓,必须叫医生给予救治。”府君吩咐照会天医院的当值官吏,然后送他回家。他见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阴差将他的魂魄推入身体,就苏醒过来了。

  周光普突然想到,天医应该是陶、许二位真君,强忍着从床上爬起来,拄着拐杖到河对岸的陶许真君庙祈祷求救。走到桥中间,站都站不稳,都快倒在地上了,有一位山西来的客人扶住他说:“我看你的气色,象是患了翻胃症,如果不救治,会死人的。我有小医术可以很快治好你的病,你跟我来。”二人到了一个小屋中,生起火炉煮茶,从身边取出一枚银针,从心口右边刺下去大约一寸多深,然后用艾火烘烤了两回,光普喊疼,这位山西客就停止烘烤,将针拔出,贴上膏药。这时茶已经煮好,山西客倒了一杯让光普来喝,光普推辞说:“我已经很多天吃不下喝不下了。”山西客说:“此茶非比寻常,你试着喝一下。”光普连喝两杯,并不觉得有什麽妨碍,而且顿时觉得精神倍爽。山西客叮嘱说:“你回家后要先喝米汤,再喝稀粥,七天后才可以吃饭。”光普听从,几天后果然痊愈。寻找山西客准备答谢,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房屋也不见了,才知道是天医显灵。后来光普终身奉持读诵《感应篇》,不曾间断,活到高寿。

  附:简州进士王巽,开禧丁卯年冬天病危,恍惚间觉得被地府鬼差摄去,到了一座山,宫殿高大雄伟,耸入云端,红色大门上方写着“东岳府”三个大字。宫殿左侧立着一块碑,一丈多高,刻着金字,金色闪耀。所刻乃是《感应篇》,王巽恭敬诵读一遍,欣然而出。又来到一所官衙,匾额上写着“速报司”,主管官员叫着王巽,对他说:“你阳寿已经到头了,刚才一见到《感应篇》,便生起钦奉敬慕之心,特奏请天庭放你回生。你如果能从此奉行,并且戒除杀生,劝人为善,自然会得到吉神护佑。”王巽就醒过来了,病也很快痊愈了,奉行《感应篇》,不曾懈怠。后来官职显要,并享高寿。

  徐太史诗曰:

  百尺巍碑紫气多,冥曹亦复奉金科。

  生前各自回头早,莫到刀山唤奈何。

使用道具

9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30: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6:遇难成吉灵验记



  【原文】

  毡帷毳幕白光腾,虎豹藏形莫敢陵。

  忠豢飞鸟能感动,嗟哉曹石不如禽。

  注:《感应篇》乃救苦之灵文,免患之妙谛。人能恭敬奉持,则随时随地皆有吉神拥护,一切恶星远远退避,自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矣。

  案:明季项公忠奉持《感应篇》,由韦布以至释褐,皆虔诚礼诵,未尝稍辍。正统时,为兵部主事,随驾征朔漠,遭土木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为伯颜所掳,羁留不放。公每于毳(音cuì,寒毛也)幕中默诵,即有白光上腾,伯颜不敢加害。一日守者他往,公得乘间逃脱。日行山僻小路,夜宿榛莽中,常遇虎狼,并不相侵,受尽艰辛,渐近紫荆关,腹中飢馁,卧不能起。适伯颜率所部出猎,有从役遗熟羊腿一只,却在公前,公卧山巖,役竟不觉。去远,公取而食之,稍得充腹。跋涉进关,脚骨已穿,寸步难移。事闻于朝,景泰帝召见,仍以原官起用。正统复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辈恃夺门之功,揽权纳贿,公以耿直为其所嫉,共相排挤,系刑部狱。虮生于髪,痒不可忍,忽有飞鸟衔旧篦一张,从空坠下,用以栉髪。后公出狱,此篦藏诸家庙,昭示子孙。每当审讯之时,公惟虔诵《感应篇》以求解厄,问官虽承曹石意旨,作威相诘,而五毒未加,此中盖有神明默相焉。曹石

  事败,公冤得白,出狱。数年之间,累升兵部尚书,为一代名臣,以福寿终。计公一生所经,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其纯忠至性,上格彼苍。而毳幕光生,山岩虎避,羊腿遗于敌人,旧篦衔自飞鸟,皆《感应篇》之力云。

  附:湖州孙邵与袁了凡先生(明朝人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曾作《了凡四训》以训子孙,流传甚广)友善,先生授以《感应篇》、《功过格》诸书。邵兢兢自励,绳趋尺步。年逾四旬,由拔贡为县令,未几,忤上游意,落职回家,贫甚。谓天道渺茫,口占一诗,粘城隍庙柱,云:“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耳过风。”未数日病,眩愦中见二卒引见冥官,官曰:“汝前生未种福田,目前所得,已为转移之厚。”命吏取册示邵,邵视之,凡生平所为事,纤悉毕录,其受福处皆本无而转有者,其履顺处皆本危而转安者。视毕,方信报应不差。冥官复谕曰:“砥行须求善行广,为人应念苦人多。嗣后,汝当益自力善不怠。并广劝世人同绵善果,勿妄怨神明,致干冥谴。”挥令去。邵醒后,倍切修省,亲见二子登高第,入仕籍,享寿八十有奇。(《棘闱夺命录》)

  徐太史曰:身跻大耋(音dié,年老也),子列巍科,是又悔悟后倍加修省,所转移也。三复冥官之言,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王朗拔剑,皆非安贫知命者。

  【译文】

  注:《感应篇》乃是救苦救难的天地灵文,消灾免难的妙语真诠。如果人们能够恭敬奉持,那么随时随地都会有吉神护佑,一切凶神恶煞都会远远退避,自然而然可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了。

  案:明朝人项忠,虔心奉持《感应篇》,从贫贱到富贵,都虔诚敬信诵读,不曾稍有间断。正统年间,担任兵部主事,跟随皇帝远征塞外。遭遇土木之变,被异族首领擒获,羁押起来,留住不放。项公每次在毡房之中默诵《感应篇》,就有白光上升,首领不敢加害。一天看守的人离开了,项公趁机逃脱。白天行走在山间小路,晚上露宿于草莽之中。经常遇到虎狼,但并不攻击他。历经千辛万苦,渐渐快到紫荆关。肚子飢饿难忍,都站不起来了。正好部落首领率领部队出去打猎,有一士兵丢失一只羊腿,正好掉在项公跟前,项公躺在石头后面,士兵并未发觉。部队走远,项公捡起来吃了,稍微得到充飢。跋涉进关,脚上的骨头都露在外面了,寸步难行。

  后来,此事传到京城,景泰皇帝召见,仍旧以原官起用。正统皇帝复辟,石亨、曹吉祥、徐有正等人,依仗帮助皇帝夺取帝位的功劳,大权独揽,卖官鬻爵,项公由于耿直,被他们嫉恨,遭到排挤,被投入刑部大狱。头发中生出虮虱,奇痒难忍,忽然有一只飞鸟衔来一把旧梳子,从空中掉下,用来梳头。后来项公出狱后,把这把梳子收藏在家庙中,昭示子孙。每当审讯的时候,项公只是虔诚诵读《感应篇》以求解除灾厄。审讯的官员虽然听受曹石等人的意旨,施威相逼,但并不上刑,这里面乃是神明在暗中相助的结果。后来曹石等人事败,项公得以平反出狱。数年后升任兵部尚书,成为一代名臣,以福寿双全而善终。看项公一生所经历的事,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他的纯粹忠诚之秉性,感动上天。而毡房升起白光,虎狼不侵,敌人丢失羊腿,飞鸟衔来梳子,这些事情,都是《感应篇》的威力感应啊!

  附:湖州的孙邵和袁了凡先生友好,了凡先生将《感应篇》、《功过格》等书送与他。孙邵非常努力,自我勉励,小心谨慎,脚踏实地按照书上说的去做。年过四十后,由贡生提拔为县令。没过多久,由于得罪了上级,被罢去官职,回到家中,非常贫困。认为天道渺茫,不足为凭,随口吟诗一首,贴在城隍庙柱子上,诗写到:“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予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耳过风。”没过几天,孙邵得病,昏迷中看见有两个鬼卒带他面见阴间官员,官员说道:“你前生没有行善种下福田。你目前所得,已经是命运被转变很多了。”官员命令属下取出生死簿给他看,孙邵看到,平生所做的事,大小都有记录,那些受福之处都是本来命里没有而由于行善得到的福报,那些顺利之处都是本来危险有灾而由于行善而转为平安。看完后,才确信报应丝毫不爽。冥官又叮嘱他说:“砥行须求善行广,为人应念苦人多。从今以后,你应当更加勉力自己,力行善事,不可懈怠。并且广劝世人,积德行善,同结福果,不可无端埋怨神明,而遭阴司谴责。”然后叫他出去了。孙邵醒来后,倍加努力修身立德,反省过错,亲眼见到自己两个儿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享寿八十余岁。

  徐太史说:“自己身享高寿,儿子进士及第,这是由于悔悟后又倍加努力修行积德,命运得以转变的缘故。再三反复品读冥官的话,就知道历史上殷浩书空,王朗拔剑,都不是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人。”

使用道具

10
姚正阳 发表于 2017-5-17 20:30: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上感应篇图说7:散离复合灵验记



  【原文】

  父子分离各一方,天教重会水中央。

  助镌只费金三百,博取芝兰百世芳。

  注:悲莫悲兮生别离,骨肉之间不幸而遭此变,虽云天意,未始不可以人事挽回。惟虔持《感应篇》,心专意笃,自然神明默佑,不期而会,无意而逢,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案:李得章中年断弦,祗有十四岁幼子寿官。得章治货千担,赴湖广发卖。着家人李用管押,自同寿官觅快船先行。舟次乌江,父子登岸闲玩。至大王庙中,有道士持缘簿请曰:“本庙刊刻《感应篇》,求居士喜助工价。”得章踌躇未答,篙工云风顺,立等开船,遂将簿抛下,急急挂帆而去。至中流陡遇暴风覆舟,父子俱落水,两不相顾。得章被渔舟救起,回迎货船,重谢渔人。主仆后至庙中,庙祝询明所以,曰:“《感应篇》乃救世灵文,前居士不肯喜舍,以致如此。”得章曰:“若太上有灵,得子相会,情愿全出工价,不用零募也。”命李用取银二百两付庙祝。主仆押货船至武昌,行中有一老商客,姓傅名有才,折本难归,流落于此。其人能言语,善奉承,与得章成莫逆之交。时行中货物甚迟,得章留一半在武昌,一半与有才。李用赴荆襄出脱,到未期月,接行主人信,云货已卖银千两。李用在荆襄料理,不能分身,将票付有才至武昌取银,有才得银到手,顿昧良心,席卷而逃。得章知之,付之一叹,

  从此昏昏闷闷,不想回家。流荡二载,方图归计。岂知天佑善人,得章既有刻《感应篇》善缘,自有善报。其子寿官落水时抱大木漂至一村,有寡妇收留作子,读书进学。偶至溪边,见一少女踊身赴水,急忙救起。问其故,答曰:“妾父名傅有才,久出作客,将妾寄养舅家。兄无良,欲卖入娼门,是以寻死。”忽人丛中有一老者惊问女曰:“尔何由在此?”女视之,乃其父也。父女相见,其乐可知,有才感寿官之德,遂以女妻之,将所拐千金尽付焉。寿官思父心切,与岳父买舟至乌江,询问三年前踪迹。离大王庙不远,见后船扬帆而来,船头立一人,宛似其父,至则果然。父子狂喜欲绝,细问别后之事,寿官将娶妻得金缘由一一细说。得章进舱请姻翁相见,则以被蒙首,坚卧不起,揭而视之,乃有才也。大笑曰:“昔为好友,今结姻亲,千金仍与我子,何害焉?”相好如初,同至大王庙酬愿。板适刻成,复施三百金,刷印千部,广为劝戒。骨肉散而复聚何?莫非刊刻《感应篇》之报云。

  附:苏州崑州葛玉朗,子名稚坚,同心好善,尝刻《感应篇广疏》及《法华感通录》,印施甚多。乙酉七月初六遇乱兵入城,父子俱匿草莽中,兵闻其好善,为守门三昼夜,全家六十口俱保全。(《同善录全书》)

  【译文】

  注:世上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骨肉至亲之间不幸遭遇这样的变故,虽说是天意如此,何尝不能用人事来挽回?只要虔诚遵奉《感应篇》,专心致志,自然会得到神明暗中护佑,最后会不期而遇,无意之间相逢,使人觉得不知其然而然。

  案:李得章中年丧妻,只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名叫寿官。得章置办了货物千担,运到湖广等地发卖,派家人李用押运货船,自己则和寿官找了一艘快船先行出发。船走到乌江,父子二人登岸游玩,到了当地的大王庙中。有一个道士手持化缘簿,请求得章说道:“本庙刊印《感应篇》,请居士随喜工价。”得章正犹豫未决,还没有给予答复,这时开船的人说,现在正好顺风,马上开船。于是随手将化缘簿放下,急急忙忙扬帆而去。船行至水中央,突然遇到暴风,将船吹翻,父子二人都落水了,谁也顾不上谁。得章被渔船救起,回去迎接他的货船,又重谢了渔人。他和李用主仆二人后来到大王庙中,庙祝问明情况,说:“《感应篇》乃是救世灵文,原先居士不肯喜舍,以致于如此。”得章说道:“如果太上有灵,能得父子相会,情愿全出工价,不用再零星募化了。”命令李用取出二百两银子付给庙祝。主仆二人押运货船到了武昌的商行中。有一老客商,名叫傅有才,做生意亏了本,回不了家,流落在此。此人能说会道,善于奉承拍马,与得章成了莫逆之交。当时行里的货物很足,得章将货物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武昌,一半交给李用和有才,到荆州、襄阳等地发卖。到了还没一个月,接到主人的信,说货物已经卖出,得银一千两。李用在荆襄料理,不能分身,把银票交给有才到武昌取银。有才拿到银子,顿时生起不良之心,卷银而逃。得章知道后,为之长叹,从此昏昏沉沉,不想回家。在外流荡了两年,才准备回家。

  谁知道天佑善人,得章既然有刊刻《感应篇》的善缘,自会得到善报。他儿子寿官落水后抱住一根大木头,漂流到一个村庄。被一寡妇收留为义子,读书上学。偶然到一条溪边,见一少女跳到水里,急忙救起来。问她爲什麽要跳水,少女回答说:“我父亲名叫傅有才,长期在外经商,把我寄养在舅舅家里。而表兄不是好人,要把我卖到妓院,所以想一死了之。”忽然围观人群中有一位老者上前惊问:“你怎么在这啊?”少女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啊。父女相见,别提多高兴了。有才感激寿官搭救自己女儿的恩德,于是把女儿嫁给他,并把拐来的一千两银子给了小两口。寿官思父心切,同岳父一起买船到乌江,询问三年前的踪迹。离大王庙不远,见后面有船扬帆而来,船头站着一个人,好像他的父亲,走近一看果然是。父子见面,狂喜欲绝。细细询问分离后的事情,寿官把娶上媳妇、得到银两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得章走进船舱,请亲家翁相见。有才用被子蒙着头,躺在那里,不好意思见面。得章揭开被子一看,原来是有才。大笑着说:“当初是好友,现在是亲家。一千两银子又归我儿子,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呢?”二人重归于好,一同到大王庙还愿。书板正好刻成,又施舍三百两银子,印刷千部,广为施送,以资劝戒。骨肉分离而又重新团聚,难道不是刊印《感应篇》的善报吗?

  附:苏州崑州的葛玉朗,其子名叫稚坚,父子二人同心好善,曾经刊印《感应篇广疏》及《法华感通录》等书,印刷施送非常之多。乙酉年七月初六遭遇乱兵进城,父子一起躲避在草莽之中。乱兵听说他家好善,为其守门三天三夜,全家六十口,都得到保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