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58241 221

想不到郎咸平如此平庸---关于医疗市场化问题 [推广有奖]

51
hhj 发表于 2005-12-24 07: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的基本宗旨,就是自由平等的交换,因此可以说,如果自由平等交换会出现问题,那么非自由平等交换所出现的问题更大。比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是整个非平等交换的体制,它最终的结果怎样,谁都知道了。至于美国的种种限制,它到底是出于保护平等交换还是保护非平等交换,还未知道。不过谁都知道,虽然每个国家都想少买入多卖出,但当每个国家都这样做时,这个人类世界将会崩溃,并迅速陷于毁灭性灾难。所以从客观上来说,没有谁占了便宜,大家都是等价的,都必须开放市场,才能让别人对你开放市场。这就是平等交换规律所起的作用。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52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12-24 11: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临崖吹风在2005-12-8 15:37:10的发言:

楼上的,此时才出台相关政策,这是不是所谓的“贼去关门”?

只重物的效率,不管人的死活,这是当前一些经济学家的通病。

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效率”,倒是恰恰基于人的。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53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12-24 11: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传染病防治之外的普通医疗服务,根本不是什么“公共品”,而是可以无成本界定排他性私人产权,竞争性耗费社会资源的纯私人物品。那种“贴标签”论证法可以休矣!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54
Edward 发表于 2005-12-24 12: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2月18号,我在上财听了郎咸平的报告,票价1380元。承蒙上财领导送的票子。

听下来,郎的公司金融理论的确比较扎实。

但是当郎咸平把国企问题,放大到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郎也许就犯了经济学上所谓“合成谬误”的大忌,郎说中国经济绝对没有现在那样好,统计数据城市地区有40%水份,农村地区80%水分。现在修正GDP数据,增加3000亿美元,简直是给了郎一个更响亮的耳光!

郎提出中国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现象而言,他所说没错,但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并说克林顿第一任期间,其夫人就主持美国医疗改革并未成功。

但是郎的毕竟不是一个转轨经济学家。他没有看到目前的情况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与其说医疗改革有失误,还不如说,医疗改革还没有全面开始。从转轨经济学角度看,“私人产品”市场过剩刚刚开始,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的短缺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事合一”的体制并未根本打破,财政拮据,只能由事业单位自谋生路,收费自然出现。

这种现象不正常,但并不意味着收费有错,而是政府的数量干预与价格干预为何不到位--按照公共支出理论,就是基础性医疗保障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这是制度性公共产品,政府应当进行干预。而对于差异性公共服务,政府应当进行价格干预,本质上讲,这种差异性公共服务是一种公共提供的私人产品(publicly provided private good)。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5
Edward 发表于 2005-12-24 12: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家不妨依据企业改革的经验来看中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没有民营经济的做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经济一统天下能打破吗?

同样,对于提供服务或公共服务的部门,没有非公部门(private sector)的全面介入和实行国民待遇,中国的事业单位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自然不能打破。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6
张三李四 发表于 2005-12-24 13: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认为除了传染病之外的普通医疗服务是一种“公共品”,比方说,一个肾炎病人,谁治疗,谁受益,谁支付。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全无分离,哪里来的“外部性”?既可以清楚界定排他性私人产权(而且这种界定毫无成本),又是竞争性耗费社会资源,怎么就成了“公共品”了?这一点,还是医生出身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第说得清楚:健康是一种人力资本。事实上,疾病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同样是天然私有的。

凭空说什么什么是公共品这种贴标签式论证方法的恶例,始于萨缪尔森。一方面,他没有严格的区分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传染病和根本不具有外部性的普通疾病,而这是两种经济性质完全不同的物品。另一方面,他在论证健康服务“不完全的非竞争性”时,不小心地忘记了医生的人力资本租金本身就是成本(确切说,这是准租,但萨缪尔森的分析是一个短期分析),经济学成本并不一定是指“耗费”,而是指机会成本,租金是成本,这一点在马歇尔那里就已经清楚地指出来了。

而阿罗论证的医疗市场因信息不对称偏离标准市场,这是在同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状态作比较,在那种状态下,差不多共产主义都可以是现实了。如果信息是稀缺的,人力资本是稀缺的,那么(基于市场和私人产权)的激励就是非常必要并且有(帕雷托)效率的。既然不可能人人都懂医,那么让一部分人在医学方面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另外一些人支付信息租金,这种基于分工的信息租金的存在就是有效率的,相对于人人学医,显然这样更节省信息成本。

况且因分工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在所有行业都存在,难道这些行业都应该由政府来干预么?

因此,我的看法是,在效率层面,除了传染病之外,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任何干预,而在公平层面,通过政府办行业来实现公平目标,显然还有更好的方式。

我是做医生的,但我扪心自问,这些阐释并不涉及到我的个人利益。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http://bbs.cenet.org.cn/list.asp?boardid=92521

使用道具

57
jackma 发表于 2005-12-24 13: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各行业都有信息不对称,但不等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产生的后果都一样。

事实上政府确实是对各行业都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扭曲,如各种质量标准的制定,打击伪劣产品等。由于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后果更严重,所以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是必需的。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8
Edward 发表于 2005-12-24 14: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不同意张三李四兄的以下观点:

"因此,我的看法是,在效率层面,除了传染病之外,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任何干预。"

医疗服务的全面市场化会引起消费不足,显然缺乏效率的。对于多向一个人提供的边际成本很大的产品、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还有转轨时期交易成本太大的医疗服务,即使它是私人产品,政府也应当干预。Stiglitz(2000)称之为公共提供的私人产品(publicly provided private good)。

另外,医疗服务还是一种merit good,政府干预也是有根据的。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9
hhj 发表于 2005-12-24 20: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张三李四在2005-12-24 11:27:05的发言: 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效率”,倒是恰恰基于人的。

没有效率的社会,迟早会饿死人,而讲效率的社会,则会劳累人。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60
hhj 发表于 2005-12-24 2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Edward在2005-12-24 12:48:20的发言:

12月18号,我在上财听了郎咸平的报告,票价1380元。承蒙上财领导送的票子。

听下来,郎的公司金融理论的确比较扎实。

但是当郎咸平把国企问题,放大到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郎也许就犯了经济学上所谓“合成谬误”的大忌,郎说中国经济绝对没有现在那样好,统计数据城市地区有40%水份,农村地区80%水分。现在修正GDP数据,增加3000亿美元,简直是给了郎一个更响亮的耳光!

郎提出中国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现象而言,他所说没错,但他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并说克林顿第一任期间,其夫人就主持美国医疗改革并未成功。

但是郎的毕竟不是一个转轨经济学家。他没有看到目前的情况是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与其说医疗改革有失误,还不如说,医疗改革还没有全面开始。从转轨经济学角度看,“私人产品”市场过剩刚刚开始,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的短缺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政事合一”的体制并未根本打破,财政拮据,只能由事业单位自谋生路,收费自然出现。

这种现象不正常,但并不意味着收费有错,而是政府的数量干预与价格干预为何不到位--按照公共支出理论,就是基础性医疗保障尚未全面建立起来,这是制度性公共产品,政府应当进行干预。而对于差异性公共服务,政府应当进行价格干预,本质上讲,这种差异性公共服务是一种公共提供的私人产品(publicly provided private good)。

说得不错,郎咸平的平庸正在于此,在于把一个实际上还未进行真正改革的部门看成是改革并且已经失败了的部门,并把改革的失败归结为市场化。他显然并没有真正市场化的真正意义。因此要我花1000多元去听他说话,那是不可能的,免费对话还可以考虑。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