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guw
19001 195

【原创】《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 [推广有奖]

贵宾

泰斗

36%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保卫《资本论》

威望
3
论坛币
659057 个
通用积分
580.3555
学术水平
7108 点
热心指数
6183 点
信用等级
5677 点
经验
427494 点
帖子
29199
精华
21
在线时间
46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1
最后登录
2021-2-23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原创标签〗经济学方法论


编者按:对一般人来说,马克思的“导言”难读,“读不懂”,果真如此吗?!

那就看看下图!!

yjj123.png

——————————————————————————————


以下推出的这篇文章,并非“导读”、“解读”,而是中国工作语境中的“领读”“中国化的阅读”………………试图解构”科学抽象法“在人们脑海中的固有概念…………






该原创帖,为读者提供以下有价值研究线索和内容:


摘要:从《资本论》结构的源起、成型的过程看,《资本论》逻辑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流变”的结果,因此,在二者之间客观存在有必然性的“结构”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这些结构形式的共同点是立足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把握“什么是生产关系”,于是,《导言》文本构成对“历史”和“逻辑”以及“历史”和“认识”的统一规定性的“探源”。总的来说,《导言》的贡献是革命性的:既是理论方面的,也是方法论方面的;它厘清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规定性,锁定对象转化为研究对象的“事的逻辑”和“事的科学”。由《导言》定格的实质性的工作内容生产了“劳动二重性规定”,由此也就确立了“生产方式”(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内部联系。这种内在结构在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客观逻辑,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客观基础,因此,不能把它直接说成主观批判的工作产物或认识形式的工作程式,比如“科学抽象法”。

关键词:《导言》;《资本论》;对象;研究对象;历史;逻辑;科学抽象法;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

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5)09-0009-08






江汉论坛2015年第9期   第9-16页


《导言》的革命:事的科学和研究对象的确立
——兼析“科学抽象法”的反思问题

17006.jpg





PDF电子版链接地址
导言与研究对象精华论文打包下载

weizhu.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究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 PDF电子版 经济学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经济学 资本论 编者按 中国

回帖推荐

zhongjia_hit 发表于201楼  查看完整内容

导言奠定了整部书的基调

linxiaozhijia 发表于206楼  查看完整内容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出自易传

xuguw 发表于194楼  查看完整内容

【新提醒】-【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http://bbs.rdjjlt.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0049&extra=page%3D1

xuguw 发表于173楼  查看完整内容

光山先生的微博_微博 http://weibo.com/1496263003/profile?topnav=1&wvr=6
已有 8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huosn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星野 + 200 恭喜入选2015年度10月份“中旬”优秀原创帖
zl89 + 60 精彩帖子
yyj_1976 + 60 + 3 + 3 + 3 精彩帖子
chenyi112982 + 5 + 5 + 5 精彩帖子
Jealy + 60 精彩帖子
残阳_等待 + 100 + 1 + 1 精彩帖子
kychan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380  论坛币 + 200  学术水平 + 9  热心指数 + 14  信用等级 + 8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沙发
karst 发表于 2015-10-11 09:47: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一下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ASY0_zx4FX9M_ZSmuU_







《保卫资本论》更正错误版.pdf (40.38 MB)

其它错误,参照老版本200M的改!!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www.baidu.com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5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0  热心指数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09:48: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他山之石


_政治经济学批判_导言_逻辑解析_省略_本问题_科学抽象法_的反思及其他


改造性批判与历史发生学批判_关于马克思_黑格尔法哲学批判_之_批判_概念辨正


[学科前沿]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马克思是如何继承费尔巴哈的?献给教师节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s/A26HtJ8Z13_8d?sudaref=bbs.pinggu.org



[em29]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1NHBUq7

收文件哦~别忘了输入提取码:Z966

!!!!!!!!!!!!!此文件最为重要,可连下载下面的“带后记的文件”。



许光伟《保卫资本论》(附后记).pdf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4m1dqxz


别忘了输入提取码:AE2U

[em41]

许光伟《保卫资本论》(附后记).pdf_微盘下载
http://vdisk.weibo.com/lc/3Pu8sKi92yoJ5XaDRBX

别忘了输入提取码:JVY6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板凳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09:55: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九页




一、从《资本论》首章工作逻辑的性质说起

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反对派们而言,《资本论》首章的工作开局是为了生产总揽全书的“知识论”,甚或是为了提出一种“工作假设”,具有根据需要来假设之嫌。因此,对马克思的文本就有了质疑。其中的一个最为著名的质疑就是:马克思从交换价值中试图取出“共通物”,而这样一来,把交换价值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决定性的这个性质,不经过证明就当作前提来应用了,这个“假设”——指从交换价值中取出“价值”的概念——具有随意性!这种观点否认马克思在此研究的其实是商品学——并且是从工艺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开始,而断定马克思是为他的交换价值的决定以及价值的引出而做铺垫但显然,马克思意在寻找的“真正的、内在的价值”(他认为是寻找价值本身),其实是不知不觉地替代了传统的价值概念,或者说在不知不觉中偷换了概念。按照这些想法,交换价值及其属性固然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概念,而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并且完全接受了过来。在此基础上,他显然是想进一步进行“证明”而已,但并没有证明其错误,只是改头换面地重新应用罢了。马克思直接就认为交换价值具有“内在的决定价值”,这不合理!!所以,马克思选择商品作为《资本论》的起点只不





本文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YJA790073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1BJL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报纸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03: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页


过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问题:商品的内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交换价值,从而决定着以后的价值分配。

这种批评以马克思创造“价值概念”为由头诋毁《资本论》首章的工作逻辑。针对这种新康德主义,马克思生前已经预料到,他说:“瓦格纳先生对我的论述不满意(厌恶)的地方就是:我没有顺他的意,没有按照德国国粹教授的‘愿望’,把使用价值同价值混淆在一起……因此,我们的Vir  obscurus甚至没有看出我的这种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同德国教授们把概念归并在一起(‘以言语掉弄舌锋,以言语构成一个系统’的方法毫无共同之点。”①对此,笔者在《<资本论>商品章的逻辑解析》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关于“商品的存在”的概述仅仅是为了引出“商品的本质”,即从商品的表象的二重性中引出商品生产关系来。②从商品链接“生产力”(工艺学对象)和“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对象)看,这是事的科学的工作规定性。由此,这是有关于大写逻辑的历史商品的“存在批判-本质批判-概念批判-精神现象学批判”。

事的科学同物的科学的区别在于,不是从单纯的物的规定出发,而是从物的存在的批判(规定)出发,以求寻求客观批判和社会客观批判的规定,即寻求生产关系的客观发展。在这里,价值可以看作“使用价值”的认识形式,然而是特殊的社会认识形式;价值并且同时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它处在不断生成和发展中。“因此,商品形式的发展也是同价值形式的发展一致的。”③价值形式成为“商品生产关系对象”的必然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不通过交换商品就不能成为交换价值,而另外一方面,这个生产关系对象本身的内在的社会规定只能锁定在“价值”之上。这时候,马克思强调:“就在分析商品的时候,我并不限于考察商品所表现的二重形式,而是立即进一步论证了商品的这种二重存在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有用劳动,即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抽象劳动,作为劳动力消耗的劳动,不管它用何种‘有用的’方式消耗(这是以后说明生产过程的基础);论证了在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货币形式即货币的发展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另一种商品的自然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我看来,使用价值起着一种与在以往的政治经济学中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但是——这是必须指出的——使用价值始终只是在这样一种场合才予以注意,即这种研究是从分析一定的经济结构得出的,而不是从空谈‘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些概念和词得出的。”④

对象——研究对象——劳动二重性规定,也就是说,“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完成了对“物象自足性”的否定,从历史实践角度成为了商品生产关系上的“研究对象”,“它决不谋求认识属性的简单的相互隔开”。⑤抽象劳动同具体劳动合为一体,构筑为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历史规定,同时,它完成了对于商品生产关系“如何来”规定的诠释,使社会行动的事的规定同物质生产本身的事的规定区别开来,并利用这个基础使“社会物”同“自然物”从认识上辩证分开。这样的结论编织成一段极为精辟的话,那就是:“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⑥有人根据这段话,断言抽象劳动是对具体劳动的“抽象”,或者说,在思维过程中,抽象劳动乃是对于劳动本身而言所形成的“认识”。这种看法是牢牢地把抽象锁入“观念”中了,以致成为“抽象观念”。一个客观真实是,在商品社会里,抽象劳动确实是商品生产劳动本身的“自我认识形式”,即意味着社会性质的形成以及与之契合的社会标准的开始形成,但如上所述,它同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劳动规定,因而又是产品转为商品的社会财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基础和实体内容。沿着这个规定向前走,“在现实中,孤立的个人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并不存在。”“<大纲>的另一处写道:‘人最初表现为类存在物,部落体,群居动物’。这个集体维度是占有土地的条件……他总是链条上的一环。”“这样,无论范围是最初的血缘联系,还是中世纪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狭隘的生产关系内的自发的联系’里,由相互的纽带联结着。”⑦沿着这个规定本身并且向后走,才可以说,“人类的市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把其质料因归结到人是自然而然的……作为质料的个体的差异性是市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⑧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道:“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地板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06: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一页

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⑨

这种事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定——过程的规定,这决定价值和价值形式必须作为一体化的规定性予以描述,而摒除了商品的“物的独立性”。由此看来,商品起点规定乃是体现“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过程规定,换言之,就是价值和价值形式一同发展起来的历史过程的规定性。

二、伟大的航程: 从《导言》开始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写作成功意味着《资本论》结构的“最初成型”,因而,它是《资本论》逻辑诞生的秘密地。究其原因,《资本论》结构的艺术高度是“社会客观批判”。这个结构在思维上的形成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这种行程必须倒过来追溯,就像马克思说的,“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一般等价形式,从而理解一般价值形式即第三种形式的困难。第三种形式倒转过来,就化为第二种形式,即扩大的价值形式,而第二种形式的构成要素是第一种形式……因此,简单的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⑩作为譬喻,《资本论》首章在结构成型上可算“货币形式”,相比之下,《资本论》结构的主体(除首篇之外的内容的对应物)乃是“一般形式”,著名的《六册计划》乃是“总和扩大的形式”,《导言》本身则可算是“简单直接的形式”。

我们简单概述一下上述历程:第I结构,为“伟大航程”的起步,其工作目的是力求使“历史”落实为“逻辑”,寻求历史、行动和科学统一的艺术阐述效果。第II结构在“科学性的社会历史内涵”和“阶级发生结构”突显这两方面进行加强,巧妙安排了“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第III结构定格于“资本一般”阐述之上,但是对“第一分册的材料”进行加工的结果,形成了《资本论》的一般结构形式,即拙著《保卫<资本论>》系统梳理的批判研究的逻辑发生进路:历史发生学→系统发生学→现象发生学→认识发生学。⑾如上所述,《资本论》结构的艺术高度的“最高点”乃是“第IV结构”,即首章《商品》逻辑。它不仅在首篇工作逻辑中具有鼎足重要的位置,乃至在全书都是如此。盖因其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研究,以及综括了批判研究的全部要素。

现在,我们将讨论重点收缩到“第I结构”上来。“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因此,分析这个形式确实困难。”⑿因其“并不旨在宣告一般意义经济学之秘密,更为重要的是宣告‘认识的秘密’。在于揭露存在者;揭露存在的认识存乎于存在者规定本身。”⒀因此,这里回答的是“什么是生产关系”的问题,并在此地基上引导唯物主义理论范畴和认识的生产。回答是初步的,但酝酿的结构是系统的,包括:“1.生产一般;2.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4.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等等。”⒁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历史语言”问题,肯定:“这种知识工作当然是严格意义的‘历史的知识’,但不是追溯什么‘绝对的始源’。”⒂

这里首先提出“生产一般”的规定。这个规定深化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主题:“这样,蒲鲁东先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没有看到: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他没有看到: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它们仅仅在这些关系存在的时候才是真实的。这样他就陷入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错误之中,这些经济学家把这些经济范畴看作永恒的规律,而不是看作历史性的规律——只是适于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规律。所以,蒲鲁东先生不把政治经济学范畴看作实在的、暂时的、历史性的社会关系的抽象,而神秘地颠倒黑白,把实在的关系只看作这些抽象的体现。这些抽象本身竟是从世界开始存在时起就已安睡在天父心怀中的公式。”⒃简括地说,马克思这里提出的总结论是:“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收业、制造业等,或者生产是总体。可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⒄

在这种意义上说,“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另外一方面,“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7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14: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二页

不致因为有了统一(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归根结底,既然“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那么,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研究不同于工艺学对象的研究,它本质上是研究“生产的一般规定在一定社会阶段上对特殊生产形式的关系”,不过,马克思同时强调:这“留待别处(后面)再说”,并且,“科学的叙述对现实运动的关系,也还不是这里所要说的。”⒅

三、历史和逻辑规定的统一

《导言》提出的研究思路是:由“生产一般”统领工艺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但是,生产一般规定本身又涵容“历史对象”和“社会对象”两个演进的层面,这样,政治经济学的生产一般对象就定格为两个方面:(1)“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⒆(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⒇前者指的是“历史中的社会生产方式”,后者指的是“生产方式中的社会生产关系”。两者合成“本质研究”。这是历史和逻辑的规定统一的基础。

对于“历史对象”,马克思强调的是限定词“一定”,总的结论是:“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21而对于“社会对象”,“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22关键是这一句:“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资本论》后来锁定的研究是:生产→再生产→流通→生活过程→认识批判。而为了引出“资本主义生产”,就要首先理论生产“价值规律(规定)”。所谓:“如果想一开头就‘说明’一切表面上和规律矛盾的现象,那就必须在科学之前把科学提供出来。”23即由《资本论》首篇所定格的“逻辑”在主旨上其实是为了完成“广义政治经济学”向“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工作过渡。这使得恩格斯由衷赞叹到:“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同样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至少是概括地加以研究和比较。到目前为止,总的说来,只有马克思进行过这种研究和比较,所以,到现在为止在资产阶级以前的理论经济学方面所确立的一切,我们也差不多完全应当归功于他的研究。”24

……

生产一般是客观逻辑,以后在此基础上引出以生产一般的本身的规定为基础的“价值批判”的主观逻辑以及以劳动一般为基础的“资本一般批判”的主观逻辑。它们的最初“完美结合”的工作产物是“五篇结构计划”。按照马克思当时的想法,五篇的每一篇都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样形成:“(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的意义上。(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相互关系……(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4)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5)世界市场和危机。”25后来的“六分册计划”显然更为彰显了这一点:“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他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26在后者这里,马克思尤其强调:“从资本向土地所有制的过渡同时又是历史的过渡,因为现代形式的土地所有制是资本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其他土地所有制发生影响的产物。同样,从土地所有制向雇佣劳动的过渡不仅是辩证的过渡,而且也是历史的过渡,因为现代土地所有制的最后产物就是雇佣劳动的普遍确立,而这种雇佣劳动就是这一堆讨厌的东西的基础。27

这种统一在马克思看来是实现“事”向“事的科学”过渡。我们可举“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发生事件为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28在这当中,劳动二重性的发展是一条“事的红线”:“在开始研究时通过分析商品所发现的有用劳动和作为价值源泉的劳动之间的区别,现在表现为商品生产的两个方面的区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8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24: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三页

别了。一旦商品生产不再仅仅表现为有用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统一,而且还表现为有用劳动和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的统一,商品生产就变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即资本主义形式的商品生产。”29这种“事的合流”反映的是劳动的二重发展的历史趋向性,构成了商品生产劳动特殊和资本主义劳动特殊,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最终获得了抽象劳动的最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导言》中,马克思这么写道:“劳动这个例子令人信服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30因此,“与概念神话的人为产物相反,马克思关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哪怕是抽象但却真实的范畴的本质和起源的观点,在总体上是十分明确。事实上,他常常为这个主题所涉及的哲学神秘化而感到好笑……‘要是老黑格尔有在天之灵,他知道德文和北欧文中的Allgemeine〔一般〕不过是公有地的意思,而Sundre, Besondre〔特殊〕不过是从公有地分离出来的Sondereigen〔私人财产〕,那他会说什么呢?真槽糕,原来逻辑范畴还是产生于我们的交往!’因此,那种认为在能够理解作为存在形式的范畴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界定唯心主义的统一主客体的概念的观点,与马克思的观念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因为后者试图通过由‘我们的交往’提供的具体证据,而不是通过先验的哲学演绎来证明它是真理。不论我们是在它们与公有地(后来划分了)的关系中思考‘一般’(Allgemeine)与‘特殊’(Besondere)范畴,还是在它与有关发展的后重农主义条件的实际上可证实的联系中思考一般的‘劳动’范畴——与劳动的历史上已知的、特定的形式和变种形成对照,它们限于作为自身的运作基础的劳动工具和资料——情况都是如此;而在后重农主义条件下,‘抽象劳动’却通过胜利前进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在物质上占据了统治地位。”31

为了寻找这种“事的结构”,马克思建立了广泛性的史的构造,这就是《导言》最后一节的总标题的留下,包括的内容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以及“法的关系”和“家庭关系”。很显然,马克思认为这些构造都应当是解剖“生产”的基本单位。另外一方面,在这些构造中,马克思实际上尤为重视的是“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实际上就是寻找人类史领域中的商品生产的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规定。马克思寻找的线索是“依赖关系”向“交换关系”的历史过渡,有这么关键的几条内容:(1)“出发点当然是自然规定性;主观地和客观地。部落、种族等。”(2)“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这样一种辩证法,它的界限应当确定,它不抹杀现实差别。”(3)“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某些经济关系,如雇佣劳动、机器等等,怎样在战争和军队等等中比在资产阶级社会内部发展得早。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关系在军队中也特别显著。”尤其需要考虑或关注的理论问题是:(4)“对这种见解中的唯物主义的种种非难。同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关系。”(5)“历来的观念的历史叙述同现实的历史叙述的关系。特别是所谓的文化史……顺便也可以说一下历来的历史叙述的各种不同方式。所谓客观的、主观的(伦理的等等)。哲学的。”(6)“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在这里的影响。”最后一点:“这种见解表现为必然的发展。但承认偶然。”因此,“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其间重要的因素是“怎样获得”这种结构的发展,“对自由等也是如此。”所以,全部的结论就是承认:“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32

……

这种事的统一和结构的统一构成了“逻辑”,而过程本身则构成“历史”,“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则使“主体,即社会”,“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33

四、文本问题、围绕“科学抽象法”的争议以及其他

《导言》中写得最为丰富,同时也是难以把握的内容是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它的涵义是双重的:完成了研究对象规定——包括历史对象和社会对象——之后的“研究方法”,以及基于“本质研究”的生活过程的批判考察。关于后一涵义,我们要尤为多说一些。资本主义生活空间表现为“资本之道”和“资本之德”的结合现象,即生活过程规定的发生发展。因此不是零碎的认识现象,而是系统的认识现象,在《资本论》中,我们知道就本质(运动)而言,它由资本的流通过程所启动。这就要求对资本的生活过程采取一种系统的批判态度,但是,资产阶级的方法是跳过历史和系统的规定,一步跃入“现象”,致使“现象发生学”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9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35: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四页

庸俗化。在其看来,“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不过,这种现象发生和认识发生合一的工作结构的意义在于,“例如,17世纪的经济学家总是从生动的整体,从人口、民族、国家、若干国家等等开始,但是他们最后总是从分析中找出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这些个别要素一旦多少确定下来和抽象出来,从劳动、分工、需要、交换价值等等这些简单的东西上升到国家、国际交换和世界市场的各种经济学体系就开始出现了。”“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 34

另外一点,确认双重涵义的统一委实是深化对《导言》前两节的工作内容的理解: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相统一。这种“夹叙夹议”论述方法继续体现在第三节当中,并且更为深入。不清楚这一点,很可能就把这一节内容看作纯粹的思想史批判了,而一步跨向“《资本论》第四卷”。我们必须确认:在本质上,无论《导言》前两节还是第三节,其工作内容都是由“客观逻辑”所统领的,尽管马克思的表现手法在更多场合是“主观批判的形式”。这就避免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工作内容部分的误解。因为,它的基础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整体批判,而后者又建基于《导言》前两节内容。马克思真正批评黑格尔的地方是概念生产。其忽略了历史发生学的规定: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因为,黑格尔并不研究真实历史的发展进步和它们的否定过程,它造成了概念的自我生产性。“因此,黑格尔陷入幻觉,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其实,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35

因此在《导言》中,马克思事实讨论了的“劳动二重性”是以劳动本身的一定发展形态为前提的。抽象劳动随着具体劳动形态而历史成长,成为对“劳动形式”的一种抽象。“劳动似乎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范畴。它在这种一般性上——作为劳动一般——的表象也是古老的。”36“这也许会造成一种看法,好像由此只是替人——不论在哪种社会形式下——作为生产者在其中出现的那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关系找到了一个抽象表现。从一方面看来这是对的。从另一方面看来就不是这样。”37“但是,在经济学上从这种简单性上来把握的‘劳动’,和产生这个简单抽象的那些关系一样,是现代的范畴。”38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按本质来讲,属于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的发展形态,它的依据是:“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39与此客观过程相随的主观批判进程是:“货币主义把财富看成还是完全客观的东西,看成自身之外的物,存在于货币中。同这个观点相比,重工主义或重商主义把财富的源泉从对象转到主体的活动——商业劳动和工业劳动,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他们仍然只是把这种活动本身理解为局限于取得货币的活动。同这个主义相对立的重农主义把劳动的一定形式——农业——看作创造财富的劳动,不再把对象本身看作裹在货币的外衣之中,而是看作产品一般,看作劳动的一般成果了……亚当·斯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抛开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工业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有了创造财富的活动的抽象一般性,也就有了被规定为财富的对象的一般性,这就是产品一般,或者说又是劳动一般,然而是作为过去的、对象化的劳动。这一步跨得多么艰难,多么巨大,只要看看连亚当·斯密本人还时时要回到重农主义,就可想见了。”40

概括起来说,马克思于此节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是:确立流通过程启动的生活批判的现象发生学。任务分解为两条:(1)资产阶级的物象法产生了主观过程的抽象-具体,必须循着这个路径批判它。因为,“既然经济学家无非是这些规律的代言人和辩护人,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文献的批判。”41(2)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产生独立意义的“认识发生学”,所以,通过彻底解决了黑格尔的思辨的思维发生学的“神秘性”,通过剥离黑格尔的认识发生学所“还原”的唯物主义的现象发生学将恰恰呈现客观过程的历史发展。“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2总的来说,这些阐述是针对“现象发生学”的整体工作状态而言的,在后来,它对应于《资本论》第三卷,并且直接引出了定格在《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那些“工作内容”。因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但决不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10
xuguw 发表于 2015-10-11 10:37: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第十五页



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43即所谓抽象,不过是历史的尚未充分发展或现象展开,而所谓具体,乃是充分发展和社会实现了的生活过程的构造。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非历史的现象分析,马克思给出的纠正性意见是:“从这一方面看来,可以说,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以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44


人们从思维中刻意抬高了马克思所说的“抽象”,以为这是进行“唯物主义知识论”的理论生产,同时又严重背离历史真实而将其概念化。于是,出现一幕幕的逻辑争议,彼此之间难以苟同:“与有的《大纲》的评论者的看法相反,马克思确认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根本不意味着这就是他随后要采用的方法。首先,他并不认可经济学家们的这一信念:他们在观念层次对具体进行的逻辑重构是对现实的可信的再现。的确,在《大纲》中综合叙述的过程从黑格尔的方法那里借用了各种要素,但是它也显示出巨大的不同。 45再例如阿尔都塞,他勇敢地承认:“在马克思的原文里尤其令我感兴趣的东西,是他与经验主义和与黑格尔的彻底的双重对立关系。与经验主义相对立,马克思证明知识不是从具体到抽象,而是从抽象到具体……与黑格尔相对立,马克思证明从抽象到具体的这种运动不是生产出现实的方式,而是得以认识现实的方式。而在这整个论证里让我着迷的地方,就是我们必须从抽象出发。”46日本学者内田弘则是这样描述的:“马克思在第三节‘经济学的方法’中首先对比了在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方法。他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具体事物渐渐向抽象事物下降的方法,另一种是从抽象事物渐渐向具体事物上升的方法。”并且可以说,“斯密展开体系的方法继承了欧洲学术史上的正统方法,马克思对此做出了肯定,并继承了这种方法,马克思的经济学叙述方式是斯密的上向法。”47


认识神话制造者无视马克思生产研究对象规定的事实,一味致力于把“研究方法”知识化,这就可能坠入敌人的陷阱——“三位一体公式”的精神现象学。他们炮制“认识神话”,目的只是进行“抽象辩证法”和“具体辩证法”的黑格尔《逻辑学》版本的布道,却反而把“康德知识论”作为工作范型但是,他们还是忘记补充一点:“根据马克思的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性真理和古典国民经济学的真理属于同一类型:它们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制度之内是真理。作为这样一种真理,而且只有作为这样一种真理,它们才是无条件起作用的。但这一点并不排除出现这样一些社会,在这些社会中,由于其社会结构的本质,其它一些范畴,其它一些真理体系也将起作用。”48


关于这一点,列宁怎样说呢?列宁的意见是: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政治经济学……不是根据抽象的思辨,而是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的精确研究。这样,对历史上特定的各个社会经济结构所得的概念,就比较完整。49虚假的实证主义要求和虚有其表的批判的学理主义进路使人们渐渐遗忘了《导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工作出场。具体表现在:(1)渐渐忘记了马克思以“物质生产”为对象,乃是从中取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存在者规定,使“物”提升为“事”,这就可能摒除“物的科学”,相反地奠立“事的科学”;(2)忘记了马克思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出发,是申明“对象的总体结构”规定性,进而申明“社会对象”,从中明确出“生产关系对象”的特殊类型;(3)进而漠视对象提升为“研究对象”的唯物主义路径,试图一步建立“研究对象的历史=思想史批判”的工作规定,使马克思的工作努力湮没在“研究对象的结构=思维的结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的逻辑神话和认识神话的炮制当中了。但是按照列宁的认识,马克思的理论认识和语言的生产是“根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的精确研究”,这是大写化的理论建构规定:批判=发展,以及批判=建构,从而创造性地统一了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一言以蔽之,通过整合“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研究对象的结构”,马克思从而找到了对“对象”进行有效研究的历史路径和科学路径,最终确立“统一的历史”作为理论认识形式和语言,总之一切经济范畴和理论范畴“生产”的客观依据,以及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学科工作规定。


五、简短的结语


人们不应当否认这一事实:《资本论》逻辑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工作地基上始获成功。在此,我们不限于提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示的类似于“宣告书”的工作表白:“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50为了考察马克思对《资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