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研究――基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明秀南 时间:2013-07-23

  

       一、引言

    投融资平台企业是双重经济转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地方政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产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导投融资模式,提高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运营的效率。然而,受于财政体制改革[1]、预算法制法规[2]等因素制约,投融资平台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债务的转移、平台企业负债率高[3]、融资来源渠道有限等。对于平台企业的产生的理论渊源、规范运作、地方债务风险、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了较多的分析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企业的债务风险、平台企业的贡献、如何规范平台企业的发展,并引入国外的相关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问题。姜彬(2008)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平台企业的演进。米璨(2011)介绍了国外公共产品融资等理论来分析平台企业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动因。杨帆等(2010)对我国东西部21 个省份主要城市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和发展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陈伟和陈赟(2011)认为干部考核制度、政府与银行间“亲密”关系和地价上涨是近几年平台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规范平台企业的发展。梁邦海等(2010)认为平台企业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和平台内部运营两大因素的影响,并利用熵权法构建了投融资平台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可以分地区平台的差异规范平台企业发展。大多学者是从平台企业发展的债务风险、经营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分析提出平台企业在融资、运营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常友玲等,2010;刘兆云等,2011)。

    在对平台企业的发展探讨时,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如姚领和谢家智(2011)认为平台企业的非理性发展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经营隐患,提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政府平台理念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彭清辉和曾令华(2010)构建了一个关于债务负担率、赤字率和增长率的地方政府债务控制系统认为平台企业融资而形成的债务有一上限与增长率存在正相关。

    大多学者都是基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平台企业作为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其发展受到各方关注,陈佳贵等(2001)主编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一书中认为企业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管理的最终目的和企业经营的中心环节。朱美光等(2005)根据核心竞争理论、钻石理论、价值链分析法研究了国有企业并提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战略发展对策建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宏观环境的动态变化,依靠于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只能成为“大”而不“强”,政治体制的深入,势必会遇到许多障碍,而基于动态的内外环境影响平台企业发展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主要从分析平台企业的性质和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并进行分析和对策的提出。

    二、平台企业的动态能力的架构

    (一)动态能力

    蒂斯(David Teece)与加里·皮萨诺(Gary Pisano)在其工作论文将企业动态能力引入到战略管理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指有助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宜地调整、整合和重构内部外部组织技能、资源和职能能力的流程,是一种动态环境中优于其它企业的竞争能力并提出了动态能力的地位(Position)、路径(Path)、过程(Process)的3P范式模型。动态能力提出后,企业的发展能力与动态能力就受到广泛关注,逐渐成了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并深化了蒂斯的研究,Henderson和Cockburn(1994)通过实证研究架构性能力对企业的绩效有正相关性;David Lei等(1996)认为动态核心能力是企业组织在动态环境中不断地通过信息传递、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而形成企业特别的能力;Helfat(1997)等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扩张或调整其资源基础的能力;Martin等(2000)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重组、获取和释放资源的过程;Benn Lawson等(2001)就从动态能力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组织创新能力以提高绩效;Zollo与Winter(2002)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深化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组织的学习活动,企业以此对经营活动的改进以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Zott(2003),Aimilia Protogerou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有正相关性。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主要有:林静宜(2001)和余雅文(2002)从知识转移和动态能力的构造上进行了研究;黄江圳与谭力文(2002)认为动态能力是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创新的开拓能力;梁新弘与王迎军(2003)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一种开拓性的能力,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它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而将静止效率放在次要的地位;唐春晖(2003)和董俊武等(2004)从知识的学习和形成的角度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了深化。

    平台企业成立的时间较短,目前虽然可以通过已有的政策资源和垄断市场势力的调整以适应竞争市场的发展,但从政府、企业员工、经营者的角度都希望能够在长期内保持的竞争优势,因此构建动态的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竞争优势即动态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

    (二)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维度

    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正效应(Benn Lawson,2001),那如何构建企业的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如何,也都值得思考。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动态能力进行了深化,但对于动态能力的构建要素却不一致,集中而言一是强调对资源的整合、构建和优化配置(Teece,1997;Eisenhardt、Martin,2000;Luo,2000;李兴旺,2006)。二是企业组织对环境的反应能力(Ander and Helfat,2003;Peteraf,2003)。三是战略的反应更新、匹配机制,知识创新机制(谭滔,2007;俞枫,2008)。四是组织的学习、整合能力,市场导向、组织柔性和风险防范能力(林萍,2009;黄俊,2010)。

    综合上述学者对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并没有一致认同的观点,平台企业在动态、非线性环境中承担经济功能和非经济功能而存在发展的特殊性、协调沟通紧密性,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投融资、企业管控、政策以及法律等风险,借鉴国外企业发展经验可以提出针对平台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要素维度:

    1、资源的配置能力

    企业资源是企业拥有的、能够提高其战略效率的所有有有形和无形资产,内部和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组织流程、信息、知识等。动态能力是从企业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4](Barney,1984)出发,对资源的获取能力是动态能力的重要方面。Eisenhardt和Martin(2000)认为动态能力的实质是该企业使用资源的重构能力,特别是在资源整合,重新配置,增益和释放资源,以使企业能够适应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甚至创造市场的变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未来能够获取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重构。不同层次的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同,企业内部资源能够形成在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过程中的协调、处理等能力,以保证对企业现有资源和所获取的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Cynthia A. Akwei等(2007),Alexander Mckelvie(2009),董保宝等(2011)通过调查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利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戚桂杰(2011)认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资源的获取能力、整合与重构能力和资源的释放能力。董保宝等(2011)认为动态能力是强化了企业现有的资源配置,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分别强调了资源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上述研究的对象是限于新成立企业(Alexander Mckelvie,2009)、高新技术企业(董保宝等,2011;戚桂杰,2011)及其数据仅限于东部地区,结果的一般性还得进一步得以处理。因而可以得出如下假说(Hypothesis):

    H1:资源的配置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具有正向的影响。

    2、战略反应能力

    企业通过构建动态能力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因而企业的战略反应能力是动态能力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战略反应能力是指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实施战略行动的能力或对制度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Christine Oliver,1991),动态能力包括组织对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以及在新主题导引下对原有资源配置方式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的能力,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家能力。

    环境的非线性变化特别是市场的竞争环境的变化,需要平台企业能够调动企业资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提高平台企业的经营能力,使企业专注于对消费者的需求与竟争者的能力的反应,而积极行动创造优越的顾客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经营能力从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及其发展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通过积极参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响应变动市场的机会与威胁,并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David Collis and Cynthia Montgomery,1997)。然而,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取决于企业家的经营能力,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变革的关键人物,动态能力要能够嵌入企业组织的日常经营中,需要企业家与高层管理人员对闲散、无用的资源进行处理剥离,才能重新配置企业的资源(Sirmon and Hitt,2003)。

    企业的组织变革是影响企业战略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战略的反应能力直接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变革。在企业对动态环境的变化实施战略计划时,有可能会因竞争观念的误导或组织的重大失误而大失其效。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如何建立的,还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欧阳峰等,2005)。因而可以形成以下假说:

    H2:动态环境下的战略反应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具有正向影响。

    3、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

    企业的学习,首先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相互学习、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及生产实践中的干中学,外部的学习通过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与其它企业的生产沟通活动等都有助于企业捕捉到对企业发展的有利信息,适应动态环境、形成构建动态能力的创新意识。要保持企业在动态环境中保持持续竞争力,企业的组织内部必需创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企业对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能动作用能力(陈耀、汤学俊,2006)。企业组织通过不断地学习、调整、适应与提升企业组织的知识能力是持续竞争的关键,组织学习和知识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Teece et al.,1997),企业组织的社会知识和技术组织知识对企业的动态能力的形成重要影响(Isabel M. Prieto and Mark Easterby. Smith,2006),动态能力是对经验积累、动态演化中的知识编纂过程通过学习机制的相互共同演化形成的(Maurizio Zollo et al.,2002)。从上述动态能力观来看,企业的学习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和管理,知识的利用和转换能力、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企业组织的认知能力,企业的知识获取与管理是通过知识的运用和转化以解决因环境变化出现的问题。知识的吸收能力是组织取得、同化、转换与利用知识的一种潜能,是将所获得的知识经由正式(例如,使用协调者)及非正式(例如,社会网络)的社会整合机制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能力(Zahra、George,2002)。对企业组织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企业组织内部的相互学习得以提升,并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对企业组织的认知能力能够强化企业动态能力的创新和学习能力上(Bart Nooteboom,2002)。

    从资源基础观,到后来的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KBV),其中考虑到知识是企业的关键战略资产,因而得以发展持续和保护(Grant,1996)。然而,不论资源基础观还是知识基础观都是静止状态下的性质,为此考虑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一个更加注重对知识基础观的解释分析的动态方法,即企业组织不断学习并通过螺旋知识创造模型对企业知识储备得以提升(Normann, 1994;Nonaka and Takeuchi,1995;Nonaka and Konno,1998)。

    企业动态能力需要通过对知识的获取、组织的学习、持续创新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和学习、组织认知,构建新思想,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动态核心能力。因而,可以提出如下假说:

    H3: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对动态环境的调整、适应能力。

    4、沟通协调能力

    企业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协调能力是评估和整合现有资源的价值,以重新塑造企业的竞争力(Iansiti and Clark, 1994;Amit and Schoemaker,1993);此外,实施新的配置功能的能力,在于有效协调企业的各种任务和资源,并同时处理的企业不同的活动(Collis,1994;Helfat and Peteraf,2003);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不同的资源和任务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便是一个小的技术变革都能够对市场中现有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

    平台企业处在一个技术和知识迅速更替的时代,技术与知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提出企业组织内部各部门间、政企、企业间的跨知识边界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创新合作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生产的专门化,企业内部通过经验积累、学习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已难以迎合消费者对新兴产品和服务的需要,而通过跨越厂商组织边界的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来取得外部来源的知识和技术,更是近年来厂商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Hagedoorn and Schakenraad,1994)。无法取得有效资源、缺乏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的组织,则无法完成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必要转换,也无法有效地对抗竟争对手,以及符合市场顾客的需要(Luo,2000)。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是平台企业在群体间特定的联结关系和嵌人关系,以获取资源与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实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aureen Blyler and Russell W. Coff,2003;Cynthia A. Akwei,2007),平台企业通过参与由社会、行业、政府等构筑的三方网络,便有机会了解竞争对手、消费者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生产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提高竞争力。

    以上学者认为这种企业能动态能力的构建需要有效的整合和协调的多个任务的能力、对技术知识的社会网络关系协调能力。因而,可以提出以下假说:

    H4:企业组织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网络关系能力是重要因素。

    三、平台企业动态能力维度的测度

    (一)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动态能力演化

    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为适应不断变换的环境必须更新自己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而提高和更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获取、管理以及学习,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战略反应能力。企业的动态能力来源于学习,学习机制构建了能够改变企业运作常规程序的系统,可以认为是“二阶”的动态能力(Collis,1994);知识基础观提出知识是作为企业的关键战略资源(Grant,1996);动态能力的观点认为,企业长期的不断创在于企业拥有能够对现有知识的利用以及对新知识探索的竞争力(Zollo and Winter,2002;Gibson and Birkinshaw,2004),因而对企业知识的管理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

    由构建动态能力的组织学习能力的维度可知,对于知识的管理包括对经验技术的总结、知识的外部获取、知识的吸收和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获取通过经验总结等“干中学”,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和外部获取的知识交叉、与其它成员、组织的交流整合成新的知识并逐步深化,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知识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知识管理的回路。在企业的生产运营及其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企业的战略反应能力对动态环境做出反应,而组织的学习机制、知识形成运用过程中能够提升企业组织对市场环境的反应能力,感知市场机会。

    (二)社会网络关系视角下的动态能力演化

    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构建和管理外部关系网络的能力,是企业融合外部资源的能力,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从不同的需求与目的出发,通过与社会的企业组织、机构、政府等的合作获取企业所需的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有生产合作网络、营销网络、技术创新网络、知识网络等等,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来自社会关系或社会网络,它能促使信息的传送、组织间想到沟通,社会网络不仅给企业提供各种经济资源、信息资源,而且也给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支持(Scott,1987)。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和经济组织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以及企业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能够给企业提供获得关键资源和战略信息的机会和渠道,能够促进企业对资源整合、重构、释放,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

    在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组织成员[5]的个人关系网络能力也可能是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资源的重要推动力,特别在技术研发科学技术人员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Brown and Duguid,1998)。社会关系网络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资源整合与重构,释放,企业技术研发的头脑风暴法及通过释放资源而更具有弹性去获取新资源的能力。综上所述,得出企业的社会网络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机制。

    四、平台企业动态能力维度的提升

    (一)环境分析与投融资平台企业的产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6]。巴曙松(2009)认为融资平台广义上包括由地方政府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划拨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

    通过上述的界定认为,地方政府成立平台企业是针对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而采取一种措施,因而平台企业承担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的经济功能,此外地方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特别是存在规模经济、网络产业等民营资本不愿意涉及领域,为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并降低社会生产的监管、财政补助或“涨价”造成的城市居民的福利损失等[7]成本,在此层面上平台企业承担着政府政策等非经济功能,这一点与欧美(除英国外)等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性质差不多。

    地方政府存在为谋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设立平台企业的现实考虑,在大部分城市,从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平台企业都具有垄断性质通过向居民、生产或非生产性机构提供服务而收取稳定收益,以补贴企业投资的大量冗余成本。平台企业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生产运营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地方政府的晋升的政治激励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正向驱动(周黎安,2007;王世磊、张军,2008)。平台企业的成立也存在其它的因素: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法律等方面,促使地方政府成立平台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债务风险等,也即平台企业除了承担经济功能外还承担了政府部门的非经济功能。然而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8]的深入,有可能丧失政府、经济政策的庇护的平台企业面对动态环境的市场竞争,负担着地方政府债务的平台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了平台企业构建动态能力以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而如何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呢。

    (二)平台企业动态能力维度的提升

    对于平台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是企业外部动态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内部提升各种能力的需要,以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企业动态能力是资源的配置能力、战略反应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四种维度能力的相互作用得以提升,任何一种维度能力的缺失都有可能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平台企业有其生产运营的特殊性,各维度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内外两种提升路径。

    从企业的内部路径来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平台企业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条件下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并规范运作,使平台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在平台企业内部形成为城市基础服务的理念下,创建企业发展愿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价值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形成。二是培育企业家精神,在政府的理性行为在于合理地安排企业产权,从海尔、联想及美的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的不可获缺性,而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中的关键人物(Sirmon and Hitt,2003)他们的风险偏好、决策动机、对市场的感知能力对企业的动态能力的形成路径有着显著的影响,只有培育明智决策和承担责任的企业家精神,才能准确把握市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网络信息化和环境动态化中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并快速发展。三是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和学习机制,企业在构建动态能力的创新意识活动中,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性的人才,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应该从人员的招聘、技能培训进修、从企业的发展目标去鉴定员工的个人发展能力和职业的生涯规划,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价值目标一致。通过构建企业的学习平台实施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整合企业各类人才的相互沟通、学习提高企业的知识储备。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从人员招聘、组织学习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全面发展与企业价值目标的同步,留住人才等能够促进形成动态能力的创新意识。

    从企业的外部路径来看,一是构建四位一体的政产学研平台,在平台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性活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研发,互动交流,提升企业的知识储备。二是加强与外部企业、产投基金等的合作,以此来缓解平台企业承担政府债务的压力、也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BOT、BT、ABS、DBO、DBFO等公私合作关系中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以更好地投资建设符合大众的城市基础设施,也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能力,使平台企业能够保持持续核心竞争力。

四、结论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平台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了符合平台企业发展的动态能力的维度,是基于企业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最新研究进展中的对动态能力构建的深化。

    然而,由于平台企业的产权安排上仍是政府主导的,其外部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一种要求服从的制度压力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而对于提高政府领导的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谭劲松、郑国坚,2004)。本文提出了构建平台企业动态能力的四种维度能力,以知识和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的动态能力的演化机制,构建动态能力的内、外部路径,和相应的对策建议。而对于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的运营绩效等方面特别是在于实证研究还有待于深入,以丰富企业理论。

    [1]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制,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4年以来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一直高于地方财政收入,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从1993年的78%下降至2010年的48.9%,中央事权的下放,地方政府承担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央财政支出至2010年达到了82.17%,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

    [2] 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从2009地方政府债券可以由财政部代理发行且发行量有限。

    [3]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150/n1992500/2752208.html

    [4] 企业资源基础观是相对于传统的产品视角下的战略分析与管理,认为企业既要利用现有资源设置障碍,也要培养成长共享的资源基础,比产品分析角度对企业的战略确定更有效。Barney认为当企业执行某价值创造战略,而该战略没有被任何当前或潜在竞争对手同时执行时,该企业就可谓拥有了竞争优势。

    [5] 这里特别强调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社会网络关系能力的构建,高层管理人员在对资源、信息、政策的获取能够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6]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了界定。

    [7] 主要是针对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生产的领域内,可能会存在生产和区位的垄断优势,滥用排他权而变相“要挟”政府进行补贴的成本,近年来,“洋水务”涨价是一个较明显的例子。

    [8] 这里主要涉及国企改革、政企分开、平台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政策优势。


参考文献




[1] 姜彬.从制度演进的角度考察地方财政融资与担保[J].生产力研究 2008(12):37
[2] 米璨.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的理论基础与动因[J].管理世界2011(3):168
[3] 杨帆,梁邦海,李勇.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效应研究[J].煤矿机械2010(7):252
[4] 陈伟,陈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风险防范[J].地方财政研究2011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