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星野
60288 191

春运“一票难求”的经济学分析与讨论 [推广有奖]

101
whachel1976 发表于 2011-1-29 02:30: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至于解决办法么,个人觉得,实名制不实名制倒不是最关键的。因为,需求量就那么多,你再倒卖,超过了需求量,还是卖不出去。既然有人买,说明这个价格定位还是可以的,能够被接受,也算是一种市场价,只不过可能实施了一种价格歧视而已,但是这种价格歧视的发出方不是垄断寡头,而是黄牛。
方法1、降低需求。
春节是传统节日,如果宣传让大家不回家过年,显然是不妥当的。
(1)发展高科技。如墙壁装修成网络屏幕,一调频道,就可以和某些亲戚面对面交流。现在网络发达,如果春节大家都能面对面,笑呵呵,可能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如果能够看着大屏幕,好像家人就在身边,谈笑风声,和挤春运相比,前者效用更大,那么,就可以分流出一部分人群不赶春运潮。
(2)移民潮。现在都是农村到城里、西部到东部打工等,如果除了打工,同时在此地安家立业,并能平时就将老家的人一起接过来,自然也不需要春运回家。
(3)建乡潮。宣传到西部发展的同时,鼓励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回家创业发展,或许收效比东部人做贡献到西部去要来得强,而且还多少有些自治和本土的味道,更了解当地环境,从人文角度来说,发展应该更快。而中国现在的文化是:谁有本事,谁离家,西部到东部,农村到城市,大城市出国。这个观念和风尚并不一定特别合适。
方法2、增加供给
就这一点来说,最近几年高铁、高架、私车的大量涌现,确实是增加了不少供给。不知是否做过类似于人口普查的调查,到底每年有多少人要加入春运大军?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不是这里面的一员。就如火车票实名制一样,如果给这些预计春运人员每人一张火车票,现有供给在多少天的范围内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如果可以大致测算出来,那么,也可以根据测算结果,采用参差放假(各单位错过一两天放春节)或延长春节假期的方式,采用竞票网购等形式(类似于购买IPO的股票那样),按照订票先后顺序,来对每日购入车票进行撮合。
另外,尽管国家可以对车票采用调控的方式,控制票价,但与其钱被黄牛赚走,还不如采用价格歧视的方式,拉开票价。对有能力并愿意承受一定票价的人群采用不同定价方式,这样,可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增加相关部门的收入。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0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2
421067685 发表于 2011-1-29 10:43: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就我感觉而言,关键是铁路密度的问题,就是说铁路设计的不好,什么绿皮车,。。。。。一直到动车,甚至还有高铁。我真是奇怪了,高铁不是号称300多码吗,怎么不行啊 。后来发现原来有一个问题呀,以沪宁线为例,全长近300公里不到,上海到无锡动车要一小时,绿皮也就1小时多点,按道理以速度计算的话也不对呀,后来才知300多公里的沪宁线仅仅只有10多公里动车时速才到200码,其它的时候和普通的火车没区别。

哎,什么动车,高铁神马全是浮云,说的速度只有一点点距离,其它的大部分全是蜗牛的速度。哎,铁道怎么不会设计啊,路上全是一个速度呀,不要一个慢,一个快的,火车又不能超车。还有去西藏新疆造什么几万公里的大铁路呀,又没几个人,真是的,还号称是当年08年四万亿的主要工程,哎,这种没有产出可以先放放呀,把华东六省,沿海那块全升级成动车,一个速度不是开得很快呀,不然参差不齐的火车,叫怎么开啊。春节当然不能回家了。更有甚者,动车还有豪华的,一张票要好几千,一节车厢就1-2个人,试问你用这干什么呀,春节时候显摆呀,不会把其它的火车升级成动车呀。这难道很困难吗。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3
figokong 发表于 2011-1-29 13:41: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观点:两大资源的绝对差异化呈现:
1)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已经**资源分配也及不均衡,导致人群和物件在各个区域不定期的大规模流动,导致总是有这样的时间,人群流向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堵塞了通道(铁路)。
2)通道(铁路)的替代资源不明显,其实整个运输渠道被个别利益体垄断... ...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已处理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4
usedbus 发表于 2011-1-29 14:59: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春运的难,主要和中国的文化有一定关系。春节前后的铁路运输,已经不单单是经济学里面那些普通的商品,恰恰相反,很多人“回家”的情怀使得人们对于回家的需求是呈相当大的刚性的。换句话说,无论火车票多么难买,多么贵,只要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他们最终都是会回家的。另外,按照“均衡”的观点来看,高票价也正是高需求的结果。
因而很多人说的提高票价的建议,我觉得行不通。虽然黄牛仍旧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但是他们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会变的,因而只要他们有加价的空间,他们就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将火车票售出,来赚取利润,最终价格负担还是会落到普通消费者身上;而补贴措施,我觉得太难以界定,而且我觉得在如今的中国很难实行一个相对公平的补贴办法。

所以我觉得实名制应该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通过将个人信息与火车票实施绑定,同时建立数据库和国家个人信息库联网,这样就能够比较好的避免火车票在售出时还需要经过几道手续流转。另外,将火车售票环节公开也是一个措施:将规定售票时间前的所有出票记录全部进行监控,并且进行公开,设立举报热线,也能够对一些“内鬼”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不过这一办法就是成本可能比较高,一方面是各种硬件设施更新上的硬件成本,更多的是社会信息制度完善的软件成本。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5
dengguojun 发表于 2011-1-29 16:54: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理论,而且基于价值。很明显火车票的需求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安全  2.便宜 3.舒适 4.速度  而铁道部门的供给曲线是需求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各地的客运中心还是有很多快客是没有满座,因为很多人觉得火车比汽车便宜,所以就是在票价上促使需求曲线上升,所以才出现火车一票难求;其次,在人们眼中,火车比汽车更加安全;其次,火车有卫生间,有小桌子吃饭,方便了大众,作火车是很舒服的;在很多区域,比如广西,往往火车速度比快班要快得多,所以很多人选择火车;再一个就是,铁道部规定了军人、学生等一些群体执行优惠政策所以促使农民工一票难求……
    中国的经济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促进了城乡居民进城打工,产生了人流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这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那么每年是不是剩余很多票呢?这是肯定的,所以,对于需求曲线来说,中国的经济是推动火车票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也是很长久的因素,那么如何改变呢?当然只有全面发展经济,到成熟的时候这样的需求自然会达到平衡了。
    中国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出台抑制客运的涨价行为,那么人流将得到分散,一票难求或许得到缓解。你可以看到,每到春节客票都会至少翻一倍的价钱,这对于农民工来说,是个天价,所以要改善这方面。
    这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一切行动都是在货币的驱使下进行,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汇率提高……都使得货币所有着采取规避风险的行为,为了节约成本,人们需要对交通进行合理的投资……另外房价的居高不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房子价格合理,就会促进消费,人们不在为了还房贷而座不起飞机、快班……这种种因素,真的是太多了,所以研究“一票难求”的需求曲线有太多的因素,而对于**来说,供给曲线只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乘客数量!
    要彻底研究这一课题,几乎从中国的国情、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每个人心中至少有一个答案,13亿人有13亿个答案!这就是中国,解决的问题永远赶不上出现问题的。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请你不要看着我远去的背影而流泪,我只不过是离开你就再也不回来而已…

使用道具

106
查点资料 发表于 2011-1-29 18:13: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小说几句,第一,稀缺性强导致效用高。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回家过年因该是感情需要,它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相对而言,边际效用就高点(毕竟一年才一次),而且人们对于过年与家人团聚等的预期、效用更大,也愿意为车票付出高代价。对于春节吗,这件事情本身发生的频率就一年一次,在春运期间,火车票就更加相对稀缺,因此买的一票回家过年的效用很高。
第二,车票市场的供求决定着一票难求。
火车票的需求和供给都会增加,但是需求增加幅度更大,再黄牛党等不法之徒的作为,进一步加大了供求之间的空缺。由此造成的供不应求注定着大家不得不为一张火车票费劲心机。
第三,交通市场的本身的限制。
关键在于对火车的替代品不多,一般的交通工具就是汽车、火车、飞机等,对于汽车而言,它的票价比火车票高出许多,而且安全性能差,春节期间也会涨价,坐汽车的成本一般远高于火车;对于飞机而言,车票贵却不讲,飞机还是不是可以普及到每个城市的,中途转车也是费时费力之事。正是这种替代品的限制性,加剧了火车票的稀缺性。
第四,火车票市场的垄断性。
火车市场是国家垄断的市场,国家对经济的干涉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资源的配置。**对火车票市场的垄断也会加剧市场的供求失衡,扩大了供求缺口。
呵呵,笑谈几句。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7
年华似水007 发表于 2011-1-29 22:07: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楼上很多同仁的分析理解,从很多角度对春运票价进行了非常细致入微、入木三分的剖析。我仅仅是发表各人的看法,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1.车票本身是商品,反映了我们经济学中最简单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供求失衡,我们能体会到不是供的问题、不是求的问题,而是供求不搭配的问题。在这之前,车票制作销售系统对市场的预期不能达到完全的程度,不足以对市场做出很完美的设计,导致了表象上的票难买。这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2.高度垄断的铁路部门,难以拒绝“人情化”的运作模式。一方面铁路部门对车票控制很严格,另一方面又给黄牛留下了可乘之机。票难买也在情理之中。对于一个高度垄断的部门,出现种种弊端是在正常不过的。当前阶段,引入民企竞争还不是很成熟,可以考虑国家扶植的另一个大巨头出现。好比是联通和移动一样。3.车票难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其他交通工具,也就是替代品的竞争力不足。效用上来讲,火车的安全性,舒适度都是最好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难免就显得紧俏。
这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交流。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8
不知鱼 发表于 2011-1-29 22:55: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这是不够市场化的表现,曾经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要排队;
不过火车票有一定的特别,中国特别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别的人口就业迁移,而在节假日期间造成短期急剧的需求和有限的运输资源的不协调;而为了短时间的需求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合算的;
而实行价高者得的市场化运行方式又是不利于民生的,于是只能排队等这样的不效率的方式进行火车票的分配。
想想而已,要寻求解决在中国现在的状况下并不现实,铁道部竟然一直在承诺解决,这根本不是铁道部可以单独解决的。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9
eztime 发表于 2011-1-29 23:55: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有一个官方的网站,大家凭身份证号码,通过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购买火车票。
自己记住购买的座位号,上车的时候,用身份证读卡器验票。
这个系统和现有的售票体系并行,几年之后,应该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通宵排队,然后买不上票的情况。

建立这个网站,需要的资金和技术,希望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其中,每年春运20多亿人次,大家把订票的5块钱捐出来,100个亿,就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集思广益,讨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希望能早日解决一票难求的困难!

原帖:http://tieba.baidu.com/i/1479534 ... stamp=1295611949241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中国农业规划与投资咨询论坛 ,原文地址:http://www.agrisky.cnread.php?tid=25

使用道具

110
ross 发表于 2011-1-30 01:18: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就象所有三农问题一样,只盯着这一局部,显然无法解决问题。一下子多出几倍的客流量。无论谁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后面的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只有让农民在城里工作,同时也在城里生活。而这本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能说市场已经失效。恰恰相反,市场仍然在按它固有的规律行事。资源稀缺了,哪就价高者得,“价"可以是市场价,也可以是包含隐性成本的社会价。
先写到这。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星野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