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24659 152

[张建平] [原创]稀缺性和交换性均统一于有用性 [推广有奖]

31
ruoyan 发表于 2007-11-6 16: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没有否认交换的基本模式是2+2,但认为比较表象,不够深入。如果不清楚1+2的转换和成本收益,也就不能完全解释2+2的结果——交换价格何以形成。这只是个人观点,可不再谈。

前面说的“链条”,是意图理清有用性、稀缺、使用价值、价值、效用、边际效用、成本、交换、价格、交换价格、产权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你的基本概念理解有问题,不给出系列的说明难以说清。

使用道具

32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7: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6 16:59:00的发言:

我没有否认交换的基本模式是2+2,但认为比较表象,不够深入。如果不清楚1+2的转换和成本收益,也就不能完全解释2+2的结果——交换价格何以形成。这只是个人观点,可不再谈。

前面说的“链条”,是意图理清有用性、稀缺、使用价值、价值、效用、边际效用、成本、交换、价格、交换价格、产权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你的基本概念理解有问题,不给出系列的说明难以说清。

实际上不存在你说的1+2(是指一个人面对两种方案的选择吧?),因为通常选择都是很多的,如你的面粉可以做面条(各种面条:汤面条、捞面条、炒面条、宽面条细面条……)和面汤、馒头……,你的大米也同样不止两种用途。所以你讲这种1+2没有任何代表性,更不要提由此理解具有普遍性的2+2了。

2+2是交换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本质的。所有的经济都是由2+2构成。

我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有对交换比例如何形成的详细但简明的推导,结论也在以前的帖子当中给出过。

成本只对制造产品的人对产品的价值认知有影响,而对价格没有决定能力。价格的决定一定是交换双方共同的事情,而不是某一方单方面的事情。

边际效用的概念是不成立的,直到现在,效用派连“边际”到底是“微分量”还是“微商”都莫衷一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7:36:34编辑过]

使用道具

33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8: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6 16:59:00的发言:

前面说的“链条”,是意图理清有用性、稀缺、使用价值、价值、效用、边际效用、成本、交换、价格、交换价格、产权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你的基本概念理解有问题,不给出系列的说明难以说清。

价值,就是使用价值,就是有用性;价格,就是交换比例,就是交换价格。

若言你弄这么多概念理不清相互关系,不觉得有问题?

并不是每一个术语创造都是可取的,有些概念本身就有问题,你也要默认它并企图理顺之,这恐怕是要“斩不断理还乱”了。

使用道具

34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18: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6 16:59:00的发言:

我没有否认交换的基本模式是2+2,但认为比较表象,不够深入。如果不清楚1+2的转换和成本收益,也就不能完全解释2+2的结果——交换价格何以形成。这只是个人观点,可不再谈。

前面说的“链条”,是意图理清有用性、稀缺、使用价值、价值、效用、边际效用、成本、交换、价格、交换价格、产权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你的基本概念理解有问题,不给出系列的说明难以说清。

就你所谓的“链条”、“系列”,我来个“化简为繁”:

厂商甲买木料做家具出售,他面临着买大木料还是碎木料的选择,还有是什么树木的问题;木料的问题解决后,他面临着是做桌子还是做床抑或书柜的选择,还有款式和外观颜色的问题。请描述其中的“价格”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他才能把产品拿到消费者面前与之口袋里的钞票交换。请注意,此中应该有“交换价格”了吧?

交换中,消费者面临着买什么家具的选择(按照无差异的理论,消费者买什么都可以,即使家里缺3张椅子,他也可能买张桌子回来,因为他认为1张桌子和3张椅子的效用无差异);这个选择完成后,他回家面临着家具放在那个房间以及在房间里的摆放位置问题。不知道这使用家具的“价格”如何描述,以及它对之间已经完成的交换价格的影响是怎么回事儿。

我希望你能把这个最普通不过的现象加以简化,给出你的“链条”式解释。

使用道具

35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6 2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4 22:46:00的发言:

无论是“劳动的凝结”还是“有用性”哪一种定义来看,公有制下都有价值。只要有人对物的价值判断,就有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有用性!简称为价值。要区分的是“价值”和“价格”,而不是简称的术语和全称的术语。

是你自己沿用错误的价值观点把“价值”和“价格”混为一谈,才得出这种结论。这个问题我在刚帖出的帖子里也有表述。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格,对吗?比如阳光?

那么使用价值是价格的什么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还是充分必要条件?

请回答这最基本的逻辑问题。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36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6 2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5 10:47:00的发言:

从功能有用性到分工交换的逻辑链条:

物品M性质X:以其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满足人的某种欲望,这个性质是物品的功能性的有用性,也是使用价值的涵义。

物品M性质Y:具有以上X属性,但其数量不足以使人的某种需要完全满足,这样的性质是稀缺性Y,这样数量限度内的具有X属性的物品给人的感受就是有“价值”。

物品M性质Z:具有X,Y的属性,由于稀缺程度(Y性质的量化)不同,价值(效用论的价值)发生量存在区别。具体的稀缺程度的数值所决定的价值量等于边际稀缺程度,等效于边际效用。

物品M性质P,当同时存在另一个具有X、Y、Z属性的物品N,这两种物品的X,Y,Z属性都是对同一主体(个人或某消费单位)而言的。于是M与N对于这同一主体的稀缺程度(性质Z)可能有三种状态:相等,大于,小于。等于称为均衡,大于、小于是不均衡。不均衡下,较大稀缺程度的物品(比如M)对于主体有较大的价值Zm,并有优先满足的内在要求;较小的稀缺程度有较小价值Zn,满足要求也较小。一个假定(戈森第二公理)是,主体总是愿意放弃一些N来换取一些M,此时若技术上N可以一定转化率R转化为M,于是转化行为发生,转化将停止于稀缺程度均衡Zm=Zn处。从开始转化到停止转化,放弃的所有的N的数量即是获得新M的成本,而这个成本与所获新M的数量即是价格,数值上等于R,但当然不是交换价格。如果N代表的是人的生命时间这样一种“物品”,消耗的N的过程就是劳动,所消耗的N的数量(以自然时间计量)就是劳动成本,而劳动成本与所获得新M的数量比,就是单位M含有的劳动量,这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所以,劳动价值是一种价格。

物品M和N的性质Pab:如有两主体A,B,都具有以上M,N的性质P,有稀缺程度的不均衡但不均衡的方向正好互补,而通过交换可以同时趋向于均衡;此时若同时相互尊重对方的产权,于是将发生交换行为。交换停止于双方对于M,N同时处于均衡。此时可以称为系统均衡。均衡过程中A所放弃的正是B所得到的,A所得到的正是B所放弃的,于是存在一个放弃与得到(对于A,B方向相反,数值上互为倒数)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交换价格Pab。

如果双方各自放弃的物品都不是现成的,而是,也仅仅是用劳动成本换取的,则劳动成本将影响交换价格Pab,Pab中体现的各自劳动成本的比例就是劳动交换价值,它不等于Pab,但影响Pab,却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如果A、B都可以自行实现M与N之间的互换,但其转换比率R(自然转换价格)大于交换比率Pab(交换价格),则A,B将放弃自行转换(生产)而改由交换获取更多需要的品种;如果M和N都是由劳动生产(转换)的,那么将放弃低高R的品种的生产而只专于低R品种的生产,而由交换获得另一个品种,这就是所谓发挥比较优势,交换源于节约劳动(黄吉)。但显然由于如上所述众多因素,节约劳动仅仅是交换原因之一。这种交换将强化分工,提高效率。


基本同意以上的逻辑。

但要重点提出:

1、产权制度界定了价值,并影响价值的大小。如私地有价值,但公地没有价值。同样是地,同样的稀缺,但公地没有价值,因此导致了公地的悲剧。

2、按你的理论,边际效用这个概念似乎被你重新定义了。你能说说你的边际效用与基数理论中边际效用的区别?

3、很重要的一点,稀缺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比如,计算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主要用于科研,其社会的需求量较小。如今变成高级游戏机,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了很多。也就是说稀缺是会变化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稀缺以及稀缺的变化?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37
ruoyan 发表于 2007-11-7 08: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3:00的发言:

实际上不存在你说的1+2(是指一个人面对两种方案的选择吧?),因为通常选择都是很多的,如你的面粉可以做面条(各种面条:汤面条、捞面条、炒面条、宽面条细面条……)和面汤、馒头……,你的大米也同样不止两种用途。所以你讲这种1+2没有任何代表性,更不要提由此理解具有普遍性的2+2了。

2+2是交换问题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本质的。所有的经济都是由2+2构成。

我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有对交换比例如何形成的详细但简明的推导,结论也在以前的帖子当中给出过。

成本只对制造产品的人对产品的价值认知有影响,而对价格没有决定能力。价格的决定一定是交换双方共同的事情,而不是某一方单方面的事情。

边际效用的概念是不成立的,直到现在,效用派连“边际”到底是“微分量”还是“微商”都莫衷一是。


1+2对应你的2+2,不是一人面对两个方案,而仅是一人两种物品,这时依两种物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有无数种方案。但只限于两种效用,就你的例子,就是只有面粉和馒头,不涉及其它面条等。简单说是一人两种效用无数种方案。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中一种(面粉)可以转化为另一种(馒头),就存在消耗多少面粉新生产多少馒头的问题,这就是1+2的意思。

边际效用在无限可分的时候是微商,但当变动量只以1个单位变化时,微商=微分。

使用道具

38
ruoyan 发表于 2007-11-7 09: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8:22:00的发言:

就你所谓的“链条”、“系列”,我来个“化简为繁”:

厂商甲买木料做家具出售,他面临着买大木料还是碎木料的选择,还有是什么树木的问题;木料的问题解决后,他面临着是做桌子还是做床抑或书柜的选择,还有款式和外观颜色的问题。请描述其中的“价格”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他才能把产品拿到消费者面前与之口袋里的钞票交换。请注意,此中应该有“交换价格”了吧?

交换中,消费者面临着买什么家具的选择(按照无差异的理论,消费者买什么都可以,即使家里缺3张椅子,他也可能买张桌子回来,因为他认为1张桌子和3张椅子的效用无差异);这个选择完成后,他回家面临着家具放在那个房间以及在房间里的摆放位置问题。不知道这使用家具的“价格”如何描述,以及它对之间已经完成的交换价格的影响是怎么回事儿。

我希望你能把这个最普通不过的现象加以简化,给出你的“链条”式解释。

微观经济学分析要抽象为最简单的形式。一个人一种物品。这种情况下许多基本概念得到定义,然后才能演化为1人两种物品,3种物品。。。,进而两人两种物品,多人两种物品,多人多种物品。许多概念含糊,就在于缺少这样从简到繁的分析过程。西经将价格作为一个生活中自然接受的概念,一开始就不加解释地引入理论,也是缺乏最基本的单元分析。你上边的理解也是直接进入了多种效用。这好象考虑全面,但却得不到准确的概念。

用你的例子解释一下“链条”:

一个人只有木料,这时会出现木料的某种直接效用(如烧火),于是存在着对火的餍足量与木料拥有量(1人社会等同于存量)的概念,也就存在一个时段内的稀缺与否的概念;如果木料有两种以上的效用(如火与屋子),就存在一个存量(木料禀赋)两个餍足量;如果木料存量能满足其中1个火的餍足量有余,而不能满足另一个屋子的需要,及一种效用稀缺,则用木料满足稀缺的效用(屋子)也是无成本(无机会成本)。如果全部使用也不能满足火的需要,那么就都处于稀缺状态,这时多满足任何一个效用,就一定减少另一个效用,于是有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但增加一个减少另一个的多少效用,要取决于用原始木料的多少才能做出一个屋子,即有一个技术生产率的问题。这个生产率就成为机会成本的外在度量(内在度量是效用的减量),而成本(效用减量)与收益(效用增量)之比,就是价格——但这离交换价格的出现还很遥远。

使用道具

39
ruoyan 发表于 2007-11-7 09: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21:42:00的发言:

基本同意以上的逻辑。

但要重点提出:

1、产权制度界定了价值,并影响价值的大小。如私地有价值,但公地没有价值。同样是地,同样的稀缺,但公地没有价值,因此导致了公地的悲剧。

2、按你的理论,边际效用这个概念似乎被你重新定义了。你能说说你的边际效用与基数理论中边际效用的区别?

3、很重要的一点,稀缺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比如,计算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主要用于科研,其社会的需求量较小。如今变成高级游戏机,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了很多。也就是说稀缺是会变化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稀缺以及稀缺的变化?

1、所谓公地没有价值,如果意思指获取公地不必付出成本,那么这里的“价值”是与交换价格同义,这种时候产权是必要条件。但如果问,无论公地私地,假定得到任何一小部分是否增加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在问有没有“边际效用”意义上的“价值”了,而此时,无须产权概念。

2、基数效用理论事先假定有一个可加的效用总量,但这个总量从何而来没有解释,然后对消费量求导,得到边际效用,消费量虽可观察计量,但总量没有任何解析式表达,所以边际效用也是无解析表达的。我认为,可以从餍足量和消费量推出可表达的稀缺程度,而假定这个稀缺程度就是边际效用,然后对消费量积分得到可表达的效用总量。这样的结论完全与传统的基数效用理论的效用总量各种属性吻合。

3、决定稀缺的是餍足量(完全满足某种需要所必须的消费量)与物品存量。稀缺=餍足量-存量(禀赋),正值为稀缺。负值为剩余。你的计算机问题,我以为需求量与需要量要分清楚。需求量是考虑了价格和收入以后的概念,而需要量是纯粹的想满足的概念。计算机在一开始需要量就是巨大的,谁不想有个“电脑”?所以计算机是一开始就稀缺的,但需求量不大,因为要满足这种特定的“餍足”,需要支付过大的成本,比如要把房子卖掉,权衡以后消费者放弃了这种需要,但放弃了需要是因为收入约束,不是因为不需要,不是因为不稀缺。

使用道具

4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7 09: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21:23:00的发言: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格,对吗?比如阳光?

那么使用价值是价格的什么条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还是充分必要条件?

请回答这最基本的逻辑问题。

答:有用的(即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以用于与他人交换,也可以自己使用。价格,作为交换比例,只针对交换而言,所以,自己使用的东西就没有交换问题,也就没有交换比例即价格问题了。

前面已经说过,交换基于所有权分割,是你有我无,互通有无。阳光这种有用物品,人人可以拥有,不是你有我无的,因此也就没有交换问题,自然也没有价格。

有用性(使用价值)当然是交换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说,有用不一定就构成交换,所以不能说是充分条件。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