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24658 152

[张建平] [原创]稀缺性和交换性均统一于有用性 [推广有奖]

51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8 08: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8 8:29:00的发言:

眼睛鼻子是自己的产权,是吗?无产者就是没有鼻子眼睛了?

用乘法口诀怎么说明嫦娥一号?

1、价值是一种相对能力。资本家与无产者都有眼睛,他们之间这种能力就没有区别,于是眼睛的价值就不体现出来。但正常人与瞎子之间却有这种能力的区别,于是各种治序失明的手段以及各种诸如导盲犬等帮助盲人的方法才有价值。

2、投资行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为了继续生存和享受的行为,扯到嫦娥远了吧?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52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8 08: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2:49:00的发言:

1。你不会说的是惟一的一次交易吧?即便是这样,它也只是当时的价格而已。

2。例如甲乙两个都持A物,丙丁两位都持B物,最后只有乙与丁之间就A和B的交换达成一致并实施了交易。你能用这个交换比例代表甲和丙、乙和丁之间的价值判断吗?显然不能。

在价格就是交换的比例的定义下,数学形式上,没成交也就是分子为零。

如果你要投资一个项目,现在要编制可行性报告。请问,你用什么来核算成本?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53
ruoyan 发表于 2007-11-8 10: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8 8:38:00的发言:

1、价值是一种相对能力。资本家与无产者都有眼睛,他们之间这种能力就没有区别,于是眼睛的价值就不体现出来。但正常人与瞎子之间却有这种能力的区别,于是各种治序失明的手段以及各种诸如导盲犬等帮助盲人的方法才有价值。

2、投资行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为了继续生存和享受的行为,扯到嫦娥远了吧?

你说“主观感受”也是私有权,那就解释一下产权标的是什么,既然有所谓主观感受的产权问题,就是说这些标的也有可能为别人所有,除了奴隶制,自由人制度下,人身只有自己拥有,这即便是产权也有别于外在物的产权。作为人身的一部分,作为主观感受,想不拥有,可能吗?这怎么能纳入产权范畴?

餍足量是一个最最基本的概念,而理性的投资行为是要考虑到货币、价格、收入、消费均衡、风险、财产权利,甚至法律、政治、国际贸易等等非常复杂的因素,问餍足量何以解释投资,就如同问乘法口诀怎么作用于嫦娥,比喻不为过吧。

使用道具

54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8 14: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8 10:06:00的发言:

你说“主观感受”也是私有权,那就解释一下产权标的是什么,既然有所谓主观感受的产权问题,就是说这些标的也有可能为别人所有,除了奴隶制,自由人制度下,人身只有自己拥有,这即便是产权也有别于外在物的产权。作为人身的一部分,作为主观感受,想不拥有,可能吗?这怎么能纳入产权范畴?

餍足量是一个最最基本的概念,而理性的投资行为是要考虑到货币、价格、收入、消费均衡、风险、财产权利,甚至法律、政治、国际贸易等等非常复杂的因素,问餍足量何以解释投资,就如同问乘法口诀怎么作用于嫦娥,比喻不为过吧。

1、自由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产权制度。在原始公社里是不存在自由人的,因为每个人都对公社有义务,甚至是个人的劳动都归公社所有。在奴隶社会,奴隶的产权就是奴隶主所有。现代社会,还有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2、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是胡思乱想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如果是对于某一外在物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有价值,则此外在物一定是有产权的。如对阳光的“主观感受”一般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

3、那就简单一点,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山村,“餍足量”可以解释一个农民第二年种粮的多少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4:03:46编辑过]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55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8 14: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8 8:42:00的发言:

如果你要投资一个项目,现在要编制可行性报告。请问,你用什么来核算成本?

用我自己认同的成本构成项目的价格。

第一,必须是我认可接受的;第二,只要有人可以与我谈妥,其他人是否接受没有关系。

如果有人愿意出比我接受的价格还优惠的价格,我当然没有意见了。

按照你的思路,第一笔生意永远都不可能成交了。

使用道具

56
ruoyan 发表于 2007-11-8 18: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8 14:03:00的发言:

1、自由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产权制度。在原始公社里是不存在自由人的,因为每个人都对公社有义务,甚至是个人的劳动都归公社所有。在奴隶社会,奴隶的产权就是奴隶主所有。现代社会,还有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

2、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是胡思乱想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如果是对于某一外在物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有价值,则此外在物一定是有产权的。如对阳光的“主观感受”一般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

3、那就简单一点,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山村,“餍足量”可以解释一个农民第二年种粮的多少吗?


对于自身的产权与自身对于身外物的产权不能混淆。我们讨论的产权是自由人对于身外物的产权,不涉及人身所有权的制度。先划清讨论边界。

“阳光没有价值”,这句话人为预设了价值是一种对别人付出才能得到的效用,前面说过,这与交换价格同义,你的“相对能力”也就是这个涵义吧。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说产权是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这样,一般用语中,就不得使用“氧气对人有价值”的表达。是让别人必须使用你自己定义的“价值”用语,还是你要归纳所有已经被大众甚至学者们使用的“价值”的内涵?如果早于马克思的学者使用过“价值”,那么马克思归纳价值是抽象劳动,就要对以前所学者使用价值的境况予以完全的解释,否则只能说马克思的价值只是价值的一种用法。而不是反过来,我先定义一个价值,然后约束别人只能这样使用;这样的解释力就只有限于自己划的圈子,这样就不要去试图解释和评论别人的“价值”,也不能说类似“价值就是什么”或“就不是什么”这样全称陈述的话,只能说我的价值定义是什么,我在什么语义下使用。

如果一个农民一年的粮食餍足量是10吨,如果产量是每亩1吨,如果农民有15亩土地,如果不考虑种子等其它用项,没有存量粮食,不考虑自然灾害等风险,不考虑以后年份的需要,不考虑其它需要种类,那么只用10亩地种粮;如果只有8亩地,就全部用于种粮。这个问题简单吗?不简单,要想有确切答案,要给出许多条件。

使用道具

57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9 08: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7 8:35:00的发言:

1+2对应你的2+2,不是一人面对两个方案,而仅是一人两种物品,这时依两种物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有无数种方案。但只限于两种效用,就你的例子,就是只有面粉和馒头,不涉及其它面条等。简单说是一人两种效用无数种方案。这种情况下,如果其中一种(面粉)可以转化为另一种(馒头),就存在消耗多少面粉新生产多少馒头的问题,这就是1+2的意思。

从特例中得到的结论往往难以推而广之不具普遍意义。你这种刻意简化无法复原到多选择当中!

边际效用在无限可分的时候是微商,但当变动量只以1个单位变化时,微商=微分。

严重错误!等式两边量纲都不同。1kg不等于1kg/天。

微分加和(即总变化量)具有几何意义,而微商加和没有几何意义(即不存在“总斜率”)。

使用道具

5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9 09: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7 9:19:00的发言:

微观经济学分析要抽象为最简单的形式。一个人一种物品。

方法和方向性错误!

一个人面对一种物品不是“经济”问题。只有交换才是经济的核心内容。

鲁滨逊在岛上生存,那不叫发展经济。一户人家在山中生活,也不是“经济”。

经济的最简化形态就是2+2——两个人就两种物的所有权互易。

使用道具

5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9 09: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7 9:47:00的发言:

你的计算机问题,我以为需求量与需要量要分清楚。需求量是考虑了价格和收入以后的概念,而需要量是纯粹的想满足的概念。计算机在一开始需要量就是巨大的,谁不想有个“电脑”?所以计算机是一开始就稀缺的,但需求量不大,因为要满足这种特定的“餍足”,需要支付过大的成本,比如要把房子卖掉,权衡以后消费者放弃了这种需要,但放弃了需要是因为收入约束,不是因为不需要,不是因为不稀缺。

经济学是不考虑你所谓的“需要量”的,任何一本微观经济学都会在讲解“需求量”概念的时候强调需求的有效性,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经济”=“交换”,你没有东西与人交换,谁会和你交易?

你这种“稀缺”等于“无支付能力”,就像一个乞丐面对包子铺喊叫“包子稀缺”一样。

就以交换为核心的经济来说,没有稀缺,只有“买不起”。

使用道具

60
ruoyan 发表于 2007-11-9 09:4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特例中得到的结论往往难以推而广之不具普遍意义。你这种刻意简化无法复原到多选择当中!

----说特例是看到了特殊而没有看到“共性一般”。一般性存在于每一个特例之中。

严重错误!等式两边量纲都不同。1kg不等于1kg/天。

微分加和(即总变化量)具有几何意义,而微商加和没有几何意义(即不存在“总斜率”)。

———这个说得对,量纲不同,我是说数值一样。量纲不同对使用“边际效用”这个概念时有影响。但在边际递减这个规律上,微商与微分等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