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tb
9509 148

竞争真的产生高效率吗? [推广有奖]

61
dereason 发表于 2005-10-2 11: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始社会没有秩序吗?

那么请问原始社会是按照什么分配的?

使用道具

62
dereason 发表于 2005-10-2 11: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竞争效率 经济效率竞争的关系至少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看不见的手"这个形象比喻.的确,在价值理论中,随后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是涉及竞争性经济的运行中所产生的规范问题的.因而在这个论题上,任何短小的篇章肯定多少带有作者本人的特殊风格,提及的也主要是作者最有兴趣的那些论点. 所以我将主要讨论(静态的,局部均衡的)完全竞争经济模型的特征,以及近来它的用途如何被推广,从而增加了我们对更大范围的各种现实市场的了解.而整理出竞争在诸如熊彼特(Schumpeterian)的"创造性破坏"过程,社会信息存量的加总和传递,或者技术优势的进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的工作,则必须留待他人去做了. 对我的目的来说,幸运的是竞争模型的历史发展已经由施蒂格勒(Stigler,1957年)全面地作了分析.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该模型的公式化表述,是由奈特(Knight,1921年)的著作完成的.有意思的是要注意,要做的最后一步改进就是资源在各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即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原文为"存在"(exist),疑误.——译注).在其见解深遂的结尾部分,施蒂格勒指出,没有这最后一个因素,竞争也能在一个市场之内发生.(一个含有李嘉图(Ricardo)地租的农业市场就是如此.) 他主张"市场竞争"这个词应该用于描述这类状况,而在有产业的流动性的情况下,方应使用"产业竞争"这个词.我要讨论的研究成果将涉及的是相反的可能性:完全可竞争的市场,也就是这样的状态,即竞争未必在一个具体的市场内发生,但厂商(和资源)却被假定为可在产业间完全流动. 从逻辑上说,在保证各市场间的收益均等化方面,进入和退出的作用并不限于那些技术上可行的,由大量厂商占据,并且每个厂商都能够达到一个营运的有效规模的情况.大概可以预料,甚至在"自然垄断"的条件下,利润的诱饵仍有助于弄懂竞争理论的一些相关 结论.实践上对这一论点所作的最令人鼓舞的解释,是美国近来对航空业的放松管制.之所以做到这一点,部分地因为资源(飞机)在各市场间的自由流动使政策制定者相信,没有经济管制的愚蠢效应,依然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经济实绩,尽管绝大多数城市间的航空市场都 是自然垄断的,并且可以说,没有人会赞成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大量厂商参与竞争.因而至少将一部分竞争性的规范扩展到容纳这些情况的需要,已变得突出起来. 在一篇经典的文章中,德姆塞茨(Demsetz,1968年)指出了一条途径,用于切断垄断性地提供某些报酬递增的服务与在任一时点上提供服务的厂商这边所作出的垄断行为之间的广为理解的联系.通过指出市场内部竞争的不可能性,并不一定排斥为市场的有效竞争这个论点,德姆塞茨向传统的定论——即对付技术上自然垄断的唯一有效办法是通过经济管制或公有企业——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 德姆塞茨选择在特许权投标方案的情况下阐述他的思想,在这个方案中,不是将特许权授予那个向市政资产支付最高一次总付额的厂商,而是授于那个能以最低的价格为市场提供服务的厂商.后来的学者们批评了这个方案,反对把它作为一个政策主张,他们集中于讨论由沉入成本和不完善的合同所引起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德姆塞茨试图直接抽象掉的.然而,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特许权的投标这个例子可能已是一个适当的说明性选择.因为它在厂商和市场之间引进了二个新的机构——特许权拍卖商——这个解释似会淡化以下两者间的联系;即对为市场而竞争所作的分析与早期对自由进入和退出在保障有效产业竞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观念.而且,德姆塞茨简单的投标方案无法处理现实当中垄断者提供两种或多种技术上有联系的服务的情况. 由鲍莫尔(Baumol),潘萨(Panzar)和维利希(Willig)(1982年)发展起来的可竞争市场理论(The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被最实用地视为一种把新古典的长期竞争性均衡(局部均衡)理论推广到规模收益递增情形的尝试.在这个推广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个模型,作为市场均衡过程的结果,该模型得出了德姆塞茨的垄断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推广是通 过强调潜在的进入在塑造长期竞争性均衡的界定特征方面所起的作用来实现的.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一复述,下述定义是必需的: 定义l:一个可行的产业结构(Feasible Industry Configuration)是由厂商,i=1,…,m;各个厂商的产出向量,y1,…,ym;以及使各个厂商赢得非负利润并使总供给量等于总需求量的市场价格向量p组成的:亦即对所有的i=1,…,m;有,这里C是(多种产品的)最小成本函数,而D是市场需求函数.可行性纯粹反映了预计在一个私有企业经济中能普遍用于长期产业均衡的最起码的条件: 所有厂商都必须获得非负利润,以及这些厂商所提供的产出总量等于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下所需要的量.虽然可行性要求财务上的生存性,但它并不排斥可能会吸引进入的正的利润.因此,新古典关于长期竞争性均衡的概念必须嵌入一些别的约束.尤其是, 定义2:一个长期的竞争性均衡是任何一个也有下述特点的可行产业结构,即对所有的y,py-C(y)≤0. 这样一个长期竞争性均衡的特性或许人们并不熟悉,其实它等价于作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从而赢得零利润的标准概念.(要弄清这一点须注意,由于对所有产出水平来说利润都是非正的,那么,就意味着产出水平将第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了.这反过来就隐含着,假如第个厂商在开工生产的话,.) 借助于定义1和定义2来刻画竞争性均衡,有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潜在的进入所起的作用上面.定义2的约束可以解释成这样的含义,在长期竞争性均衡时,某一产业中的厂商行为仿佛受到那些为追逐任何一个以即期的市价计算的赢利机会而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进入者的控制一样.这里没有考虑各竞争者表现其竞争范例中不合作精神的对零售价格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同时也没考虑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变动所做出的反应.因而考虑在下列意义上使潜在进入者们"不太乐观"是有用的: 定义3: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Sustainable Industry Configuration),是任何一种也满足对所有来说,这个条件的可维持产业结构. 所以,在可维持产业结构中,厂商的行为看起来好像市场是由这样的潜在进入者操纵一样,这些潜在进入者在关于市场内厂商们的价格保持不变的假定下盘算其进入的赢利性,而且考虑仅仅降低一点价格就可引致消费者购买更大的数量这样一个现实.另一方面,当潜在进入者预计不能通过限定某一等于或低于使市场出清并能满足随之带来的全部或一部分需求的价格水平而获得利润的时候,一个可行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下面语义上的澄清完全表达了一个可竞争市场的特征: 定义4:一个完全可竞争市场是这样的市场,在这里,完全自由的进入和退出保证唯一可能的长期均衡是可维持产业结构. 定义1—4的一个直接涵义是: 命题1:任意的长期竞争性均衡都是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但不可逆.因而所有完全竞争市场都是完全可竞争的,但并非所有的完全可竞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性的. 可根据下面的事实来给出证明,即一个可行的产业结构要达到一个长期竞争性均衡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要比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所要求的那些条件强.因而从构造上说,一个长期竞争性均衡是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要弄清楚其逆过程并不成立,让我们考虑生产的平均成本在整个相关区间内,也就是至少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范围内处于下降的这种情况.该交点——即戴姆赛茨的结果——刻画了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因为利润是非正的,而且需求曲线上的点或曲线内的点不能以一个较低的价格产生非负的利润.然而这个结果显然不是一个长期竞争性均衡,因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根据假说,平均成本严格大于边际成本. 上述演示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可竞争市场这个概念的应用范围,超越了完全竞争所需要的大量厂商这一情况.但它也产生了涉及这种市场的效率特征的有关问题.事实是,均衡可能包含大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意味着竞争模型的最优性不再可用.那么,在可竞争市场上能够与均衡相连的效率特征是什么呢 在单一产品市场情况下,直观上很清楚(证明起来也简单),当它们存在时,可维持的产业结构就是次优优化问题的解:在厂商获得非负利润的约束下,使福利(例如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来计量)最大化.很清楚,当递增规模收益使得边际成本定价无利可图的时候,如若不存在一次总额转移以及歧视性或非线性定价,所能做得最好的程度就是使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然而,一旦进入多种产品的现实王国,就连这种水平的结果也不能保证.例如,一个生产两种或多种产品的垄断者,一般来说能够找到一个无穷多数的价格组合,使得它产生的经济利润为零.一些这样的价格和由此导致的市场需求量可代表可维持的产业结构.称这一集合为P.假如这个内在的成本和需求函数是完全理性的,那么,将存在一个唯一的有约束的福利最大化价格向量P*.最理想的效率结果是,集合户只包含单个元素p*.不幸的是,很容易构造一些P不包含p*的例子,以及P是空集的情况. 这样一个产业竞争的普遍化过程一旦推广到完全竞争世界之外,会拥有什么样的效率特征呢 相应的结论一般来说完全取决于成本一方. 命题2:在任意可维持的产业结构中,产业的产量是按照使产业总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在厂商间分割的. 用反证法证明.考虑一个初始的可维持产业结构,它包括以市场价格p来生产,其产出向量为y1,…,ym的m个厂商.与假说相反,假设存在另外k个产出向量为的厂商,并能以较低的总成本生产出现时的产业总产量.就是说,但.那么,这个新的集团在总量上就能以初始价格p赢得正的经济利润.这是真的,因为根据假说,总收益相等,但后者的总成本都比前者低;与此同时,开始时的那个厂商集团肯定一直赢得非负利润.因此,另外一个集团中至少有一家厂商,比如说厂商f以价格向量p出售时预计会赢得严格为正的利润.但那样的话,那里将存在一个进入谋划,这就与前面的一组厂商构成了一个的可维持产业结构的假说相矛盾. 在鲍莫尔,潘萨,维利希合著的那本书的第11章里,给出了可竞争市场的另外一些效率结论.这里我将特意提及一组仅与多种产出相关的结论.可竞争市场上的均衡没有为潜在进入者提供赢利机会,这意味着一个多种产品的企业在它提供的各种服务当中,没有哪个服务能够使其收益超过单独提供它的成本.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不可能招致一组服务补贴另一组服务.我们并不清楚这种特征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效率结果.例如,考虑这样一种场合,一家处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利用公共的设备生产两种服务,其中一种服务具有非常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而另一种服务则具有非常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在收支平衡的约束条件下,将总剩余最大化会得出一个著名的逆弹性法则(inverse elasticity rule):那些需求最缺乏弹性的服务,其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幅度较大.不过,这种定价政策易于使缺乏弹性的服务的收益超过单独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这样一种结果就不是一个可维持的产业结构,而且不能存留于一个完全可竞争市场之中.因而,纵然厂商和资源的流动性可以——即使不存在市场竞争保障生产上的效率,但总的讲起来却不能保证一个多种产品的产业的产出价格的适度关系在完全竞争世界之外也普遍存在. L: 约翰·C·潘萨(John C.Panzar)著 张军译 尹伯成 陈鸿仪校

呵呵,竞争与效率这是个基本的问题,先自己看看吧.

使用道具

63
xiaowan 发表于 2005-10-2 1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始社会既有次序也有竞争。

次序就是部落首领对生产生活的安排,竞争就是因为稀缺的存在,如只有一个苹果要两个人分时饥荒发生时等。

资本主义有次序有竞争,但这个竞争是不公平竞争。

阿名是刻意将自己臆想的规律机械地加于历史阶段上,这不严谨。

万军

使用道具

64
wtb 发表于 2005-10-2 12: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iaowan在2005-10-2 11:19:53的发言: 你能否举出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例子吗?

这样的例子当然有,有没有竞争在于心态,如果不是竞争的心态,那么就是先后上车的人也不在竞争啊。

我喜欢灿烂的星空! 我的博客:wtb.pinggu.org

使用道具

65
xiaowan 发表于 2005-10-2 12: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wtb在2005-10-2 12:12:34的发言:

这样的例子当然有,有没有竞争在于心态,如果不是竞争的心态,那么就是先后上车的人也不在竞争啊。

那既然你说竞争只是心态,那就可以从心态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竞争了,如看见两个人在打架,我说他们没有竞争,是在合作。
万军

使用道具

66
wtb 发表于 2005-10-2 12: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阿名在2005-10-2 11:06:41的发言:

A:原始社会,无竞争无秩序。

B:原始社会末期,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有竞争无秩序。

C:战俘成为奴隶,不得反抗主人,有秩序无竞争。

D:奴隶要求平等,于是,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后,有秩序有竞争。

呵呵,我说的可不是你的C的这种情形,而你说的C则有奴隶与主人的争斗存在。

我喜欢灿烂的星空! 我的博客:wtb.pinggu.org

使用道具

67
dereason 发表于 2005-10-2 12: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回到楼主的主题

首先,我们的讨论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既然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里,那么我们的大前提姑且就按照马克思主义吧.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实事求是.我们就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来考虑问题.

的确,如果人人都没有"竞争的心态"那么确实,竞争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实际上,竞争的心态确实存在.

那么,要在这种状况下解决楼主上下车的问题,就不能要求大家都放弃竞争的心态,因为这种要求是不实事求是的.

那么,如何避免竞争,达到完美的"合作""秩序"呢?

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改进车站和公交车的造型,使车门刚好卡在车站设立的唯一的上车口处,然后在车站上车口按照人的平均宽度设立仅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排队走廊,这样,人人都必须排队了.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和"秩序"都可以完美的实现.

一个车站解决了问题,还要使全市,全国,全世界所有车站都安装这种装置,就可以实现上车下车的完美合作,消除了上车和下车的拥挤和"竞争",上下车的效率也就最高了.

如楼主所言,消除竞争,提高效率.

但是,要在全世界安装好这种装置,其本身有效率吗?我认为现阶段,不是效率问题,是根本不可能实现.

即使实现了,也要耗费大量财力,这其中的资金从哪里来?从车票上来,于是车票提高了,很可能提高到和出租车一样的标准呢.呵呵,公车的运营效率何在?

解决了公车问题,我们还要消除其他的"竞争",来提高效率,比如,入厕问题,食堂打饭问题,等等.

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个天文数字,是现阶段我们这个世界不能承受的.

所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消灭竞争来提高效率,现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以后有可能实现,也就是我们的资金足够建设这种消灭竞争的物质基础.而那个时代,也就是共产主义了吧. :-)

现在我们没有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所以,只有承认竞争,并在依据竞争的隐形规则(天然规则或绝对真理)基础上,设立竞争的显性规则,然后按照规则进行有序竞争,才能提高效率.

把竞争和它的规则分裂开来讨论,得到的结果当然是"竞争无效率",但是,"把他们分裂开来"这一前提本身就不正确啊.就像把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分裂开来一样.

所以,要讨论竞争的效率,就要承认竞争和秩序的统一性问题.

因此,有秩序的竞争是现阶段最有效率的方式.

使用道具

68
wtb 发表于 2005-10-2 1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xiaowan在2005-10-2 12:18:58的发言: 那既然你说竞争只是心态,那就可以从心态的角度来说世界上没有竞争了,如看见两个人在打架,我说他们没有竞争,是在合作。

注意我说在于心态,而不是在于心态。而心态只当事人的心态,而不是外部观察者的心态。你后面说的就是观察者,而不是当事人。呵呵,你还没有区别开来呀。

我喜欢灿烂的星空! 我的博客:wtb.pinggu.org

使用道具

69
社会微积分 发表于 2005-10-2 12: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70
社会微积分 发表于 2005-10-2 12: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7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