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房地产]渝开发曲线做大房地产

    渝开发曲线做大房地产 2007-10-2916:33:38    年度业绩预增80倍 大股东“道歉”抛售再减持    渝开发曲线做大房地产      本报记者 敖虹 北京报道      定向增发后,大股东就表示计划“十一五”期间将公司打造为净资产20亿元以上的优质蓝筹上市公司。      10月25日,渝开发(000514.SZ)发布公告称,截止到10月24日收盘,公司控股股东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城投)通过深交所挂牌交易出售渝开发365591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74%。当日,渝开发收盘于16.72元,涨幅0.97%。此前10月17日,重庆城投刚刚违规抛售48900股渝开发股票。  而仅两天前的10月23日,渝开发刚发布了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度预增8000%以上的公告,同时三季度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273万,每股收益0.1605元。公告当日,渝开发收盘于16.56元,大涨10.03%。  “渝开发业绩大增主要是去年净利润基数太低,今年年初定向增发收购了大股东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资产,会展经营收入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收益。而目前国有股减持已有多例发生,重庆城投两次减持比例都不大,目前仍占公司总股本的82.55%,但是减持的时机选择和操作方式不对,违反了相关规定。目前不排除以后重庆城投还可能逐步分批减持。”重庆东金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李纲告诉记者。    政府扶持 会展中心贡献较大收益  公告称,渝开发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度预增8000%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因公司无会展经营业务而导致比较基数较小,而本年公司新增了会展经营业务,且收益稳定。  由于渝开发的国企背景,该公司一向低调,也甚少跟媒体接触。公司董事会秘书夏光明在电话中也只是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业绩大增的原因就是会展经营业务的增加,此外他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渝开发2006年的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全年净利润仅有117.8万,每股收益0.0067,净资产收益率仅0.43%。作为重庆唯一的老牌上市地产公司,去年业绩令人大跌眼镜。  “渝开发虽然上市早,但是沉寂多年且底子一直很薄,去年又没有会展经营业务。今年年初收购重庆会展中心后,该会展中心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收益一直很稳定,且未来还能继续保证公司业绩稳定大幅增长。”李纲说。  重庆会展中心位于重庆主城区之一的南岸区江南大道,占地面积91167.2平方米,由城投公司投资兴建,已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是目前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会展中心之一。  据了解,政府对渝开发的会展业务给予了大力扶持。此前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代表市政府已与公司签订了长期承租合同,承租会展中心不低于8年,租金共8亿元。根据协议,前三年机关事务管理局应向会展中心支付的租金数额为:第一年15040.2万元,第二年13734.84万元,第三年12424.78万元。其会展租金收入已成为公司新增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外,石黄隧道经营也为公司带来了大量收费收入,全年将达到5500万元左右。渝开发拥有石黄隧道20年期收费经营权,这也将为渝开发后期带来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南京证券发表的报告亦认为,渝开发在今年年初完成向大股东重庆城投的定向增发,收购其拥有的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资产以及位于合川市南办处牌坊村365691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后,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得到了重大改观。公司净资产规模大幅度提升,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而且新增会展经营业务直接导致公司利润构成、主营业务结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股东减持不影响其做强渝开发  10月17日重庆城投的减持行为,已明显违反深交所关于股改的有关规定。渝开发随后公告称,重庆城投将引以为戒,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形,但未对该笔违规交易作出处理,同时也未向中小投资者致歉。  随后10月24日,重庆城投就再次减持3655916股,目前城投公司持有渝开发股份总数为40255851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2.55%。  “地产类个股前段时间涨幅较大,随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短期个股可能还会有所调整,城投可能认为现在抛售的价值点位比较好,但操作形式实属不当,减持时间点未选择好,过多考虑了自身的投资利益。”李纲说。  李纲认为,国企身份的重庆城投,理想的持股比例应该是在60%—70%之间,目前超过80%的持股比重显然过大,并不利于渝开发的长远发展,所以减持应该是长远趋势。“连续两次减持实质上并不影响大股东重庆城投做大做强渝开发的初衷。”李纲强调。  重庆城投代表重庆市政府进行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和土地出让等,目前在重庆市拥有5万亩开发用地,大部分集中于重庆市主城区。定向增发后,大股东就表示计划“十一五”期间将公司打造为净资产20亿元以上的优质蓝筹上市公司。  “股改后,大股东更加重视上市公司渝开发,强势大股东的支持无疑是渝开发业绩向好最核心的原因。城投公司是一级土地开发商,未来渝开发在招拍挂中将拥有便利条件,城投强大的土地资源也让渝开发具备了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李纲称。  早前渝开发发布公告称,拟再次实施定向增发,以引进战略投资者。虽目前增发事项没有新进展,但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也给市场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不大可能指望渝开发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它应该会随着重庆楼市本身的发展呈正向上升的势头。因为除了大股东的强势支持,重庆成为国家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潜力也不容忽视,当地开发商都将受益。”李纲说。[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13:00:04编辑过]

  • [房地产]天房发展斥资50亿天津拿地

    天房发展斥资50亿天津拿地 2007-10-2216:54:51    本报记者 荆宝洁 北京报道    一年前的3月,天房发展(600322.SH)办公楼里的空气有些沉闷。该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从冗长的会议脱身后,面带倦色,以略带官味的程式化语言对本报记者说:“公司要借力滨海新区的发展。”彼时,滨海新区的美好前景,尚存在于想象中。  一年后的10月,电话一端的声音略带兴奋,公司董秘陈长来对本报记者说:“滨海新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要为此重新修改战略,制定更宏伟的目标。”此时,陈长来和其他高层正忙于定向增发。  9月26日,天房发展公告,收到证监会核准公司定向增发的通知。10月13日,天房发展宣布投资5个地块,斥资逾50亿。    50亿拿地  9月底,天房发展在和北京住总、深圳华侨城、华润置地、安居建设发展总公司的竞争中,摘得四块地。  这其中既有楼面地价达5547元/平方米的“津丽华明(挂)2007-117号”地,也有楼面地价仅为1658元/平方米的“津南双港(挂)2007-123号”地。前者是以9.12亿元获得,规划建筑面积约16.44万平方米,而后者是以2.84亿元获得,规划建筑面积约17.11万平方米。另外天房发展还以7.725亿元获得“津南双港(挂)2007-124号”地,规划建筑面积14.29万平方米,楼面地价5406元/平方米;以7.374亿元获得“津南双港(挂)2007-125号”地,规划建筑面积15.92万平方米,楼面地价4632元/平方米。  除上述提及的四个地块外,公司还将投资天津经济适用房地块,该地块位于天津市东丽区津汉快速路北侧,地块土地面积6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4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居住。预计项目投资5亿元,利润率3%。  前述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地块将于今年10月动工,“我们会在政府的规定期内完成开发,资金方面没有问题。”除新增的70万平米土地储备以外,陈长来表示“市区内还有170万平米的项目,够开发3-4年”。    战略觉醒?  作为国企改制的房企,天房发展曾在天津房地产市场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2001年公司上市时,天房发展占天津房地产市场份额的3.25%。此后,天房发展在天津市场的占有率逐年下滑,至2005年底,已跌至1.77%。  虽然天房发展的年主营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60868万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99006万元,但净利润却由2001年的6630万元锐减至2006年末的332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也由4.05%下降到1.97%。  此前,有分析师分析,天房发展此前业绩平平,与公司内部人员的变动频繁和产品结构有关。公开资料显示,天房发展的法定代表人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在变化,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适用房的销售。对此,陈长来回应说:“公司的经营团队一直是稳定的,这也是公司的优势之一。此次拿地,既有限价房项目,也有高档住宅,公司努力丰富产品线。”  据悉,定向增发是天房发展IPO后,首度安排再融资计划。公司拟募集15亿元,计划10亿元开发天津河西老城322万平方米的综合建设项目,投资3.5亿元建设滨海新区空港物流区10.7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约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是天房发展至为关键的一年,定向增发、进入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增加土地储备,为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但陈长来也说,“我们需要稳健的发展,而非顺驰式的超速扩张,也非暴利。”[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23:14:00编辑过]

  • [房地产]广州房地产投资转向

    广州房地产投资转向 2007-10-2916:33:38    广州房地产投资转向    三季度豪宅租赁空置率跌3%,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十年高峰再现      本报记者 苏丝 广州报道      珠江新城新增高档住宅成交量占全市中心城区成交量的69%,较上季度增长3%,十月进入销售的嘉裕·君玥酒店式公寓,均价已经达到23000元/平方米。      随着广州房价的胶着状态形成,广州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转向也出现明显特征:甲级写字楼租赁迅速攀上十年来高峰,与之相匹配的是高档住宅,尤其是珠江新城的商务公寓出租率的节节攀升。  根据戴德梁行提供的2007年第三季度市场透视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广州写字楼买卖成交持续活跃,而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简称房管局)的数据显示,6-7月,全市新建写字楼成交面积约为14.31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52%。  戴德梁行策略发展部董事黎庆文分析,2007年的写字楼市场出现了继1997年之后的一个新高峰。  第三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租赁成交继续保持活跃的景象。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广州亚运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进驻广州市场。而一批优质物业的相继交投使用更有力地刺激了上述企业租赁或扩租甲级写字楼物业。戴德梁行研究数据表明,本季度甲级写字楼总体吸纳量约109,512平方米,虽然较第二季度略有回落,但与2006年全年吸纳总量相比仍然增加约9,000平方米。  广州甲级写字楼整体租金在经历了过去八个季度的连续上涨之后,继续保持上扬趋势。第三季度,甲级写字楼整体租金为17.28美元/平方米/月,较第二季度上升约4.6%。值得关注的是,珠江新城CBD因优质物业投放市场,整体租金水平明显上升,升幅达30%。  银行、保险、专业服务以及知名消费品品牌于本季度租赁甲级写字楼较为活跃。体育中心CBD和珠江新城CBD因为有充裕的大面积单位供应而成为租赁成交的主要区域。而一部分原本于东山、越秀两区办公的企业也因为扩张原因而搬迁至天河区,导致上述两区的整体入驻率有所下跌。  本季度虽然有新物业交付使用,但因为租赁行为特别活跃,整体空置率不升反降。戴德梁行研究数据表明,第三季度广州甲级写字楼整体空置率约为6.89%,较第二季度下跌约3.25%。从各区情况来看,体育中心商圈的整体空置率明显下降,较第2季度下跌8.3%。在珠江新城,新物业的投入使用令该区空置率上升约5.4%。而东山、越秀两区则因一部分企业的搬离空置率略有上升。  本季度位处珠江新城的国际金融广场投入使用,为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新增了约6.48万平方米的办公物业。DTZ戴德梁行研究数据显示,至9月末,广州甲级写字楼总存量为157.87万平方米。  预计约有21.5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物业将于第四季度陆续投入市场使用。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在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高速消化期之后,市场吸纳速度将会有所减缓,但租赁需求继续呈现活跃。而大量优质物业的相继入市,将令甲级写字楼整体租金水平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而空置率将呈现阶段性上扬。  销售市场方面,甲级写字楼供应短缺而市场需求潜力强大的现状,将促使目前在售的几个优质物业的售价继续保持上扬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三季度,广州高档住宅租赁市场交易十分活跃。服务式公寓市场方面,来自跨国企业职员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此外,一些即将参加广州秋交会的外国客商面对酒店入住紧张的情况,也选择入住服务式公寓,令服务式公寓市场空置率下跌3%,租金则保持稳中微升趋势。  别墅市场方面,由于是传统旺季,别墅租赁较往季略显活跃,租金仍然保持上涨的趋势,而空置率则下跌1.3%。  第三季度中心城区高档住宅成交量有所增长,占全市中心城区总成交量的40%,比上季度增长6%。其中,天河区依然是成交最活跃的区域,所占份额为73%。随着珠江新城居住氛围不断成熟,本季度其供应量较为充足,使得成交量明显增长。戴德梁行数据显示,珠江新城新增高档住宅成交量占全市中心城区成交量的69%,较上季度增长3%,十月进入销售的嘉裕·君玥酒店式公寓,均价已经达到23000元/平方米。[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13:04:53编辑过]

  • 杨帆 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

    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http://finance.sina.com.cn2005年06月25日17:26新浪财经  杨帆李宏谨李勇  内容提要  本文从目前房地产的形势与争论出发,介绍了西方的房地产经济学,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索罗斯的市场非均衡观,对他们关于市场经济,房地产经济和泡沫经济的理论,进行了<SCRIPTLANGUAGE="JavaScript1.1"SRC="http://205.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finance|financePIP&db=sina&local=yes&js=on"><script>复制代码

  • 国务院出台办法调控房地产业

    中央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部署,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原创]房地产泡沫面临的两大风险!

    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面临的两大泡沫风险:第一个是利率风险,房市非理性繁荣首先是由低利率低借贷成本造成的,一旦利率受不可预期因素影响大幅上升从而导致购房者及房地产开发商借贷成本大幅上升,最终超过借贷者的偿付能力,整体出现抛售行为,房价将不可避免全面下挫。第二个风险是借贷抵押风险,这个风险是建立在第一个风险基础之上,低利率导致房市整体过热,价值虚增,原来20万的房子可以卖到40万,50万的卖到100万,房产抵押评估价值也同样上调从而导致抵押价格失实,如果房价一天重新回到原来基础上贷款银行将面临严重的抵押风险,形成新的银行坏帐。这两大风险是国家宏观决策者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两大因素。因此现在必需在三个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第一,适度调高住房贷款利率,为房市主动降温;第二,对房产抵押价格实行审慎评估,降低银行业风险;第三,国有资本参与房市开发,规范房地产业的经营状况,最终实现改善人民住房条件的最初宏观目的。[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922:28:46编辑过]

  • [房地产]北控合并首创进行时:首创置业归属悬疑

    北控合并首创进行时:首创置业归属悬疑 2007-10-2916:33:39    本报记者 单云 北京报道      如果首创集团被北控合并,首创置业未必能改变被合并的命运。      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沉默。  虽然首创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晓光最终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但记者仍从有关渠道获悉,北控集团合并首创集团的计划在北京市国资委的主导下基本确定,有关部门正在商讨具体方案。然而,双方合并方案需要多耗时日才能推出,因为首创集团盘子大、业务散,北控集团合并首创集团在技术上存在很大难题。    被并命运  “命运多舛”,一位曾在首创集团工作10年之久的知情人士用四个字向记者形容首创集团发展历程。  在北京大型国企中属“小弟”辈分的首创集团在2001年到2004年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据首创集团网站资料,截至2004年底,该集团总资产已达到452亿元,净资产110亿元,控股参股企业142家,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和3家金融机构。  2006年,经过进一步业务梳理,首创集团确定水务、房地产、金融为三个重点方向,集团对这三块业务投资比例将达到总投资的90%以上。  在2006年到2007年期间,首创集团从公众视野淡出,变得低调而沉默。然而正在此时,北京另一家国企北控集团(0392.HK)在并购了北京燃气集团之后,将下一个并购触角伸向了首创集团。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有领导拍板,决定由北控集团吸收合并首创集团。  与首创集团相似,北控集团也是个资本运做高手。  北控集团董事长衣锡群上任后,力推北控集团主业改革,由多元化转向“有限多元化”。其中能源业和基础设施正是北控集团发展的主要方向。  2007年4月,当并购北京燃气一事尘埃落定之后,衣锡群又提出北控集团“三年倍增”的计划,即并购更多的能源类和基础设施类企业,以完成北控集团后续发展。  这一次,首创集团成为“猎物”。    反并购?  首创集团,显然不甘心被北控并掉。  2004年前后,首创集团就先后提出过首创置业回归A股和首创集团整体上市的计划,但均无功而返。  在北控意图并购首创的消息传出后,分析人士注意到,首创系企业股权开始频繁的股权转换和投资动作。  8月10日,多次运作回归A股未果的首创置业抢先在香港发布回归A股的股东大会决议,拟发不超过14亿股回归A股,以首创置业当日5.3港元的股价计算,回归资产价值74亿多元。  8月16日,首创股份通过下属企业深圳水务集团投资3.47亿元收购深圳龙岗区供水集团51%股权,同时与深圳宝安区投资公司合资设立深圳深水宝水务公司管理此项资产。  9月21日,首创置业以合计9亿元的价格将北京、成都两处A-Z Town项目卖给合资公司阳光股份(000608.SZ)。A-Z Town项目系首创置业旗舰品牌,首创置业副总裁赖伟浩曾在今年7月份表示,首创置业欲全国复制A-Z Town项目品牌。  令人惊奇的是,此次出售两地A-Z Town项目,作价都不高。其中北京A-Z Town项目建筑面积8.03万平方米,售价6亿,折合每平方米价格7800元。而该项目住宅部分“朗仕公馆”今年7月14日开盘价格已经达到均价15000元/平方米。成都A-Z Town项目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售价3亿元,折合每平方米价格为3480元。同样,该项目住宅部分今年8月开盘已经卖到了7800元/平方米。首创置业转让的上述两处A-Z Town项目均为商业地产,按理说商业地产售价应为住宅部分的1.5倍以上,为什么这两处A-Z Town项目反倒卖得比住宅还要便宜呢?  据分析师判断阳光股份系首创集团参股公司,但其大股东为新加坡GIC公司,身份为外资,肯定不能纳入北控集团合并的盘子里。  10月23日,首创置业又宣布与Reco ZiYang基金合作,双方按55%:45%的比例共同出资在成都设立一项目公司,共同开发成都“龙泉驿”项目。  反观2004年以前首创集团集中精力做业务整合,将零散的业务整合为六大板块。    首创置业前路何方?  北控意欲并购首创集团的消息一发布,首创置业立即在香港宣布紧急停牌。随后在复牌公告中宣布:北控意欲与首创集团在集团层面合作,不涉及首创置业。  但是如果首创集团被北控合并,首创置业未必能改变被合并的命运。  因为在刘晓光布置的首创集团“5-3-2”业务结构中,房地产比例占30%,其中首创集团层面还保留了一定规模的房地产和酒店业务。  依据北控集团9月27日在香港发布的“中报”,该集团水务资产盈利仅7000多万元,未来想重点收购国内优质的水务等基础设施经营企业。  首创股份无疑是北控的“眼中肥肉”。  另外,北控集团主营业务中包括水务、高速公路等资产,这与首创集团的基础设施类业务全部重合。如果两家集团合并,占首创集团资产的50%的基础设施类业务肯定要并入北控集团。届时经过“瘦身”的首创集团房地产和金融业务资产加起来只有200亿元左右,规模过小,不会单独存在。  知情人士说,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方案中包含两条道路:一是首创集团拆分,基础设施资产给北控集团;房地产资产并入首开这样的专营房地产的北京国资企业;金融资产也相应并入专营金融的北京国资企业。二是首创集团整体被北控集团合并,采取北京城开与北京天鸿合并为首开集团的办法,“先合并、后磨合”。  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首创置业在内地业务发展遭遇资金瓶颈,不得不逐步收缩战线。  日前,首创置业与北京朝阳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合作的北京朝阳呼家楼商务区综合改造项目因遭遇拆迁补偿及资金问题,北京朝阳综合建设开发公司被迫退出,出让其手中的20%项目公司股权。在出让条件中明确要求,新的股权受让方必须与首创置业一起为项目提供7.8亿元的股东借款,以保证项目继续完成。  首创置业在内地开发业务中一向喜欢与新加坡GIC基金合作,对方提供资金,首创置业提供土地和开发团队。但是2007年8月之后,限外政策越来越严厉,新加坡GIC资金进入内地也受到了阻碍,首创置业不得不寻求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  无论如何,首创置业都下定了决心回归A股,打通内地融资平台。[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13:06:20编辑过]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受益者????

    在房地产市场上,地方政府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因此不能回避相应的责任。根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盛华仁提供的数据,从2001年到2003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为9100亿元。而在1998年,这个数据不过区区67亿元。同时,在整个房地产建设、交易过程中,政府税、费收入占到房地产价格的30%到40%左右。如果再加上占房地产价格20%到40%的土地费用,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的收入约占整个房地产价格的50%到80%。在欧美国家,地价、税费相加大约只占住房价格的20%左右。用高房价购买住房的消费者,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成本和城市建设资金筹集的责任。这些巨额收益,地方政府应该以透明的方式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否则就是失职。在巨额资金运作不透明的情况下,所有购房者将继续为高房价中的政府溢价部分埋单。目前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政府的补贴效率并不高。我国政府采取“暗补”的方式,即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上,采取免交土地出让金、优先获得信贷资金、享受某些税费减免等措施,鉴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考虑将“暗补”变为“明补”,由对开发商补贴转变为直接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者进行补贴,例如实施廉租房政策。

  • 今天的房地产泡沫是新的类似“剪刀差”的工具???

    这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讨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既然从事各行个业的人都在为一套房奋斗,那么他们在他们行业创造的价值被谁消费了呢??显然是他们的价值是这样转移分配的:先转移到价格偏高的房地产业,然后转移给建修的工人,另一部分转移给国有地产商的国家,国家再用这些价值比如机械、电子、通信去投资,创造新一抡的价值,增加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1。无数农民工得到了享有其他工业价值的机会,否则靠他家的那2亩3分地,哪里有购买工业品的消费力?2。给国家创造了财政外收入,使国资增殖,使国家有能力发展其他高科技产业。在几十年前是靠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来发展城市工业,今天是靠房地产“泡沫”来发展新经济。这大概就是经济学认为的房地产业是经济的龙头产业的原因,是不是??所以,现在的工薪阶层,你们昨天“侵占”了农民朋友的劳动成果,今天再“侵占”你们的成果来发展经济,你们抱怨什么呢?这不是总设计师邓先生说的“先让一部分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富起来”吗???

  • 《房地产》 研究简报

    房地产研究资料参考建筑规范的改变将对房地产业产生较大影响2SARS疫情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的影响2SARS未构成亚太楼市危机2北京的经济增长质量低于广州3摩根欲“清理”粤华融30亿资产3北京释放出暂不收紧房贷的信号3北京楼市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正在制定中4北京商品住宅投资增速趋缓4上海新增住宅供地60%集中郊区4深圳“城中村”改造提速5中行以物抵债资产帐面值为158.19亿元人民币5兴建港珠澳大桥消息刺激珠海地产市场6台湾乡林集团要在紫禁城盖六星级饭店?6上海在郊区实施土地产业人口“三个集中”战略6深圳业主要参加人大选举,立法维权!7土地的过度性开发和奢侈性开发8金融街签订重大土地销售合同8金地集团的郊区化产品定位是两小时车程9邓智仁挺不住了,萨斯病严重冲击北京房地产行业9在非典期间“扩军备战”,等于越过了投资零回报期9香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信号10台湾“养生、健康”住宅市场异军突起10“造城运动”与TOD10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