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的来源,大家最熟悉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来源。但劳动价值论不能有效解释价格形成问题:在中东和大庆开采一桶石油,付出的劳动肯定不一样,但其价格则是一样的。再比如,天上突然掉下一块陨石在人们面前,价值百万。人们对陨石没有付出任何劳动,但是陨石确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劳动赋予的。一片土地久旱无雨,眼看庄稼就要绝收。天降一场大雨,庄稼又活了过来,这场大雨是有价值的,显然大雨的价值没有任何劳动的参与。劳动价值论至少没有考虑自然造化之功,把劳动作为价值的唯一创造者,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都难以令人信服,都是存在缺陷的。
当然除了劳动价值论,还有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是确定价值的大小。效用的大小虽然和人消费产品时主观意识有关,但是在消费时,人的主观意识不能创造价值,只是感受满足程度的大小,从而确定价值的大小。
劳动确实能创造价值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除了少部分可以直接利用的自然资源,基本上所有产品都有劳动的参与。基本上所有的产品都是由劳动和生产资料共同作用形成的,那么除了劳动,生产资料能否创造价值呢?怎样创造价值的呢? 比如一个榔头放在那里,虽然没在使用,但是有潜在的价值,不是废物,不然放在货架上的商品都是废物。那如果榔头使用了呢?榔头使用过程是消耗自身,从而转移其价值到产品中。在使用榔头转移榔头价值到产品的过程中,榔头有没有创造价值呢?榔头有没有创造价值在于有没有促进生产效率,如果你有榔头,别人没有,你的生产效率比别人快,那么榔头就创造了价值。如果大家都有榔头,那么你的生产效率就和大家一样,那么你的榔头没有促进生产效率,那么就没有创造价值。跟别人一样时,榔头的价值就是他的价格大小。榔头会消耗,榔头的价值成为下一个产品的成本,这样榔头不能创造出大于本身价值的价值。
榔头只是例子,也可以是土地设备等其他生产资料。榔头的有没有创造价值,就看有没有形成相对比较优势,能形成比较优势,就能创造价值。这个时候榔头的价值就大于他本身的价值。一把锋利的砍柴刀比一把粗钝的砍柴刀有比较优势,因此虽然锋利的刀成本比粗钝的刀高,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砍柴节约的时间大于磨刀的时间,这就是锋利的砍柴刀创造的价值。
土地也一样,位置便利、质量等能形成比较优势的土地,都能创造价值。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土地,那么这样的土地就不能创造价值了。但是现实中,优质土地总是有限的,稀缺总是存在的,因此优质土地总能创造价值。能收取地租的土地都是拥有比较优势的土地。能创造价值的土地收取地租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资本也一样,资本总量也是有限的,稀缺总是存在的,资本形成了比较优势,资本收取利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总结一下,价值的来源就是劳动和拥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