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25335 179

[张建平] [原创]“流存量”,一个帮你解疑释惑的概念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凡事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对“流量”和“存量”的概念一定有所耳闻,但是“流存量”一词多数人没有听说过,教材里更是没有见过。为何?因为此前没有人注意到这种类型的变量的存在,是张建平的发现和术语创造,是对“流量-存量”逻辑关系的一个完善。

关于什么叫做“流存量”,此前有关帖子转载《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片段已经加以介绍了,因此不再占用篇幅了。这里只针对“流存量”的特点性质顺便做一些补充,以帮助大家真正掌握流量和存量概念。

由于“流存量”容易被误解为对流量和存量的一种综合称谓,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用了一个比较直观通俗的名称来称号它——“水表数”。

“水表数”本质上是存量,是存量的一种。之所以本质上是存量,是因为它是在某一个时点上被测度的,是用来描述事物在某一时空点上的存在状态的变量,这符合存量的定义。但是由于“水表数”是一种累积效果,所以具有流量的某些表征,因此才在存量之前加上一个“流”字,以示和一般存量的区别。那么,为何不用“存流量”谓之并把它归入流量呢?这样做就抹煞了其本质,因为它和我们所说的流量有本质的不同。

一件事物的存在状态是可以被观测的。存量就是描述存在状态的,这个定义决定了存量可以在一个时点上被观测到,观测结果可以用来表述事物当时的存在状态即“模样”。但是流量不可以在一个时点上得到,必须通过指定时段内的累加才能得到,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一个过程。形象地说,存量是一张照片,而流量是一段录像。

凡是在任何一个时点上可观测的量,就是存量,换句话说,存量可以看作是时间变量t的函数,S=S(t)。时间变量是可以连续取值的,这意味着对存量的观测是随时的。流量是时段的函数,F=F(T),T是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是按照序数取值的,只能是自然序数,是不连续的整数。如果把一个流量和一个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等式,就要注意,里边有两个时间变量——物理时间t和时段T,如果抛开时间变量,则流量存量无法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函数关系。

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无法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个不能一一对应的现实含义是什么?大家一定知道“不可同日而语”这个成语。存量对比,描述的是同一事件过程;而流量对比描述的是不同的两个事件过程。也就是说,是“不可同时而语”的。例如,地里的“庄稼长势”是一个存量,表示任意时刻庄稼的一个状态;而粮食年产量,是一个流量,表示历经一年庄稼的总收成。如果我们用两个粮食年产量数据比较,这两个数据必定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年份,而如果我们要比较庄稼的长势,这两个长势数据可能来源同一年份当中的任意时刻。因此,在一个流量数据当中,流量没有任何变化,而存量可以任意变化。因此无法一一对应。

“水表数”是单调递增的,这是它有别于流量和其它存量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比如,你在水表上读到的用水量数字,每一次都只会更大而不会减小(水表坏了除外)。但是,流量和其它存量是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的,比如价格是存量,可以升也可以降。比如一个人的“年粮食需求量”是一个流量,随年数变化这个数是可以增加的也是可以减少的,第一年吃多少,第二年可能增加,第三年有可能不想吃那么多又减少了。

流存量作为“累积”的效果,大家习惯考察的是单调递增变化的流存量。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流存量”是单调递减的——把视线盯在递增之量的剩余之上,如某材料被不断用掉,你可以到仓库去查“当前剩余数量”,可以随时有个数值出来,而且是只减不增的。比如把A水池中的水泵到B池子里,水表读数和B池任一时刻的水量,都是流存量,只会单调递增,而水池A的水量是单调递减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考察某个流,在流动方向上是递增的,反方向表现则为递减。商店收银箱里的钱越来越多,顾客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如果追求严谨,可以说“流存量是单调的”。这种单调性是因为我们考察的变量(流存量)的变化(某种流的运动)是定向的——流入或者流出。

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流存量当作流量对待,例如把某次成交量、某次购买量当作需求量对待。这里用一组变量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如某次购买量(交易量)、累积购买量、年需求量的区别。某次购买量(成交量)是典型的存量,存量不具有单调递增的性质,因此,每次的购买量可以改变,即可多买也可少买;累积购买量是你从某个计时零点开始到目前为止总的购买量,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观测到这种数据,因此是一个具有流量表象的存量。比如你让一个采购员去买材料,他不能一次采购那么多而分批采购,回来放在仓库里,仓管员可以随时告知你库存数,即采购回来的总数,它描述的是仓库里某一时刻这种材料的一种“存在状态”。“总共买回了多少”,这个报给财务经理的数字随时间推移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是,年需求量又是另一回事儿,企业对某种材料的年需求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流量不可以直接观测,并不等于有些人所说的“岂不是无用”。能不能在一个时点上观测,和它有没有用无关。我们时常需要知道某个过程的累积效果,这就是流量的用处。比如对粮食的年需求量规律的观测,可以用来调整种植面积;比如对某种产品的历年销售量分析,可以用来调整企业的生产能力布局。

流量和时段长度密切相关。税务官员来收税,通常是根据流量为依据的,比如月销售量。他不会以商家收银柜里的钱数来收税,这样不合理,因为那个数不知道是从何时积累起来的,不能反映营业状况。他也不能依据商品的价格收税,因为价格高的商品不见得销量就大。

我说流量和存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人不同意,说指定一个时点,这个时点上的一个存量就可以和其前或者其后一个时段内的流量对应了。这种认识错在没有认识到一个流量的变化需要一个指定的时段长度,而不是随时的。比如,你必须经过一个长度为“一年”的时段才能得到一个“年需求量”。如果05年被指定为第一年的话,06年是第二年,没有随时截取的“第二年”。05年的消耗量是一个流量,06年是第二个数据,并不是说05年2月1日06年1月31日就得到第二个年度的消耗量数据,第二个消耗量数据只能是06年全年时段当中取得的数据。

流存量和流量的重要质的差别在于,两个流存量比较时,后一个时点上的数据包含前一个数据,比如你8点看水表,读数100,九点15分又看水表,读数120,这个120是包含前面的100的。但是,两个流量之间不具有包含关系。第二天的用水量就是第二天的,不包括第一天。“流存量”虽说是存量但又不能简单并入存量,原因也在于此,即两个存量并不一定是后边包含前边的,没有累积的特征。比如9点半的温度和早上5点的温度,各是各的事,不具有包含性。

日营业额、到目前为止的营业额、单笔交易额,这三个变量也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你经过一个月的观测,可以得到商店30个日营业额数据,你会发现,有些天营业额较高,有些天较低,或许周六周日较高,有一定规律,或许忽高忽低没什么规律。到目前为止的营业额是一个流存量,你可以去收银员的钱柜里和账上随时查到这个数据,你后一次看到的数据一定比前一次更大(至少相等),呈现一个单调递增的特点。单笔交易额则是典型的存量,可大可小,全看进来的买主是谁了,大肚汉一次要10个包子狼吞虎咽,而MM可能只买2只细嚼慢咽。

现在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我说过的“吉芬商品子虚乌有”了。吉芬爵士到乡下巡视了一圈,看到了贫民的购买行为,他得到的其实是某次购买量这种“流存量”数据,而不可能看到一个年需求量流量数据,因此,更不可能得到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任何关系。需求量被定义成一定价格水平下的量,这个定义决定了需求量观测的不可能性,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的价格变量。这就是需求表供给表全靠虚构的真正原因所在。流量存量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可能被经济学前辈认识到了,但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招数,用避而不谈“价格是一个存量”和把价格故意说成是“价格水平”来回避和模糊这个问题的存在。当然,需求定律不可成立,流量/存量逻辑错误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方面的认识错误,如价格是描述交换的,而交换有两个人就有两个需求量而非一个需求量等等,这方面我写的已经太多了,不再赘述。既然需求定律不存在不成立,那么视作有悖需求定律的吉芬现象也当然无从谈起了。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严肃批评了多数经济学人对流量存量概念的认识错误。比如对“产量”这个变量,很少人区分了它的不同含义。“年产量”是一个流量,一个年度才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可大可小;到目前为止生产了多少——安装在流水线上的计数器所现实的数据,则是一个存量(流存量),你随时可以去看计数器或者传到电脑上的数据,你会发现这个数据是单调递增的;而流水线速度——生产速度的一种间接表示——是一种典型的存量,流水线是可以调快调慢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谈论供给量,把供给量一头等同于销售量,另一头等同于厂商产量,但是连“产量”是什么都没有严格区分,又怎么能够得出一个值得信赖的结论?什么五花八门的生产函数,统统沦为废话。

效用论当中,总效用和其对应的消费量都是“流存量”,是一种存量,而非流量。总效用是一种消费体验的积累,是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的感受状态。总效用只能单调递增直至解欲达到最大点,这正是“流存量”的特征。对应的消费量也是单调递增的,即被消耗掉的量只能越来越多,不可能减少。研究效用论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用效用论的无差异分析来证明所谓的需求曲线向下,完全没有认识到效用论中的量和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不是同种性质的,即不是指同一个量。

当你弄清楚流量、存量、流存量这些概念的差别和联系之后,你再来审视宏观经济学当中的一些式子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漏洞百出的。比如货币平衡问题——一个时点上的货币存量是如何和货币的年需求量达成供求均衡的?再比如资本存量和投资储蓄关系的表达,竟然把资本存量K赋予一个时段下标T,写出KT,非牛非马,贻笑大方。宏观经济学当中的这种错误比比皆是,我已经懒得去逐个评判了。《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编辑在“编者序”中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从价格是存量出发,使用独特的‘流量存量逻辑分析’方法……得出结论,整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在流量存量逻辑关系上都是无法成立的。”

基础的微观经济学当中,许多学者都会经常用一次购买量当作需求量数据进行分析,完全没有认识到一次购买量是存量数据,而不是作为流量的需求量数据。交换是在一个时点上完成所有权互易的,在交换当中表现的量都是存量而没有流量。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时,我就说,多数经济学人都不懂流量和存量概念,包括几个世纪以来的大师们,更不要提那些不如流但比大师叫的还响的谬论传销者。

“流存量”概念的出现,将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确立才可能使得经济学的变量分析从此真正数学化和科学化。《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封底写着“或许,下一代人将不再跟随萨谬而森学习经济学”,时间将会检验这句狂言的正确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9:32: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解疑释惑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 概念 存量 解疑释惑 原创

回帖推荐

张建平 发表于6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7:23:00的发言: 没有不理你啊。你不是不愿意接受“静态分析”吗?我说什么也没用了。 不引入流量与存量的概念,静态分析一样可以完成。当然,你非要用你的流量与存量这些静态分析中没有的概念,别人如何构造? 你可以批评西方经济学中静态分析的局限性(不过批评“非现实性”时可要小心了,1:1的理论是没用的),不过,如果你不指出为什么西经中会有这“静态的插曲”,个人以为,你也没有比前人 ...

sungmoo 发表于58楼  查看完整内容

对于马克思理论,我同样反对肆意歪曲。至少那些未读过《资本论》的人不要对马克思放什么妄言。对西经同样如此而已。 我和许多人说过,讨论可以,造谣可就不好了。 (我以前也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过,为什么讨论讨论,有些人就开始造谣了,扣上帽子了)

sungmoo 发表于5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21:50:00的发言: 你所说的中国问题,不过是吹捧西经过头而已,信徒传教嘛。 至于枚举,就难为本人了。除了你都觉得已经尘封而不值一提的谬论和一些以经济学名义对政策造成影响的政治观点之外,还有什么值得一提的“规律”。 这两句真有点莫名其妙了。我说什么“中国问题”了?我又吹捧什么西经了?反对对一种理论的误解被当成吹捧。 (恕本人不敬,是不是吹捧您的存量与流量,您才很受用,您 ...

张建平 发表于5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7:14:00的发言: 恕我才浅,“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这种事情好像中国所谓学者干得更多。 西方经济学都造就了哪些“规律”?劳您枚举。 至于“边际效用递减”这些尘封的说法,就请不要提了。最好提一些较现代一些的“规律”。 你所说的中国问题,不过是吹捧西经过头而已,信徒传教嘛。 至于枚举,就难为本人了。除了你都觉得已经尘封而不值一提的谬论和一些以经济学名义对政策造成影响的政治观点 ...

ruoyan 发表于53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7:19:00的发言: ruoyan: 我再给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崔永元搞了个“我的长征”。如果有人研究这个行为,想得到“日行军里程”和“日饮水量”的关系,看看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可行的,不管结论如何,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研究的是两个流量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日行军里程”都可以找到一个惟一对应的“日饮水量”数据,最终做出表格画出曲线。 但是,如果教授让 ...

sungmoo 发表于48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我认为西方经济学过去对流量存量概念很模糊,没有精细研究,我选择了重新定义。你认为很难定义,因而就选择了放弃和回避。你放弃是你的事,不能要求他人随你一起放弃,你可以指出他人的定义依然不到位,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才是正路… 我放弃的原因是它们并没有太多的作用。如果不承认“奥康剃刀”,理论将成为概念与定律的堆积。 我指出的是你的定义及其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问 ...

sungmoo 发表于4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把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拼凑在一起的,我实在不知道,你知道。我让你给一个源于现实的需求表,你就不理我了… 没有不理你啊。你不是不愿意接受“静态分析”吗?我说什么也没用了。 不引入流量与存量的概念,静态分析一样可以完成。当然,你非要用你的流量与存量这些静态分析中没有的概念,别人如何构造? 你可以批评西方经济学中静态分析的局限性(不过 ...

张建平 发表于46楼  查看完整内容

ruoyan: 我再给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崔永元搞了个“我的长征”。如果有人研究这个行为,想得到“日行军里程”和“日饮水量”的关系,看看其中有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可行的,不管结论如何,但是这种研究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研究的是两个流量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日行军里程”都可以找到一个惟一对应的“日饮水量”数据,最终做出表格画出曲线。 但是,如果教授让你去研究“日行军里程”和“士气”的关系,就面临着一 ...

sungmoo 发表于4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54:00的发言:…你认为变量性质不重要,是你的认识问题。我对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很反感,最终认为可以从流量存量逻辑关系分析它的问题根源,这是我的认识问题。西方经济学是如何把存量的价格和流量的需求量拼凑在一起的,我实在不知道,你知道。我让你给一个源于现实的需求表,你就不理我了… 恕我才浅,“西方经济学滥造规律”这种事情好像中国所谓学者干得更多。 西方经济学都造就了哪些“ ...

张建平 发表于42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39:00的发言: 你以没以相对论做例子,你自己是清楚的(只不过那些贴子莫名其妙地没了)。 我在以前的贴子里提过,我的观点很明确:提不提出“流量”与“存量”,并不影响我们对各量的认识,只要我们把握各量间的数量关系就足够了。 在我的心中,没有流量与存量的精确定义,也很难定义。理论在概念上应该求简,既无增益,又带麻烦,何不弃之? (但那些贴子不知被谁删掉了) 然而,又扯到经 ...

sungmoo 发表于3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32:00的发言: 我已经说了,你尽可以用“张氏”,和相对论并提有何关系?你知道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很多就对了。 我认为,如果你是认真的讨论,你完全可以指出我说“在时点上被观测的量是存量”这种定义的错误、缺陷、包容性问题在何处;可以指出我把水表数归为存量有何不妥;可以给出一个符合你坚持的定义的流量存量对应关系式子给我看看…… 你以没以相对论做例子,你自己是清楚的( ...

张建平 发表于3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7 16:19:00的发言: 说出“张氏”,无非指出概念的确定性(还再次想与“相对论”并提而论吗)。如果不清楚所谈的概念,还是学术讨论吗? 学界以姓氏命名的概念多了,分清概念就成了人身攻击了?那么是不是反对Giffen商品(及其内在逻辑)的人就在人身攻击Giffen? 我指没指出你的问题,你的说法有怎样的问题,你心里最清楚。 欲盖弥彰,才不是学术讨论。 我已经说了,你尽可以用“张氏”,和相对 ...

sungmoo 发表于34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23:00的发言: 你应该先回答我说的美国财政年度的划分方法到底是不是。 “美联储的钱数”是一个存量,描述的是美联储在某个时点上的钱数,美联储的“年货币发行量”是一个流量,如果我要你去给出这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你会怎么做? “美国财政年度的划分方法到底是不是”什么呀?把话说完整了。 你一会同意流量与存量不可以直接构成函数关系,一会又说有了第三参数就可以构成函数关系 ...

sungmoo 发表于3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16:16:00的发言:…函数之“函”是什么意思?就是因果关系之意。把两个变量放在一个等式里,要探究的就是因(自变量)和果(因变量)的关系,如果把流量和积分的右边界上的存量人为地对应起来,那么同时成立于右边界时点上的就是两个结果,而没有了因果之分。这种对应没有任何意义,已经丧失了“函数”的哲学含义。 谁说“函数”一定表达“因果”意义?反函数就是“互为因果”了? 圅,舌也。— ...

sungmoo 发表于31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7:55:00的发言: 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是看它从定义到推理到结论有没有内部逻辑矛盾,和什么氏没有关系。我已经分析了西经的概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你提出了什么?可有指出我问题何在吗?你张口一个张氏,闭口一个张氏,除了浓烈的人身攻击意味还有什么?这是学术讨论吗? 说出“张氏”,无非指出概念的确定性(还再次想与“相对论”并提而论吗)。如果不清楚所谈的概念,还是学术 ...

张建平 发表于30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7 15:45:00的发言: 请问流量是怎么定义的?按你所说是流存量,那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流量? 定义此前帖子有了。sungmoo斑竹已经赐名为“张氏存量”“张氏流量”了。这个定义和西方经济学里用的完全一致,即存量对应于时点,而流量对应于时段。由于流量对应于时段,不可以随时被观测到,只能用随时被观测的存量进行计算。 西方经济学自己对自己的概念的运用有问题,无法说出“水表数”究竟是流量还是 ...

sungmoo 发表于28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7:42:00的发言:…第一,我说流量和存量无法一一对应,是指不可以直接对应构成二元函数,如果附加时间变量等第三参数,当然可以构成函数关系。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之间一定有一个“生产速度”的变量存在,不信你把你的计算方法列出来给我看看… 好一个“第三参数”。原来你怎么不说呢?啥叫“直接对应构成二元函数”?你原来怎么不讲呢?好一个“直接对应”。 (作为系数时)第三参数在数值上 ...

sungmoo 发表于2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7:42:00的发言:…你应该知道一个函数当中,除了变量之外还有“常量”和“系数”这种东西。如果观察者可以指定而且能够保持不变,则视为“外生”的常数项,常数项既不是自变量也不是因变量。例如y=aX+b,如果只观察一定斜率和截距直线上X和y的变化,a和b都是可以指定并保持不变的。“种植面积”可以当作常数项看待,用事前确定并保持不变的方法对待。但在我主帖的例子里,种植面积是作为变量看 ...

sungmoo 发表于24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7 7:27:00的发言: 如果让你调查年需求量,我相信,你的表格中的第一个数据若是05年的,第二个一定是06年的,第三个数据则是07年的,而前一年一定指04年。不知道这种“张氏数据”是否合理? 如果别人对你的统计表中的第二个数据有疑问,而你的解释说,“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是从05年2月份到06年1月底的”,你大概会想到别人是怎么看你的神情吧?你还可以强调,这种统计不是“张氏”的。 也就是说 ...

张建平 发表于21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7 15:12:00的发言:如同zmdong0所说,流量是函数对自变量的积分,自变量和函数值是存量。为了反映函数关系,既可以用无数个函数值一一对应于自变量的每一个连续变化,也可以将连续的自变量离散,划分得足够小,将每一个离散自变量对应于一个小面积的值,以替代与函数值的对应。这就是流量与存量的对应。极限上,面积值等于函数值。有什么问题吗? 关于流量和存量之间的积分关系,我在《终结》里有完整 ...

ruoyan 发表于20楼  查看完整内容

如同zmdong0所说,流量是函数对自变量的积分,自变量和函数值是存量。为了反映函数关系,既可以用无数个函数值一一对应于自变量的每一个连续变化,也可以将连续的自变量离散,划分得足够小,将每一个离散自变量对应于一个小面积的值,以替代与函数值的对应。这就是流量与存量的对应。极限上,面积值等于函数值。有什么问题吗?

张建平 发表于13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1:29:00的发言: 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我就说,那么多人确实是不懂“张氏存量”与“张氏流量”的。 “张氏存量”(包括那个所谓的“流存量”)与“张氏流量”完全随着他本人自己的心思而变化。 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是看它从定义到推理到结论有没有内部逻辑矛盾,和什么氏没有关系。我已经分析了西经的概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你提出了什么?可有指出我问题何在吗?你张口一个张氏,闭口 ...

张建平 发表于12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1:26:00的发言: 你不反对“种植面积”是“张氏存量”吧?不反对“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是“张氏流量”吧? 那么何以用“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来调整“种植面积”呢?这是否需要在“张氏流量”与“张氏存量”之间建一个方程或函数关系? 我们要得到“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或生产量”完全可以有无穷多个“种植面积”出现吧?(你敢保证一国种植面积在一年任何时刻不发生任何变化?) 这就是张氏存量与流量 ...

张建平 发表于11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1-16 21:11:00的发言: 你如此规定“流量”的定义,完全可以,但请务必加个定语:“张氏流量”。 “张氏流量”必须定义在特定的(应该说由张氏指定的)时间段(比如2006年1月1日初时刻到2006年12月31日的末时刻)上——某个时间段如果张氏不批准,万万是不可叫作“张氏流量”的。非张氏批准的时间段上的发生量,只能叫“张氏流存量”。 如果让你调查年需求量,我相信,你的表格中的第一个数据若是05年的 ...

张建平 发表于9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6 18:52:00的发言:每月都有工作人员来查水表。自安装上水表起(t=0)到上个月底的累积数比如是956,这属于存量吧。下个月比如是971,也是存量。请问971-956=15是个什么量?这是时间段上的量,应当是流量了。我现在想建立这个流量与我家每月常住人口数(月内若干时间点统计的平均数,是否是个存量?)的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可以? 没错,15是流量。 但是,“我家这个月的常驻人口”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

sungmoo 发表于7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无法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流存量当作 ...

sungmoo 发表于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时,我就说,多数经济学人都不懂流量和存量概念,包括几个世纪以来的大师们,更不要提那些不如流但比大师叫的还响的谬论传销者…] 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我就说,那么多人确实是不懂“张氏存量”与“张氏流量”的。 “张氏存量”(包括那个所谓的“流存量”)与“张氏流量”完全随着他本人自己的心思而变化。

sungmoo 发表于5楼  查看完整内容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无法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时常需要知道某个过程的累积效果, ...
沙发
ruoyan 发表于 2007-1-16 18: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每月都有工作人员来查水表。自安装上水表起(t=0)到上个月底的累积数比如是956,这属于存量吧。下个月比如是971,也是存量。请问971-956=15是个什么量?这是时间段上的量,应当是流量了。我现在想建立这个流量与我家每月常住人口数(月内若干时间点统计的平均数,是否是个存量?)的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可以?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张明栋 发表于 2007-1-16 2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流量与存量不过是积分的关系罢,只要两者有关联,两者之间用定积分就可以构成函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欢迎下载《凯恩斯理论的微观解释》(初稿)https://bbs.pinggu.org/thread-4636707-1-1.html

使用道具

板凳
sungmoo 发表于 2007-1-16 21: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我说流量和存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人不同意,说指定一个时点,这个时点上的一个存量就可以和其前或者其后一个时段内的流量对应了。这种认识错在没有认识到一个流量的变化需要一个指定的时段长度,而不是随时的。比如,你必须经过一个长度为“一年”的时段才能得到一个“年需求量”。如果05年被指定为第一年的话,06年是第二年,没有随时截取的“第二年”。05年的消耗量是一个流量,06年是第二个数据,并不是说05年2月1日06年1月31日就得到第二个年度的消耗量数据,第二个消耗量数据只能是06年全年时段当中取得的数据…

你如此规定“流量”的定义,完全可以,但请务必加个定语:“张氏流量”。

“张氏流量”必须定义在特定的(应该说由张氏指定的)时间段(比如2006年1月1日初时刻到2006年12月31日的末时刻)上——某个时间段如果张氏不批准,万万是不可叫作“张氏流量”的。非张氏批准的时间段上的发生量,只能叫“张氏流存量”。

使用道具

报纸
sungmoo 发表于 2007-1-16 21: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无法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时常需要知道某个过程的累积效果,这就是流量的用处。比如对粮食的年需求量规律的观测,可以用来调整种植面积…

你不反对“种植面积”是“张氏存量”吧?不反对“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是“张氏流量”吧?

那么何以用“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来调整“种植面积”呢?这是否需要在“张氏流量”与“张氏存量”之间建一个方程或函数关系?

我们要得到“对粮食的年需求量或生产量”完全可以有无穷多个“种植面积”出现吧?(你敢保证一国种植面积在一年任何时刻不发生任何变化?)

这就是张氏存量与流量的内在逻辑?

使用道具

地板
sungmoo 发表于 2007-1-16 21: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时,我就说,多数经济学人都不懂流量和存量概念,包括几个世纪以来的大师们,更不要提那些不如流但比大师叫的还响的谬论传销者…]

每当看到这种分析,我就说,那么多人确实是不懂“张氏存量”与“张氏流量”的。

“张氏存量”(包括那个所谓的“流存量”)与“张氏流量”完全随着他本人自己的心思而变化。

使用道具

7
sungmoo 发表于 2007-1-16 21: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之所以说需求定律根本不能成立,就是在Q=Q(P)这个式子中,Q是被定义为流量,如年需求量、月消耗量等等,有一个被忽略的时段下标T,而价格是随时而变的存量,有一个被忽略的时间下标t,完整的写法应该是QT=Q(Pt),这时大家就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了,即当我们要得到一个QT数据是,可以有无穷多个Pt数据出现,无法构建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济学研究中常见的错误是把流存量当作流量对待,例如把某次成交量、某次购买量当作需求量对待。这里用一组变量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如某次购买量(交易量)、累积购买量、年需求量的区别。某次购买量(成交量)是典型的存量,存量不具有单调递增的性质,因此,每次的购买量可以改变,即可多买也可少买;累积购买量是你从某个计时零点开始到目前为止总的购买量,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观测到这种数据,因此是一个具有流量表象的存量。比如你让一个采购员去买材料,他不能一次采购那么多而分批采购,回来放在仓库里,仓管员可以随时告知你库存数,即采购回来的总数,它描述的是仓库里某一时刻这种材料的一种“存在状态”。“总共买回了多少”,这个报给财务经理的数字随时间推移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但是,年需求量又是另一回事儿,企业对某种材料的年需求量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严肃批评了多数经济学人对流量存量概念的认识错误。比如对“产量”这个变量,很少人区分了它的不同含义。“年产量”是一个流量,一个年度才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可大可小;到目前为止生产了多少——安装在流水线上的计数器所现实的数据,则是一个存量(流存量),你随时可以去看计数器或者传到电脑上的数据,你会发现这个数据是单调递增的;而流水线速度——生产速度的一种间接表示——是一种典型的存量,流水线是可以调快调慢的。经济学教科书中谈论供给量,把供给量一头等同于销售量,另一头等同于厂商产量,但是连“产量”是什么都没有严格区分,又怎么能够得出一个值得信赖的结论?什么五花八门的生产函数,统统沦为废话。

效用论当中,总效用和其对应的消费量都是“流存量”,是一种存量,而非流量。总效用是一种消费体验的积累,是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的感受状态。总效用只能单调递增直至解欲达到最大点,这正是“流存量”的特征。对应的消费量也是单调递增的,即被消耗掉的量只能越来越多,不可能减少。研究效用论的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用效用论的无差异分析来证明所谓的需求曲线向下,完全没有认识到效用论中的量和需求定律中的需求量不是同种性质的,即不是指同一个量…。

这番言语无非表现了,楼主不懂得什么叫“静态分析”。

你可以批评静态分析的局限性,但这与你不懂静态分析是两码事。

使用道具

8
sungmoo 发表于 2007-1-16 21: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7-1-16 17:38:00的发言:…宏观经济学当中的这种错误比比皆是,我已经懒得去逐个评判了…

张氏经济学当中的错误比比皆是,我也懒得逐个评判了。

使用道具

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22: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7-1-16 18:52:00的发言:
每月都有工作人员来查水表。自安装上水表起(t=0)到上个月底的累积数比如是956,这属于存量吧。下个月比如是971,也是存量。请问971-956=15是个什么量?这是时间段上的量,应当是流量了。我现在想建立这个流量与我家每月常住人口数(月内若干时间点统计的平均数,是否是个存量?)的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可以?

没错,15是流量。

但是,“我家这个月的常驻人口”是一个错误的概念。赎我不敬,如果你家里有人月中不在户册之上,该怎么办?

人口统计都是明确指定“标准时间点”的,在人口学家的词典里,没有年人口、月人口这种数据。

宏观经济学就经常犯这个错误,有“年人口”这个概念,我不知道经济学家是如何得到这个数据的。

使用道具

1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6 23: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7-1-16 20:09:00的发言:
流量与存量不过是积分的关系罢,只要两者有关联,两者之间用定积分就可以构成函数。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从0~t得到的定积分是“流存量”,不是流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