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

货币供给与需求方程式的重新阐述来源:原创 作者:廖博谛 时间:2015-09-29

  

  

             货币供给与需求方程式的重新阐述
             ――从“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的规律分析
On the study of the paper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equation from the law which the creation of wealth growth is inevitable combination of people labor and resources 


                  廖博谛



 摘要:本文从“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的规律基础着手,以实现从根本上消减通货膨胀或紧缩、促进财富增长为研究目的,提出了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与需求方程式:Md=(∑PiQi+∑PnQn)(1+k)+Mc(r)+Mg+Mt(r) ≈Ms=Mb*V*Km。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w which the creation of wealth growth is inevitable combination of people labor and resources, the article propose paper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equation of a country, in order to reduce inflation or deflation radically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wealth. The equation is: Md=(∑PiQi+∑PnQn)(1+k)+Mc(r)+Mg+Mt(r) ≈Ms=Mb*V*Km.



关键词:财富创造;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备用现金需求;开放经济货币需求;投机货币需求 
Key words:the creation of wealth;combination of people labor and resources;demand for cash; open economy demand for money;speculative demand for money

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的规律
金属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
纸币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
(一)、正常的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机构备用现金的货币需求含义及其计量方法
(二)为什么是计算(∑PiQi+∑PnQn)(1+k )+Mc?
(三)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净值计量Mg
(四)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Mt(r)
(五)货币的供给、需求方程式: Md=(∑PiQi+∑PnQn)(1+k)+Mc(r)+Mg+Mt(r) ≈Ms=Mb*V*Km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纸币本位制时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就一直如影随形地困扰着人类,最优货币供给量或货币需求函数都在试图消除这种困扰;但从目前金融理论与实践来看,无论是费希尔交易方程式(Irving Fisher,1867-1947也翻译为费雪)、侧重货币储藏功能的剑桥方程式,还是凯恩斯“真实余额”数量方程式或者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需求函数,由于研究角度及时代的局限,对于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适合匹配都未能作出全面、准确地解释;当然,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哪位经济学家对“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这种经济现象作为一种经济基础规律而提出,因此,也不可能以这个经济基础规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来探讨并提出适合财富增长创造的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给量方程式。本文试从这个经济规律基础着手,以实现从根本上消减通货膨胀或紧缩、促进财富增长为研究目的,来提出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与需求方程式。


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的规律


  增长财富的创造必然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这个经济规律反映的是人类社会财富来源的必然路径方式。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与生产性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有人类可利用价值但人类尚未加工过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可享用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智慧使人类认识到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加工、提炼、改造,使之形成能够为人类使用并帮助实现目标的物资,这些物资融入了人类的智慧性劳动,我们称之为生产资源。
  人类可以拿来直接满足自己的吃、喝、拉、撒、睡、性等生理性需求及以此为基础的其它衍生需求的物品,我们称之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自然资源径由生产资源而创造生产出的可享用财富简称为增长的财富。它体现的是质和量的增长。
  自然资源中的水、天然植物果蔬等可以由人类直接用来满足其生理性需求,因此,当这些天然资源转化为人类直接满足其需求的物品时,就同时转化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但如果它们被生产资源利用来制作其它产品时,则视为自然资源,一般称作原材料。
  类似房屋、车辆等并非自然资源的物资也可以直接转化为人类可直接满足其需求的物品,此时也被称为人类可享用的财富;但如果是作为创造其它物品的器具时,则视为生产资源。
  即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可享用的财富在有些情况下是交叉的;区别的标志就是看其是否被用来直接满足人类的生理性及其衍生需求;凡是没有被人类直接享用而是当作创造生产其它产品的原料或器具,则视为自然资源或生产资源。
  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生产资源,最终目标还是用来创造、制造能满足人类生理性及其衍生需求的可享用财富。
  这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来描述:
   
  可享用的财富就是有效用的财富,能够满足人类各类需求的财富。没有效用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不能称作财富。
自然资源不能自动转化为人类可以享用的财富,需要人类的劳动才能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享用的财富;生产资源则只能是人类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智慧化劳动才能产生、制作、获得;自然资源径由生产资源而创造生产出可享用财富也只能融入人类的智慧化劳动才可行。
  可享用财富增长的过程必须由人与资源――自然资源及生产资源――的结合并付之以智慧化劳动才能实现。
  M为货币体现的可享用财富,资源为A,A={A1、A2},A1为自然资源,A2为生产资源为,智慧化劳动为Lw,则M的获得,当且仅当Lw与A的结合,我们暂且用符号∩表示结合,则M=Lw∩A;这里的符号∩并不是交集,而是结合。智慧化劳动与资源的结合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能用数集来展现。
  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经济规律。人类无法让大自然自动地为人类贡献上增长的可享用财富。
  增长的可享用财富的源动力来自于人类基础需求的必须满足以及人类衍生需求的尽力满足。只有增长的可享用财富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要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人类就不能不与资源结合付之于智慧化劳动。
可享用的财富在市场经济状态中,可以都体现为商品。而商品的效用价值又由货币的效用数量来计量。货币的数量与商品的数量及效用的数量正相关。


  金属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


  在金属货币时代,一个国家整个社会商品的生产可以划分为货币商品的生产或非货币其它商品的生产两大块。即金属货币与其它商品都是人类可享用的财富,都是人与资源劳动结合的产物。
由于资源利用及生产技术的变化差异,货币商品的产量与非货币其它商品的产量不同步变化,因此会体现出非货币其它商品以货币计价的波动;但由于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商品的生产与非货币其它商品的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及引致的产量相对稳定,因此,非货币其它商品的价格总体相对平稳。但随着非货币其它商品品种的增长及产量的扩张,货币商品因为受到资源的有限性约束等因素,产量逐渐赶不上非货币其它商品品种的产量,从而出现物价下跌通货紧缩现象;这反过来就会限制阻碍了非货币其它商品的发展。这种限制性也是银行券、信用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金属货币时代,对于货币的需求量受制于货币供给的产能。
  在具有对外贸易或扩张的国度中,生产金属货币受资源约束的状况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输出非货币其它商品来获得更多的金属货币,也可以通过掠夺他国的金属货币来补充、增加本国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增量的速度超过了非货币其它商品的增量速度,则会导致非货币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刺激、带动本国非货币其它商品品种与产量的增加,体现为财富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当金属货币的总量与非货币其它商品的增加产量达到基本同步时,现有非货币其它商品的价格就会达到一定的均衡而基本稳定下来。
  但对于金属资源被掠夺或金属货币净流出的国家来讲,则会体现出贫困与经济的停滞或衰退。因为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商品生产者亏本乃至破产,不能形成扩大再生产,最终经济萎缩。下图形象地对比了金属货币时代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的状态。





  在金属货币时代,重商主义者认为金属货币(主要是黄金、白银)是真正的财富,一个国家的强盛就需要让金属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本国。其根源就在于此。
  金属货币的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正如重商主义者及古典经济学者所看到的那样:在一定时间段内,金属货币供给越多,物价越上涨;这时候货币的需求主要是交易需求与贮藏需求。费希尔等式与剑桥方程式其实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映。
  因“地理大发现”发生于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其实质就是因为美洲贵金属的大量涌进欧洲,而同期非货币的其它商品品种与产量的增速没有赶上金属货币量的增速。但贵金属货币的大量流入欧洲对于欧洲商业、金融业及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金属货币时代,因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刚刚起步,没成体系,因此,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没有或者很少。随着金融体系在商业带动下逐渐成熟,纸币成为本位币,货币的投机需求在正常的产品生产、商品流通及日常生产的货币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也产生并且规模日益壮大。


  纸币货币时代的货币供给、需求与物价的关系


  纸币本位制的今天,对于货币的需求由以下三大部分构成,一是正常的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机构备用现金的货币需求;二是进出口贸易和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净差额形成的货币需求与供给;三是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
  (一)、正常的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机构备用现金的货币需求含义及其计量方法
  对于第一部分,可以由在一定时段内存在的通常的商品品种(这里面的商品都包含了服务性劳务商品)价格及其产量以及新出现的商品品种价格及其产量来体现增长的财富对应的货币需求;另外就是人们为日常生活所需而备放的现金,这部分现金是既没有消费出去也没有存入银行及贷放的资金需求。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Mdf=∑PiQi+∑PnQn+Mc(Mdf:正常的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的货币需求量;Pi通常的商品品种价格及其产量Qi;Pn新出现的商品品种价格及其产量Qn;人们为日常生活所需及机构应付日常需要而备放的现金量Mc)
  老产品被淘汰停产后就没有销售量了,也就没有了货币需求量;对于生产老产品的设备资源及人员等被处置进生产其它依然在销售的商品生产体系中就会被重新计入这些商品所体现的货币需求;如果设备被闲置或扔弃,也不会对货币产生需求。
  无论是普通既在的商品还是新出现的商品,其价格被期望为相对稳定或者上涨的,因为这样显然能够保持稳定或增长的产量;因此,对货币的需求总体会体现为增长。
  因此,在实务操作时,除了对商品(实物商品与服务劳务商品)按照一定的价格和数量就能估算正常财富创造增长所需求的货币数量,以及加上个人与金融机构备用现金的估算量,还要给出一个相对固定的为可能出现的新商品种类及可能销售量的富余度货币需求量,这样才最后得出一个国家保持财富增长所需提供的货币量。这里面的富余度货币需求量我们可以视为一个常数,用(∑PiQi+∑PnQn)两者的总和赋予一个经验比例数值,用k表示,则得出财富增长所需的货币需求量总量公式:(∑PiQi+∑PnQn)(1+k )+Mc。
  (∑PiQi+∑PnQn)(1+k )与Mc存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这个变量的是给定时间段内的具体市场利率r;如果利率足够高,则人们愿意持有的现金量更少;反之,则会持有的现金量更多。当市场利率高时,金融机构乃至个人也更愿意将货币资金贷放投资,这些货币资金一部分会流向(∑PiQi+∑PnQn)中,另外一部分就会形成投机性资金;也有可能很少流向(∑PiQi+∑PnQn)中而大部分形成投机性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形成泡沫,对实体经济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并有可能引发金融或经济危机。投机性货币资金的需求也是要计量进总的货币需求量,这在下面论述。由于Mc与利率r相关,因此,我们将上式修正为:(∑PiQi+∑PnQn)(1+k )+Mc(r),但由于备用现金是必需的,到最低限度的时候,备用现金转为投资的数量就缺乏弹性了;故而要将最低持有的现金额Mc测算出来。
  这个计量了的保持财富稳定增长的货币需求如果相对应的货币供给了,在原本均衡状态的价格体系下,就可表现出商品价格的稳定或轻微、温和上涨,这样相应地会刺激产量的增长,从而体现为财富的增长及经济的增长。如果货币供给小于这个计量的货币需求值,则会形成通货紧缩现象,抑制财富的增长;反之,则会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产能的释放赶不上纸币货币的增长。
  (二)为什么是计算(∑PiQi+∑PnQn)(1+k )+Mc?
  ∑PiQi+∑PnQn中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可以继续分解为对资源、劳动力的购买价格及数量的乘积总和及利润总和,从劳动力的价格来看就是劳动力获得的货币收入;而资源,自然资源及生产资源,又可以表现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源商品化后的价格与数量的乘积总和;而劳动力获得的货币收入又分解为备用现金及对商品的消费和存款,而储蓄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又会以投资和贷款的方式回归到各类商品的价格与数量上,从而又体现在∑PiQi+∑PnQn的总和中。
  在金属货币时代,贵金属具有收藏价值及功能,因此,会形成货币的净贮藏;但在纸币本位时代,纸币没有贮藏价值,除了备用现金外,一般地会储蓄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则会将这些存入的货币资金进行对外贷款或投资;对外贷款或投资的货币资金会以M(1+r)a(即贷款的复利公式)的期望回报;这个期望回报有相当部分会体现在∑PiQi+∑PnQn中。显然,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及投资的主体是消费与生产,而消费与生产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又会体现在正常财富增长的货币需求中。
我们对这些与货币有关的经济关系制图如下:
              
  上图流程解释:∑PiQi+∑PnQn形成的货币需求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一是支付劳动力的报酬,这部分形成了劳动力的收入;二是购买自然与生产资源及辅助生产的其它单位提供的商品的购买,这部分形成其它商品的销售收入,比如购买土地建设厂房、购买生产设备、机器车辆之类的,比如由其它单位提供的差旅、广告、餐饮等商品,这些在本单位中体现为经营、管理、销售费用方面的货币支出需求;三是税后利润,增长的财富体现;四是税收。这四部分的总和构成了对货币的总需求量。
  在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量模型中,里面有“持久收入,人力财富占非人力财富比重,存款收入,预期的公债利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通货膨胀率,随机变量,价格”等混杂要素,既不好理解也难以实际操作,显然对一个社会相对准确的货币需求量并没有体系化的洞察;弗里德曼声称他的货币需求函数相对稳定性在实证中却出现了“货币失踪”之谜,即出现了“货币很多,超出了收入增长的部分,却并没有体现为物价的同比例上升”现象。这意味着他的模型出现了重复计量以及并没有考虑到货币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外流以及货币的投机需求。
  而在上图对:劳动力的收入、购买自然与生产资源、税后利润与税收的再分解及其分析中看到,除了个人与机构日常的现金备用会增加货币需求外,其余的都会在∑PiQi+∑PnQn回流体现,因此,只要准确计量了∑PiQi+∑PnQn值再加上Mc,就能统计测算出这方面的货币需求总量。
  这个模型的计量与测量方法显然比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基于个体感觉及比例数据来测算显然客观科学得多。在进行年度的货币需求量估算中,正常的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机构备用现金的货币需求的调查统计显然也更确切。
  这个模型是基于“增长的财富是人与资源的劳动结合才能创造”的规律的具体运用;也只有理解了经济学的基础规律后才能从创造增长的财富角度来考察货币的需求、供给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三)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净值计量Mg
  以上考虑的是封闭型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与供给量。
  在开放经济中,如果国内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稳定情况下,对外贸易或接受外资会带来货币的实际增长,反过来会要求国内商品品种及产量的增加或者相应的进口国外的商品等方式来抵消这些货币增长形成的物价上涨压力。但在国内产能条件约束下,对外贸易商品的出口带来货币的实际增加就会以国内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即通货膨胀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迅速地扩大本国商品生产产能――商品品种及产量的增加,或者扩大进口商品的品种与数量或者政府收缩货币投放量或者增加对外投资然后将新的商品输入本国,才能保持本国商品物价的稳定;显然,扩大本国商品生产产能的方式才是一国财富增长的正途。
对外贸易及引入外资会增加一国的货币供给,进口贸易及对外投资则会增加一国的货币需求,这两个相反方向的业务量形成的净值决定了货币供给或需求的净增量。
  因此通常做法是,根据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净差额的总体情况决定货币增减投放量。这个净差额引致的货币供需变量我们以Mg来表示,Mg=(∑PmQm-∑PeQe)+(∑Mm-∑Me)( (∑PmQm-∑PeQe)是进出口贸易净值,(∑Mm-∑Me)是外资流入与对外投资的净值)。
  (四)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Mt(r)
  在纸币本位时代,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出现并迅速扩大;这就形成了货币需求的第三部分。
  这部分货币并不进入生产与消费领域,而是纯粹体现在证券(股票、债券或基金)或者一些可投机操作的商品进行纯货币资金的运作。投机与消费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投机并不以最后拥有商品为目的,而以获取更多的货币为最终目的;投机往往会增加对货币的短期需求量。在凯恩斯学派及货币主义学派中都增加了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量,这和早期的货币数理论最本质的区别。我们用Mt来表示因为货币投机引致的对货币的需求。
  投机可以分为商业投机、资本投机和政府行政投机;商业投机指的是针对一些商品进行价格的炒作;资本投机指的是针对股票、债券、基金类产品的价格炒作;政府行政投机指的是政府为实现政绩而进行的货币投放活动。
  在纸币本位制下,无论是货币发行机构,还是商品、证券经营机构,对投机行为都会有相对宽容的态度。没有投机,太过平稳的市场,缺乏短期的财富效应及交投气氛,平淡而不利于消费与生产的扩大;但过于投机的市场,则易导致货币短期内的畸形集中,并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对经济造成破坏。
  对于投机性货币资金的需求,对于利率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其中参与投机炒作的很大一部分货币是通过借入形成的。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是经济的外生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稳定的情况下,会形成对正常生产与消费资金需求的挤压。
  这种外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以货币体现的财富分布的畸形化。由于人的禀赋差异性,财富的分布必然是不均匀的,因此,经济中的投机现象不可消除,也没有必要消除,但得管理;使投机性的货币需求规模不可放任扩大以至影响正常的财富创造。
  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James Tobin, 1918~2002)分析了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两种极端:
  ①当利率高到一定限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为零,人们相信利率非下降不可,债券价格不会降得更低,而且现行的高利率将抵消任何可能产生的资产损失,这时,任何人都愿意持有债券。
  ②当利率低到一定限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将无限大,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债券价格不会再提高,这时,任何人都只愿意持有货币。如果保留债券,利率上升便要蒙受资产损失,因而,在这一利率水平上,无论货币供给多少,都会被全部吸收,货币政策无效。
  从这里可以看出,货币资金的利率高低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影响甚大。利率足够低时,比如低于正常平均利率20%以上时,就有可能引发规模性的投机货币需求;但确切低到多少或高到多少能引发多大规模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只能通过经验数据来把握。
  对于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并没有特别客观科学的测算办法;理论上最佳的资产结构是一个资产组合结构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比如是选择投资兴办企业还是购买股票或债券,还是比例化组合,均衡点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一致。但由于人的禀赋差异性,货币财富分布的非均匀,使资产与商品的价格波动,从而使资产的组合中就存在投机的风险收益。即投机显然是合理存在的,但这种投机的结果是很难精确测算的。
  投机的结果往往使价格的偏离均值甚大,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将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推得过高及投机资金撤离后使商品下跌过多,都容易使货币的真实需求量与测算需求量出现偏离。
  但由于投机的货币需求客观存在,因此,在抑制过度投机的同时,需要在正常财富增长及日常生活所需、机构备用现金的货币需求外,考虑这部分资金的需求量。我们用Mt来表示投机货币需求量;它可能是利率的反函数,即利率越低,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量就增加越多;利率越高,则会压制投机引致的货币需求量,可以用Mt(r)来表示,r是利率。
 (五)货币的供给、需求方程式: Md=(∑PiQi+∑PnQn)(1+k)+Mc(r)+Mg+Mt(r) ≈Ms=Mb*V*Km
  综上所述,在开放型经济中,对于货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可以按以下模型进行测算: Md=(∑PiQi+∑PnQn)(1+k)+Mc(r)+Mg+Mt(r) ≈Ms=Mb*V*Km(Mb投放的基础货币,V货币流通速度,Km为货币乘数)。即在货币供给投放时,得考虑到货币流通速度及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乘数越大,则投入的基础货币则对应既定的货币需求量则相对越要小。
  增量的货币需求公式则可以用公式:ΔMd=Md(t+1)-Ms(t),即第t+1年的货币需求量减去第t年的货币供给存量。
  这是一个结构化的货币需求模型。
  透过这个结构化模型,就会很容易理解“货币失踪”的现象会出现在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测算的情况下;它混杂的变量中本身就包含了重复计算,其次,尽管他也注意到了投机引致的需求,但并没有非常清楚地单独列出;第三,他也没有将开放经济下货币的需求清晰地置入函数中。
  而上述这个结构型模型中,很显然地可以看出,货币的供给量较往年的净增加并不必然地使商品的价格上涨;因为增量的货币会被进口商品或对外投资或投机所消化。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消化,管理纸币发行的机构没有采取收缩市场中流通纸币数量的措施,就会形成通货膨胀或者结构性商品价格的猛烈上涨。中国大陆从2004年至今的房价几倍到成十倍以上的上涨,其根源就在于出口贸易的迅猛增长以及外资引入后造成了严重超量的货币供给。相应的反面现象是,如果进口与对外投资增加或证券市场投机现象浓厚,导致货币供给在正常财富生产领域及商品消费领域的减少,也会对经济造成强烈的抑制效果,甚至引发金融与经济危机。当明白了这个货币供给与需求量模型的含义后,治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策略就非常清楚了。
  从货币需求角度得出的货币供给规模数量,对于金融机构的派生存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即在得到经验性货币乘数后,就可以控制基础货币数量,使社会经济总的货币供给量向货币需求量收敛。在对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规模没有相应规范而体系化调查数据前,通过准备金率或者其它行政手段操控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业务,就容易导致因强硬干预而经济出现“硬着陆”后果;在中国大陆,经济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其实就在于缺乏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及其数量计量方法的科学认识;当然,缺乏的不仅仅这些。
  这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内容为测算货币需求值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全面的思想和方法,也为结构化管理与调整货币存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参考书刊 经济学原理  作者马歇尔译者朱志泰  北京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 施蒂格利茨 平新乔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高鸿业 商务印书馆 资本与利息   庞巴维克、何崑曾、 高德超译 商务印书馆 (2010-12) 经济学(第18版) 保罗•A•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