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

军民融合 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来源:《国防科技工业》 作者:王宝坤 时间:2013-08-12

  

   军民融合 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军企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是国家国防安全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军企既要确保平时和战时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和供应,又要追求企业自身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成为军企的必然选择。从宏观层面看,军企发展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时和战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供应能力;二是企业自身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军企迎来军民融合发展新阶段
1.国家多个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了军企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进入“十一五”,军企迎来了以军民融合促企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企逐步成长壮大,历经了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阶段;缩减企业相对过剩生产能力、找米下锅的军转民初级阶段;初步适应市场、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行为阶段。目前,终于开始步入面向市场和军民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军企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在近几年的多个重大报告和纲要中都做出明确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中的大部分企业面临“勤俭”即企业资源在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中提出:军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军企体系“建立面向社会的军品科研生产准入和退出制度,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军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分类实施军企股份制改造。深化军工投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军企体系和军企内部都存在着依托于军民融合的优化调整问题,军民融合包括:军企和相关民企企业间的资源要素和组织体制的合作、互补和协调;军企内部军技与民技、军品与民品的科技和产品融合;军品科研生产领域的准入和退出,进而逐步形成国家新的顶端军企体系;军企面向社会的股份制改造和社会融资。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努力发展军民结合型产业。军民结合是当代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特征,作为国家经济核心和国家安全科技与装备保障的军工产业,应当逐步建成基于多元股份制和社会融资的组织体制和科研产品军民融合的新型产业。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发展纲要“未来十五年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五大目标、八项重点任务”中提出:实现“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目标;实施“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化研究”任务,具体包括: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军转民高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有效促进国家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满足军事需求。开展航天、航空、船舶、核、兵器和电子信息六大军工产业的重点科研生产,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出一批新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群,形成若干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品牌。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基是军民融合新型军企体系,这一新型军工体系应由传统军企中优秀军品企业和相关民企中准入优秀企业组成,应包括主营国家核心军品及其关键配套企业,应涵盖国家主要战略产业和重点战略项目。在六大军工产业领域,集国家最优秀的顶端军品科研生产相关企业,打破军民分割界限,实现组织体制、科技产品及其他资源的军民融合,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形成若干世界知名产品,积聚一定规模,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2.大部分非核心军品企业应当走军民融合之路
从企业投资渠道看,传统军企是指历史上主要依靠国家国防投资形成的企业。“大部分传统军企”主要是指非核心军品企业。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防军企在完成军品订货任务及军转民过程中逐步衍生为以下六类企业:武器装备总装总成企业,武器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武器装备重要零部件配套企业,武器装备一般零部件配套企业,军民通用品军事订货生产企业,生产民品为主或完全生产民品企业。其中,前三类企业中部分企业为关键或核心军品企业,其他大部分传统军企则为非核心军品企业。当前,军企各自科研生产内容和所属行业特点不尽相同,在军民融合方式和程度上应当考虑自身利益和特点。非核心军企也可以理解为,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少数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外的其他三类企业,即从事关键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关键分系统、特殊配套件生产的重点保军企业;从事重要武器装备生产的其他重点保军企业;以民为主,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的军企。
国家对军企军民融合的战略规划,为大部分非核心军品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指明了大方向。非核心军品企业是军民融合的企业主体,主要指在国防安全意义上可以实行军民结合和军转民的传统军企,准入国防科研生产的相关民企和国防产业链中军品主要配套企业。非核心军品些企业正在实施股份制改造和体制机制开始真正转向市场,他们希望以自己的人才、技术、设施设备等优势寻求新的发展,他们希望自己的资源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实施企业组织体制和企业资源的军民融合是达成以上目的的有效方式。如核设备企业已与北京签订合同,落户大兴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北京房山也有深厚的军工基础,开发相对晚,基础设施、政策条件好、交通便利,现已筹划接纳军民融合企业落户产业园区。
二、军企军民融合的本质和内容
1.军企军民融合的本质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军民融合的本质是:国家摒弃军民两个体系和两套资源,逐步形成确保军品生产能力、具备科研生产亦军亦民能力的新型军企体系;非核心军品企业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科研生产和企业资源的军民融合;依据军品订货任务和市场需求,人员、技术、产品、生产线,及其相关设施设备等企业资源实现军民转换和军民共用;依据军企相关权利和义务,企业在国防科研生产领域实现动态准入和退出。将军企平时相对过剩的资源与民品有机结合、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科学协调发展。军企通过发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军民结合产业,提高开发民品、占领市场的能力;民用企事业单位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公平地竞争融入国防建设当中。当前,军企各自科研生产内容和所属行业特点不尽相同,在军民融合方式和程度上应当考虑自身利益和特点。
2.现阶段军企军民融合的主要内容
军民融合是一个长期和渐近过程,现阶段军企军民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实现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加强军民双向技术和产品的转移;在国防采办全过程推进军民一体化;在部门管理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逐步打破行业企业的自成一体和封闭状态。现阶段企业军民融合的主要障碍和改革途径是:军方、军工部门和军企的调整改革,军队和政府国防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沟通与服务,企业在军民融合园区平台上发挥有利条件和实现可持续增长。
三、军民融合是军企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部分非核心军品企业面临股份制改造、社会融资、自主立项、开拓市场和企业合作等一系列企业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问题。军民融合是非核心军品企业经济增长新的选择。
1.军民融合型企业经济增长方式
从科技含量看,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托集约型方式。从企业营销总额看,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托承接订货量充裕、再生产周期衔接紧密型方式,如船舶企业,如90年代的航天发射企业。从资金投入看,企业经济增长主要依托立项投资方式,自主融资方式,需求订货方式和外贸出口方式。从军民融合内容看,企业经济增长主要有跨企业或行业企业多元化股份制结构改造及其组织体制优化重组方式,跨企业或行业企业合作及其企业之间资源合理配置方式,企业内部军品与民品产品结构调整及其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方式,企业内部构建多元化股份制结构和企业向社会融资及其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方式。
企业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设施设备等。企业经济增长要素主要包括:企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企业组织体系构架、企业股份制结构、企业社会融资能力和企业管理制度;核心技术、科研立项、成果专利、市场开拓、企业合作、经济效益和营销总额等。依托企业经济增长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军民转换技术和两用技术的立项和技术进步,通过提高人才、资金、设施设备、生产线和先进工艺流程的利用效率实现军企新的经济增长。这种以军民融合为根基的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以提高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有集约型经济增长和再生产型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
2.向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要效益促增长
由于军品平时和战时需求量陡升陡降规律,军企平时军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战时生产能力相对不足。平时军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成为平时制约军企发展的重要因素。出于国防安全,军企应当确保平时和战时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供应,平时非但不能缩减军品生产能力,反而需要保持战时军品转扩产能力,需要通过经常获得相近民品订单不断提高军企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军企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走军民融合之路。军民融合是军企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要企业效益、促企业增长。以军民融合方式促进企业组织体制优化重组、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资源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企业的科研立项和军品民品订单,加快企业的再生产循环,提高企业的经销总额和投入产出效益,增加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成果专利,加快企业的升级换代和攀升新科研生产能力平台,提高企业的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和生产工艺流程水平。
军民融合在国际和国内都是军企发展大方向,是军企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在国家安全前提下向资源军民融合要效益、促增长。现代战争烈度大、时间短、耗费资源多,国防需要资源就相对多、和平时期就相对长。军品需求体现为:军品订货量的陡升陡降;军品战时订货绝对量增大。如何使国家的一套资源满足以上两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认识和选择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军民融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军民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机制不健全、竞争环境不公平、缺乏技术转化平台等众多因素,导致资源共享程度低、军民不能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因此,积极探索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基于军民融合,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平时将更多的资源转向民用;战时将更多的资源转向军用;拥有更多的两用资源。这意味着企业在军品弹性需求前提下,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订单、更多的利润、更多的成长空间。因此,非核心军品企业走军民融合之路是企业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模式,是企业体制机制向市场转型向现代化转型的一种新突破口。
基于军民融合,军企对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主要源于:军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方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益。如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地方配套设施投入,物业管理、中介组织和其他组织运营等;企业对地区的税收贡献,如军工技术和产品,及其设施设备等资源转为民用,对地区缴纳的税收;企业地区经济辐射产生的新增经济效益和新增GDP,如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提升三产数量、质量和结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和规模经济贡献。通过军民融合,使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天航空等高新枝术产业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可以培育一批高技术骨干企业,使之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充分利用在京国防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总之,可以促进当地产业升级,提高就业水平,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四、军民融合对军企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加快军企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
军企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主要是为了逐步改善和解决某些深层次发展问题,主要包括:“一股独大”和投资不足问题,企业资金逐步“断奶”和提高自我社会融资能力问题;促进企业制度现代化和市场化,使企业更效益、更能适应市场问题等。“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政府投资相对欠缺,大量吸纳社会投资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投资缺口,有利于保持军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只有寻求社会资金,尤其是以股份制方式实现企业间的资金、技术和人员等互补。军企有资金缺口压力,缓解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军民融合,以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其他企业的制度、市场等优势嫁接或联姻。国家拨款方式使企业缺乏项目选择、成本合算、减少浪费、开拓市场和自我止损等压力;而寻求社会资金则促使企业进入市场、寻求合作和军民融合。企业寻求社会资本可根本上改善资金的“造血”能力、制度的现代化程度和提高经济效益。军民融合可为企业这一发展需求提供良好平台。
2.逐步建立军企军品弹性生产能力
军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具有平时需求和战时需求陡升陡降规律。如弹药、枪械、电子信息产品、医药器械等,以及其他轻型装备和消耗型军需品。这些军品平时的军事订货量很小,战时或准战时期的军事订货量极大。依据国防优先原则,企业的军品生产具有刚性和强制性,而民品生产则具有柔性和自主性。决定军品需求的国内外局势难以掌控,建立军品弹性生产能力,是国家的任务,也是大型或国防相关企业的选择。
为了满足弹性军品订单,企业应当建立军品弹性生产能力:企业应当拥有两用技术、两用产品项目和两生产线及其设施设备,即拥有相互关联的军品和民品生产能力;企业应当重视并规划军技民用或民技军用的技术转化;企业应当做好统一标准和适时分类解密等技术转化工作。由此,企业将能更好地适应平战转换带来的军品弹性订单需求。平时,军品需求急剧缩减,军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则生产更多的民品;战时,军品需求陡然增大,军品生产能力相对不足,企业则生产更多的军品。企业在弹性生产能力中也会获得效益和益处:有更灵活的生产任务选择和更多的订单机会;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好利润空间;订单多,则意味着产值高、生产周期多和监控标准高,这无疑将加速企业的资产积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设施设备更新、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制度规章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3.促进新型军企体系形成
一个国家的军企应当是本国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具备实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或国内排名前列企业,包括传统军企中研制生产核心军品为主的企业,包括民企中准入国防科研生产的顶端企业,包括国防产业链上重点军品配套民企。企业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将逐步打破行业和企业壁垒,共同构成我国未来新型军企体系,共同促进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工业是指生产武器装备、军用器材、军队生活用品以及国防生产所需特殊原材料的工业门类。亦称军事工业,以十一大军企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院所为主体,主要包括:兵器、舰船、航空、航天、核、电子、后勤军需生产等;主要产品有枪炮、弹药、坦克、军用车辆、军用飞机、军用舰船、军用电子装备、火箭、导弹、军用航天器材、核武器以及军用被服装具等。通过军民融合,加快军企自身市场化进程,实现军企与民企的资源优势互补,成为非核心军企可选择的有效突破点;通过军民融合,充分体现和运用自身现代企业制度优势和灵活应对市场优势,与传统军企跨企业跨行业实施优势资源互补、开辟新的竞争渠道、借用新的提升实力平台,成为军品相关民企可选择的有效突破点。军民融合应当成为新型军企的转化器和培育平台,促进新型军企体系形成。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