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

创新驱动、利率市场化 与银行业效率提升来源:改革 作者:安辉,张芳 时间:2020-10-22

  

   内容提要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DEA 方法对14 家商业银行近20 年的效率进行测算和研究,在
构建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指标基础上,选取面板数据,就利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业效率影响进行实证分
析。结论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是提高的,而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
不高,对利率市场化反应不明显。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应改革产权和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水平;强化成
本管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发展中间业务,加快金融创新。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运行效率金融监管体制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An Hui ZhangFang
Abstract: We estimate the degree of interests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analyz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14
commercial banks with DEA method in most 20 years. On the base of reasonable marketization index, we choose
panel data,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on the base of interest\'s rate
liberaliz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nterest\'s rate liberalization,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s improving. However,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s is low efficient, and
the reaction to interests rate liberalization is not obviou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state own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form their property right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style; strengthen cost
management and dispose non -performing asset effectively; develop their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speed up
financial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reform, bank operation efficiency,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利率市场决定机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从20 世纪70 年代起,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一些国家从中获益,金融效率得到了提高,也有部分国家的改革受阻,甚至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下滑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动荡。在此背景下,如何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 年。至2015 年底,我国已基本上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对银行的效率有着怎样的影响, 究竟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银行业的效
率? 银行业效率与利率市场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和认识比较早,这里从利率市场化影响和测算、银行效率以及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关于利率市场化重要性及测算的研究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及影响, 国外学者研究较早。罗纳德·麦金农(1989)和爱德华·肖(1997)提出为了刺激金融增长,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的金融改革措施。他们认为,放松利率管制能够刺激储蓄,从而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实质。Asli Demirguc-Kunt(2004)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了50 个国家1980 ~1995 年利率自由化的影响;Luis Landa(2003)提出利率自由化的过程会改变金融部门所处的基本环境。

尽管各国学者早已认识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但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激进的,因此,需要首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测度。关于市场化进程的测度,国内以及国外学者作了许多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是对金融市场化进行测度, 我国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开始对利率市场化程度进行测度。
陶雄华、陈明珏(2013)对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测度,从构建指数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经历了曲折起步、持续增进、僵滞回潮与局部突破的阶段变化。该文测算得出,截至2012 年底,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80%。刘金山、何炜运用赋值方法,测算出截至2013 年, 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大约为80.64%,并指出这是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发展的必然选择。[1]
(二)基于DEA 方法的银行效率研究
Sherman & Gold(1985)率先尝试将DEA 模型应用到对银行企业运行效率的分析方面,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使用DEA 模型在该领域中应用的巨大优势;Sathye(2003)在对澳大利亚29 家银行效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同样使用了DEA 模型,并且在此次分析中设置了大量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变量,拓宽了DEA 方法在分析银行企业效率中的应用视野。
国内学者陈敬学等(2004)率先将DEA 方法引入到对国内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以及利润效率的测评过程当中,并且创新性地采用了Tobit模型分析诸多影响到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王忻等(2007)将超效率DEA 模型应用到对企业投入-产出整体体系中的测评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关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Cevdet A. Denizer(2007)通过DEA 方法研究了土耳其金融自由化前后银行的效率, 他们发现,自由化引起银行效率降低,其中有宏观经济增长不稳定的原因;Zainab Dabo(2012)研究了尼日利亚的情况, 发现该国金融自由化带来了银行效率的提高;Niels Hermes (2010) 分析了拉美和亚洲10 个国家10 年中金融自由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并发现它们是正相关关系;Niels Hermes(2015)分析了61 个国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监管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国内学者江春(2007)提出金融自由化可以使国家金融体系配置效率获得极大提高, 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目前国外学者主要研究金融自由化和银行效率关系,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一项内容,并没有作为重点和银行效率一起研究;国内学者对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效率作为独立内容研究较多,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这里通过构建模型, 试图深刻阐明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效率变化之间的规律。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演进轨迹
近年来, 利率市场化改革引起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利率市场化在国内逐步推行的总体布局是: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将货币市场利率的开放作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探路者, 待条件成熟再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最后,要进行的是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的全面开放。实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的重要内容是: 先将外币利率的放开作为试点, 然后积极推行人民币利率的全面放开;先将贷款利率放开作为试点,然后推广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先将大额、长期的存贷项目利率进行放开,然后全面推行短期、小额存贷项目利率的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如图一所示。
(一)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1986 年1 月,我国开始尝试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 专业银行利率高低由借贷双方议定。1993 年,我国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 年6 月1 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 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为今后金融行业利率市场多体系、全方位放开架构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2]
(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
1996 年, 财政部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这标志着我国债券利率市场化的开端。1998年9 月, 我国的两家政策性银行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1999 年10 月,国债通过利率招标的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三)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现阶段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 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1.外币利率市场化
外币贷款利率于2000 年9 月21 日放开。外币存款利率包括大额存款和小额存款, 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于2000 年9 月21 日放开; 小额存款中,中国境内的英镑、加拿大元、瑞士法郎的利率于2003 年7 月放开; 在此基础之上自2003 年11 月起全面推行其他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的实践,1 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于2004 年11 月放开。这样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
2.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 年1 月第一次进行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从1996 年开始,贷款利率幅度不断扩大。2004 年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允许贷款利率下浮,从此,利率市场化进程快速提升。2005~2010 年, 国际市场变动较大,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在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下, 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搁置,直至“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2012 年6 月8 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再度开启, 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对该政策的支持力度, 尤其表现在对贷款利率的管制改革方面。2013 年7 月,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进入了政府全面放开的崭新阶段;10月25 日,贷款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启动, 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式进入攻坚阶段。
3.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
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开始于1999 年10月, 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长期大额协议存款利率由双方协定。2004 年10月29 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具体实践过程中阶段目标实现的标志,形成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市场利率调控体系,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5 年9 月21 日,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即全国各商业银行可根据地区和自身需要自行确定存款的计息方式。2012~2015 年,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继续扩大。
自2015 年10 月24 日起,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不再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制, 真正将利率浮动的调节交给了市场这个经济的主要推手。至此,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行政限制手段对利率浮动干预的消除是真正将利率推行市场调节的重要举措,但这并不表示国家将完全放弃对市场经济中利率变化的管理。中央银行更注重于通过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等手段的改革及应用对金融市场利率进行宏观调控。[3]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时期,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利率调控机制逐渐形成,提高中央银行调控市场的有效性, 以便与金融市场相适应。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算
利率市场化高度实现的具体表现是资金价格即利率的确定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20 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国家行政机构对利率管制、浮动幅度等影响不断削弱。这里测度利率市场化的依据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利率浮动的范围。利率浮动的上限和下限范围越大, 表明利率的管制越松,利率市场化水平越高。
借鉴陶雄华、陈明珏(2013)的利率分类方法将我国利率归纳为五大类, 共14 种利率,对1996~2015 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测算。总体市场化进程以100%为目标,充分权衡了各参数的赋值条件。利率指标包括外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人民币存款利率和人民币贷款利率五个类别, 各类利率均被赋值以1/5。其中,外币利率主要涉及外币存、贷款利率,每种均赋值以1/2*1/5=10%;债券发行利率由企业债券、金融债券、长期国债利率三个方面组成, 每种均被赋值以1/3*1/5=6.67%; 货币市场利率主要由短期国债利率、票据贴现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债券回购利率四种组成, 每种均被赋值以1/4*1/5=
5%;人民币存款利率主要包括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 均赋值1/2*1/5=10%;人民币贷款利率主要包含了短期贷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以及农村(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三个方面, 每种均被赋值以1/3*1/5=6.67%。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下页)。

从测算结果也可以看出, 截至2015 年底,我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这既有利于健全金融市场利率体系,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又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完善利率形成机制, 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
金融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平稳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商业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其生产效率直接反映银行企业内部运作、管理状况, 也间接反映着金融系统的资源配置效果,还关系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商业银行效率也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银行效率及测量方法
银行效率是银行投入产出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体现, 具体来讲就是指银行以经营“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为基础,在金融市场上合法运营, 合理配置银行资源促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能力。
这里主要采用非参数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1996~2014 年我国各商业银行的效率数据进行精确测算。该方法最早由著名运筹学家Michaell Farrell 提出,经过Charnes, Cooper,Rhodes 的不断改进与实践逐渐被广泛应用。其核心思想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各项产出、投入数据为基础,构建坐标,对该企业的最大产出
或最小投入的数值进行评测,以确定效率边界,用于测算、衡量不同企业、机构单位的运行效率。
Farrell 认为企业效率由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所构成,总称为经济效率,他们影响着金融机构的经营绩效。技术效率(Technology Efficiency,TE)表述为当投入或产出是一个定值,银行得到最大产出或实现最小投入的能力。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AE)代表了将各方面投入价格确定之后, 银行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设定最佳投入组合, 或优化投入比例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能力。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EE)代表了商业银行想要实现既定的产出水平的理想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率, 即EE=TE*AE。
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ology Efficiency,PTE)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与操作技术水平的具体表现。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衡量了银行的规模经济性。由此可得,TE=PTE*SE。因此,EE=TE*AE= PTE*SE*AE,即银行经济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
只有在确定投入和产出变量设定合理时,才能保证使用DEA 方法测评银行效率的准确性,但目前理论界对此存在较大的分歧。这里将银行的投入变量定义为劳动力、资本(注册资本)。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将银行的产出变量定义如下:贷款额、存款额和利润额。这里认为,商业银行在办理存款业务时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将其作为产出具有一定合理性。[4]
投入价格的确定是使用DEA 方法测定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劳动力价格是员工工资及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费用, 其详尽的资料难以获取, 这里以所能搜集到的各商业银行营业费用度量; 资本的价格使用各年一年期贷款利率进行度量。
(二)我国商业银行效率DEA 数据分析与结论
研究中所得效率值(EE)是运用DEA 方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1996~2014 年的综合效率及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所得,其中采用的是专业统计学软件Deap Version2.1,数值见表2(下页)、表3。

根据表2、表3 中的数据,可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综合效率分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业的总体效率差别较大,尤其表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经济效率值的差异方面, 十家股份制银行内部效率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总的来看,近20 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共提高了23 个百分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减员增效、不断清理不良资产,从而使得投入减少时产出还能增加。
第二, 技术效率分析。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四大国有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的技术效率最高;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技术效率最高, 其次是交通银行。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在分布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因此, 可通过保证当前产出水平状况下以缩减投入成本来实现效率的提高。
第三,配置效率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配置效率是最高的,统计年度内有11 年为1,而中国工商银行配置效率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2010 年以后已达到1;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近20年的配置效率一直保持为1,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保
持在0.9 以上。

第四,纯技术效率分析。表中的数据结果表明,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 中国工商银行1996~2014 年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说明这几家银行的管理、技术水平较高。
第五,规模效率分析。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差别不大,历年规模效率的均值波动于0.4 至0.5 之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规模效率为1,位于行业第一;交通银行的规模效率较低,为0.685;其余银行的规模效率均保持在0.8 以上。这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是导致其总体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综合表2、表3 的数据,可以看出:从动态变化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综合效率逐年增高;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 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水平整体较高; 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值普遍偏低,其原因主要有资源浪费、经营管理不善、规模不经济、长期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以及愈加严峻的外部竞争环境等。
五、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效率的关系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 对银行的效率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里通过模型设定及回归分析,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一般性理论分析
1.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从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后的存贷款利率水平都将明显提高。尽管存贷款利率都将明显上升,但银行存贷利差可能缩小。一方面,我国目前经济处于下行调整阶段,银行之间由于争夺贷款优质客户而导致竞争加剧, 贷款利率上升幅度有限。另一方面,虽然未来总体流动性偏紧导致商业银行存款增速将放缓,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需要一定的过程,未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升空间较大。因而利差将缩小,
而利差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可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银行盈利将面临着考验。
2.银行服务差异化和业务转型是银行效率
提高的必要条件对银行而言, 传统存贷款信贷业务利润空间有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
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由依赖规模和速度扩张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 由以利息收入为主向以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为方向发展,这也为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效率关系变量选择
因变量:市场绩效。本次研究中因变量,即效率值是运用DEA 方法测算的中国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值(EE),采用的是Deap Version 2.1软件。具体数据见表2。
自变量: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前部分主要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测算,我国1996 年利率市场化开始起步,至2015 年底,基本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
控制变量。在模型的设定上,除利率市场化影响银行效率外,这里还选择了GDP 总量和增长率为控制变量。[5]另外,选择代表商业银行市场结构的HHI 指数①、商业银行资本资产比(CAR)和资本收益率(ROE)作为控制变量,以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和混淆。
随机变量。ξ 表示模型的随机误差,是除自变量以外对银行效率产生影响的其他较小的微弱因素,如银行的经营业务范围等。
(三)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效率关系模型设定
研究中以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指标为被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进度为解释变量,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强弱程度。
这里实证分析抽取1996~2014 年的数据, 采用时间序列与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 所有资料依据《中国金融年鉴》计算、编制得出,使用STATA软件进行相关性的回归分析。
本文建立的效率与利率市场化关系模型如下:
EEit=β0+β1Iit+β2GDPit+β3Hit+β4CAR+β5ROE+εit
除经济效率外,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量效率均可以用这个模型表示。
首先对各个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本文通过ADF -Fisher Chi -square, PP -Fisher Chi -square 两种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下页)所示。表4 中,一阶差分后,检验结果都小于P 值0.05,说明原数据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即都是平衡的。
研究过程中使用Stata 软件对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和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进行豪斯曼(Hausman)检验,以确定具体采用的效应方式。通过检验发现,就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而言,相对于固定效应来说随机效应拟合优度显著较高, 这表明不可观测的个体异质性与可观测的解释变量之间无相关性,假设合理性高,故选择随机效应法,在成本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中仍选择固定效应法。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
根据软件中的回归方法估计, 得到如下结果(见表6)。
在银行业效率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中, 公式变量前面的系数反映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边际的影响作用度。括号中数值表示不同显著性水平下随机效应中的z 检验值。对于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除纯技术效率外,利率市场化程度I 的系数都通过了检验, 说明I 能够充分解释EE、TE、SE 和AE。
考虑到银行性质的差异性, 这里利用面板数据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7 (下页)、表8(下页)所示。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对商业银行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结论与分析
第一, 银行综合效率与利率市场化程度正相关。从方程的银行业效率和利率市场化之间关系的回归结果显示, 银行经济效率与利率市场化进程正相关, 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深,银行经济效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比值正在升高; 银行的技术效率与利率市场化程度负相关, 即随着利
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当其投入总数值固定时,成功达到最大产出的目标的能力减弱; 而当其产出值固定时, 其投入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呈现出不足,说明存在更多的资源浪费现象;银行的规模效率与利率市场化程度负相关, 说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规模趋于不合理,更
加偏离最优规模点, 存在一定的规模浪费或规模不足; 银行配置效率与利率市场化进程正相关,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深,银行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说明了各种环境、政策影响下银行对投入组合的决断及比例
确定愈加趋于理性。
第二, 不同性质的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敏感程度不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股份制银行对其反应较为显著,而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反应并不显著。说明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 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利用其自身经营管理灵活、决策迅速、执行力强等优势, 从国有商业银行处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效率。
第三, 利率市场化程度对银行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在银行业效率和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回归方程中, 公式变量前面的系数反映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边际的影响作用度。括号中数值表示不同显著性水平下随机效应中的t 检验值。对于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除纯技术效率外,利率市场化程度I 的系数都通过了检验,并且显著,说明利率市场化程度能够对银行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利率市场化程度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正相关, 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负相关,
说明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深, 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用当时技术水平下其生产规模过大,从而引起效率的降低。
第四, 银行效率与其他控制变量的关系方向各异。在控制变量中,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银行的规模效率正相关,表明经济总量增长越快,银行存款供给与贷款需求就越多。银行的借贷增加,银行的规模效率也会提高。HHI 指数与经济效率负相关,即市场集中度越高,银行经济效率越低;相反,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就越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银行有压力且有动力创造高绩效。资本资产比与银行效率均不显著。资本收益率与经济效率、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正相关,并且显著。
ROE 可衡量银行股东的收益率,它大致估算出股东投资于银行的资本所获得的净利润, 资本收益率越高,银行效率也越高。
(二)相关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出,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基本完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深,银行经济效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银行效率之所以提高,不是因为存贷利差扩大,而是因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扩大,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完善:第一, 完善产权与治理结构, 改进管理水平。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要能产生真正反映资金供求关系以及市场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利率,前提条件是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市场主体都必须是拥有独立财产的产权主体, 这就要求市场主体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这就要求进行产权改革, 引入有经济实力且规范运作的民营投资主体, 并不断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在产权多元化后国家的控股地位, 另一方面能够改善目前产权结构条件下的银行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同时,要尽快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技术水平, 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理顺银企、银政关系,促进银行交叉和跨区域业务的开展;通过完善经营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推动创新,从数量扩张到提升质量,实现规模经济性。
第二,强化成本管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一方面,要强化利率成本管理。贷款利率的降低意味着银行收入的减少, 存款利率的提高意味着银行成本的上升。面对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利率的成本调控, 以提升利率的效益问题。要将利率管理与企业运营效益整合,务求通过结合的发展模式, 带动利率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一旦频繁出现不良资产过多的现象, 可能会影响银行抵御利率市场化的水平,并且妨碍银行经营行为的理性选择,拖累经营效益及运行效率。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探索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方法和手段, 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处置策略, 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第三,发展中间业务,加快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其长期发展趋势是存款与贷款利率差距不断减小。商业银行必须抓紧时机,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开展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拓展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多元化经营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中间业务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商业银行及其服务产品。应重点发展保险代理、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审价咨询、等中间业务。加大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的金融创新, 积极开发客户需要的综合产品,大力拓展个人金融业务,也可以通过回购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筹集短期资金,发行金融债筹集长期资金, 通过深度参与同业市场进一步提高净息差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山:《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观照发达国家》,《改革》2014 年第10 期,第20~27 页 [2]罗素梅等:《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上海自贸区诉求》,《改革》2014 年第10 期,第28~36 页 [3]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家》2012 年第2 期,第24~27 页 [4]张芳:《中国银行业市场绩效分析》,《产业组织评论》2012 年第3 期,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