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论文范文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水平测度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周瑞雪,陈玉英,王露瑶,杨含 时间:2015-01-19

  

   [摘要]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本文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只有郑州市达到了优质协调,其余均未达到,且大部分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偏低的地区在地理区位分布上无明显规律,但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关键词] 河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Economic Of Henan Provinces
Abstract:There is coupling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By means of coupled coordination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its elements and index system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Zhengzhou reached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and most of the other cities didn’t reach it, most cities’ tourism industry fall behi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utilize Arcgis10.0 GIS software assisted mapping and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re is no rules in the low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but they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
Key words:Henan Province; tourism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一、引言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当地就业、扩大外汇收入,还能产生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将旅游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全国有不少省份宣布旅游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1]。各地政府均在政策上对旅游产业进行了不同的扶持,使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大。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程度。发达的经济水平是发展旅游业的保障,便于将当地旅游资源的内在禀赋转换为核心吸引力、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快速提升。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受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缺乏宜游的经济环境不仅会降低当地的旅游吸引力,还会抑制资金的流入,进而制约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总之,区域经济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资金保障,刺激旅游消费,影响并制约着区域旅游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有助于发现各市旅游发展外在环境的欠缺和不足,为政府发展旅游业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指导。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很多学者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有探究旅游业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及产业地位的,如Khan等运用协整理论就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Eugenio- Martin等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拉美地区国家的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中等收入或低收入国家表现的更加明显[3];林刚等以桂林市为例,利用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增加值率,测算出1998 年旅游业增加值占桂林 GDP 的比重为11%,表明旅游业在桂林市具有支柱产业地位[4]。也有研究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的文献,如徐勇等采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内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内旅游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会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5];杨智勇利用弹性系数对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相互促进,但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
近年来,也有学者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生延超等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除长沙市达到优质协调外,湖南省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刺激[7];刘金栋等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8];刘定惠等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普遍偏低,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9]。
通过文献搜索,发现鲜有学者对地区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上的分析,且目前尚未有学者就人口因素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每个省份旅游业及经济水平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基于耦合理论构建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以求更准确和直观的反映河南省各地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协调水平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另外就人口因素对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使各个地区旅游产业的不足之处更加明晰,便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干预和引导,使地区旅游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旅游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的作用机理,并遵循科学性、关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走访专家和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的旅游产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中,旅游的收入效应、创汇效应、就业效应和产业效应是大多数学者确定指标的依据[7-9];区域经济系统多以资金效应、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四个方面为评价依据。本文基于针对性的原则,对前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删减和补充,分别构建了旅游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其中,反映旅游产业系统的指标共9项,包括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创汇收入、限额以上住宿业从业人数、限额以上餐饮业从业人数、接待国内游客数、接待境外游客数、星级宾馆数量、A级景区数量和旅行社个数;反映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共16项,包括GDP、第三产业的产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外商企业数、外商投资额、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人均道路面积、运营线路总长度、电信业务总量、城镇新增固定资产、人均GDP、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平均家庭消费支出。
(二)综合评价函数
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各指标对其本身的贡献程度不同,在研究中,利用线性加权法[10]构造综合评价函数,以求得各自的综合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样本i的综合评价值; 为指标j对系统的功效贡献, 为指标的权重。功效贡献 是根据各指标对系统的作用,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值,由于选取的指标均为正向,所以利用正功效函数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即 。其中, 表示指标j对系统的功效贡献, 为样本i的第j个指标(i=1,2,…, m;j=1,2,…,n), 表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 表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11];权重 利用比较客观的熵值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表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
旅游产业系统指标 权重w 区域经济系统指标 权重w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0.173057 GDP(亿元) 0.062417
旅游创汇收入(万美元) 0.078272 第三产业产值(亿元) 0.058962
限额以上住宿从业人数(人) 0.105636 财政预算收入(万元) 0.056260
限额以上餐饮从业人数(人) 0.109428 财政预算支出(万元) 0.062870
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 0.11030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0.065870
接待境外游客(人次) 0.080062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张) 0.063061
星级宾馆数量(个) 0.108528 城镇新增固定资产(亿元) 0.062826
旅行社个数(个) 0.118577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 0.065745
A级景区个数(个) 0.116137 运营线路总长度(公里) 0.061070
电信业务总量(亿元) 0.061819
人均GDP(元/人) 0.065113
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元) 0.0665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0.066921
居民平均家庭消费支出情况(元) 0.066843
外商企业数(个) 0.057443
外商投资额(万元) 0.056216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耦合源自于物理概念,随着各学科研究成果的交叉使用和横断学科的发展,耦合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学科,在旅游的相关研究中耦合理论的使用也比较普遍。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12]。耦合度就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 [13]。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而良好的经济环境又有利于旅游的发展,两者之间必然存在耦合关系。用一定指标测量二者的耦合度可以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发展状况。物理学中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为:
 Cn=n[u1×u2…×un/∏(ui+uj)]1/n
计算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时,其耦合度函数为
C2=2(u1×u2) 1/2/ (u1+u2)
其中,C2表示旅游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度;u1、u2分别表示两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但耦合度模型的局限在于不能反映系统的发展程度,即使较高的耦合度也可能是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都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为弥补此缺陷引入耦合协调度D:
D=(C×T)1/2    
式中,T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T=αu1+βu2,其中α、β为待定系数,前人的研究中待定系数的选取一般为(0.5,0.5)或(0.6,0.4)。在此,考虑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是不对称的,经济的增长往往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旅游产业并不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唯一动力,因此取(α,β)为(0.6,0.4)。
为更直观的反映出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水平,本文根据廖重斌提出的耦合协调度等级[14]对D值进行划分,D取值范围为0到1,说明详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
耦合协调度D 协调等级 耦合协调度D 协调等级
0.0000-0.0999 极度失调 0.5000-0.5999 勉强协调
0.1000-0.1999 严重失调 0.6000-0.6999 初级协调
0.2000-0.2999 中度失调 0.7000-0.7999 中级协调
0.3000-0.3999 轻度失调 0.8000-0.8999 良好协调
0.4000-0.4999 濒临失调 0.9000-1.0000 优质协调
(四)数据来源
为确保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本研究主要数据来源包括2013年河南省各区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另外,对于个别缺失值,如个别地市的2013年统计公报中未涉及旅行社个数,考虑到邻近年份的数据比以统计方法填补的数据更能反映各地的实际状态,因此采用邻年数据补入。
三、研究分析
利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6.0对计算出的旅游产业系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皮尔森相关系数值为0.895,且在0.0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两系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进而依照本研究所选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河南省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如表3。
表3 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结果及评价
地区 旅游产业U1 区域经济U2 U1对比U2 耦合度(C) 耦合协调度(D) 协调等级
郑州市 0.9025 0.8692 区域经济滞后 0.9998 0.9429 优质协调
洛阳市 0.6402 0.4145 区域经济滞后 0.9768 0.7329 中级协调
南阳市 0.4019 0.3717 区域经济滞后 0.9992 0.6241 初级协调
焦作市 0.2912 0.3142 旅游产业滞后 0.9993 0.5479 勉强协调
安阳市 0.2183 0.2711 旅游产业滞后 0.9942 0.4878 濒临失调
三门峡市 0.2093 0.2693 旅游产业滞后 0.9921 0.4811 濒临失调
新乡市 0.1798 0.3160 旅游产业滞后 0.9616 0.4747 濒临失调
开封市 0.2356 0.1869 区域经济滞后 0.9933 0.4634 濒临失调
平顶山市 0.1940 0.2467 旅游产业滞后 0.9928 0.4621 濒临失调
信阳市 0.1977 0.2210 旅游产业滞后 0.9985 0.4547 濒临失调
周口市 0.1805 0.2257 旅游产业滞后 0.9938 0.4443 濒临失调
许昌市 0.1459 0.2793 旅游产业滞后 0.9496 0.4350 濒临失调
驻马店市 0.1267 0.2313 旅游产业滞后 0.9564 0.4015 濒临失调
濮阳市 0.0794 0.1917 旅游产业滞后 0.9101 0.3364 轻度失调
商丘市 0.0752 0.1578 旅游产业滞后 0.9350 0.3182 轻度失调
漯河市 0.0383 0.2226 旅游产业滞后 0.7076 0.2815 中度失调
鹤壁市 0.0333 0.2073 旅游产业滞后 0.6905 0.2666 中度失调
济源市 0.0080 0.2725 旅游产业滞后 0.3324 0.1945 严重失调
(一)耦合协调等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18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河南省仅有郑州、洛阳、南阳和焦作4个地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0.5以上,且只有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其它地市均未达到。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发展区域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丰富,近年不断创新和开发旅游产品,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取得了很大进步。旅游产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达到0.9025,说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洛阳市、南阳市和焦作市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说明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仍需进一步改善,使之达到优质协调;第二,河南省大部分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在0.5以下,即未达到优质协调,其中耦合协调度在0.4左右的居多,说明两系统濒临失调,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不能相互促进,亟需进行调整和改善;第三,少数地市如漯河、鹤壁和济源的耦合协调度在0.3以下,旅游产业未能很好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未能体现,两系统处于失调状态,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尽快加以引导,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作用,达到共赢。
(二)各地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值,得出区域经济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地市分别是郑州、洛阳、南阳和开封。其中,郑州、洛阳及南阳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三,发达的经济环境的更容易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高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值的结果。不过郑州、洛阳及南阳的旅游产业虽稍领先于区域经济,但二者之间仍能相互协调,达到共赢。而开封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经济则相对落后,这与开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分不开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产业本身具备的季节性、脆弱性等特点要求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做支撑,因此并非旅游发展水平越高越好,过分依赖旅游经济也会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总之,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业带动性强的优点,提升整体经济水平,使两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协调的发展。
旅游产业相对滞后的地市分别是焦作、安阳、三门峡、新乡、平顶山、信阳、周口、许昌、驻马店、濮阳、商丘、漯河、鹤壁和济源。其中焦作市耦合协调度达到勉强协调,旅游产业略滞后于区域经济。焦作市由煤炭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为优秀旅游城市,转型后旅游业发展迅猛,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漯河、鹤壁和济源旅游产业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以济源为例,区域经济综合评分是旅游产业评分的34倍,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济源市并非缺乏旅游资源,导致旅游产业严重滞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旅游项目开发不充分,旅游吸引力不够;二是济源市距离洛阳、焦作市较近,且旅游资源相似,济源市的旅游资源处于焦作和洛阳旅游资源的屏蔽之下,客源市场被瓜分,市场占有率较低;三是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未能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影响较大,使客源市场受到限制。在此种情况下,济源市应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品牌战略,并与周边旅游强势地区采取联合营销策略,将屏蔽效应转化为邻近地区的带动效应,从而促进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空间耦合研究
就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高低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不强,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耦合协调度就越高;另外,研究还发现人口因素与耦合协调度的高低也有直接关系。
 
图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耦合协调度在0.6以上即达到初级协调以上的地区多为河南省的经济重心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受益于经济水平,这些地市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市,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地区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都呈现高水平,从而带动旅游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两者互相促进,呈现较高的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度在0.3至0.5的地区占了河南地市的一半以上,且多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区,这些地市经济水平相对较好,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滞后于区域经济水平。协调度在0.3以下的有3个地市,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无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地理位置上零散分布,无明显规律,说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与地理区位的关联度不高。
从人口分布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来看,达到优质协调的地市除焦作市外,郑州、洛阳、南阳的常驻人口数量都在650万人以上,是河南省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而耦合协调度低于0.3的漯河市、鹤壁市和济源市,常驻人口数量均未达到260万人,是河南省人口较少的地区。对比发现,耦合协调度的高低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呈现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区域人口数量对旅游发展水平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在当前中短途旅游占主导的状态下,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开发人口资源丰富的市场,以便就近吸纳客源。
四、结语
本文以旅游资源丰富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模型分析地方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关系,并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上来看,河南省各地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大都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但全省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其它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不高,少数地市如漯河、鹤壁和济源的耦合协调度在0.3以下,旅游产业未能很好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未能体现,两系统处于无关联的失调状态。河南省在发展旅游时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加快旅游业和关联产业的融合,使其与区域经济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通过对比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可知郑州、洛阳、南阳和开封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其它地市区域经济水平则高出旅游发展水平。河南省在发展旅游时,对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进而提升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明显滞后的地市需深入挖掘和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使两系统能够稳定协调的发展。
(3)利用Arcgis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地市均为河南省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河南省前列,而协调度较低的地区经济水平普遍偏低,且受旅游资源“星月定律”的影响,在地理区位分布上无明显规律。
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市在开发和营销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重加强在旅游方面的经济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安全保障建设等;其次,要创新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战略,与周边旅游强势地区采取联合营销策略,将屏蔽效应转化为邻近地区的带动效应;另外,在当前短距游、周边游占主导地位的状态下,要注意开发人口资源丰富的市场,吸纳客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从横向上对河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缺乏时间上的动态纵向分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董雪旺,余青.关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4(6):28- 32. [2]Khan H, Phang S, Toh R S. The multiplier effect: Singapore's hospitality industry[J].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