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论文范文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产业集聚区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颖儿 时间:2015-05-31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产业集聚区定位与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河南省政府和领导把“三化”工作当作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中,并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省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时代先进的经济大省转型。本文首先指出了我省产业集聚区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产业集聚区给我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河南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定位,运行机制,发展

 
  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在最近的几年里,我省政府和领导为了科学发展观,能够实实在在被落实,真真正正为老百姓谋福利,于是把“三化”工作当作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并且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省由传统落后的农业大省向新时代先进的经济大省的转型。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历史上闻名的文化大省和农业大省。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加快谋划“十二五”规划,构建“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既有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同时也有很多消极实不利因素。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历史进步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途径,是国家促进中部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措施。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市县发展经验,积极探索,通过科学规划。2010年,全省工业区已落户高新技术企业292家,比上一年增加74家,实现营业收入1041.5亿元,占全区营业收入的7%。其中有一些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成绩非常突出的企业,如富士康。产业集聚区不但带动了经济的巨发展,其积极的社会作用亦很明显,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平等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由此形成。 
  二、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问题 
  目前河南一些地方加快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某些地方的领导、群众对产业集聚区的内涵、制度机制、以及运作方式等等,这些概念还不是太明白。 
  (一)产业集聚区定位缺乏特色 
  我省大量的产业集群区的定位缺乏个性,主导产业同构严重。我省现有的180个工业区,主导产业的区域产业集群的产业同构现象,更为明显的存在。比如,食品行业的产业同构现象就比较严重。产业同构严重的河南产业集群的竞争压力大,一是吸引着激烈的竞争,争夺沿海产业转移项目,产业同构严重的河南产业集群的竞争压力大,一是吸引着激烈的竞争,争夺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其次,在原材料和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了竞争,从而降低了效益,上升了成本。 
  (二)产业集聚区缺乏品牌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省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还不够完善,不够发达。就以马寨食品产业园为例,由于马寨产业集聚区主要生产食品,并且附加值比较低,技术含量也不高。只有天方,康师傅等少数知名企业。不足之处在于技术、品牌和其他高端生产要素积累方面相对薄弱,大多属于传统低端食品加工。知名度和品牌特点缺乏,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调查显示,由于在规划阶段,产业集聚区的大部分起点低且规模小,在人才、资本、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力量。当然,集聚区不缺乏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如孟州市产业集聚的毛皮工业区的隆丰皮草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许多中小企业只能更新能力和模仿的产品,设备多缺乏创新能力,管理和技术改造,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导致竞争能力不强和长期落后,甚至被市场淘汰。 
  (三)支柱产业高端人才与管理人才相对不足 
  产业高端人才的缺乏,行业技术水平落后,高新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而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优秀的人才。在人才结构方面,存在以下几种情况:高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低、高技能人才比例低、高学历人才比例低、科技人才比例低、青年高级人才比例低。人才需求不合理,从专业结构来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普通工人缺少,经营管理人才需求量小。 
  (四)区域、集聚区之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虽然各产业集聚区都依照自身特点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与规划,但在发展过程中约束力弱化。为了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各集聚区竞相比拼优惠政策,导致区域间不良竞争,交叉重复引进现象严重。而这种不良竞争,延缓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 
  (五)产业综合配套能力不强且承接产业转移不理想 
  尽管河南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产业集聚度很高,但许多是同类产品 “简单”在一起,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的真实和上游和下游的分工与合作产业分工。这会减少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高端优势,龙头骨干企业少,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体现,绝大多数企业在价值链的低端。同时,集聚效应引起一批重点企业,这些企业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企业所需的部分仍然需要去经济发达地区采购,这势必增加企业的转入成本,从而导致一批重点企业的再次转出。 
  (六)集聚区用地紧张且产业融资面临风险 
  一方面,集聚现有存量较少的土地,土地使用审批国家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依托省分配土地指标,土地政策,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同时还存在,部分集聚区不能很好地挖掘现有潜力,建设规模普遍较小,对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性不高,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项目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更为突出。由于在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往往要求一定比例的优质抵押资产,但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条件,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很难获得经营所需的银行贷款,企业的部分必须用高利率融资,不仅扩大生产成本,又提高了风险。 
  三、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定位,做实产业规划及协调区域分工。我省产业集聚区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布局,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产业链,分析当前的行业、企业,促进产业的能力和支撑能力,使和当地的产业定位是不一致,配套条件不具备,并没有形成企业集群效应的行业,转移出集聚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支持、协调双方利益关系。   (二)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区并提高承接整体产业转移的实力。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规范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创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产业承接项目。河南装备制造和材料的基础优势,已经吸引了一些新能源和秸秆、垃圾处理等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的转移。建议河南省政府支持这些产业在省内主要城市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区,并出台扶持新产品率先采用的支持政策,鼓励其产业化。 
  (三)加快品牌创建和引进人才工作。在园区集群内部,需要一些强势公司重新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整个园区内的企业群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出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吸引和培育国内外知名企业,用网络拓展市场,技术等优势,寻找新的突破。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形象宣传,通过媒体、网络、工业旅游、宣传区内企业发展典型等各种途径传播良好形象。 
  随着园区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关系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应积极创新园的品牌推广方式。事实证明,推广活动,关系,推广,促进人事代理推广,网站推广,传统媒体的推广,从商业到商业,政府推动的方法是有效的手段。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创新的品牌推广模式,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了解产业集聚区。 
  加快引进和培训人才。产业集聚区不仅仅是招商引资,把企业引进区内, 而且还需要为企业提供有利企业发展的产业链的配套服务和管理措施。没有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专门人才,难以保证产业集聚区协调发展。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高级管理人才的产业集聚区为集群培训支持,通过产业集聚的就业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中心,产业集聚区的企业管理和技术培训,加快开放集群人才“方便”和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制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鼓励措施。 
  (四)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导向并提高土地利用率。严把预审关,控制入驻标准;程序,提高审批,规划用地指标的间隙,优先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合理规划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数量,创造出最大的利润价值。注重挖掘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集聚区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积极引进效益高,产量高,能耗低,低污染的工业项目,助力产业聚集区发展。 
  (五)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配套资金需求的重大投资方面,财务管理的政府部门协调使用他们自己的信息和信用优势,随着大型商业银行的实力,广泛的联系,争取多家银行提供银团授信额度。同时,省市控股的国有担保公司要求提供足够的融资担保等信用,以“安全+银行”模式,促进银行信贷,支持项目建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住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以道路、水电、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强化产业集聚区与区外的互通对接与共享。 
  (六)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为了确保产业集群发展的内涵,完善的运行体制必须建立。对于我省产业集聚区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完善集聚区决策机制、信任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技术服务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快又好发展。 
  产业集聚区,在产权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但在企业和相关企业,他们聚集在空间,并通过劳动专业分工和合作,共享集群资源交换,在集群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得协同效应或互补优势。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使区内企业通过长期的合作,逐步形成了“默契”,即一个企业的地区内贸易通过高完整性和协调性运作。


参考文献:
     [1]兰荣娟.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政府作用定位研究[J].经济论坛,2012,12   [2]张利勇.省际治理下的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3   [3]吕玉辉.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政府决策、定位与管理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   学报,2010,8   [4]宋伟.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选择[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6 ​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