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论文范文

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变过程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闫海波 时间:2015-06-02

  

  

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变过程研究

  摘 要:仙游红木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集群的繁荣发展,其演化过程较之“第三意大利”的传统产业集群,以及我国浙江的专业化产业区,有其独特的规律。本文基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架构,研究了企业家精神在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动力作用,为仙游红木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仙游;红木产;业企业家精神

 
  一、前言 
  福建省仙游县,目前是我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其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由其地域风格和传统技艺形成的“仙作”与分布在我国江苏、广东、北京的“苏作”、“广作”、“京作”并称为古典家具制作的四大流派。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促使以往零星分布在该区域的相关企业及各种资源有效的聚集,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同时,集群中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强大的溢出效应。 
  由于任何一个成功的集群化产业的形成,都无法由政府预先设定,而是由该地区中的个人或团体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出于对机会的警觉、所掌握的资源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条件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经济组织形式。基于这种思想,本文引入企业家精神的观点,探讨其在仙游红木产业的形成与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仙游红木产业发展现状 
  1、 仙游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 
  克鲁格曼认为,历史事件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1]。换而言之,历史上明间的商业传统可能导致集群的形成。因此,回顾仙游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显然是有意义的。 
  “仙作”是仙游传统木雕工艺的统称,其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延续和创新。早在唐朝,受佛教传播的影响,仙游的木雕就被广泛用于寺院庙宇的栋梁、屋橼、门楣及家具装饰,特别是木雕佛像造型简练、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到了宋代,仙游木雕由建筑装饰艺术逐渐演变成为家具雕刻艺术。相传蔡京酷爱的“太师椅”就是经由仙游民间木雕工匠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宋末元初,仙游民间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大行其道,名震天下。明、清时代仙游的艺术雕刻家具和红木雕刻家具日臻完美,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精微,可与皇城下的北京木雕家具、苏州红木雕刻家具、浙江东阳木雕家具相媲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仙游风格(即“仙作”)家具[2]。 
  顺着“唐宋元明清”这条“仙作”工艺传承的清晰脉络,在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回归的今天,仙游红木产业群逐渐形成并高速发展,让古典家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掀起了一阵强劲的红木热。 
  2、 仙游红木产业的发展现状 
  仙游是全国最大的木雕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红木古典家具主产地之一。2006年,仙游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2009年,仙游县文联注册“仙作”商标成功。2011年,“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在仙游县开始筹建,其占地345亩,总投资额超15亿,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达16730平方米,是一个集商贸交易、会展会议、产品研发、物流配送、旅游观光、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复合型高端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截至2013年,仙游县工艺美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税收达3.14亿元。受国际原材料价格连番上涨等因素影响,2013年仙游县红木家具产业净增销售额100多亿元,占领全国高端红木家具市场份额的70%以上,仙游生产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市场重要的方向标和晴雨表。同时,2013年全县新增注册经营户1852户,其中,工艺企业197家、个体户1655户。目前,仙作产品畅销全国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以上企业112家,从业人员达十五万余人。 
  正是由于仙游红木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了仙游县城的基础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大量仙游人返乡就业与创业,使得人才回流,创造了更多财富。然而在仙游红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仙作的崛起从本质上看,主要得益于红木原材料上涨带来的红利。从内在的原因来分析,与企业家精神相关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还相对缺失,所以未来十年,“仙作”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三、企业家精神的界定 
  当前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目在学术界仍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在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脉络,其发展是伴随着管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而进行的。 
  最初人们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即特质论。如Park(1978)认为企业家具有非企业家所不具备个性特征,如精力充沛、进取、和气待人、领导力强、负责任、果断、勤勉等[3]。同样的,Sexton(1980)用精力旺盛,雄心勃勃、抗挫折能力强等词汇来描述企业家。在同阶段之后的研究中,人们在对企业家特质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因素[4]。 
  企业家的特质论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它并不能较好得反映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因此,之后学者们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焦点在企业家行为的表现方式之中。典型的有,汪丁丁(2010)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三大要素:一是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精神”。即认为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创新;二是新制度学派诺斯提出的“合作精神”[5],即负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把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起来扩展有序的活动。三是韦伯提出的“敬业精神”,即认为企业家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痴迷的热爱,把“利润”当做神圣的东西来追逐。其次,科兹纳(1979)从市场过程的角度,强调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机会的警觉,他强调企业家发现利润的机会并利用。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企业家精神表现出的冒险精神、契约精神、卓越精神等等[6]。   之后,学者们的研究又从企业家的行为方式层面,导向了行为过程层面。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应理解为一个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企业家的生成机制。具体来说,企业家精神体现在企业或个人从事独立和完整的创新与创业,以及战略调整等活动。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基于个人特质、能力与行为方式而产生出的无形、强大的内部力量,且这种力量表现在整个与企业家活动有关的过程之中。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它的作用可体现在个人、企业、产业以及社会各个层面之中。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框架见图3.1。 
  四、企业家精神在仙游红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他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7]。根据定义的描述,产业集群首先强调在地理上靠近。其次,集群中的企业必须通过一定方式产生某种联系。或相互合作与学习,产生高于孤立企业的优越性;或只是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简单聚集。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命周期理论。Porter(1998)、Tichy(1998)都是根据集群的发展周期,大致上将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8]。生命周期理论简化了产业集群各个发展阶段的复杂性特征,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划分的具体指标,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是否具有普适性同样需要论证。 
  2、 集群演化理论。Ahokangas(1999)通过构建集群演化模型,将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和出现阶段、增长与趋同阶段、成熟和调整,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及运行机制[9]。与此类似,Bergman&Feser(1999)将集群发展历程划分为潜在、显现、已存和衰退四个阶段[10]。集群演化理论较之生命周期理论的静态性特征,具有更好的动态性。它着重强调了演化主体与演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集群内部关系的视角。Lynn Mytelka&Fulvia Farinelli(2000),基于集群内部的关系,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类:非正式集群、组织产业集群以及创新型集群[11]。在国内,王辑慈(2001)根据产业技术水平以及发展道路的不同把产业集群分为创新性集群以及低成本性集群。这种理论将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重要视角,因为任何的集群产业都是由其中的微观主体――企业组成的,集群阶段的演进最重要的动力则是企业间内部的合作与联系[12]。 
  4、 集群要素结构演化论。秦夏明(2004)通过对集群要素结构和集群要素关联的演化阶段与特征的分析,将产业集群演化形态分为四个阶段,即基本要素集聚型集群、价值链集聚型集群、社会网络集聚型集群和创新体系集聚型集群[13]。类似得,赵东海(2006)依据集群的动力机制的差异和演进,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企业集聚阶段、产业集聚阶段、结网阶段、植根阶段、发展极阶段[14]。 
  英国有研究显示,产业集中度最高的产业,并非高技术产业,而是那些进入障碍较低,就业率高的低技术产业[15]。究其特征而言,仙游红木产业群正属于王辑慈所说的“创新性的低技术集群”。仙游红木产业中的古典家具与工艺品,无论在设计样式,颜色还是质料的选择上,都具有当地文化与知识的特征。而仙游红木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活力,正是源自当地历史文化中所蕴含出的企业家精神。 
  本文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仙游红木产业集群自身独特的特点,基于企业家精神在仙游红木产业各阶段中的动力作用,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出仙游红木这个新兴产业群的演化过程:要素的简单聚集阶段、价值链聚集阶段、社会网络阶段。 
  下面,我们从不同阶段来考察企业家在仙游红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1、要素的简单聚集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2003) 
  在产业集群最初的出现阶段,机会和企业家精神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正是二者的结合形成了集群最初的聚集[16]。 
  仙游自古人多地少,林木资源匮乏,然而其之所以能够在一个远离原材料产地――东南亚各国的仙游,形成如此规模巨大的红木集散地,这与当地企业家对于新出现的机会的警觉密切相关。以最为名贵的红木原料“海南黄花梨”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一批深受传统木雕文化熏陶的仙游企业家敏锐得察觉到了花梨木得稀缺性与珍贵性,他们远赴海南收集花梨木。为了得到优质的“拆房老料”,他们掏钱为当地居民盖新房。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仙游企业家投入拆房的资金约有上亿元,而海南黄花梨的价格在这十余年间,更是大翻十余倍。更为重要的是,海南黄花梨上百年方可成材,可用于家具制作的只有芯材,其价值不言而喻。同时,盛产于印度、老挝、缅甸的小叶紫檀、大红酸枝,缅花等各类其它珍贵红木原料,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大量涌向仙游。这些都为仙游红木产业的集群以及其“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仙游红木产业的特点是粗放生长。“仙作”家具作为一个流派的产业集聚,不是一朝一夕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酝酿发酵。2003年时的“仙作”产品单一,主要以雕件摆件等工艺品为主。“仙作”家具虽然开始萌发,但整体规模不大,是一种自发的粗放生长。许多如今产值过亿的企业,那时还只是一个家庭作坊。这一时期的“仙作”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都只是粗放型零散地存在着。据业不完全统计,2003年从事红木家具制作的企业不超过100家,大部分仙游的企业家还在从事工艺品雕刻,产值仅为几千万元,整个产业呈无序状态,市场容量小。而2004年,第一批转型的仙作企业,逐渐在仙作产业里脱颖而出,引领作用初步体现,感召更多的仙作企业,参与仙作家具研发。2005年,仙作企业已达数百家,年产值数亿元。一个朝阳产业初露端倪。   和许多集群产业相同,仙游红木产业的集群也发端于某些企业家的创业行动。他们最初只是单纯得依靠企业家的警觉性,发现了获取利润的机会,并利用这些机会从事具有冒险精神的“低买高卖”的投机性活动。由于首批企业家的成功创业,丰厚的利润回报与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更多企业家的进入,同时众多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带着丰厚的人力与物力资本返乡投身红木事业。此时,由于仙游红木产业处于起始阶段,且木制家具的分工非常细致,从原材料的批发,到生产中的干燥、雕刻、打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形成专门的企业,因而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便于企业家的学习与模仿。 
  2、价值链聚集阶段(2006-2008年) 
  2006年,是“仙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仙游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称号。“仙作”已开始作为一个区域品牌受到广泛认可。从2006年开始,仙作的发展脉络渐渐清晰起来,伴随了红木原料一轮又一轮的上涨潮,踩到了盛世收藏的关键节点,仙作凭借上一阶段积累起来的优势,占领了高端红木家具市场的制高点,奠定了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的公认地位。 
  在这一阶段,仙游红木产业开始形成了一条从原料批发、生产企业、中间加工企业再到服务业的完整的古典家具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不断有企业进出集群,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之间形成了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同时仙游地方政府也开始介入集群的发展。正是当地企业家的创新、合作、学习精神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运行机制。 
  在这一时期,随着集群中企业数量不断的增加,外部竞争加剧,迫使每个企业都在致力于创新活动,拥有良好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企业才能在这一动态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包含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在冒险精神和潜在的利益驱使下,企业家创新精神首先通过内部传导机制,催发企业在内部市场、制度和技术等方面不断革新,从而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提高组织内部经济运行效率,同时个别企业的创新活动也会在产业集群中产生正的外部效益,最终将带动集群式的创新行为[17]。 
  由于在新时代里,红木的消费群体、消费者偏好以及使用的空间,用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使了企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追求技术、风格、样式的创新,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以满足现代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同时,企业也开始慢慢地树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现代意识。正是企业内的这一系列创新精神在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示范与竞争效应,使得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带动了整个红木产业集群在该阶段的活力。 
  3、社会网络聚集阶段(2008―2013年) 
  仙游红木产业的这一阶段,集群趋于成熟与稳定。集群内部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本地居民在行业中广泛就业。同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规划建设了仙游工艺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仙作物流园、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油画城、石雕城等一批产业集中区,集群内不但包括相关产业的价值活动,同时包括促进企业联系的各种机构,如福建省古典工艺家具协会、福建省红木产业电子商务协会、以及针对红木产业的专业银行陆续成立。 
  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带来的红木暴跌后,仙游企业家不断总结学习,专业化分工更加完善,企业家之间形了相互诚信的关系,此时,企业家的诚信精神是连接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合作伙伴长期互信合作的纽带。在这种机制下,集群中广泛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社会网络关系。例如,2012年,“群仙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仙游成立。“群仙”之‘群’,正是公司的最大特点。它由6家工艺企业抱团成立,是仙游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正如该公司董事长所言:“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时代已过去,只有抱团协作,才有坚强实力进行技术研发、应对市场及做好售后服务。”该公司通过整合仙游古典家具产业链上各领先企业的资源,开拓出一个集研发、设计、雕刻、生产、贸易、融资担保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经营模式,并在全国重点城市和地区开设旗舰店。无独有偶,“艺名居”公司近年来同样转变发展战略名。作为一家整合企业,它通过收购兼并小作坊、小企业壮大自身力量,并着力整合核心加盟商,打造全国连锁品牌。目前,公司麾下有100多家工艺企业加盟,进行区域式销售。 
  有实证研究表明,在集群的这一阶段中,企业家精神也通过作用于组织的学习能力,进而影响了集群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红木家具而言,造型设计与雕刻技艺是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简单的模仿与复制并不能为产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在仙游,由于历史的传承,红木家具的生产技艺往往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虽然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侧重的风格都不尽相同,然而归根结底,其都属于仙作一脉。传统上的父传子、师带徒的形式其实就是企业家精神中知识的传递与利用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仙作技艺通过“身教”而代代相传,在时代的变迁之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得以保留。同时,这种机制更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18]。整个产业间因而形成了一种稳定高效的社会网络。 
  2012年以来,“仙作”红木产业充满活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品牌巡展活动――“仙作中国行”,集展览、论坛、拍卖于一体。截至2013年,仙游红木产业已收获三大国家级殊荣,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家具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中国仙作红木家具产业基地”和“中国古典家具收藏文化名城”荣誉称号,佐证了仙游红木家具在行业中的地位。 
  综上,企业家精神对仙游红木产业集群各演化阶段的作用机制如图41。 
  图4―1 企业家精神与仙游红木产业集群演化过程 五、 结论 
  仙游红木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集群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在这十余年的积淀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的动力作用是极为明显的。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仙游红木家具产业如何适应“新常态”,促进集群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仙游县政府与当地企业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专业性教育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学习能力。以“仙作”品牌为核心,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家,走“专、精、特、新”之路,在行业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仙游红木家具的企业家必须通过重新整合企业资源,走集约化、精品化、少而精、大而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P.Krugma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PE,1991(3):483-499.   [2] 陈朝辉.“仙作”古典家具的工艺源流及其产业化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 William R. Park. How t o succeed in your own business[M].Joh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